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宋冀宁先放钟涛教授鸽子, 而且一放数年,做为补偿, 他是愿意去帮忙的。不过他如今正在跟随导师学习中, 还得看导师放不放人。
听到宋冀宁已经有了导师, 钟涛教授深感遗憾之余,更不甘心:“不是老蒋吧?老蒋这届带的学生我都认识,你之前拒绝我时不是说除了他不会考虑别的导师吗?”
宋冀宁挠挠头, 无奈道:“原本是这样的计划, 但我们在前苏联学到的已经远超过机械工程技术, 没有办法再跟蒋教授学习了。”
如果继续学机械工程,宋冀宁和季椽当然只会选择蒋教授, 但是, 这不是没办法吗?他们现在学的东西别说向蒋教授请教,连提都不应该提, 除了另择导师外, 还能怎么办呢?
“我记得你的专业是机械工程,到前苏联留学,应该也是相关专业吧?怎么我和老蒋都还不够资格教你们吗?”钟涛教授追问。
他还是很希望可以得到宋冀宁这名学生, 而且不是自夸, 做为一名空导院的高级工程师, 他的学识与能力完全当得起国内一线工程师的名头,宋冀宁怎么就不愿跟他?
这还真不好解释他们突然换专业的过程, 宋冀宁只能说:“我现在主研力学, 和以前的专业不同, 因此没有办法再向你和蒋教授学习,很抱歉。不过教授的研究我一定会尽全力帮忙的,等这边的学习告一段落,我立即过去。”
钟涛教授更不解了:“等一下,你怎么突然改行力学去了?”
宋冀宁没有再回答他的追问,以工作为由带着季椽离开。
季椽看了看表,发现自己的确应该回去了,便对宋冀宁道:“小宋哥我先走了,要过去帮忙时提前通知我,我好安排时间。”
尽管全程都被钟涛教授无视,不过他并不介意,钟教授帮助过小宋哥,对季椽而言等同于帮助他。所以即便他未曾对季椽提出邀请,季椽也主动要去帮忙。
两人继续各自在不同的军舰上忙碌,和其他研究员学到许多。到后期遇到一些问题,季椽和宋冀宁的两位导师便被请出来解决,于是季椽和宋冀宁又回到他们身后,一边当助理一边接受教导。
钟涛教授还在困惑宋冀宁怎么改学力学去了呢,要知道这和机械工程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力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大部份是航空航天或者土木工程之类,宋冀宁还在这边帮忙着,完全不像要去航天部或者工程部的样子啊?
等见到宋冀宁的导师陈春煜院士,钟教授终于明白了。
什么力学,分明是爆炸力学嘛!难怪是在这里学习,这里可不是爆炸力学的主场吗!
同时也服气了。
陈院士为国贡献时,他还在学校里读书呢,如果陈院士现在说要带研究生,他都想去报读。宋冀宁能成为他的学生,一定是在苏联学到了不得了的技术。
不过并非每个人都高兴看到这两对师生。
李院士和陈院士是国内著名科学家,名字被写进教科书从小就让学生膜拜的那种。由于专注科研,两人自十多年前就不再带研究生了,众研究员尽管遗憾,但也能理解。
然而,突然之间,没有任何征兆,李泽业和陈春煜两位院士居然又带学生了?
带的还是两个默默无闻,在科研界完全没有任何建树的新人?!
——在发现两位院士的学生是季椽和宋冀宁后,不少研究员便调查了他们的资料。
当然,不是身世财产这类资料,而是他们的学术论文。
季椽和宋冀宁在高中至大学期间,发表了不少论文,但那时候显得优秀的论文,在经历过这几年的科技发展后,已经显得技术平平。在国内科研圈两人倒略有点名声,连续三届全国机器人大赛冠军,中科院看好的未来科技人才——仅此而已,高中比赛冠军算什么科研成就?
不,什么都不是!
所以两位院士到底为什么看中季椽和宋冀宁?
在季椽和宋冀宁的学术资料被查阅之后,所有科研人员都心情复杂。
以大学生的角度而言,这两人确实优秀,初入大学就能在科研杂志上发表论文。如果要招研究生,他们也会选择这样的学生。
但那仅限于普通学院的研究生,仅凭大学那种水平的论文,他们要当国家级院士的学生,就不够资格了。
因此很多人存了较量之心,想知道这两个在国内学术界默默无闻的新人,是凭什么得到国家级院士青睐的。
季椽对身边突然热烈起来的打量无动于衷,他早就习惯了。
前世的老师选择他当学生时,季椽就经常沐浴在各种复杂的目光下。
尽管老师没能达到李院士的科研成就,但也已经极为瞩目,而且他还很年轻,有军方全力支持的背景,前途无量,不知道多少人想成为他的学生。
而且那些人更年轻,同时也更功利和急躁,对待季椽直白又粗暴,实实在在非常不友好。
现在这里的科研人员,对他们最大的恶意也不过是:“为什么半球空间发射功率在衰减,你们安装时有没有好好检查?”
季椽:“衰减是因为扩展源超过幅照度,导致光谱幅射减弱,稍微调整一下波长就好。你们应该去找负责红外散射的小组,而不是找我们!”
