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三百六十章 金山日出(终)

    
    超级重炮的射速确实不高,而且每分钟只有四发。
    但是近百门重炮同时炮击,那个威力就有点吓人了,宛若火星撞地球一般,全然一派末日的景象,只见沸腾而炽烈的地狱之火,大有毁天灭地之势。
    一片片冲天而起的气浪,更是将血水、残骸、人体,以及其他的杂物,拉上了近百米的高空,将凌晨的雾气搅得支离破碎。
    超级重炮群的实际杀伤力,往往还是其次的,每轮炮击也射杀不了多少人。
    但是那种吞天噬地的浩大声势,以及九级地震般的连连颤动,让日军上下心灰如死,不但心智被夺,而且退无可退,只好抱着脑袋、紧缩着身躯,静静的等待死亡天使从天降临。
    然而更恐怖的是,超级重炮群似乎长了眼睛一般,从全公亭、金丝娘桥,到漕泾镇、金山卫东侧,射击范围由近到远,依次调整了炮击的角度,过程宛如行云流水一般,将三四个登陆点一一摧毁。
    原以为躺在地上弹坑里,就能躲避炮弹的经验,在这里完全失效了。
    一则是炮弹覆盖的密度太大,二是炮弹专找人多的地方打。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
    超级重炮炮群的炮击重点,开始从浅水区转向陆上区域,数万已经登陆的日军,突然觉得时间变得异常的长,分明已经略略发白的东方,突然又黑了下去,在感觉之中,仿佛每一分钟,都有一年那么长。
    他们紧紧的卷缩在地上,嘴巴尽量张大,争取不让次声波震碎内脏,如果真被炮弹直接命中,也只好自认倒霉,瞬间成神,一了百了。
    幸存的日军舰艇,在不远处循巡不前。
    当日军第四舰队司令官,丰田副武中将惊魂暂定,在旗舰足柄号巡洋舰上,点检他的部队时,才发现三十多艘军舰,只剩下了七八艘较快的海军军舰,所护送的十多艘万吨级运输舰,早已全军覆没。
    不仅如此,连登陆的五六万部队,也只剩下了几千人。
    历来祸不单行,丰田中将还接到了一个噩耗,一个让他差点剖腹自杀的消息,因为浪漫的朝香宫鸠彦亲王,竟然没有逃出登陆场。
    这厮真的很想再次冲入登陆海域,救回亲王殿下,但是他的理性告诉他,这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将会导致所幸存的七八艘舰艇,全部覆没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那才是最大的耻辱。
    丰田司令只好决定事后再谢罪了。
    朝香宫鸠彦,又不是明治天皇的亲兄弟,有这么重要么?
    鸠彦是久迩宫朝彦亲王的第八子,简单的说,就是日本某位老驸马的儿子,具有纯正的日本皇族血统。
    1910年这厮自己又娶了明治天皇的女儿,即富美宫允子内亲王,因此连在位的昭和天皇,也得喊他一声皇叔,而且不仅如此,还历任了近卫师团长等要职,因此在日军之中也颇有一些声望。
    这个本该清贵纳福的鬼子亲王,却在另一时空,干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1937年12月,鸠彦接任松井石根,当上了上海派遣军的司令,却在南京会战期间,颁布了“杀掉全部俘获人员”的命令。
    此命令酿成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后来在东京大审判时,他居然躲掉了绞刑,日本皇室对他的惩罚是——永远革除此人的皇族身份。
    不过说到鸠彦亲王,也是刘亦诚最想杀掉的鬼子之一,自从得知这厮任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即将在金山卫登陆时,就一直在琢磨如何弄死这货,所以他急忙从川西基地,空运了五十只蚂蚁机器人。
    刘少将再亲率蚂蚁军团,在杭州湾金山卫以西,沿海岸线二三十公里的九龙山中,不分昼夜的修筑重炮阵地。
    还好他的好老婆孔玉玲,没有忘记他当初的嘱咐。
    孔大小姐不但通过孔氏家族的势力,将让她的表哥张伯玉,即刻从陕西汉中调任到嘉兴,还当上了嘉兴县县长,兼任该县的民团司令,并秘密的将九龙山一带,圈为孔氏家族的领地,将数千吨进口钢铁藏纳其中,以备刘司令有朝一日大用。
