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庞?真的不阻拦自己,尉缭心中气愤不已,说了一句“你好自为之”之后便气冲冲的走了出去。
回到家中,尉缭命人喊来范增、韩非、张良、蒯彻、萧何等人。
见众人到齐,尉缭方才将今日见庞?之事告知众人,而后方道:“相邦可有为所欲为,但咱们却不能坐以待毙,老夫计划开始对襄陵君采取行动,你们的意见么?”
尉缭眼神犀利的看向众人。
众人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如果庞?真的倒台,在座诸人,就如同秋后的蚂蚱一般,谁都蹦?不了几天,故而大家都支持尉缭的做法。
按照尉缭的分析,魏郊所依赖的,一是魏王平的支持,这是大义;二是大部分军中高层将领的支持,这是兵权;三是儒家的支持,这保证了魏郊的人才来源;四是魏郊本身的身份,其不仅是魏氏宗亲,更是信陵君魏无忌的临终遗言,这样魏郊便有了对付庞?的借口;更何况,魏郊本身就代表着魏氏宗亲本身的利益,这样一来,魏国权贵大多都会支持魏郊。
有了这五样利器,说实话魏郊的胜算很大。
可庞?一系也不是说没有一丁点的优势,首先朝堂之上,庞?一系人马大多都官居高位,地方上的官吏更是不计其数,这一点便保证了庞?一系有足够的实力来面对魏郊;更何况,无论是庞?还是尉缭,都是魏王增临终前的托孤大臣,在魏王平还未亲政之前,他们拥有足够的名义来做任何事情。
再者说,庞?一系多是智谋之士,这一点是魏郊远远比不上的。
尉缭之前已经暗中更换了不少大梁城内的中下级将军,现在,尉缭更是以对秦国用兵的名义,将不少支持魏郊的高层将领都调往了河东。
这样一来,尉缭便能确保大梁城内魏郊在军中的势力大为削弱。而在河东,尉缭相信有王翦这位上将军的压制,军中将领谁都别想翻起浪花来。
至于儒家的支持,尉缭根本就没有将那些腐儒放在眼中。确实,在尉缭眼中,儒家的那些人确实都是些腐朽不堪之人,难堪大任。
也许在五千年的华夏历史中,儒家出过不少的优秀人才,可在三百年的战国历史中,儒家之人确实没有人登上过庙堂之上。
或许我们听说过诸如孟轲、荀况等儒家名士,可这些人却没有一个执掌过一国权柄,也未为各国发光发热过。为何?那是因为儒家之人好清谈,而战国时期的各国君王注重实干之人。
论起行军打仗,儒家不如兵家之人,论起纵横捭阖,纵横家舍我其谁,论起治理国家,法家当仁不让。而儒家能干什么?无非靠着一张破嘴皮子,在列国高谈阔论而已。
这样的儒家,试问哪一个国家的国君敢用?如果用了,那不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家一步步走向亡国的边缘吗?
故而,关东六国对儒家的态度便是尊而不用,没办法,儒家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而西面的秦国,甚至连儒家典籍全都焚毁了,更何谈任用他们?
独尊法家的秦国,兵家、纵横家你来我往,甚至连一向漠视律法的墨家都能容忍下来,为何不能容忍儒家学说呢?
这一点我们至今也不得而知。
也因此,尉缭并未将支持魏郊的儒家这么一个庞大的思想政治势力放在眼里,而是更看重魏氏宗亲的力量。
虽然自二十多年前庞?变法之后,各宗亲权贵私养兵丁的传统被打破,可这些宗亲权贵也不都是傻子,通过钻律法的空子,他们以收养门客的名义,仍旧畜养了不少私兵。
这一点,连庞?都无话可说,毕竟魏国养门客最著名的莫过于信陵君魏无忌。如果想要彻底想出权贵养私兵,那么就不得不更改律法,取消门客制度。
可这样一来,庞?等人又如何面对魏无忌呢?
难道劝说魏无忌放弃自己的门客?
这一点明显就不现实。
毕竟众所周知的事情,魏无忌的门客可是为魏国的强大付出了不少心血,诸如侯嬴、朱亥、九卿之一的唐雎,以及将军刘季、张耳等人,其都出身于魏无忌的门下,想要取消门客制度,那又该如何面对这些为魏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物呢?
难道要卸磨杀驴?
庞?显然是做不到这一点。
既然魏无忌还养着门客,那么庞?便没有理由要求其他的魏氏宗亲及权贵不蓄养门客了。
正是因为如此,魏氏宗亲及权贵家中,都有不少的“门客”,如果这些人联合起来,势力不容小觑。
而尉缭的办法,便是将这些魏氏宗亲及权贵分化瓦解,逐个击破。
故而,尉缭便下令,调封阳君魏风入朝。
魏风何许人也?
乃是魏王增与宠妃田恬所生之子,更是被魏王增立为太子,不过因为田恬作乱之故,魏风也因此被废去太子之位,改立魏平为太子。而前太子魏风,便被封为封阳君,早早便被驱逐出了大梁。
此时将魏风召回大梁,尉缭便是为了警告魏王平,你还有一个兄弟在,且比你更有成为国君的大义名分在。如果大王您再敢在背后做小动作,老臣等不介意废去您的国君之位,转为拥立封阳君魏风为国君。
尉缭的这个威胁并不是没有一丝效果,相反威胁之意十足。魏风可是废太子,一旦魏王平出了什么意外,他本就有足够的名分来争夺下一任国君之为,如果再加上尉缭等托孤大臣的支持,至少在名分上,魏氏宗亲里没有任何一人能与其争锋。
当然,封阳君魏风一旦到来大梁,魏氏宗亲及权贵也会发生分裂,毕竟无论怎么说,权贵之中还是有不少人还是很看好魏风的。
毕竟,襄陵君魏郊本身虽不是什么昏聩无能之人,可他本身的才华也极其有限。当年河洛一战中,魏国最精锐的一万重骑兵便是在他手中成为历史的。
要知道那可是在魏国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情况之下,如果没有那样的优势呢?
魏郊又能打出怎样的败绩?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