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猪肉王子竟是大明皇长孙?

第四十三章 何不食肉糜

    
    这里面最惨的怕还是朱元璋了,此时也是忍不住眼眶湿润起来。
    大年初六,朱元璋便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父亲被活生生的饿死了。
    大年初十,父亲尸骨未寒,朱元璋又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大哥被活生生饿死了。
    正月十二,大侄女在自己面前被活生生饿死。
    正月二十二,母亲将家里最后一口吃食留给了自己,在自己面前被活生生饿死。
    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自己一家老小,竟然一个个在自己面前,活生生的被饿死了。
    这是多么惨绝人寰的事情啊!
    自那时起,朱元璋原本那颗肉长得心,渐渐的变成了石头。
    他暗自发誓,不把蒙元连根拔起,就誓不为人!
    他要让天下再无贪官污吏!
    他要让百姓再不会因为饥寒丧命!
    “有了此等神物,天下再无人忍受饥寒!”
    “没错,有了此等神物,原先的口粮只能勉强养活一两个人,如今便是翻上一倍,不,三倍四倍都不成问题了!”
    “要是大明四处都种植这等神物,咱大明未来何愁不兴盛?咱大明的人口势必可以翻上数倍!”
    ......
    这群人对于这种亩产高达数千斤的农作物出现后,心里第一个念头便是,大明的食物不愁了,大明的国力便会蒸蒸日上,大明的人口也会井喷式爆发。
    如今仍旧是小农时期,人口确实是摆在首位的。
    只要人口上来了,国力就会上涨。
    一旦人口不足,国家距离灭亡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而封建时期,人口上涨或者下降的根本核心,就在于食物是否充足了。
    整个大明,最巅峰的时期,人口也才一亿出头,到了清朝的时候,人口才迎来i井喷式的上涨,基本都能维持在两亿人以上,最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了四万万人。
    清朝当家作主的是满族人,贪官污吏也不少,皇帝甚至不如朱元璋。
    之所以人口相差如此之多,根本原因就是满足皇帝遇到了好的时代。
    努尔哈赤入主中原的时候,小冰河时期也基本快结束了。
    而这个时候,他们有跟欧罗巴人存在海外贸易,因此让红薯跟土豆以及玉米,传进了华夏。
    有了这些东西,加上小冰河时期的结束,基本上不会再有人被饿死了。
    因此此时的朱元璋看见这三种农作物,已经笃定大明的未来一片光明,超过历史所有朝代,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现在就是粮食才是国本,民以食为天的朝代。
    只要粮食足够,余下的问题也就不成问题了。
    因此这群人,才会如此激动。
    “我说你们至于吗?不就是亩产几千斤的农作物而已,这么激动干啥?”
    朱英一脸疑惑的看着这群人,满脸的不解。
    这群人老李已经半截身子入土了,老徐也是五六十的人了,一个个热泪盈眶,痛哭流涕的,跟打了鸡血似的。
    不过朱英有这种反应,倒也正常。
    虽然能够理解,但却无法感同身受。
    古人对于粮食的渴求,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自然无法感同身受。
    身为华夏子孙,对食物的渴求,数千年来就没停下过探索的脚步。
    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又或者是水里游的,只要毒不死人,华夏的人都能吃。
    现在大明的人口并不多,连二十一世纪的十分之一都不如,但放在如今这个时代,却也足以称得上是大国了。
    只是全国的粮食产量,却已经养不活这么多人口了。
    因此正常的粮食不够吃,没办法,只能想想别的办法了。
    因此倒也不是华夏人好吃,而是实在是不想饿肚子。
    好在眼前这群人一个个都是大明的核心人物,不管是见识,还是定力都非常人能比。
    因此激动了片刻之后,很快就镇定下来了。
    “朱公子,敢问你之前说的大明宝钞的锚定物,便是咱们眼前这些神物吗?”
    “但这三种神物,到底选哪一个好呢,难道是红薯?”
    徐达擦了擦泪水,看了看手中的农作物,又看了看朱英,缓缓问到。
    这三种农作物里面,最好种的反倒是产量最高的红薯,因此众人潜意识里就认为,朱英口中的替代物,一定就是红薯了。
    “红薯不行!”
    朱英想都没想,直接否决了。
    “玉米可以!”
    “玉米可以,红薯不行?”
    “这三种农作物里面,红薯的产量可是最高的,玉米的产量可是最低的,你是不是搞错了?”
    “难道是因为这玩意口感最好?但俺怎么觉得红薯最好吃啊?”
    ......
    朱英话音落地,众人顿时纷纷疑惑不解起来。
    如果朱英只拿出了玉米一种农作物,这群人一样会惊为天人,也就不会质疑这东西是否可以成为大明宝钞锚定物的替代品了。
    但当朱英将三种农作物一起拿出来的时候,玉米这点亩产,这群人就完全没放在眼里了。
    其余任何一种,都足以秒杀它了。
    “这三种农作物的优点跟缺点都很明显,但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最合适的替代物反而是玉米了。”
    朱英缓缓解释起来。
    “你们都觉得红薯合适,那本公子就跟你们讲讲红薯的优缺点好了。”
    “首先不得不承认,红薯的亩产量是最高的,但同时它的营养价值却是最低的,简而言之,就是这玩意量大,但是却不管饱。”
    “不仅如此,这玩意虽然种植起来最简单,但同样对于土地的破坏性也是最大的。不管多么肥沃的土地,如果一直种红薯,要不了三年,这块土地就会废了。”
    “另外,这玩意种植之后,还得不定期的对它的藤曼进行修建,否则就会影响产量。”
    朱英话音落地,吴琳就站了出来。
    “没了?”
    “就这?”
    除了吴琳,其余人也都是一脸的鄙夷。
    “就这?你们还觉得不够麻烦?”
    朱英也不由得愣住了。
    “这算个屁啊!”
    徐达翻了个白眼。
    别说这啥也不算了,看看咱炎黄子孙,数千年来,忍饥挨饿的日子少吗?
    有时候饿到连土都往嘴里塞!
    什么树皮草根,那都不叫事啊!
    没饿死就算是幸运了,你虽然是皇长孙,但这完全就是何不食肉糜啊!
    你听听,皇长孙你说的这叫人话吗?
    量大就够了,管不管饱的,总比饿肚子强吧?
    还嫌弃修剪藤曼麻烦?
    你去地里看看,现在那些农民种地,不比这个麻烦的多?
    你竟然管这个叫做缺点?
    这就是你淘汰它的原因?
    皇长孙,你欺人太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