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纪事

334.新婚燕尔

    
    正版在晋江。防盗30。资料补充和小剧场在作话里
    皇帝迟早是要亲政。
    娶姚佳怡, 皇帝没有任何好处。
    姚佳怡是太后的人, 相比皇帝, 姚佳怡更亲近太后, 姚佳怡也知道,没有太后,她坐不稳皇后这个位置。
    如今太后的心性, 不像是能够把持朝政到死的, 把持朝政到死, 那需要冷血和铁腕, 如汉时吕后。姚太后贪图享乐又感情用事, 如果皇帝手无寸铁, 她也许还会生出奢望, 但是如果皇帝有了底牌, 太后多半会因为心存忌惮,而不得不让步——只要双方都肯退一步,就不至于反目。
    如果皇帝能够依靠谢家顺利亲政,那么亲政之后, 谢家权势必然大涨。虽然始平王日后被誉为燕朝第一战将, 但是在朝中, 必然会为谢家所压制。有谢家在前头顶着, 即便功高,皇帝也不至于寝食难安。
    有这一文一武, 也许他能当个好皇帝。
    可是要太后认可谢云然, 却不容易姚佳怡是太后眼皮子底下看着长大的。一个名门贵女, 一个亲闺女一样的侄女,太后会选哪一个做自己的儿媳,那简直没有悬念。
    再说了,立谢云然为后,太后能有什么好处?难道谢家会看得起姚家?谢云然会看得起她这个婆母?笑话!
    自世宗驾崩到如今,太后在这个万万人之上的位置上,已经坐了八年整,这么长的时间,足够让她习惯这个位置,留恋这个位置,不容任何人染指,哪怕是亲生儿子——不然她为什么最终与皇帝反目?
    那么当初——
    嘉语扣一颗棋子在掌心,硌得生疼——当初是不是因为太后不肯放权,而皇帝急于亲政,手里没有别的势力,才想到她父亲?
    嘉语死死扣住棋子,竟是目中酸涩
    如果是这样……如果有谢家,皇帝在朝中得到足够的支持,是不是可以不必把目光投向连年征战在外的父亲?
    如果父亲不到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如果父亲没有机会看到皇权的空虚,又怎么会……
    人的野心是一步一步长出来的,周乐这样说。当他还在边镇城门服役的时候,是绝对没有奢望过有朝一日,权倾天下。
    她见过烽火经过的地方,她见过断壁颓垣,妻离子散,她见过家破人亡,鲜血与焦土,她没有野心,她不需要父兄站到权力的巅峰,为她谋图利益,她希望父亲安享富贵,荣华到老。
    皇帝瞧着嘉语面上阴晴不定,也不催促,把玩着棋子,时不时,转头看一眼那边的贵女。
    总是要娶一个的,他对自己说,既然总是要娶一个,自然要选个称心如意。他会待她好,让她在皇后的位置上,享尽世间尊荣——这时候少年还不知道,人心如壑,是永远都填不满的。
    ——有宠爱的,会索要尊荣;得到尊荣的,会希冀温情。
    等候许久,方才听到嘉语的声音“这件事不容易。”
    “哦?”
    “太后不会听我的话。”
    皇帝笑了“三娘妄自菲薄,母后如今很喜欢你。”
    嘉语也笑“贵人有时候,难免不喜欢个猫儿狗儿的。”
    皇帝听嘉语这样贬低自己,越发兴致盎然“那你再想想?”
    嘉语支着下巴,果然摆出细想的姿态。皇帝看了一会儿,忽然笑问“如果没有姚表妹,依三娘看,你表姐与谢娘子,哪个胜算大?”
    自然是表姐!嘉语几乎是不假思索,就得出了这个结论,然后她呆了一下——在之前,她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
    不管日后如何,如今贺兰袖毕竟还是始平王府的人,在太后看来,贺兰就是自己人——相比谢家,胜算何止多出五成。
    嘉语猛地抬头“陛下威胁我?”
