嬿婉及良时

170 终局(下)

    
    承熙心里有无数话想同她将,然而这时见了,却说不出什么。
    看一眼她怀里抱的小娃娃,他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这是永仪,还是永宁?”
    锦书看一眼怀里直勾勾盯着承熙看,一脸好奇的儿子,道:“是永仪。”
    “生的像他,”承熙没提承安名字,也没叫楚王,而是简单带过,伸臂过去,道:“母后,叫我抱抱永仪。”
    承熙与承安,都同先帝生的很像,所以在外人看来,这兄弟二人,其实也很相像。
    永仪一边儿吃手,一边儿看承熙,许是觉得他同父亲生的像,锦书将他递过去的时候,竟也没哭。
    “倒是很乖,”承熙抱着他,动作轻柔的在小襁褓上拍了拍:“也不爱闹。”
    “他闹了一日,这会儿累了,”锦书在侧笑道:“否则,哪里肯安生。”
    承熙哄了永仪一会儿,便重又将他递还给锦书,转头去看承安怀里抱的小娃娃,微有些讶异:“永宁同母后生的像,眉眼活脱儿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都说我跟她生的像,”锦书温声道:“没想到,你也这样觉得。”
    永宁被承安抱着,乖巧极了,不哭也不闹,眼睛看着承熙,同哥哥一样,有些好奇。
    承安没有主动将永宁递给承熙抱,他也没有开口提,只就着这姿势,逗着永宁玩儿了一会儿,方才转身同锦书说话,活像是没看见承安似的。
    当然,承安也一样。
    到了这关头,他们之间所纠缠的那些东西,早就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解开的,永仪与永宁这一路上玩儿的开心,这会儿时辰晚了,便有些困,慢慢的,连眼睛都合上了。
    锦书亲了亲怀里永仪的小脸,也不在意边上人看着,同样亲了亲永宁,随即便唤了嬷嬷入内,依依不舍的看着她们将两个孩子抱出去。
    “这些时日以来,”门扇合上,烛光下承熙神情柔和,隐约有些感伤:“母后过得好吗?”
    “好,”锦书缓缓坐下,低声道:“都很好。”
    她又问承熙:“你呢,过得好吗?”
    “也就是那个样子,”承熙低着头,道:“每天听太傅们讲学,十日一大朝,三日一小朝,时不时的同皎皎一起出去走走,除去惦念母后,也没什么不好的。”
    “你是个好孩子,因为许多的原因,肩上承担了太多不该由你承担起的东西,”锦书伸手去抚摸他的脸,温柔道:“是母后做的不好,对不住你。”
    “母后别这样讲,”承熙抬头看她,眼睛黑亮:“那些都是我自己愿意的,同你有什么关系。”
    “再则,”他微微一笑,道:“我答应过父皇,要好好照顾母后的,男孩子要说话算话,言出必行。”
    说的明明是这样平和的话题,锦书听着,心里却觉难过,一抽一抽的疼,竟说不出什么话来。
    她不说话,承安始终沉默,一时间,静室里安静下来。
    “母后,”难言的寂静过去,承熙缓缓开口,有些忐忑的道:“随我回长安去吧,好吗?”
    锦书怔了一下,随即问他:“怎么忽然说起这个来了。”
    承熙却没有接这一茬,只是继续道:“舅舅们都很惦记母后,我也一样,永仪与永宁皆是母后的孩子,我绝不会伤害他们,更不会叫你们骨肉相隔……”
    “圣上,”锦书还没说话,承安便开口了,语气平静,只是隐约有些冷淡:“您大概忘了,她现下是我的妻子,永仪永宁,也是我的骨肉。”
    “哦,”承熙这才侧眼看他,语气并不比他好上多少:“楚王也来了。”
    “别这样,都平心静气些,”锦书转头去看承安,目光有些哀求:“坐下来,好好说会儿话。”
    承熙嘴角牵出一点儿嘲讽弧度,道:“我跟他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坐在一起又能怎样呢。”
    “曾经,我也是真心希望你们过得好,可人算终究不如天算,到最后,还是被人知晓,捅了出来。”
    他双手捂脸,喃喃道:“母后别怨我此前下旨杀他,我实在是……想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既有当初,便该猜到会有今日,怨你岂非无理取闹?”锦书淡淡一笑:“能做的你都做了,我哪里能怪。”
    “是锦瑟撞破,捅出去的。”承安无声的叹口气:“谁能想到,到头来坏事儿的,竟会是这样一个蠢货。”
    承熙目光一厉:“她人呢?”
