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周伯通等人又催促范天伟快去打探消息:什么时候兴兵问罪,挂帅的又是谁,将军是那些人?“最好快快地得到了消息。午我们也好早点回去复命,陛下还在翘首以盼呢。”戴笠对范天伟说。
范天伟说:“朝廷现在严密封锁军事机密,小弟实在是无处打听消息。根据刘伯温丞相的意思,恨不得现在就去攻打太湖,但是皇帝的意思还不清楚。明天就是刘伯温丞相代替天子检阅部队的日子,我就和你们扮成官军的样子混进校场里面打听消息,也许能够打听到一些消息呢,明天也不是我工作的日子,没有什么工作的纠缠,我再想方设法弄到通行证给你们。”
第二天一早,范天伟和戴笠、周伯通一起打扮成官军的样子,又弄到了通行证,就出了玄武门,来到了校场,走近南京校场的时候,范天伟、戴笠、刘伯温就看见许许多多的军人在那里走来走去的,等到了门口,管门的看见范天伟、戴笠、周伯通一起打扮成官军的样子,又检验了通行证,就把他们放进去了。范天伟低声对戴笠、周伯通两人说:“如果今天是朱元璋亲自前来,那就盘查的严了,我们未必能够混进来了。”
范天伟、戴笠、刘伯温等三人往里面看的时候,就看见那校场大约方圆百里,周围是红墙围住了,那演武厅是九间的大殿,左边的点将台上面飘着一个帅旗和一面杏黄旗,周围有许多军人把守,台下帐篷里面端坐着掌握令旗、军鼓的兵部尚书,中间是一条甬道,现在校场里面静悄悄的。
虽然有十万的大军,也没有显得摩肩接踵,那些准备接受检阅的军队或站着或四处走动,那些战马有的在草地里面吃草,至于那些军旗,也按照队伍的排列方位,整整齐齐地插在地上,一层一层地,至于那些营帐也是像鱼鳞一样竖着,旌旗蔽日,刀枪剑雨,那范天伟不敢靠近,只好在外围四处查探,范天伟、戴笠、刘伯温正在看的时候,又过了一会儿,南京校场的照壁外面又来了一队骑马的军队。
飞奔上来,都是些大明御林军,转到十间大殿后面去了。又等了很久,只看见照壁边上浓烟冲起,咚咚咚的九声礼炮声响起,大明皇家銮驾来了,这时候,南京校场就好像是空无一人一样,是鸦雀无声,静悄悄的,无人敢动,无人敢说话。御前侍卫骑兵一队一队的,从照壁的两边分头进来。骑兵之后,是皇家步兵,长枪排得密密麻麻的,就像是树林在移动一样,御林军队伍很长,走的整整齐齐的,一看就是平日里训练有素的样子,这时候大殿上开始撞钟敲鼓。而另一边点将台上开始了鼓角齐鸣,大吹大擂的样子。
大明第一任兵部尚书于谦带领着部下,都到了御道两边站着,恭迎圣驾的到来。在御林军的金枪后面,是黄罗伞盖,绣着龙凤的旌旗,自然由那些宫廷宦官手持掌管。徐达等官员,全身穿着朝服,骑着高头大马,作那大明皇家銮驾的先导。一派音乐嘹亮,宫女们提着龙涎香,引导着皇家銮驾。
那皇家銮驾却是空空如也,大明高祖皇帝朱元璋并没有亲自到场。銮驾内一把金龙交椅,盖着绣着龙凤的披盖。一共有三十六位太监抬着那皇家銮驾。包括徐达、常遇春、刘伯温等大臣陪着那皇家銮驾。皇家銮驾后面又有密密麻麻的随行的御林军,按部就班的走进南京校场来了。
十一万天兵分两边整整齐齐的单膝盖跪地。刘伯温在点将台下马,就在那个御道的右边,与兵部尚书于谦对面跪下,其他的文武大臣都按照自己的位置,在御道两边跪下,伏地迎接圣驾,圣驾直接上了正殿,转身朝外放下。
南京校场上又放了九个号炮。刘伯温等文武大臣这才上了点将台的台阶,分列左右,刘伯温等代明朝高祖皇帝朱元璋宣读了圣旨,当旗牌官高呼:“起”。十一万天兵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才“腾”地一声,一起站了起来。全幅銮驾仪仗有序的撤去。同时,各路的兵马也有序的退下去,各自回到了自己的营地,那些账房就都变成了十八座大营,中间是一座御营,刹那间十一万天兵收拾的干干净净,营房的大门都关上了,南京校场中没有看见一个士兵或者军马,静悄悄,空荡荡的只剩下十九座大营。
范天伟、戴笠、周伯通等三人看的是目瞪口呆,范天伟轻轻的介绍说:“就要操练大阵了。”过了许多时候,只看见那兵部尚书于谦手捧操练图册,在御道上跪着献上,当太监接过传了上去,点将台上刘伯温说了声开始,兵部尚书于谦领了旨后手捧令旗、令箭,和徐达等将领一起来到点将台上,就传令:“开操!”。
点将台下又是一连咚咚咚三个号炮声响,鼓角齐鸣,那两边的十八座军营大门敞开,骑兵马队当先,缓缓的走出来,等到了边界,一声锣响起,又是齐刷刷的一起收住,只听见那三通战鼓敲完,点将台上黄旗一挥。
骑兵就站在第一层,紧接着点将台上红旗一挥,火炮以及火枪队站在第二层,点将台上蓝旗一挥,弓箭队站在第三层,点将台上黑旗一挥,刀兵队站在第四层。
白旗一挥,长枪队站在第五层。十一万天兵天将一共分成五层,层次分明。那军阵后面是又有许多大旗,一面面是迎风飘扬,各营的压阵将军,一起对着大殿站立着,就等着点将台发号施令。又看见那面黄旗乎地左右一个摇摆,那些大明骑兵队就哗啦啦地分头散开,绕开后面的队伍抄到大阵后面去了,结果露出了火炮、火枪来,只听一声炮响,红旗往下一压,阵前战鼓擂动,阵前火炮、火枪往西边一起发射,那枪炮的声响就好像是天崩地裂似的。
读者们,那火炮、火枪等一切的火器,其实最早在宋朝末期元朝初期就已经有了,以前虽然有硫磺、销石,但是却没有用来制作军事上使用的火药,现在不过是作者在写文字游戏,不必认真计较。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