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邪笔记

番外篇:赎罪者外传(四)

    
    冲阳道长何许人也?七岁的时候就跟着老道士行走江湖,亲手砍掉的阴魂厉鬼比一般的驱魔人见过的还要多。
    再加上江湖经验老练,人情世故通达,想要骗到冲阳道长,基本上是不可能。
    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刚才那些阴魂,都已经变成了黑色,那是沾染了怨气的迹象。一旦有了怨气,就代表阴魂曾经杀过人。
    要知道阴魂和厉鬼可是两个概念,阴魂不会杀人,厉鬼会杀人。而阴魂和厉鬼最显著地一个区分就是,阴魂没有怨气,只是灵魂体,而厉鬼却有怨气,会害死其他无辜的村民。
    所以冲阳道长当场就说,大和尚,你在包庇厉鬼!今天你要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贫道今天就要收了厉鬼,再抓你去特案处!
    当时的特案处在国内如日中天,除了要对付害人的厉鬼僵尸之外,还管辖着国内所有驱魔人的行事准则。
    如果国内的驱魔人仗着自己一身本领,想要为非作歹,少不得会挨特案处的枪子。
    法僧微微叹了口气,说,道长何必如此?如果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哪怕是厉鬼也会被感化。我们何必要再多早杀孽呢?
    后来冲阳道长才知道,这些死去的汉子因为食物而死,其实心中就有了执念。
    那个年代讨饭的人多,不时的会有一些逃荒的人过来乞讨一些吃的。那时候大饥荒刚刚过去,村子里的妇孺们又因为吃过人肉,着实的节省下来了一些粮食。
    有些心善的人,就会给那些饿的瘦骨嶙峋的人一些吃的。
    但是妇孺们给了吃的,那些阴魂就不乐意了,心说这些吃的都是我们用命换来的。凭什么你们来吃?
    这个不平衡的心态一旦产生,很容易就会产生怨气。而阴魂一旦有了怨气,那就自然是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了。
    于是阴魂们一合计,干脆就趁着晚上,把乞讨的人给活活弄死了。
    凡是吃了村子里食物的乞丐,全都吊死在了村口的大柳树上,那些没有乞讨的乞丐也吓疯了,然后屁滚尿流的就跑了。
    对于佛门高僧来说,众生皆苦,发生这种事情其实也不是阴魂们本意。所以法僧仍然存着悲天悯人的姿态,来让那些阴魂往生极乐。但是对于冲阳道长来说,那就不行。
    害过人的阴魂,凭什么还要超度他们?就该着一棍子一个,全都打死!
    冲阳道长年轻气盛,不管法僧的劝阻,非得要灭了村子里的阴魂。但是法僧却寸步不让,不许冲阳道长动手,还说什么想要对这些可怜的阴魂动手,就先对付我吧!
    气的冲阳道长当场就一棍子打了过去,登时将法僧给打的头破血流。
    这僧人也是硬气,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任凭头上鲜血滚滚。他说,道长性情耿直,嫉恶如仇。却不知佛祖心中仍然存着悲天悯人的心态。您这样一味的杀伐,固然是求得一时爽快,可您现在因果沾身,迟早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
    冲阳道长说,贫道替天行道,自认问心无愧!和尚你让开!我不想跟你动手!但是这个村子里的阴魂,必须要被我灭掉!
    大和尚寸步不让,说,道长,不如我们做个交易如何?
    其实冲阳道长也有点犯难,他看得出来,其实这个法僧一身本事不在他之下,只不过佛门高僧本身就不喜争斗,所以才尽量忍让着不和他动手。要是真的打起来,还不定谁输谁赢呢。
    所以冲阳道长就问大和尚,什么交易?
    大和尚说,这里一共有十七个阴魂,和尚我想要为它们化解戾气,往生极乐,您是不允许了?
    冲阳道长傲然说,自然不许,阴魂害人,反倒要往生极乐,那被害者应该如何?我只知道,害了人,就要付出应有的代价,不应该被你超度!
    大和尚叹了口气,说,不如我挨你十七棍,我能承受几棍,您就放过几个阴魂,如何?
    这话一说出来,冲阳道长就真的吃惊了。他听说过佛祖舍身饲鹰的故事,但是故事毕竟只是故事,没想到还真的有和尚愿意为了一些阴魂,挨他十七棍。
    要知道当时的冲阳道长名气很大,就连特案处的邓伯川处长都知道他的名头。他在圈子里被人称为脚踏阴阳,手持日月。脚下的阴阳鞋自不必多说,手里的日月棍,不管是打人还是打鬼,都是厉害的一塌糊涂。
    大和尚说要代替阴魂挨十七棍,这要是真的打下去,估摸着大和尚一条命都没了。
    冲阳道长斩妖除魔不计其数,道心坚定,可要说照着大和尚来十七棍子,那还真下不去手。这和尚黑黑瘦瘦,怕是一棍子就能要了他的命。
    于是冲阳道长就叹了口气,说,大师何苦如此?佛门讲究因果,难道害人者,反而要往生极乐不成?
    法僧念了一声佛号,说,这件事情既然被贫僧撞见了,就说明贫僧欠过他们。或者是上一个轮回种下的因,所以才让我来承受这十七棍子的果。道长,您如果执意如此,那就来吧!
    冲阳道长气的两条眉毛都竖起来了,这个和尚实在是太迂腐了。真当我杀不得人?
    于是他就对法僧说,大和尚,你也别用这种办法来激我,既然你原以为十七个阴魂啦背书,那我只好来替你掂量掂量了。不过咱们丑化要是说在前面,我手里的棍子可不是简单棍子,到时候要是把你活活打死了,可怪不得我!
