之前大师傅们都不服气,认为自己做的麻婆豆腐的味道才是最好的,可是现实告诉了大家,这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
在尝过了楚云风做的味道之后,谁还敢说自己能做得比他还要好吃?
自己做出来的味道什么样,自己心里都是有数的,但是这年轻得有些过分的小楚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特别是第二种做法,那个脏兮兮的盖子没有用了,这一点儿让大家很是不解。
更疑惑的是,他的烹饪手法跟大家的区别有些大,难道这才是最正宗的做法?
所有厨师的心中都在怀疑这个问题,难道当年自己师傅就是个水货,根本就不会这道菜的真正的做法?
面对李老的询问,没有一个大师傅开口,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欲言又止,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来说这件事儿。
真要开口说的话,能说什么呢?
直接说自己被打脸了?
平时都还夸夸自称是川菜的“中流砥柱”,可现实给大家上了一课,这该找谁说理去啊?
薛老三实在是忍受不了沉闷的场面,咋咋呼呼地说道:“李老,我就说一句话,这小楚做的味道确实不错,比我做得好,但是我想知道是为什么?”
薛老三这个家伙真耿直,直接将所有人的心里话都说了出来,其他人虽然不好意思嘴上承认楚云风做得比大家的都要好。
但是心里还是服气的,毕竟那个味道摆在那里,不服气的话你再上去试试,看看你能不能做得出来呢?
薛老三当了出头鸟,所有人心里都暗自吐了一口气,然后紧盯着李老,看看他老人家有什么话说。
“很好,你能说出心里话不容易,说明你还有进步的空间,要是真厚着脸不承认自己的缺陷,我看他的这个厨艺也是白学了。”
李老这话说得有些重,让那些没有发声的大厨们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的,很是有些郁闷。
谁说自己不承认的?
只不过是薛老三这个家伙说话快一点儿罢了......
“好了,我先说说大家今天最好奇的事情吧,为什么要组织这么一个研讨会,相信大家现在心里都该知道了吧?
麻婆豆腐这道菜自从川菜走出国门之后,立刻就遍布海外,收获了众多的国外粉丝,在国外可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这道发源于我们SC的菜肴,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它的起源以及它的做法,外面可是流传了几十种说法。
这个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这起源的问题上,你们自己算算,刚才你们说了多少个版本了?
什么麻婆满脸的麻子,又是黑麻子多,或者白麻子多的,你们说说,连我们SC自己的顶级厨师都搞不清楚,这像话吗?”
李老的话说到这里,现场立刻爆发了一阵强烈的哄笑,特别是那些大师傅们,笑的声音最大,而且笑得也很夸张。
“说你呢?刚才你说的陈麻婆满脸的麻子?”
“放屁,说的是你才对,你刚才说陈麻婆脸上全是黑麻子,一点儿白的都没有。”
......
现场一片混乱,看到大师傅们互相“掐架”,徒弟们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真的是有些为老不尊啊。
“咳~!”
李老清了清嗓子,会场又安静了下来。
“看看你们,有点儿为人师表的样子吗?自己的徒弟可是都看着的,好意思嘛?
我接着说啊,麻婆豆腐这道菜其实你们做的不正宗,我一点儿都不怪你们,因为你们师傅那一辈都没有将这道菜给搞明白。
无论是起源还是烹饪方法,都是有误区的,所以我现在要告诉你们的是,这道菜其实是有两种做法。”
李老的话再次引发了现场的轰动。
两种做法?
如果李老说的是真的话,那么这可是大事件啊,这相当于是给一道菜“盖棺定论”,而且还是这样一道有影响力的菜。
虽然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很亲民,而且很容易学会。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来自于发源地的这道菜,会得到它的一个应有的历史认证,这可是很重要的。
要是国外哪个国家来验证了这个史实的话,别说SC厨师的脸面了,就是在国际上的影响都会是很大的。
这脸可是丢得太大了,大到绝对会让人接受不了的......
“真的有两种做法吗?那小楚做的就是?”薛老三不确定地说道,虽然心里已经相信了这个事实。
“好了,我们先有请文史档案馆的张馆长给我们讲解一下这道菜的历史吧!”
是得让大家好好学习一下了,要是连起源地的厨师都说不清楚这道菜的来历,那让别人怎么来看待,都是些不学无术的人吗?
“很高兴,也很荣幸今天到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麻婆豆腐这道菜的历史。
那么我先说一个大家很关心地问题,那就是陈麻婆她到底姓什么,她的脸上到底有没有麻子。
根据文史馆的档案记载,陈麻婆其实姓温,叫做温巧巧,她的脸上不仅没有麻子,而且还长得非常漂亮。
呵呵,都有些不相信是吧,那么她陈麻婆的外号又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啊他的丈夫叫做陈春福,这个陈春福的脸上才是长满了麻子,而过去女人出嫁之后,都要随夫姓。
所以温巧巧就被人叫做陈氏,而他的丈夫被人叫做陈麻子,久而久之,就有人顺嘴叫上了陈麻婆,而且叫的人开始越来越多了起来。
她做的这道豆腐呢,也就被人渐渐地叫做了麻婆豆腐,这道菜和陈麻婆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了。
......
至于它的两种做法呢,这就不在我的研究范围内了,就要请我们的车老来跟我们讲解一下了。”
张馆长的话可是具有很大的权威性的,而且他手上还拿着档案记录,由不得大家不信。
这才让大家了解到一直以来,这漂亮的温巧巧原来背了这么大的一个黑锅啊,简直是有些说不过去啊。
车老?
这不是那有名的记者,外加美食达人吗?
车老的名头在美食界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车老的话更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让大家不敢小觑这两种做法的定论。
“好啊,我也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下这道菜的两种做法,小楚的第一种做法是我当年亲身体会的。”
车老的话再次让大家动容,怪不得这么多老人一开始闻到了味道之后就那么激动,原来他们都是当年的亲历者啊!
“两种做法的时间节点是1947年和1957年两个时间,重点就在于万福桥的兴衰......”
车老的讲解这才让大家明白了为什么第一种做法不放豆瓣酱,而且还要用那个脏兮兮的盖子,所以味道那么的好。
而第二种做法也是因为后面的改良较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所以形成了很多种做法,这才造成了大家的手法上区别很大。
两位重要人物的讲解,终于是让大家彻底明白了这道菜的前世今生,对于这道世界级的名菜终于有了“盖棺定论”的说法。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