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殖民全球,打造海上日不落

第两百二十七章 葡萄的往事

    
    春节前那一个月,金山城消息灵通人士之间,关于刘一峰的消息那是传的满天飞。内容基本上都是在讲有个小商行发现了金矿,东山钱庄的夏杰想杀人越货被反杀的事,当然细节上就根据传播者的性格,会添油加醋一些的。
    孙涧葵很清楚他打听到的消息绝对有水份,但发现金矿这点他花了很多钱打点海事局的官员,基本上已经能确定了。并且也是那时候他知道了刘一峰的存在,知道了他就是发现金矿商行的掌柜。
    那时候,无数同样打听到刘一峰存在的人,都开始了寻找他的举动,李鸿基他们就被挖掘了出来,刘一峰被海事局带到了藟山城一事也被挖了出来。
    线索到这里就断了,孙涧葵还在犹豫要不要也去藟山城的时候,刘一峰回来了,还开了个金山甜庄,于是就有了这次邀约。
    “刘掌柜,金矿的规模有多大?”
    刘一峰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反而问到:“孙掌柜,你们商行在五十城区买的地多嘛?”
    孙涧葵愣了下,但立刻想到了一个可能性,满脸的激动。而一直站在孙涧葵身后孙离听的满脸懵逼,不清楚刘一峰怎么答非所问。
    “是有一些,不过买的早,并没花太多钱。”
    “那还好,如果是高价入市的话,得赶紧脱手。”
    “是嘛,也不知道脱手后转来买金山城的地行不行。”
    “金山城内的地肯定会升值的,不过城外嘛,我建议先不要动。”
    “为何?”
    “呵呵,自然是城外的地,有些东西啦。”
    “哦,我明白了。”
    孙离没听不明白,两人打机锋半的对话他完全听懵逼了,终于忍不住开口了:“那刘掌柜,金矿的规模有多大呀?”
    孙涧葵气的想扭头打自己的侄儿,他没有儿子,一直把孙离当儿子养,孙离不是经商的料,管理能力也很差,就进入了孙家的武装力量,成为了一个小队长。
    在他看来刘一峰已经明确的告诉了他很多信息了,但在头脑相对简单的孙离看来,刘一峰就是在顾左右而言他。
    “孙离,茶凉了,去叫下人换一壶!”
    支走了孙离后,孙涧葵也不再问金矿规模的事了,他知道刘一峰不可能直接告诉他的。能暗示自己金山城金矿规模大到能取代藟山城的地位,就已经足够了。不过他还是有些好奇为什么刘一峰也暗示他不要去买金山城外的地。
    金山城外的河谷平原在他看来是十分不错的耕地,部分不那么适合耕种的区域也能作为牧场。养牛马羊这类畜类是不如藟山脚下的平原的,但养些家禽和猪问题不大。
    如果真的要把商行重心从藟山城转到金山城,那么在金山城内买房买地都是其次,赶紧去金山城外占据最好的地盘才是当务之急。
    “刘掌柜,这城外的地,一点都不能碰嘛?”
    “最好暂时别碰,万一你辛辛苦苦开垦出来了,海事局一纸通告给你收了,你找谁说理去?”
    “行,那老朽就听老弟你一言了。”
    这对自己的称呼一换,刘一峰就知道已经获得孙涧葵的信任了,他接受邀请也是有求于孙涧葵的。
    “孙老哥,我有一事希望你能帮忙。”
    “何事?”
    “你认识马贩嘛?”
    初到藟山城时,刘一峰就发现在东山州买马是很难的。如果不是当初冯硕坑了孙离的手下还顺手牵羊拉走了几匹马,他淘金时只能骑驴。
    孙涧葵听到是这件事,本来有些谨慎的面容瞬间放松了:“刘老弟要多少匹马?”
    “大概30多匹,而且都要战马。”刘一峰想了想,补充道:“另外,我可能不能一次付清,不知道孙老哥认识的马贩能不能分期支付?”
    “没问题。”说完,孙涧葵就指着拿着茶壶刚好进入房间的孙离说道:“一会儿刘老弟直接给离儿沟通就是了,绝对给刘老弟最优惠的价格。”
    刘一峰这才知道孙涧葵居然也做贩马生意。他印象中,孙涧葵是在藟山脚下开辟了无数种植园的,主做粮食生意,今天他才知道藟山脚下无数的牧场也是他孙涧葵建造的,大型牲畜牛羊马他们家多的是。
    这么一想,当初遇到张献忠时,孙离一伙人那么多马匹也就能解释了。
    孙离搞明白怎么回事后,立刻拍着胸脯说道:“行,没问题,正好藟山送来了一批新马,一会儿我带刘掌柜去看。”
    这些马是刘一峰准备给南下的人用的,他要的也没那么急,只是之前东山州买马太难,他认为买马一事可能会花一些时间所以提前咨询下,没想到一下就找到了东山州排名前几的马贩子,这属实是意外之举了。
    因为刘一峰不懂马,买马一事肯定要冯硕来,所以他另外和孙离定了看马的时间。
    然后又和孙涧葵聊起了种植水果的事。
    “葡萄?刘老弟,这葡萄可卖不起价呀。”
    “哦,此话整讲?”