    皇帝却摇头“朕怎么会拿这位威胁你朕的皇后是哪个,碍三娘什么事?没准三娘还会觉得,贺兰娘子做皇后,于始平王府,还更有利一些,所以三娘你说朕拿这个威胁三娘,朕是不认的。”
    嘉语沉默。
    那是实话,如果她不是知道了后面的结局,蹚这趟浑水实在犯不上。
    “三娘没发觉么,朕是在求你。朕无非是看出三娘不喜欢贺兰娘子,”皇帝自嘲地笑了笑,“朕不想要姚表妹,如果不能立谢娘子,那么哪怕是贺兰娘子,也好过姚表妹——三娘再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除去姚表妹,就属贺兰娘子胜算最大了。”
    是,因为她出身最低,最好拿捏——嘉语从前没想到这一点。
    嘉语叹了口气“陛下要我做什么?”
    皇帝低眉看棋。
    嘉语稳住心神。其实皇帝要做的事,一点都不难猜。有姚佳怡在,她就是皇后的不二人选,太后不会做别的打算,所以皇帝首先就要搬走姚佳怡这块石头,然后,给皇帝一个“必须娶谢云然”的理由。
    但是这两件事,不能经由她的嘴说出来。
    两个人都沉默了足够久的时间,皇帝终于开口“……须得分两步走。”
    “哦?”
    “第一步,是让表妹另适他人。”皇帝对这件事,自然是思虑已久,他既然说到“另适他人”,这个“他人”,想必是已经存在的。
    “第二步,”既然皇帝表现出诚意,嘉语也不吝投桃报李,“自然是让谢娘子非陛下不嫁。”
    皇帝微微一笑。
    嘉语想一想,到底放心不下“陛下为姚表姐,选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然是她会满意的人。”
    这种鬼话嘉语是不信的。
    姚佳怡对皇帝有心不是一天两天,能让她满意的,除了皇帝,还有哪个,不过听这口气,大约是人才不差——这个念头升起,嘉语不由有些着恼姚佳怡从来没有对她友善过,她为什么要关心她的死活?
    那也许是……她罪不至死?她想她过得不好,可是没有到想她死的地步。
    嘉语觉察到自己软弱,多少有些沮丧,默然良久,才又问“……怎样才能让姚表姐另适他人?”
    皇帝轻咳一声,微笑道“再过几日,明瑟湖中荷花就要开了,母后要办凌波宴。三娘见过月下荷花吗?”
    嘉语摇头。
    话到这里,一众贵女扑蝶归来。
    陆靖华快人快嘴问“胜负如何?”
    姚佳怡被抢了话,瞪陆靖华一眼“一局棋,倒下了一下午——哪里来这么多话!”
    嘉语一推棋盘“陛下棋艺高明,我输了。”
    “三娘谦虚了,”皇帝慢条斯理说道,“明明是和棋,哪里来的输赢。”
    众人定睛看去,果然是和局。
    姚佳怡叫道“皇帝哥哥何必让着她!”
    嘉语……
    “你看见了什么?”嘉语重复,“无论你看见了什么,你都告诉我。”
    “可、可是……除了宋王,奴婢就没有看见其他人了。”锦葵更加茫然。
    嘉语闻言,微微颔首,仍是没有叫起,却问“那么当时,那碗醒酒汤……去哪儿了?”
    “醒、醒酒汤?”锦葵像是到这时候才想起还有这样东西,“啊”了一声慌忙要站起来,又跪回去,“当时奴婢打了醒酒汤回来,发现三娘子不在,就随手搁在窗沿上,想找到三娘子再说——”
    嘉语看着她不说话。
    “后来三娘子出了事……”锦葵在她的注视下,硬着头皮往下说,“奴、奴婢就把它给忘了。”
    “你说谎,锦葵。”嘉语一字一顿地说。这样的语速,让每个字都如钉子一样敲进锦葵的耳朵里,那种冲击力,冲得锦葵身子一晃“奴婢没有……”
    “你的谎言很完整,”嘉语说,“但是再完整的谎言,也还是谎言如果确实如你所说,你取了醒酒汤回来,因为找不到我,把醒酒汤搁置在窗沿上,那我问你,之后,你是一个人偷偷摸摸地在找我吗?”
    “什么?”锦葵没明白嘉语的意思。
    “如果不是偷偷摸摸在找,为什么我没有听见你喊我呢?”嘉语说。她从落水到被救起,只有一瞬间的功夫。如果锦葵果然在找她,那么之前她在耳房,应该能听到锦葵的唤声。但是她没有。
    “我再问你,”嘉语说,“画舫那么大,又有栏杆隔着,你是怎么会想到往湖里看呢?”