    刘郧仗着“先见之明”,以及事先布下的种种暗手,现在终于全都付诸于实现了。
    这厮打算采用超级重炮群,狙击日军的两栖登陆。
    59.9级的蚂蚁机器人,每秒可以采矿或加工2.78公斤,而且还有五十多只蚂蚁一起加工,各项工程的进度堪称神速,反正刘司令也没打算修建“永不陷落”的堡垒,以至于秘密的重炮阵地很快修建成型。
    至于加工重炮与炮弹,则放到了最后。
    让五十只蚂蚁机器人,加工一门182毫米口径的重炮,通常只需要区区十分钟,即使再加上海量的空气压缩型炮弹,整个加工过程也只需要一天的时间而已,将外星科技的逆天强悍属性一展无遗。
    11月13日,老蒋向世人公布《告全体上海同胞书》时,刘郧的九龙山重炮基地也基本完工了。
    在九龙山溶岩石洞之中,这厮一共建成了五六个秘密仓库,以及七个炮兵阵地,理论上可以容纳近百门重炮。
    由于只准备了数千吨钢铁,因此只制造了二十八门重炮,以及特制的炮弹二万余枚,另外缘于蚂蚁机器人的数量有限,即使生产出再多的重炮,也没有足够的“合格的炮兵”了。
    刘亦诚也算仔细过,即使再会集约、再会统筹,伺候一门182毫米重炮,至少需要二只蚂蚁机器人,一只必须与智脑相联通,以便及时的进行瞄准、上弹和发射,而另一只则充当“运输人员”。
    当重炮进行高强度的持续炮击时,对炮弹的需求量非常大。
    幸好,“蚂蚁”是天生的负重冠军,平均每分钟,足以搬来十多枚102公斤重的大口径炮弹。
    然而,到位的蚂蚁军团只有50只蚂蚁,即使加上幻影机甲中的蚂蚁,也只有56只而已,因此最多只能操纵二十八门重炮,正好将182毫米重炮的威力,与“蚂蚁炮兵”的辅助性,发挥到最完美的程度。
    为了弥补重炮数量不足的缺陷,刘少将竟然灵机乍现,想到了“三弹同时着地”。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丧心病狂”的炮击技巧。
    三弹同时着地,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简单的来说,就是让一门大炮,先后发射三枚炮弹,但是这三枚炮弹,必须在同一时间(误差小于3秒),落入一个指定的区域,形成三倍的杀伤效果。
    大炮的射击方位与角度,一般是由炮兵们事先算好,当第一枚炮弹被激发后,由于角度和加药问题,必定具有一定的滞空飞行时间,因此正好乘此时段,补发一枚,如果情况允许,可以补发第二枚。
    当然,只有那些射程较远的大炮,才能做到这一点,而且要在效果最佳的情况下,就是三枚炮弹同时着地,以至一门重炮,能当成三门重炮用。
    以182毫米的重炮为例,它的正常射程高达30多公里,而一枚该口径的专用炮弹,自重为102公斤,出口初速度为935米/秒。
    从理论上来讲,该炮弹被激发之后,只需32秒就能抵达目标,但是炮弹在飞行时,往往会受到空气阻力和自身重力的影响,飞行轨迹呈抛物线状,其顶点是近万米的高空,而且飞行的速度呈急速减速的趋势。
    因此导致该型炮弹,真正抵达目标的实际时间,通常要花五十多秒,甚至更多的时间。
    然而,根据每门大炮试射表上的记录,想击中某一具体区域,并不是只有一种射击方式,而是随着装药的多少,以及炮口角度的调整,可以找出多种的射击方式,而且随着这些细节的差异,就会出现炮弹滞空时间的差异,有的需要1分03秒,有的需要48秒。
    甚至有些炮弹发射技巧的差异,导致炮弹飞行过程仅仅只有1-2秒之隔。
    但是182毫米重炮的射速尚佳,由蚂蚁机器人操纵时,每分钟高达6—8发,发射间隔是7—8秒,为“三弹同时着地”提供了可能性。
    当然,三弹同时着地,本来就是理想化的炮击技巧。
    想要做到这一点,不但要精确计算加药量、方位角度,以及装弹频率,而且往往口径越大的炮火,其射速就越低,根本无法实现三弹同时着地,若是炮火的口径小了,射速倒是能跟上了,可惜炮弹的滞空时间又短了,最后仍然是徒劳无功,该技巧的难度可想而知了。
    但是对于刘少将而言,这些麻烦都不是什么问题了,因为他有黑科技——智脑在手,计算区区二十多门重炮的射击角度,以及加装发射药量的多寡,完全可以在0.01秒之内搞定。
    何况他还有五十多个——贴心的蚂蚁机器人在手,只要制定好所攻击的目标或区域,剩余事情就不用他再管了。