这种程度说是为难,不如说是对他们的考较,想看看他们的知识水平,他们回答后,对方便会停止,不会做任何小动作。或许也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是安装导弹,没人敢在这里搞小动作,季椽觉得挺轻松的,科研会上的辩论比这激烈多了。
宋冀宁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如季椽一般,轻松解决了。
两人以实力让非议者闭上嘴,对他们的议论也从质疑转变为肯定,认为他们的学识和能力的确配得上成为院士的学生。
这其中的暗潮汹涌,李院士和陈院士两位导师自然清楚。
第二核武的研究才刚刚成功,暂时还不适合对外公布两人的科研成就,会遭到某些质疑也不奇怪。不过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值得在意的大事,果然,季椽和宋冀宁轻松凭实力将质疑者全部碾压。
两人也同样认为这不是什么值得在意的大事,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碰到挑衅的直接用学识怼回去,至于这些人事后是佩服或是嫉妒,他们都无所谓。
研究和学习,以及对方,才是他们生活的重心。
两位导师出马,整个研究团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快便解决了,季椽和宋冀宁从中又学到许多。
李院士问季椽:“看懂了吗?”
季椽点头:“懂了。”
李院士很满意他的通透,笑着说出严苛的话:“回去帮我写份报告,顺便你自己写几篇论文,学到多少写多少。”
在学术界,还是以论文和学术成就看人,他要开始给季椽在学术界扩展名声了。
小说推荐
- 中国制造
- 中国制造周梅森
- 其它小说周梅森..全本
- 最新章:1998年9月23日8时 平阳市委
- 国际制造商
- 韩义在路上扫了个二维码,然后桌面上多了个应用这个应用很奇怪,它可以捕捉到现实里的一切物品,通过解析来重组物品【滴滴!电路模块板-Dome-屏幕-前后盖-重组手机【滴滴!75%纯棉-25%亚麻-磁性油墨-重组美元普通群,512341036VIP群,343892078(需要全订截图
- 玄幻小说二将全本
- 最新章:新书《别惹这个傀儡师》
- 大国智能制造
- 机电工程师许振鸣重生1994年,没有系统,没有宝典。他从一家小型机加工车间做起,创造了一个智能装备制造的帝国。一日,外国人发函来问:贵司能把我们订购AGV机器人的订单提前么?许振鸣“德国人的订单安排三年后,日本人的订单安排五年后!谁敢盗用我们的专利,用法律武器让他们闭嘴”媒体问“许总,为何你们公司蓝
- 都市小说乌溪小道连载
- 最新章: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芯片之战·机场偶遇【求订阅】
- 山沟里的制造帝国
- 1981年,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整个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 位于大山深处的牛家村,一个名叫牛小强的傻子在中暑之后变成了天才,他承包转产的工厂,在大山深处构建了一个制造业帝国,带领乡亲们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光明大道
- 都市小说未语浅笑连载
- 最新章:第2917章 永生的方法
- 山沟里的制造帝国
- 1981年,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整个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 位于大山深处的牛家村,一个名叫牛小强的傻子在中暑之后变成了天才,他承包转产的工厂,在大山深处构建了一个制造业帝国,带领乡亲们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光明大道
- 都市小说未语浅笑连载
- 最新章:第2917章 永生的方法
- 科技帝国从工业制造开始
- 2002年,我国首枚CPU龙芯一号诞生.2002年,我国首届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开幕.2002年,长江商学院开学.2002年,陈凡的拼装玩具大卖.2002年,陈凡推出了全屏触控智能手机,颠覆了一个行业2003年,陈凡推出的数控加工中心四轴联动系统,成为全球最领先的工业系统。2003年,陈凡带来了3G
- 科幻小说狗龙牛虎兔连载
- 最新章:完本吧...
- 大国制造
- 工业天才钟白意外来到1981年…这一年,法国TGV列车以380.4km/h,打破世界记录,成为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轮轨客运的列车;这一年,IBM推出首部个人电脑,开辟了计算机的新时代;这一年,F117首次实验升空,从此进入隐形飞机的编年史;这一年,钟白踌躇满志,走入了落魄的县化肥厂,誓要在工业上有所作
- 其它小说黑头大王连载
- 最新章:第七百五十四章 大结局
- 全球制造
- 计算机系的陈序,在帮人修电脑的时候,无意间创造出一个智能生命,世界因此而改变。写网文,一秒钟百万字。机器翻译,全球从此无障碍交流。自动驾驶,世界上再也没有女司机这个物种。人造视网膜,让你从“四眼仔”变成“靓仔。生命工程科学,解开基因封锁,长生不死不再是神话传说
- 都市小说二将连载
- 最新章:新书《我在我的小说里重生了》
- 明星制造
- 谁言非丽华,拥得世人戴。rn高慧矮小,面黄,肌瘦,发枯,全身上下无一点美色。rn歌手张悦然看上她贤惠,主编氽青盯上她热血,暗恋七年的大学同学却将她送入地狱!rn男女隔性别,背肚隔肉肉。rn为了她,氽青许诺“请给我机会,我一定把你打造成一线明星”rn啥?明星?像她这咩样的,也有可能成为明星?天上掉馅饼
- 都市小说知落连载
- 最新章:第六十八节都被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