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方辉往沟里一带, 安歌也得了笑病, 每回音乐老师打着节拍指挥他们往高音爬升, 他的头确实……很像大灯泡啊。
这种情况下,很难不暴露。
“第一排, 当中那个!”
音乐老师站在安歌面前, 示意别的学生静下来。
“唱这两句。”他起了个头, “长夜里……”
安歌乖乖唱道, “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 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
“对, 知道自己的问题吗?没气!唱歌不是张口就唱, 要用气带动, 懂吗?”音乐老师让安歌双手叉在腰上,“注意胸腔共鸣。这两句音不高,所以更需要注意胸腔共鸣。知道横膈膜吗?算了,估计你也不知道。”
他自己叉腰吸了口气,“看到没,肩膀放松,肚子鼓起来。现在你来做。”
前排的学生因为对老师生物链式的天生尊敬, 还能憋着笑,后面两排早就有人笑出声。
音乐老师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同时启动,声音回荡在大礼堂的上方, “笑什么!这是音乐, 是艺术!你们什么都不懂。”他低头对安歌说, “不要理别人, 再唱一遍。”
安歌又唱了一遍。唉知道横膈膜,也知道这时候要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两脚音箱,尽量让歌声变立体声。问题是……缺乏锻炼没有肌肉的小身板,不答应啊!
有一种“做不到”叫做:力不从心。
“好一点了。”老师东张西望,突然看到方辉腰里的皮带,“这个同学,借用一下你的皮带。”
方辉,……
要打人吗?
不过他还是解下皮带递给“秃秃”,毕竟“秃秃”虽然有点神经质,但从来没体罚过学生。
后排蹦出一个笑声,方辉听出来了,是钱浩辰。
至于钱浩辰为什么笑,方辉用脚后跟都能猜到,准是又想到俗不可耐的事。
有病!
老师把皮带系在安歌腰里,绑得紧紧的。
“好,现在你再吸气,唱的时候要一直让这里……”他拍了拍自己的腹部,“感受到皮带的阻力。”
安歌又唱了好几遍。
差不多到求放过的时候,老师终于高抬贵手,这时候后面早就笑成一团。
“你们啊,不懂艺术……”老师倒也没生气。有些学生根本五音不全,他都不愿意管了好吗,只要他们站在那里别出声当摆设就行。
他叮嘱安歌,“高音不错,但是你完全没有胸腔共鸣,跟旁边这位,借皮带的同学学一下,他的胸腔共鸣就好,中音区很浑厚。”
方辉,满头问号、问号、问号。
“离元旦全市小学文艺汇演只有一个多月,我们能够集中排练的次数点得清,自己算算!还笑得出?集体的荣誉知道吗?”老师板脸训道,“到现在还做不到二声部!够笨了你们!”
被数落后,所有人老老实实练到中午才散。
安歌饿得眼花缭乱,幸好解散后大孩子们收拾大礼堂,把她和方辉给轰走了,“不用你们帮忙,走吧。”
徐正则跟安歌约在老房子那里等,但安歌回到大院,发现他还没过来。
方辉干脆把她牵到自己家,他爸他妈加班,不过老大方明已经做了饭。炒了青菜,番茄炒蛋,白菜肉丝,方明还挺机灵,把早上吃剩的油条切成小段翻炸了一下,脆得噶嘣响。
安歌喜欢吃这个,吃了好几块,突然觉得嘴里有血腥气,张开让方辉帮忙看。
喝!几个大血泡,有一个还破了,被翻炸老油条磨出来的。
方辉赶紧倒了杯水让她漱口,“别吃了,吃到咸的会很疼。”他问方明怎么办,方明哪知道,反正饭暂时不能吃了,太硬。赶紧开炉子炖了个蛋,不加盐,炖得嫩嫩的,光用麻油调味。
安歌真没觉得要紧,疼也是自找的,但这兄弟仨不答应,连方旭也劝道,“毛毛,上回我嘴里长泡,一个多月才好,可误事了,你听话。”耽搁吃好多好东西啊。
吃完炖蛋,徐正则还没来,安歌决定到胡阿姨那里找他。
下午还有事,安景云叮嘱过的,让他俩早点回家。
方辉推了那辆除了铃之外什么都响的自行车出来,“走,我送你。”
一路清零哐啷。
到胡阿姨家门口,方辉扶着车在旁边等,要是路上错过了徐正则,那他再带安歌回去。
有阵子没来,胡阿姨家稍微变样,墙上一左一右各开了一个窗。一个往外搭着木架,上面摆满各色零食,都装在大大小小的玻璃瓶里,有熏青豆,糖花生,甘草瓜子,也有梅饼、麦芽糖。另一个窗口这会关着,上头有行黑漆写的字:每周一三五17:00~20:00营业。
字歪歪扭扭,是二姨夫李勇的笔迹。
安歌在窗口叫了一声,里面胡阿姨探出头,“毛毛,门没锁,只管进来,你爸还在忙。方辉也进来,阿婆这有好吃的。”
方辉不是方旭,不馋,一脚又一脚掏着二八大杠走了。
院子也变了,一侧是个简单烘房,另一侧搭了玻璃钢棚,她爸在桌前正全神贯注地修东西。听到女儿来了,他头也不抬,“马上就好。”
胡阿姨无奈,“一上午水也不喝,也不起来松松筋骨,就是埋头干活。”
安歌看了下桌上的小闹钟,“爸,再给你十五分钟,行不行?”