    承安看他一看,道:“被我杀了。”
    “死的好!”承熙冷冷一哂,随即又去看承安:“事到如今,也不必遮遮掩掩,你口口声声说愿为母后做任何事,当初圣旨降下,怎么不肯引颈受戮,保全母后和一双儿女?”
    “圣上说的轻巧,我死之后,你当真能保全他们母子三人吗?”
    承安语中隐约讥诮:“檄文中嫪毐之故,你不会不知吧。”
    “我确实不知,”承熙被他说得一顿,默然片刻,道:“是有人自作主张,偷偷加上的,我已经下令处置。”
    “已经下令处置?说得可真轻巧,”承安寒声道:“等他们到了长安,倘若再有人背地里为保皇家体面,大义除害,我只怕追悔莫及!”
    承熙被他说的语滞,一时之间,竟没有开口回击,承安心头并不比他好受,半合上眼,强忍心中痛楚。
    锦书听他们争执,却没劝阻,只站起身来,往灯盏那儿去,将灯罩打开,像是那会儿承熙一样,拿签子去挑那灯芯,静静看了一会儿,方才将灯罩盖上了。
    “说了这么久,累不累?”她似乎叹一口气,又似乎没有,到二人近前去坐下,自怀里取出一只香包,倒出三粒糖来,递到承熙面前去:“他不喜欢吃甜,你总是喜欢的。”
    承熙眼睫低垂,伸手取了一颗,送进嘴里去了。
    锦书轻轻叹口气,将剩下的两颗含进嘴里,轻轻道:“永仪与永宁皆是我亲生,却也是他骨血。”
    她转身去看承熙,温声道:“以生父血缘循,便是你侄子侄女,算不得弟妹。”
    承熙心口闷痛,却也低头,轻轻应了一声。
    锦书向承安道:“承熙要杀你,是无奈之举,为了保全我和两个孩子,覆水难收,明旨告知天下后,再改不了了;而你起事造反,是不欲做别人俎上鱼肉,也是怕我和孩子受苦,现下裹挟诸多心腹,又有江南半数士卒跟随,想要停手,也很难了。”
    “说到底,你们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她说着说着,眼泪便滚了下来:“不过是为我所累罢了。”
    “母后别这样说,”承熙闷声道:“我听了,心里很难过,总想起父皇离世时同我说的话。”
    承安素来刚强,现下却也红了眼眶,深吸口气,没有做声。
    “我知道,你心里虽有野望,可是也有分寸,”锦书道:“承安,你告诉我,假使承熙能够护佑永仪永宁,你还会想叫永仪继承你的一切吗?”
    承安站在一侧,看见她在桌下轻颤的手指,心痛难当,几乎喘不过气,半晌,方才哽咽道:“别说了,我明白你的意思,我都明白!”
    “你呀,”锦书笑着叹了一声,向承熙道:“其实,我生下永仪的时候,也曾经担心过。”
    “怎么办呢,他是个男孩子,拥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即使那可能性会有些小,也会令人觉得荒诞,但他的确拥有这机会,我一想到你们可能会彼此相残,便觉得难过极了。”
    “可后来再想想,也就释然了。”
    她感慨道:“他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身边人教他什么,他就明白什么,实在没有必要,为了还没发生过的事情忧心。”
    “承熙,”她徐徐道:“假使永仪不会继承他父亲的位子,你能答应母后,照顾他们兄妹俩,一世安泰顺遂吗?”
    承熙语气有些哽咽,语气却很坚定:“能!”