    当智脑、蚂蚁机器人,以及182毫米重炮,完全整合在一起时,竟然发生了化学反应,原本射速为每分钟6—8发的重炮,居然打出了每分钟12发的成绩,这可是105毫米山炮的射速,再结合“三弹同时着地”的射击技巧,真不亚于上百门重炮集火的效果。
    而朝香宫鸠彦与笠原次雄,认为“超级重炮射速较快(每分钟4发)”,完全是一种主观上的臆想,他们一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才知道这个秘密,那时早已时过境迁了。
    11月14日凌晨,新的朝阳终于升了起来。
    徐徐升起的太阳,清除了种种迷雾和黑暗,尤其留下了无数传说的杭州湾金山卫,更是迎来了新的一天,阳光将离海岸不远处的三座金山,更是照射的分毫毕现,烟气袅绕宛若人间仙境一般。
    好在九龙山上的超级重炮群,也逐渐停止了咆哮,让幸存的日军得以苟延残喘。
    在即将黎明的一个多小时,位于九龙山的182毫米重炮群,一共发射了一万五千枚炮弹,将日军的三十多艘舰艇留在了海里,将数万日军堵在了登陆地区,究竟伤亡了多少,已经成了一个秘密。
    待胡琏师长与陈光中师长,率部抵达金山卫抗击日军登陆时,只看到了一片燃烧的血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血水。
    陈光中的63师虽然精锐,却是纯粹的普通步兵师。
    而胡琏所率领的201师,则是完全“严重脱离群众”的产物,尽管只有一万余人,但是坦克与装甲车,却有二百多辆,哪怕它们大多是些Ⅰ、Ⅱ型的德国坦克,却也不是血肉之躯能抵挡的东西。
    刚离开炼狱的日军只好纷纷投降。
    让胡师长与陈师长最郁闷的是,这些日军似乎都有些神智不清,哪怕有人咳声嗽,都会即刻躺在地上等死,与其说是军人,不如说是苟延残喘的废人,让他们有种胜之不武的感觉。
    他们略略一审问,这些“废人”还真是日军中的精锐。
    不过南京方面的情报有误,在日军第十一军的建制之中,根本没有第十四与第二十师团。
    该军是以第十五师团为核心,加入了第五师团的国崎登支队,第六师团的牛岛满支队,以及台湾步兵旅团、第1后备步兵团、伪靖安军1旅、伪李春山旅、伪于芷山旅等等,乱七糟八的杂牌部队。
    野心勃勃的金山卫登陆作战,竟然打成了这个样子,不但南京诸公没想到,而且连日军大本营也没想到。
    当日军军部初次接到前线战报时,还特意看了一下日历,严重怀疑当天是“愚人节”,如火如荼的淞沪战场,也陡然的冷了下来,双方的指挥官们都需要时间——去消化这个很突兀的消息。
    从此日军再也不提金山卫登陆之事。
    事后即使偶尔提到,日军也会讳莫如深的乱说,甚至会装出失忆的模样,否认曾有这样的一次登陆行动,而华夏军队也不愿意提,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此次炮击,是何方英雄所为,最后只能归结为天谴。
    日军通过秘密渠道,想引渡这万余战俘回国时,才赫然发现出发时的六万多军队,却只找到了二万多人,其余的估计是被一一炮毙了。
    噩耗传回了日本东京。
    正在吃早餐的昭和天皇,刚一看到前线战报,两只眼睛顿时就圆了,差点没被牛奶给呛死,等他镇定下来之后,即刻去伊势神宫大礼参拜,跪请天照大神指点迷津,说实话,他自己也怀疑是遭到了天谴。
    直到太阳逐渐西去,伊势神宫才传出了神谕,神谕写在一册玉碟上,玉碟古朴如新,而随之一起出来的,竟然还有一柄玉剑。
    一众神官生怕对天皇不敬,特意由大神官亲自宣读神谕,“此剑名曰故剑,所谓一见如故、故剑情深、故土难舍,喻意似敌非敌”。
    “似敌非敌”,真是意味深远。
    意思却简单明了,“中日之战,该结束了”。
    日本天皇只觉得眼前一黑,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垮塌,原本紧盯华夏的视线,怔然的向东南方转移,难道他最英勇的帝国皇军,真要放弃大好的神州沃土,转向东南亚或澳大利亚,去挑战英美等欧美列强。
    (本书已完。本书是胜利三部曲的第一部,欢迎各位读者与书友,继续阅读本书的后续部分,第二部《胜利之钢蚁逐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