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快更新!无广告!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地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穿过幽暗地岁月......
这首《蓝莲花》的作者,在歌词之中表达出对于唐朝的一位著名僧人,不畏艰辛追寻真理那种执着理念的仰慕之情。
这位唐朝僧人就是——玄奘法师。
有关玄奘法师取经的经历已是众所周知,在此就不必详述。小子要将要提到的,据传是他老人家在取经途中所发生的两件小事情;一则是有关妖魔鬼怪滴。其二个故事就是于下文要提到的天神(天人)有直接的关联。
话说唐长老当年到印度取经,中途经过一片沙漠。这沙漠有多大呢?八百里!且不是整数,其中热情的沙漠还有些许零头友情赠送。
我们现在很多人喜欢出去自助自主的四处旅游,甚至于因这些行为而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驴友’,其行动的本质无非是为了感受在新的环境下心境所发生的变化罢了。由此可以推断出我们的唐长老在初遇沙漠风景时分,由于环境的改观,其感受也是心旷神怡滴。
但是,孤寂的唐僧同志估计也小兴奋不了多久。这地方可说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到了中间还茫茫不见人烟,且此种景致连绵起伏还带千篇一律。要是他老人家还依旧保持着高涨观风景的热情,估计是不太现实滴。如果非要神话主人公当时就是一如既往的保持着此种态度,按照现在的话说,那硬是病的不轻。
所以,以人之常情来揣度,这句词语应该算比较贴切一点,那就是——寂寞心事何人知。
但是绵延的瀚海之中并非是毫无响动的场景,此处虽说是活物难见却还是有着许多‘土著居民’存在滴,这里是妖魔鬼怪出没的场所。估计是由于唐僧同志内力强悍之故,在行动间真气由丹田聚集于脚掌之上,所以在步入沙漠的地界之始就引发了震动,以至于众多的妖精妖怪如同赶集般纷纷跑来环视观瞻。
这样一来场面戏剧化了起来;按道理唐长老估计有些高兴了,无论死活好歹总算逮着可以聊天的群众了。妖精们也是高兴啊,这年头要见个活物真是不易,且还是个稀有的光头和尚。
具体他们双方在会面之后发生了哪些事情呢?没有记载出来,就只是知道所记录的结果是彼此都是闹得很不愉快,也就是——谈崩了。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妖魔鬼怪虽说看来品相不佳,我们的唐僧同志绝对不会像《西游记》所描述的那样,才一见面就被吓得面无人色且惊声尖叫。好歹,人家就职业来说也是个和尚,对于这些东东的存在是有专业知识滴。如果对于此类事情不保持着相当的淡定,就如同说,道士还被鬼给吓病了,那么这个道士也太不专业了,想来多半也是属于道上混口饭吃滴。
既然大家彼此都是不怵,那么按照常理推敲,双方初次见面会,应该是保持着礼貌和克制态度滴。因为总得询问下,诸如;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等等之类的客气用语。换句话说,就是先得把把脉,摸清身份来头,有无后台背景等等等等。
可为啥宾主双方在气氛热烈的欢迎见面会后,其氛围便朝着无比恶劣的情形迅速地发展下去呢?
这点估计是受到那些妖鬼们在思想上有些另类的激化所致,我们的唐僧同志便三句话不离本行的开始说服教化它们,以至于彼此都扯破了脸皮。
要说唐僧同志的本怀着一团好意,无非是劝人为善罢了。但是在当时的情形下,就属于挂着蚊帐点蚊香——多余。要拿现代语说,就是太过于教条主义的行为。
要知道别说是妄图去教化鬼,就是去说服一个人都是极不容易滴。看看现在的那些骗子们使劲浑身解数,就楞是有人不太‘感冒’,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唐僧同志之所以干出‘对牛弹琴’的举动,估计是没有洞悉对方的企图之缘故。人家可不是稀罕你那类说教腔调,而是想喊你把根留住。也就是从流动人口,变成常住户口之类的问题。
既然双方都是话不投机,那些妖鬼们就干脆恶搞起来,反正就是那些威胁、恐吓、挑逗、引诱种种手段统统一拥而上,形式多样且变化万千。
这样一来,唐僧同志就苦恼了——谈不拢就罢了,干啥还非要践踏人格呐。
好,既然你们做初一我就做十五。
唐僧同志自幼熟读各种经文,心里大概想着还怕你们不成。不就是搞怪莫,我就来个美声朗读。
问题是,唐长老不知道读那部经书才能彻底的赶走这些‘嬉皮士’们,无奈之下只得依照记忆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依次唱诵。
那么这些经文起了作用吗?
据记载是起了作用滴,只不过是副作用。那些妖魔鬼怪听了哈哈大笑,兴致立马就高涨起来,就连声音都是提高了八度......
令人可敬的是,虽然如此唐僧同志还是毫不气馁,依旧斗志昂扬的读完一本又一本经书,他老人家估计心想,终归有一味药能治你们这种病。
就这样唐僧同志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和一望无垠的沙海之上,持续的扮演着‘走读生’这一角色,直到他把一部经书刚刚咏唱了一小段,方才惊觉过来那些个东东们忽然间统统不辞而别,在顷刻间已是悄悄的走了,恰如它们骤然的来。此时的情景是满目的沙丘映入眼帘,侧耳只是听见呼啸的而过的寥寂风声......
当时玄奘法师所读诵的经文名称,全文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就是当下简称的《心经》。
话说回来,如果有人能够背诵此种经文,看见三岁前的小儿夜里无端哭闹,不妨也试用一试。至于有没有用处,还是那句话——不要看广告,关键还得看疗效。(呵呵)
第二个小故事让我们回溯到我们的唐僧同志到印度留学路上的一个传说,但他自己的笔记及大唐西域记里没有记载。
那年的天气还是那样的冷,雪,一直在下。
当唐僧同志走过新疆天山以南,到了印度北边,靠近喜马拉雅山的后面一个雪山地方时,天气很冷,到处都是雪,但是有一个山顶上却没有雪,雪下来也不积留。他很是奇怪,跑上去看,发现地上有很粗很长的头发。
唐僧同志仔细观察了半天,经过脑部的数据处理后得出结论。认为这里头可能不是这个劫数的人,也许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的人。结果真的挖出一个异常高大的人出来。
唐僧同志发现那人当时正在打坐,就用引磬在他耳朵边叮叮叮,慢慢的敲,这位先生便出了定。
待到清醒之后,他说是释迦牟尼佛之前迦叶佛末法时代的比丘,出家自己自修得定,在这里入定等释迦牟尼佛下世来,好向他请教。
唐僧同志不无惋惜的告诉他:“老兄,释迦牟尼佛已经涅盘了。”
那人听后沉默了半响,道:没办法,那我再等了,等下一次弥勒菩萨来吧!
唐僧同志见那人又要立马入定,情急之下便拖住他的耳朵说:老兄,你暂且慢一点入定。你这样不是办法啊,要是你等弥勒菩萨再来就是要出定找他,谁来通知你出定呢?”
那人恍然道:“对呀,我该怎么办呢?”
唐僧同志便询问道:“你有办法出神离开这个身体吗?”
见那人点点头,唐僧同志便告诉他,自己要到印度取经去,叫他到中国去投胎,将来作自己的弟子。并且告诉他,一定要到大唐宫殿之内去投胎当皇子,等他回来也好找寻。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