    话说到最后,锦书终于支撑不住,身子一软,承安快步上前,伸手扶住了。
    “那就好,”她声音都在颤抖,有些涩然:“今日之局,并非一朝一夕而成,我只怕大周要分国几十年,才能再度合并了。”
    “母后!”承熙面色惊惶,扑上前去:“你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有些累了,想歇一歇,”锦书喘息声有些紧促,顿了顿,方才道:“南北之间的纠葛,绝非朝夕所能和缓,最有效的办法,大概就是联姻了。”
    “共同的利益使然,几十年功夫过去,这个国家,很快便会重新融为一体的。”
    “母后,母后!” 承熙隐约察觉到几分,带了哭腔,素来沉稳的脸上全是惊惧担忧:“你不要出事,千万不要!”
    “都别哭,”锦书依次去为他们擦泪,语气轻的像是羽毛:“南北交恶,终究因我而起,我若死了,总算有个说得过去的交代。”
    “我死之后,跟谁合葬,都对不起……另外一个,就随便找个陵墓,埋葬了吧,”疼痛渐渐袭来,她喉咙里甚至能感觉到那股腥甜气息,语气也断断续续起来,惨淡一笑,道:“今日身死,不知百年之后……青史如何罪我……”
    意识渐渐变得缓慢,将眼睛合上之前,锦书听见面前两个男人难掩哀恸的痛哭声,像是重伤野兽痛苦的呜咽。
    都结束了。
    前几天,承安还问她,怎么给女儿起这样俗气的一个封号,福嘉,福嘉,像是土财主家的女儿。
    那时候她回答他,说女孩子有福气,又有善懿之誉,就很圆满,他信了。
    可实际上,她还有另一句话,没有说出口。
    她自己的名字就很好听,可其中意喻,其实并不怎么好。
    她这一生,也很难说是顺遂。
    锦书,锦书,原本只是指代书信,后来用的久了,才隐约带了些爱侣传情之意。
    先帝见她时,说“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可实际上,写那句诗的人,并不圆满。
    更多的人提起这个名字,想到的却是沈园中的那对苦命鸳鸯。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一语成谶,她这一生,其实都没能从其中逃出去。
    所以她说,福嘉二字,就很好。
    承安曾经经受过许多次绝望,但哪一次,都不像此刻这样,令他肝肠寸断,伤心欲绝。
    明明早就知道她要离去,明明早就有所明悟,但亲眼见到时,终究还是禁受不住。
    说到底,他也同世间凡夫俗子一般,面对挚爱之人的死去,也会觉得撕心裂肺,痛不欲生。
    承熙心中伤痛并不比他少,瘫坐在旁,眼泪不受控制的下落,恍若失魂。
    “娘娘,娘娘?”门外响起婴儿的哭声,乳母焦急道:“不知怎么回事,小皇子和小公主忽然大哭不止,您看看他们吧?”
    一双儿女的痛哭声将承安唤醒,将怀中锦书放下,他勉强站起身,跌跌撞撞的到了门边,自乳母手中接过了两个孩子。
    两个乳母见他双目赤红,吓了一跳,竟也没问为什么不是锦书出来,便屈膝退下。
    两个小人儿似乎感应到母亲的离去,哭的停不下,小脸涨红,几乎喘不过气来。
    承熙自承安手里接了永宁,流着泪安抚,承安也勉强抱着永仪,颤声去哄,许久过去,方才将他们哄睡,安静下来。
    静室里那盏灯被锦书挑了一挑,却也很难维系一夜,不知到了什么时候,便晃了一晃,惨淡熄了。
    但无论是承安,还是承熙,都无心去重新点上。
    就这样在夜色中相对而坐,寂寂的,一直到了天明。
    东方破晓,一缕日光缓缓照入,静室内终于有了几分光亮,承安将锦书揽在怀里,另一手抱住永仪,灵魂似乎从身体中消失一般,没有做声。
    承熙跪坐一边,光照进来时,刺痛了红肿的眼睛,无意识的揉了揉,怔怔去看承安,忽的心神一颤。
    他才二十五岁,年华正好,只一夜功夫,两鬓竟全白了。
    承熙一直怨他,也恨他,若非他带母后离开长安,哪里会有后来这诸多乱事?
    可到这一刻,他忽然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到底有多伤心,才能一夜白头? 166阅读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