    刘一峰一直以为葡萄在古代会是贵族水果,毕竟他经常在古装电视剧中看到宫廷御宴上有葡萄,是皇帝皇后妃子之类才能享用的。
    结果没想到在大明葡萄已经完全平民化了。
    大明的葡萄分两个大品类,一个是从汉唐朝留下来的在北方载栽种的一种西域葡萄:奶提子,大明称呼其为马奶葡萄。
    这种葡萄的佳品在汉唐时期都为贡品,普通品种也是奢侈品,的确是刘一峰从古装剧中建立的那种印象。但辽金宋元这4朝,让这种葡萄慢慢的从奢侈品变成了普通水果了,到了明清这两朝,葡萄也就成为民间后院都能栽种的水果了。
    孙涧葵这些专职做粮食生意的,除了主粮外不会种植任何卖不起价的农作物的,而葡萄就和梨一样,在大明根本卖不起价。东山州就不说了,本土在城里找个院子,弄不好就能看见葡萄藤。
    而且这个时代没有化肥,也不会拿宝贵的人力肥,也就是粪便肥用在葡萄上,小冰河期大明所有的肥料都要用在保证主粮产量上。所以大多数葡萄都是个头小还很酸的,不止葡萄,很多其他水果也是如此。
    这个时代水果保鲜也很难,摘下枝头不尽快卖出,多拖一天成本就多一些。这也就导致了大明百姓心目中,葡萄的地位很低,不会有人愿意接受高价买葡萄的。
    刘一峰听孙涧葵解释完后,沉默了一会儿,问到:“那把葡萄制成葡萄干了?”
    孙离满脸的迷茫,很明显不清楚葡萄干是什么。
    而孙涧葵愣了下,说道:“刘老弟还真是见识渊博呀,居然知道西域葡萄干。”
    哈?
    刘一峰愣了。
    难道葡萄干在古代没普及?
    是也不是。
    拥有西域的王朝,葡萄干谈不上普及到民间,但首都的富裕豪强权贵阶层绝对是接触过的。而大明没有拥有过西域,至少现在开始西征了也都只拥有小半个西域。所以只有河西走廊上的普通百姓和中原的世家豪族阶级,见过葡萄干。
    中原在工业化前,没有大规模制造葡萄干的条件,很多人是真不知道葡萄风干了居然更美味。孙涧葵都是背靠家族脊梁骨是西军核心骨干的缘故,才知道葡萄干的。
    “刘老弟,中原没人会制葡萄干,也没那条件制造。”
    “那葡萄酒呢?”
    这次不用孙涧葵来解释了,孙离直接大声嚷嚷道:“刘掌柜,我们要是掌握了葡萄酒的酿造方法,我们早就开始卖了。”
    葡萄酒自从汉朝流入中原后,一直是华夏酒文化和酒历史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到了明朝却断掉了。
    原因很简单,工业化前的中原大多数土地不适合大规模种葡萄,适合种的土地也被拿去种主粮了,所以只能与西域贸易葡萄酒。而元末明初,统治西域的蒙古汗国大汗信奉绿教,绿教教法不准喝酒,于是葡萄酒在西域就消失了。明朝初期大明也是禁酒的,直接导致会酿造手法的那批工匠因为没有生计,手艺断代了。
    不过中原也在这期间,出现了烧酒,也就是蒸馏酒,后世华夏白酒体系正式开始萌芽。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葡萄酒再次出现在大明,是明中后期开海禁后,由弗朗机人和尼德兰人带来的。他们本来也是给自己的准备的,没想到大明商人居然愿意收,于是葡萄酒也就成为了大明和他们交易的主要产品之一了。
    对于沿海一带的世家豪族来说,喝黄酒和烧酒已经不能满足他们高人一等的心态了。毕竟这两种酒你有钱就能买到,而那些十年二十年的女儿红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部分商行就炒作起了葡萄酒,称这是汉唐荣光。
    还别说,效果出奇的好。
    毕竟世家豪族不缺读书人,读书人都读到过葡萄酒在汉唐的地位。大明作为替汉人重开天地的朝代,汉人中的读书人一直以重现汉唐荣光为己任,所以商行们炒作的和葡萄酒等于重现汉唐荣光的概念,堪称这个时代最成功的营销。
    葡萄酒就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而海贸的葡萄酒销量一直不高,原因是弗朗机人也好,尼德兰人也好,他们在亚洲的殖民地的葡萄酒产量本来就不算高,海贸路上还有损耗。这损耗还是技术手段无法规避的,因为海贸路线太接近赤道了,高温和舱室中的水蒸气会让葡萄酒迅速变质。
    这一切都导致葡萄酒在大明人心目中,是绝对的奢侈品,东山州更别说了,从中原带来的量少之又少,估计只有宋应星和王琦这种人才喝得起了。
    听孙离解释完,刘一峰注意到两人看自己的目光有些怪,一回想发现自己刚才的确问了个很幼稚的问题,这和他一直以来的人设不符,所以两个人才用奇怪的目光看他。
    “哦,我不怎么喝酒,不是很懂。”
    这个借口也不怎么站得住脚,但孙涧葵和孙离不会拆他的台,顺着他的话就转移了话题。
    等刘一峰被送走后,孙离回到孙涧葵面前,问到:“叔,你确定这小子能见到宋大人?”
    “当然。”
    “不是,叔,你别被骗了,海事局那帮混蛋应该还是接触不到宋大人的。”
    孙离的意思是孙涧葵长期收买的那几个给他们提供信息的海事局官员等级不够,可能拿假消息来骗钱了。
    孙涧葵起身一边朝里屋走一边说道:“不是那几人的信息,是少主的信息。”
    孙离释然了,但很快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少主孙欣从来都是对他们这些分脉的下人看不上的,怎么会主动告诉自己这些信息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