    法僧听到冲阳道长这么说,当场就脱下了身上的僧袍,露出了瘦骨嶙峋的脊背。他朝冲阳道长说,道长,动手吧!如果贫僧真的死在了道长手中,那也绝无怨言。佛祖都能舍身饲鹰,我身为佛门弟子,为了一些阴魂而死,也能修得正果。
    冲阳道长说,那好!如你所愿!如果我这十七棍子把你打死了,贫道自然不会再多说半句,掉头就走!
    如果你只能挨几棍子,那我就放过几个阴魂!来吧!
    他抽出日月棍,狠狠的朝着法僧的脊背给打过去了。
    开始的时候他还担心日月棍的威力太大,会不会一下子就把法僧的脊梁骨给打断了。
    结果第一棍子打下去,却只在他的背上留下了一个浅浅的印记,别看这和尚黑瘦黑瘦的,没想到脊背却这般结实。
    冲阳道长吃了一惊,心说这和尚好能抗揍啊!
    第二棍子就加重了力道,但是仍然被法僧毫不含糊的给挡了下来。
    冲阳道长还从没有见过能硬自己十多棍子的人,可是这一次真的见识到了。
    最初的十棍子只是逐渐加重力道,但是法僧却仍然毫不含糊的挡了下来。后来冲阳道长有点担心了,这法僧挺邪门的,莫不成真的要他挨了十七棍子,到时候那些害死人的阴魂就真的往生极乐了?
    后来冲阳道长就开始用上手段了,日月棍的日月代表着阴阳,这一转换,第十一棍子的时候,法僧的脊背上就留下了一片乌黑的印记。
    他的脊背明显受到了伤害。
    冲阳道长说,和尚!如果不行别强撑着,用自己的命,换一些阴魂的命,不值得!
    法僧微微一笑,说,还有六棍子。
    冲阳道长勃然大怒,说,和尚,你这是找死!
    他大喝一声,又一棍子打了下去。
    这一棍子打的法僧踉跄了一下,身上的皮肉都崩开了,淤青一片。但是法僧仍然像是没事人似的,笑着说,还有五棍。
    冲阳道长有点焦躁了,但是却也暗暗心惊,这和尚的脊背似乎不是自己的一样,怎么打来打去都打不动?
    这一急躁,下手就有点没轻没重,后面的三棍子,法僧的脊梁骨发出了咔嚓一声轻响。虽然是轻响,可却代表着法僧的脊梁骨断了。
    脊梁骨就是人的脊椎,这是人身要害,直通大脑。要是被人打断后,起码也得成残废。冲阳道长猛地醒悟过来,自己跟这个法僧无冤无仇,没必要害了人家的性命,于是急忙住手。
    他说,大师,何苦来哉?
    法僧微笑着说,还有两棍子。
    冲阳道长叹了口气,说,你赢了。贫道看在你的面子上,就不为难这些阴魂了。这些钱你留着,就当是我给你的医药费了。
    他留下一叠钞票后就转身想走。结果还没走几步,就听到法僧在那苦笑,说,道长请留步。
    冲阳道长转过头来说,怎么?
    法僧这时候才呜哇一声,吐出了一口鲜血。他说,道长,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只是世人愚钝,无法得窥其中奥义。贫僧算出我今日有此一劫,挨了您这十五棍子,怕是活不过天亮了。
    他语气很黯然,说,道长现在已经因果缠身,现在您或许察觉不到,但是以后定然会有影响。希望你以后不能再做杀灭灵魂的事情了。
    冲阳道长冷冷的说,我该怎么办那是我的自由。这次的阴魂我就饶了他,你自己来超度就是,以后我想干什么,又干了什么,也轮不到你来管。
    他站起来就想走,至于法僧是死是活,那就不管他的事了。
    结果法僧却苦笑一声,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就站起来颤颤巍巍的走到了大柳树下面,把自己的铜钵,和包裹里的经书全都拿出来,放在了树下。
    他说,各位施主,经文怕是再也无法给你们念诵了,但是经书就留在这,好好的念诵,化解心中戾气。
    冲阳道长听到这句话有点不对,就回头看了一眼,这才发现法僧竟然斜斜的依靠在树下,原来早已经被冲阳道长给活活打死了。
    后来冲阳道长才知道,原来这个法僧用的是一种手段,可以段时间内承受大量的伤害,然后自己慢慢修养。
    只不过冲阳道长下手实在是太重,这个法僧的修为又不到家,这才被活活打死了。
    冲阳道长当时就震惊了,说真的,他从没想过佛门法僧会被自己打死,毕竟刚才动手的时候,佛门法僧其实一点疼痛都没有。
    只是没想到,佛门法僧一旦超负荷是用了这种手段,也就距离死亡不远了。
    人死之前总会要做一些事情,佛门法僧就是在布置大柳树上的阴魂,然后用来帮助本地的冤魂们早日投胎。
    反倒是冲阳道长误伤了佛门法僧,心里一直处于内疚之中。尤其是见到了佛门法僧宁愿自己死,也不愿意让他去伤害那些阴魂,实在是让人钦佩不已。
    也正因如此,冲阳道长在这件事之后,就仔细的思索了一下自己的往生。后来他又求见了当时的茅山道派掌门人之后,就下定了决心,为自己之前早的杀孽进行赎罪。
    从那时候起,名震一时的冲阳道长就此消失不见了,反倒是西北大地上多了一个只吃残羹冷饭,只能睡地上,只能用双腿来走路的流浪汉。
    如果不是我们为了青海的剥皮刀而路过格尔木,并且遇到了这位赎罪者,恐怕赎罪者的故事,仍然无法流传下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