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举)

15.第六章

    
    苏州知府李义两指捏着白瓷盖子,荡开浮面儿上的碧绿叶片,饮了口茶。茶叶是今年新上的明前龙井,往皇宫里进贡的。杭州知府与李义有些私交,硬从皇帝的份儿里扣出来二两,专门给他送来。茶是好茶,可是喝到嘴里却没滋味。他还惦记着昨天晚上的那封密函。
    打从他投靠闫党开始,两届任期整整六年,收到的来自京城的密函一只手就数的过来。可今年情况却大不一样,短短不到半年时间,他就收到了五封书信,几乎每月一封,还都是小阁老的亲笔。每封信必然都会问到一个人,那就是半年前新上任的苏州府同知,唐挽。
    “唐同知到了没有?”
    正在述职的通判掐断了喉咙里的话,有些不知所措地看向知府左手边坐着的另一位府衙同知,汪世栋。
    汪世栋是苏州本地人,举人出身,当初连考了两年会试不中,又赶上那十年停考,干脆也就不读书了,在府衙谋了个小文书。近些年得知府李义的赏识,破格提拔为同知。在旁人看来,汪世栋便是李义的心腹。故而此人在苏州府说话还是颇有分量的。
    汪世栋一张嘴,便是一口浓重的苏州腔调:“大人,唐同知还在病中。”
    李义蹙了眉:“这都半年了,还没好?”
    汪世栋说道:“当初上任的路上落了水,生了一场大病。还是大人您亲自上的折子,让吏部给批了假啊。”
    李义皱着眉不说话,来晨会的左右属官自然也不敢说话。半晌,李义站起身:“得了,都散了吧。老汪,你跟我出去一趟。”
    去哪儿?自然是去找唐挽。
    两个人换了便装,乘了顶双人的轻呢小轿就往城西走。此时已入深秋,雨水频繁,青石板的路面总是湿漉漉的。轿夫们为了防止脚底打滑,走得愈发小心。唐挽的宅子在乌衣巷的尽头,巷子口有个狗肉铺子,因着下雨没有开张。巷子里密密匝匝有六七户人家,一溜的白墙灰瓦,有人家里养着看门狗,听到轿夫的脚步声便汪汪叫起来。
    这是李义第一次来拜访唐挽。他挑开帘,看着外面鸡犬相闻的市井颜色,挑了挑眉:“怎么住在这种地方。”
    汪世栋说道:“本来给唐同知在府衙附近安排个雅致住处,他来报到之前就已经自己找好了地方,说是给府衙节省开支。”
    说着便到了门前,两人下得轿来。今天出来都没带着随从,李义自恃身份高些,只站在台阶下扇着扇子。汪世栋便上前扣门。
    “有人吗?”扣了半天的门,也不见人应,汪世栋忍不住提高了一个调门儿,“来人啊,知府大人来了!”
    有一路小跑的脚步声,继而门被打开,闪出一个十来岁的小书童。这小书童穿着一身青布衣,包着黑色头巾,一双眼睛很是机灵的样子:“二位,找谁?”
    “唐同知在家吗?”汪世栋端着官腔问道。
    小书童眼珠转了转,见门口这两人,一个四十多岁,生的肥头大耳,一口苏州本地话,另外一个三十来岁,锦袍素冠,看样子倒比扣门的这个更有身份些,立时心里便有了谱,然后“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汪世栋本来探着头往里看,这一下差点没把他鼻子夹住:“这这这,这是什么规矩!开门!开门!”
    不一会儿,门又开了,这次出来的是一个年长的家仆,同样也是青布衣,黑头巾,对着他们作揖浅笑:“二位,找谁?”
    唐府这下人们都是什么规矩?
    “知府大人来拜访,让唐挽速速出来迎接!”汪世栋怒道。
    “哎,不必如此,”李义走上来,倒是云淡风轻的模样,“唐同知尚在病中,我们是来探望的,烦请老家人代为通传。”
    “哦,原来是知府大人,失礼失礼。”乔叔慢悠悠将门打开,“您快请进,快请进。”
    院子是最普通的江南人家景色,除了几丛箬竹带些灵气,其余景致确无什么可取之处。廊子底下放着一张桌案,桌上笔墨未干,黑石镇尺下压着一张素白宣纸,上面蔡邕的飞白体已颇具神韵,可见执笔者功力不凡。
    “这是你家大人写的?”李义问。
    乔叔躬身答道:“偶尔精神好些,会写一写。”
    “病还没好么?”李义问。
    “时好时不好的,也说不准。这几日变天,又咳嗽得厉害了。”乔叔答。
    李义一手拿起镇尺,将宣纸抽出来,只见写道: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李义抬头看看秋雨过后一地零落的花木,再看看半敞着的茜纱窗,道:“探花郎便是在病中也有这般兴致。”又对身边汪世栋道,“像是个上联。你给对对?”
