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谍

第14章 初到咸阳

    
    秦孝公十二年,在商鞅的建议下,秦国营建新都城,因为此城位置特殊,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
    咸阳北有关中通往河西走廊的泾河谷地,南扼渭水漕挽天下,西通陇西,东处泾渭交汇地带,左扶崤函,右控陇蜀,易守难攻,位置关键。
    据史载,咸阳城当时的规模超过了六国任一国都,城内人口接近30万人,如此规模,放眼当时的世界都没有哪个国家的城市可以与之媲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徙六国权贵、富户十万户至咸阳,当时咸阳城的人口规模恐怕得到百万,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吴战辞别师傅后,脱去常年不变的作训服,换上一身干净的百姓服饰,斜背一个小包袱,终于走出了集训三年的骊山地下基地。
    时值六月,艳阳高照,树木葱郁,一片盛夏景象。
    吴战半天才适应了墓外的强光,望着周遭繁茂的树木,听着鸟雀的啼叫,闻着醉人的花香,吴战只觉自己犹如重生一般,原来人世间竟如此多姿多彩。
    西行六十里,咸阳城雄伟的身姿便映入眼帘,远远望去,只见一座长约十四里,宽约十二里的庞然巨城横卧于关中平原上,犹如一头沉睡的巨兽。
    走近了才发现,这咸阳城城高墙厚,巍峨的城墙高约四丈,由石料、夯土筑成,城墙上旌旗招展,兵甲林立,防守森严。
    一架宽约两丈长约三丈的吊桥横架于宽阔的护城河上,往来客商、百姓如梭,成群成队的牛羊、马匹,游走于人群中间的马车,无不彰显着咸阳城的繁华和热闹。
    吴战跟随人群走过吊桥,两队全副武装手持利刃的秦军则分列两旁,对进出城门的人群严加盘查,以确保没有敌谍混入。不远处扎有几营军帐,不时有军士进出,足见秦人对国都的重视和严密防守。
    很快,轮到吴战接受检查。
    一名圆脑袋大肚腩的秦军小校摊开手掌操着一把秦国方言问道:“你是哪里人?来咸阳干撒(干什么)?”
    吴战自然听得懂秦国方言,于是学着小校的腔调道:“额(我)是吴家坳人,来投奔亲戚哩。”
    小校眨巴眨巴眼睛,掂了掂手掌,不悦道:“你这怂娃,照身帖呢?”
    “照身帖?撒(什么)是照身帖?”吴战疑惑问道。
    “连照身帖是撒都不知道,额一看你就不是撒好东西,来人,把这个怂娃抓起来。”小校一声令下,顿时便涌上来两名秦军,一左一右将吴战手臂给钳了个结实。
    “哎哎哎,你看额叔些,咋还说着说着就要抓人呢。”吴战连忙嘴上卖乖道:“你看额从那么远辛苦而来,小小年纪和家人走散,照身帖早都寻不见咧。”
    小校揉着下巴上下打量吴战片刻,见他最多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也不像是别国间谍,便忍不住迟疑了起来。
    吴战连忙挣脱秦军的束缚,来到小校身旁,谄笑道:“叔,你看就帮帮忙,让额进城寻亲戚去,不然晚上住哪都不知道……”
    嘴上说着,私底下又将几枚铜子塞到小校肥胖的手掌中,低声道:“请额叔喝茶,嘿嘿。”
    小校这才嘴角上扬,道:“这娃还挺会来事,行吧,你进去吧,寻着你亲戚让他赶紧给你办个照身帖,不然在咱秦国地界寸步难行,弄不好还要被抓起来。”
    吴战于是连忙致谢,心道还好出来时师傅给我带了些钱币,不然今天连咸阳城都进不去。礼貌性地冲着小校点头致意,吴战紧随人群进入敞开的城门内,穿过厚重的门洞,一个喧嚣繁杂的世界立刻迎面而至。
    只见宽阔平坦的青石街道上,各种器皿、农具、粮食、香料、布匹、牲畜等商品琳琅满目,南来北往身着各式各样服饰的客商、行人摩肩擦踵,耳边充斥着各种叫卖、吆喝声,空气中弥漫着各种令人垂涎欲滴的香味……
    吴战闭目深吸一口气,忍不住在心中呐喊:咸阳,我来了!
    先寻了一处酒肆医治空腹,吴战这才一边剔着牙一边重新回到街上,刚才吃饭时他刻意打听了一下,照身帖乃是商鞅变法后在秦国推行的用来证实个人身份的凭证,用一块竹板制成,上面刻画着本人的样貌,注明此人姓啥名谁,家住何地,各大关卡凭此物放行,甚至住店都得凭照身帖和验身份无误后才能住,否则店家将会受到严惩。
    照身帖的用意是好的,可以用来辨别身份,防止别国间谍混入。但对于一名资深间谍来说,想要搞到一个照身帖并非难事。
    吴战晃晃悠悠走在街上,左瞧瞧右看看想要寻找一位和自己长相相似的人,然后顺走他的照身帖,然而走了一圈也没遇到合适人选。
    也不知走了多久,吴战在一座宏伟的宅院前停了下来,只见这宅院宏伟宽广,白色的石阶接着朱红色的大门,门前一对石狮威武不凡,巍峨的门头上嵌有一块巨匾,上书“吕府”两个烫金大字,灼灼生辉。八名手持棍棒的武士分列两旁,将大门口防守的密不透风。
    “能住得起如此宅院的,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吴战暗自猜想道。
    “那是自然,这乃是我大秦丞相府邸!”一名三十上下的高瘦男子不知何时冒了出来,只见他衣衫破旧,满面菜色,但此人双目幽深,浑身上下散发着与常人不同的气质。
    吴战打量完毕,忙拱手施礼笑问道:“小子无礼,不知先生如何称呼?与这丞相府有何关系?”