    如果锦葵没有看到她落水的全过程,在黑夜里,是决然看不到她在水里挣扎——她没有呼救,因为来不及。
    锦葵已然说不出话来。
    嘉语却又微笑道“如今你可以说了吧?”
    锦葵沉默良久,方才道“三娘子要我说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
    锦葵是个聪明人,如果不是看到了,她完全可以不必扯这个谎——就好像如果不是她和萧阮的特殊关系,她完全不必说谎一样。锦葵的脸色变了变,她跟嘉语的时日虽短,但是和连翘、薄荷不一样,她没有见过嘉语心无城府的一面,在她眼里,嘉语一开始就不好惹。
    权衡利弊,许久,方才说道“三娘子不会长住宫中,锦葵不幸,无法离开。”
    这是讨价还价。
    她说得没有错。那人敢推她落水,身份就不会低,弄死锦葵和碾死一只蝼蚁没什么区别。嘉语问明白了那人是谁,没凭没证,恐怕不能把他怎么样;如果锦葵给她作证,还可能被反咬一口——如果不是这丫头走开,她也不至于遭此一厄;事后她能甩手出宫,锦葵可还在这宫里。
    嘉语眉眼一动“你想出宫?”
    锦葵却摇头“奴婢不敢。”
    是不敢还是不想,嘉语这会儿也不操心这么多,直接问“那你想要什么?我力所能及之内,我满足你,但是那人推我落水,危及我的性命,我是非知道他是谁不可——你怕他,难道就不怕我?”
    “三娘子仁厚。”锦葵立刻一顶高帽子戴上来,不容嘉语推脱,“而且以三娘子聪敏,应该知道,那人并不想要三娘子的性命。”
    她当然知道,嘉语冷笑“毁人名节,与索人性命何异?”
    锦葵抬头看了她一会儿,却道“三娘子还是不要再问了,就算三娘子知道了是谁,三娘子也没有办法,就算三娘子告诉太后他是谁,太后也不会信——谁都不会相信。所以三娘子,还是不要问了。”
    竟有这等人物,嘉语心里纳罕。锦葵当然有可能是骗她,但是这十句话里,总有一两句真。她不怕她,却怕那个推她下水的人,无非是仗着,她不但看见了她被人推落下水,还看见了她和萧阮在一起。
    嘉语眼珠一转,笑吟吟道“有件事你还没有听说吧。”
    锦葵不解地看着她。
    “宋王承诺,等我出宫,就请人登门提亲。”如果还是她空自热络,萧阮不予回应,独处无疑是丑闻;但如果最终结成连理,那就是佳话了,这个世界就这么荒谬。嘉语在心里嘲弄,嘴上只道,“你不对我说,就等着去慎刑司说罢。”
    锦葵的脸色再变了一次,终于道“三娘子不是想出宫吗?”
    嘉语……
    “如果三娘子不苦苦相逼,”锦葵说,“锦葵这里,倒是有个法子。”
    锦葵真是个神奇的人,嘉语不止一次在心里想。她身边四个婢子,连翘已经是足够机灵了,但是和锦葵一比,简直质朴得像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丫头——可惜无法收归己用。有本事的人总是更难收服,何况她能给她什么?虽然她口头上问她是不是想出宫,但如果她回答说是,她未必有这个能力。
    能看得这么透彻的人,到底为什么拼死不肯说出凶手的名字,仅仅因为畏惧?嘉语很怀疑。明明助她出宫的风险更大,但是锦葵却选了这条路——她大约也看出来了,不付出点什么,她不会饶她。
    嘉语在锦葵的帮助下,顺利穿过了灯火辉煌的凌波宴。
    换上羽林郎的制服,腰里别着羽林卫的腰牌,衣裳过于宽大了,压在身上有点重。锦葵解释说是她义兄的,但是她的话嘉语如今是半个字都不敢信。嘉语问过她,怎么知道她想出宫,锦葵说,她擅卜卦。
    嘉语……
    她有没有卜出,她眼前的这个人,曾经死过一次呢?嘉语促狭地想。
    一路畅通无阻到建春门,门卫索要腰牌、口令,嘉语压低声音,一一都答了。就要出门,忽然身后遥遥传来一个声音“三娘子这是往哪里去?”