    汪世栋赔笑道:“嗨,下官哪里有这个才学。”
    此时,屋内传来几声咳嗽声,接着就有一个声音问道:“谁在外面?”
    乔叔双手拢袖,含笑道:“大人,里面请。”
    房间里尤有药香。床头拢着一盆炭火,将息未息。这还没入冬,就用上炭了,可见这人是极怕冷的。这不是李义第一次见唐挽。半年前唐挽上任时来府衙谒见,印象里是个还没长开的孩子。今日再一看,床上堆叠的被褥中,那么瘦瘦小小的一个人,倒像是比半年前更虚弱了。
    这么一个病弱书生,如何能得小阁老这般垂青,几次三番来询问?真是奇了怪了。
    “不知大人来访,有失远迎。下官病中不能起身相迎,请大人恕罪。”唐挽虚弱地说道。
    “唐同知不必拘礼,快躺下吧。”李义说着,身后有小童搬上来一把椅子,李义便掀袍落座。汪世栋正好回头一看,发现搬凳子的就是刚才在门口差点夹了自己鼻子的那个小书童。
    “你!”汪世栋话还没说出来,那小书童早就一缩脖子,跑得没影儿了。李义看了他一眼,他也不好再发作,只能憋着。
    李义的心思却全在唐挽身上。
    “我今天是特意来看看你。这病拖了这么久都不见好。我倒是认识个不错的郎中,改天叫过来给你看看吧。”李义说道。
    “多谢大人,”唐挽低声道,“换了好几个郎中来看过了,都说其实并无大碍,就是当初落水受了惊,落下了心病。心病还须心药医,都让我安心静养,不可操劳。”
    李义点了点头:“那你便安心养着。昨日收了吏部的公函,询问你销假的事。看你这境况,我会再上折子,将你的病假再往后延一延。只是同知之职,事多且繁杂,一直悬空也是不妥,我恐怕吏部做起别的打算。”
    唐挽苍白着小脸叹了口气:“实在难为大人了。挽有负朝廷,有负陛下啊。”
    李义拍了拍她的手背:“你是我苏州府的人,我自不会让人动你。安心养病,早日康复,还有许多事等着你去做呢。”
    唐挽反握住他的手,点了点头。
    乔叔一直送二人到门口,轿子还在门外候着。李义和汪世栋坐在轿中,便听汪世栋道:“大人,我看这唐挽当真是病得不行了。都说天妒英才,小小年纪就有探花的功名,可惜是个短命鬼。”
    李义冷笑一声:“他是装的。”
    “啊?何以见得?”
    李义道:“那第一个开门的小书童,便是去给他报信的。桌案上笔墨都还没有干。他一个病重的人,怎么可能在风口上写字?更何况看那笔力,他中气足得很。”
    汪世栋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么回事,不禁挑了大拇哥:“还是大人英明。只是这唐挽,放着好好的官不做,在这儿装病,他图什么呢?”
    “他不是不想做官,他是在躲。”李义眼中寒光闪过。苏州府这汤浑水,是朝中心知肚明的秘密。唐挽不过就是不愿同流合污。李义想,如果不是小阁老下了命令,教他必须收服唐挽为我所用,他恨不得给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一顿乱棍,扔到池塘里喂鱼。
    你不是清高么,不是想做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么,那就把你扔到淤泥里,看你爬不爬得出来。
    汪世栋笑道:“那就让他这么病着,反正也碍不到我们的手脚。久病不愈,朝廷自会放了他去。”
    “可小阁老很是惦记他。拿不下此人,恐怕在小阁老那儿不好交代。”李义叹了口气。
    “哟,那咱们还真不能掉以轻心了。”汪世栋眼珠一转,道,“这唐挽,他吃哪一套啊,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山珍海味?”
    李义蹙眉。
    “大人,下官倒觉得,与其猜他喜欢什么,不如看他缺什么。”汪世栋脸上带了笑意,“您看他那个小院子,除了一个老仆一个书童,再没别人了,冷清,冷清的很啊。他今年也该十七了吧,这么血气方刚的一个年纪,能耐得住寂寞吗?”
    “佳人?”李义挑眉,一笑,“我倒是送过两个美貌的婢女去给他侍疾,让他连夜送回来了,房门都没进去。”
    汪世栋笑着摇摇头:“这唐挽是什么人,金科的探花郎,寻常的庸脂俗粉哪里看得上眼。”
    “苏州城就这么大,哪里找什么国色天香……”李义话没说完,心中一动,转头看向汪世栋。
    他们两个,确实在同一时间,想到了同一个人。
    汪世栋加着十二万分的小心,谄笑着说道:“大人,这事儿,还得您拿主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