    “我乃丞相府舍人李斯!”高瘦男子回礼道,细细品味能听出他的口音并非秦人。
    “哦,原来是李先生啊!”吴战脸上恭维,心中却不以为然,堂堂丞相府舍人,怎会混的如此寒酸?
    李斯见面前这个半大男孩颇懂礼数,不由心中生出好感,于是笑问道:“这位小兄弟莫非也想要投靠吕丞相?”
    “吕丞相?”吴战只觉这称谓似乎在哪里听过,猛地想起三年前那个夜晚,率兵来接走赵政母子的人,不由叫道:“你说的这位吕丞相可是叫作吕不韦……”
    话还没说完,李斯急忙上前伸手捂住吴战的嘴,沉声道:“嘘!不可直呼丞相名讳!”
    吴战心道原来真的是他,说不定可以从这位李斯身上打探到一些有用的情报。
    想到这里,吴战拨开李斯的大手,道:“多谢李先生提醒,如果先生不介意,我想请先生喝碗粗茶。”
    李斯迟疑片刻,便欣然应允。
    二人就近找了家茶舍,在一处安静的角落里坐了下来,吴战吩咐小二上壶好茶,外加几盘点心。
    李斯则静静地打量着对面的吴战,心道这小子年纪最多十六岁,却生得健壮俊朗,又懂礼数又善与人相处,定然不是普通人。
    “李先生看什么呢?”被一个同性上下打量,吴战忍不住一阵别扭,于是出言问道。
    “我在想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李斯倒也坦然。
    “哈哈……”吴战笑道:“我叫吴战,是从吴家坳来咸阳投奔亲戚的。”
    “哦,不知这位吴兄弟要投奔的亲戚姓甚名谁?说不定李某还能帮得上忙。”李斯盯着吴战问道。
    这下吴战倒有些不知如何回答了,好在他素有急智,连忙谢道:“先生好意我心领了,其实我已经找到了我家亲戚,但你也知道,我整日在亲戚家游手好闲,难免受人诟病,于是便想出来找点事做,如果能够自食其力,总比看人脸色要好得多。”
    吴战的回答诙谐有趣,李斯听完忍不住附和微笑,可很快又联想到自己远从楚国来到秦国,本想着投奔吕不韦门下,可以一展自己胸中大志,却不曾想吕府内舍人门客众多,奇人异士也不少,自己则显得可有可无,渐渐被人非议排挤。
    “唉,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堂堂六尺躯啊,吴兄弟若果愿意,李某可以推荐你到丞相府做个舍人,只不知你有何过人之处?”李斯问道。
    这时,小二送上来茶水和点心,道了声:“客官您慢用。”便转身离去。
    李斯的目光从吴战脸上移到那几盘精致的点心上,便再也没有挪动过。
    吴战忍不住心中讥笑:如果当吕不韦的舍人就落得你这样的境况,我看还是免了吧。
    “先生不必客气,还请随意!”吴战起身帮李斯倒满一碗茶水,便招呼道。
    李斯倒也不客气,忙伸出两只大手抓起几块点心就往嘴里塞,那样子像是饿了三五日的乞丐。
    很快,几盘点心被李斯扫空,见吴战一脸惊诧地望着自己,忙将口中嚼碎的点心一股脑咽下,抬手整了整胡子上的碎屑,这才不好意思道:“这家茶舍的点心在咸阳城很有名,李某失态了……”
    “先生请喝茶!”吴战连忙又为李斯倒满一碗茶,劝道。
    李斯这才端起茶碗,借助喝茶来掩盖自己的尴尬。
    “听口音先生并非秦国人?”吴战看似随意问道。
    “哦,李某来自楚国上蔡。”李斯回道。
    “先生既是楚人,为何却要跑到秦国来甘当舍人?”吴战不解问道。
    “哈哈……”李斯一声长笑,便捋着胡须道:“李某早些年在上蔡为郡小吏 ,后不甘如此平庸度日,便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如今学成便想着一展抱负,名垂千秋 。”
    “若先生心中确有真才实学,为何要舍楚国而事秦国?”吴战问道。
    “哈哈哈哈……”
    李斯又是一阵长笑,道:“李某早年随恩师游学天下,对列国有过深入研究,若论当今列国实力,想成就帝王霸业,舍秦国便无其他。”
    谈到志向和理想,李斯顿时像换了个人似的,神灵活现。
    “如此说来先生来到秦国,又拜入吕相门下,他日定可一展抱负,成就功名。”吴战恭维道。
    却见李斯只是摇头叹息,半晌才道:“吕丞相如今贵为摄政大臣,权势滔天,门下能人异士不下三千,李某则是籍籍无名之辈罢了……”
    吴战心道原来如此,旋又拱手道:“如此说来就算我归入吕府,也难逃和先生一样的命运啊。”
    听闻此话,李斯击节赞道:“没想到吴兄弟小小年纪竟能如此睿智,李某佩服!”
    “不知吴兄弟有何本领或特长?”
    吴战想了想,道:“我自幼随家父狩猎为生,会点拳脚功夫,也会骑射。”
    “如此甚好!”李斯笑道:“当今大争之世,正是像吴兄弟这般勇武之人大显身手的时候,如果吴兄弟愿意,我愿推举你去应征王宫禁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