    随之而来太后的赏赐,落水沉香佛珠,羊脂玉梅花簪两对,宝蓝孔雀吊钗四支,齐纨宫扇十把,蜀锦百匹,并几盒宝石,说是给嘉语压惊。
    始平王府上下因此喜气洋洋。
    嘉语回府第一件事当然是拜见王妃,在门口就被挡驾,说王妃身体不适。
    嘉语不知道琥珀没有把德阳殿里的事说给王妃听,只当是王妃气她冒犯,当时就在畅和堂外跪下了——昨晚所为,在她是事急从权,但是冒犯王妃也是事实。
    要在从前,她多半当场掉头回四宜居。毕竟问心无愧,太后为证,王妃爱怎么想怎么想,和她没有关系。
    可是只要人活得够久,就会知道人言可畏,人心可畏。
    畅和堂是整个始平王府的中心,难免人来人往,嘉语只跪了一刻钟,就被传唤进去。
    王妃穿躺在青罗软香榻上,病恹恹的,明显的不悦之色。她说“姑娘大了,要知道自重,跪外头成什么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苛待了姑娘。”
    嘉语道“是三娘有错,请母亲责罚。”
    始平王妃看着她,简直想一耳光打过去——装!叫她装!如今阿姐都说她有功该赏,她却到自己这里来说有错该罚,她这是打阿姐的脸呢,还是打她的脸!
    心里翻腾得和沸水似的,面上却淡淡地“把你从平城接来洛阳,是你父亲的意思。”
    始平王妃避而不谈,嘉语就傻了眼原先盘算着,只消王妃说一句“你自个儿说说,错在哪里”,她就可以解释得清楚。可惜王妃不给这个机会。她并非八面玲珑之人,一时间竟是半点办法也无。
    “……你父亲想给你讨个县主头衔,刚巧儿太后寿辰将至,就想让你在太后跟前露个脸——当然如今太后已经见过你了,那是你的福气,我瞧着,礼仪你也学得差不多了。”
    听到这里,嘉语就有种不祥的预感,连开口谦虚一下都来不及,王妃已经往下说道“……我就打发了严嬷嬷回宫。也因为现今太后已经见过你,太后寿辰,恐怕你要单独备礼——你可有什么想法?”
    从前嘉语是到寿辰前日才得到消息,慌得手忙脚乱,拉着贺兰袖练习了半宿的见面礼,次日更是闹出了大笑话。
    但她还是得了封,不是县主,是公主,因为父兄的大胜归来。如今细想,她讨不讨太后欢喜,是不是个笑话,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实力。可怜她从前为此患得患失,自卑自怜,辗转彻夜不能眠。
    嘉语在心里叹息一声。
    始平王妃摆明了不想和她说昨晚,她也只能另找机会,这会儿顺着王妃的话头中规中矩答道“三娘虽然人不在洛阳,也听人说过,太后崇佛。”
    王妃扬一扬眉,示意嘉语往下说。
    “三娘别无所长,愿清水净手,焚香净室,为太后抄经祈福。”嘉语说。
    没意思,王妃心里想——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太后寿辰,哪个不绞尽脑汁地备礼,光是与佛有关,佛像,佛绣,珍稀善本,佛珠,佛香……不知凡几,区区几卷手抄经文,再用心,又怎么入得了太后法眼。
    口中却道“难得三娘有心,既然想好了,就放手准备吧,时间不多,这些日子,就不用来我跟前晨昏定省了。”
    王妃把话说完,命人送客,嘉语就是脸皮再厚,也只得怏怏回了四宜居。
    从这日起,嘉语开始潜心抄经。
    起初嘉语试图出四宜居,但是被连翘拦阻,理由是“抄经要静心”,才知道自己被禁足了。
    宫姨娘倒是经常来,换着花样做她爱吃的小食,顺便抱怨王妃,就算嘉语说了一万次“是我自己要抄经的”也不管用,反而振振有词“怎么六娘子不用抄,光你用功!”,还打算叫贺兰帮忙,好在嘉语及时拒绝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