“行。”徐正则应得倒爽快。
胡阿姨去拿了枝汽水给安歌,安歌也不馋,坐在胡晓冬旁边,一边跟他聊天,一边捡芝麻。芝麻虽然好吃,但收的时候难免掺到沙土。如果不捡掉,吃到的话可难受了
安歌问胡晓冬有没有人来捣乱。
胡晓冬笑着摇头。
外婆是刚硬脾气,谁说话不好听,当面直接怼。他妈性子柔缓,别人知道她的遭遇,遇到个把找事的,邻居先帮忙骂回去,“眼红你也开啊,人家上有老下有小,老的没单位,小的身体不好,容易吗!”
这时候一应医疗费等福利都跟单位挂钩,胡阿姨是老农村户口,轮不到进厂,看病求医得自掏腰包。她户口所在地,因她生的是女儿,女儿不能分田,也不能分宅基地。丈夫死后,她跟婆家人处不来,就带着女儿到城里找事做。最早还能帮人家,所以才到了安家,后来安家也不行了,幸好她托到关系把女儿送进厂做了临时工,算有了基本保障。
谁知道胡晓冬又遇到糖丸失效,凡知道她家事情的,无不深深同情:还能有胡家惨吗?不怕过去苦,就怕将来也苦啊。
“手续全是你爸爸去跑的,辛苦他了。”胡阿姨告诉安歌。也有很多小店做着生意,却没办工商登记,不过胡阿姨、李勇和徐正则都觉得还是办了的好,该缴的税费都缴,宁可少挣也不能落话柄。
这个嘛,安歌笑笑了。讲实话徐正则办这个真不累,他自己虽然是普通工人,可毕竟圈子在那。不一样。
十五分钟到,闹钟响起来,徐正则抬头看安歌,“再给我十分钟。”
安歌说好。不过,她强调,“一定要说话算话!”
果然闹钟再次响的时候,徐正则认了,收拾桌上摊开的零件,洗手,婉拒了胡阿姨的留饭,带着安歌回家。
家里已经整理过,长茶几披了层钩针台布,沙发垫也是。果盘里放着桔子花生,还有一碟水果硬糖。
这是安景云另一个工作:关心厂里青工,给他们相亲的机会。
她调去科室做统计后,主要月底月初忙,其他时间还是有空的,厂里便让她兼职工会的活。
职工以及职工家属的生老病葬等等,工会都要关心,还管着电影票、洗澡票等等等。
徐正则和安歌到家,被安景云催着洗脸,安歌还接了个光荣的任务,活跃气氛。
青年男女头回见面,经常会冷场,需要中年妇女和孩子救场。
安歌的年纪,正好。长得白净可爱,懂礼貌,又可以童言无忌。
今天来的女方,方芸,是安景云以前呆的车间的小组长的女儿,高中毕业,顶替她妈进了厂。为给女儿挪位置,她妈办了提前退休。
小姑娘在厂里已经工作近半年,表现说不上突出,但也没有问题,属于听话温顺的。厂里把她的个人问题,摆上桌当成一桩公事。
男方,是化肥厂的技术员,中专生,戴了一付眼镜,文质彬彬。
总体来说两人挺般配,从长相到家庭。女方有个哥哥,男方也有一个哥哥,将来赡养老人也有人分担。
大部分时候是安景云跟男方在聊,方芸低着头听,慢吞吞吃着一只桔子。
至于安歌,咳鸡毛蒜皮的小事怎么自己全记得啊。
这会,安歌只想给方姑娘点根蜡。
相亲非常成功,男女双方都是奔着婚姻见的面,初次见面后又看过一场电影,参加过一次厂里的茶话会,然后谈婚论嫁。
安景云作为大媒,还收到男方父母给的一大块火腿。谢媒本来应该十八只蹄膀,但这年头,一大块火腿也是非常体面的谢礼了。
小两口和和美美的,就是一点不怎么如意,一直没孩子。
一年之后,关心这件事的人,从他俩各自的父母扩展到各自的工会人员。
安景云吃了人家的火腿,义不容辞陪方芸去医院,结果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安歌含了一颗糖,从左顶到右,从右顶到左,静静听他们闲聊。
组织上的关心,真是全方位365度。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