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宋

209 该生气还是该欢喜

    
    莫须有,也许有,更多的时候是也许什么也没有。
    所以吴迪说的很多话,在某种程度上,是废话,基本上每一件事都充满了疑点,但是似乎又都没有任何疑点。
    张世杰的一切,似乎没有隐瞒任何事情,很有一种事无不可对人言的感觉,但是如果里面的环节中,但凡出现一句谎言,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假象。
    用另外一个世界的眼光看待此事,赵昰满满的觉得张世杰身上充满了疑点,在吴迪向自己禀报的时候,他在脑海里,通过网络,恶补了一些历史新说,虽然大都是论坛上的人在哗众取宠,但是有时候说的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除了为了奠定自己身份基础,开始的那几场战役之外,张世杰几乎都没有打过胜仗,更奇怪的就是当年的贾似道将其提拔起来,到了最后,张世杰却变成了反对贾似道的急先锋。
    焦山之战,几乎将大宋的水上力量葬送,失去了拦截蒙元骑兵过江的能力。
    单凭这一条,若不是在即将亡国之际,张世杰就是死罪,文官集团会将他弹劾的体无完肤,别说立足于朝堂,就算是能活下去都不错了。
    大宋北、南攻击三百二十余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武将的血泪史,那些没有吃过败仗的常胜将军们,还没有几个能落好下场,更不要说损失了大宋大半水师的张世杰了。
    所以张世杰甚至都没有敢回临安,只是上奏请求援兵之后,就去了东南继续经营。
    最后福州拥立赵昰为皇帝,从景炎元年开始,就一直的跑,一直的跑,一直到了赵昰穿越,是在觉得没有再逃下去的必要了,这才甩开张世杰,自己一个人开始发展。
    若是当初一直跟着张世杰跑路呢?
    估计现在在崖山海域内,自己的骨头都已经被鱼给啃光了吧,在崖山那个地方,一旦被蒙元给包围,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无论是自己,还是赵昺当皇帝,下场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赵昺需要陆秀夫背着跳海,而自己可能会自己跳海。
    “皇上、皇上!”
    轻声的呼唤将赵昰从沉思中惊醒,才猛然觉得自己有些太入迷了,难道当了皇帝,疑心病就要比平常人大一些吗?
    看着喊自己的吴迪,示意他继续说话,后者则犹豫了一下,道:
    “皇上,下一步该如何进行,毕竟越国公手握重兵,如此频繁的刺探,很容易引起张大人的警觉,而臣的属下压力也大啊。”
    沉吟了一下,赵昰淡淡的说道:“少量派些心腹去,但是不能放松,朕相信朕的臣民大部分都是忠心于大宋的,其实这样做,反而更能证明他们的清白。”
    想到这里,突然想起了自己上次升级的那个“交友”功能,不是可以短距离的情况下,读出对方的心思吗?
    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呢?于是问道:“最近一段时间,越国公、信国公和陆丞相都在什么地方?他们经常做什么事情?”
    “越国公经常在城南码头附近,整肃兵卒,虽然陛下旨意说,不得上岸,但是越国公会将船只停泊在各个岛屿上面,虽然岛屿小,但是每个岛屿放下一营兵马还是可以的,他们就在那里演武训练,越国公倒是吃住大都在军中。”
    而信国公文大人,还是按照陛下的吩咐,在主理后勤事务,还有新军的招收工作,两者互不干涉,就是越国公曾经和信国公交涉了几次,言明新军也应补充进入朝廷的大军之中,而不是专供陛下一人,但是信国公没有答应。
    陆丞相所做的就简单的多了,每日就是收集附近大儒信息,并且广发邀请函,延请大儒前来广州,看上去,陆丞相是要征辟文人入朝为官,以完善朝堂之上的空缺,但是据臣所知,陆丞相所获成效不大,很少人应征入朝,臣下私下偷听官员说,这些文人大儒们,现在依然在观望而已。
    “观望什么?”
    “朝廷最近虽然打了几场胜仗,但很多人觉得,大势还在蒙元那边,因为大宋此时只有广州附近的陆地,就害怕蒙元狗急跳墙,真的再把骑兵调回来,那样朝廷一定会失败,所以才一直在观望的。”
    “很多人都觉得?你说的很多人中,在朝为官者几何?”
    听皇上如此的问,吴迪的脸上露出为难之色,但是刚刚才遭到叱责,而且皇上的思路远远超过了皇上的年纪,所以此时就算是再借一个胆子给他,也不敢隐瞒什么。
    犹豫着,吴迪伸手比划道:“臣关心过这个问题,至少有四成的在朝官员,都觉得朝廷不容易获胜,但是好在有一点,那就是他们决定和朝廷共存亡”
    “住口,什么共存亡,一点胜利欲望都没有的人,有什么资格与大宋共存亡,更何况,你说是四成,依朕看,应该至少六成以上的官员,都有这种想法吧。”
    吴迪吃惊的看着皇帝,还真的是这样的结果,他害怕皇上伤心,所以少说了两成。
    “这就是朕的大臣,竟然要以身殉国,朕不知道是该高兴呢,还是该感到悲哀。”
    不属于十二岁这个年龄段说出的话,却从此时赵昰的嘴里说出来,此时皇帝心里的悲愤,真的是无以复加。
    没有人想死,但却有这么多的官员愿意以身殉国,这该是多么懦弱的一个时代,宁愿死,也不抵抗。
    这只是其中的一点,而另外表现出了什么呢?
    不再是懦弱,因为士大夫阶层是即得利益群体当然会拥护,既得利益体系堋塌,所以这帮人想要以身殉国,是再向大宋索要最后一件东西,那就是“名”。
    “名”“利”兼收当然是最好,但到了最后,利益实在是保不住的时候,他们才会向朝廷要仅有的东西,名声就是仅剩的东西。
    在乡间俚语中,所谓的“死要面子”就是指的这群人。悲愤了一会,赵昰从负面情绪中醒了过来,道:“朕要宴请信国公、越国公和陆丞相,你去准备一下,时间就定在后日中午吧,朕请他们吃火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