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开店那些年

16.大宋书展

    [] 最快更新!无广告!
    每年从七月初七起,汴京城就开始陆陆续续的举办曝书会,这样的活动并不是举办一天,而是会持续两到三个月之久。
    所谓的曝书会,其实就是今天的书展,也可以称为图书展览会。
    “曝书”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是将书籍搬出来进行晾晒,目的是为了除湿防霉,防止蛀虫,延长书籍寿命等。
    仅仅是晾晒书籍当然不能成为一种潮流,曝书会最大的意义在于成为了文人学士们的聚会。这时候的书籍可比现代要珍贵多了,时人很少能家藏万卷书,曝书会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大饱眼福的机会。
    除了大量丰富的藏书,一同展览的还有主人家收藏的历代古画、明贤墨迹等,藏品之丰富,完全不亚于现代的私人博物馆。
    除了民间的曝书会,大宋官方也有相应的活动,由皇家图书馆出面,在曝书其间,为参观的词臣学士们提供三餐设宴等服务,除了能观摩皇家藏书,还能看到皇家珍贵的藏品,待遇相当好了。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能进去的,现代的书展你最多掏个门票钱,在这里只有翰林学士等有官职的人才能参加。
    “归来妙意独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就是苏轼大大在皇家曝书会上读到王羲之字迹后,念念不忘所写下的诗。
    当然,念念不忘也是没有用滴,只能当天看,完了也不能带走,除非你和主人是挚友,还能商量着借一下。
    在周子钰看来,这书展虽然不错,可也太折磨人了。
    藏品倒还好,要是看一本书,没看完书展就结束了,那怎么办,明年再来吗?不说主人家明年是否还会举办,这简直像在追连载,明知道完结了却只让你看一半,太难受了。
    本来周子钰已经不去上学了,这样的活动严格来讲,他是没资格参加的。可架不住他哥周清泽是学霸啊,常言道,学霸都是和学霸一起玩耍的。
    周清泽的同窗刚好有些门路,便邀请大家一起去参加一位藏书家的曝书会,倒也没有人员限制。
    这位同窗同周清泽关系不错,对周子钰选择退学一事颇有些可惜,他虽然不了解内情,但想着带周子钰一起去瞧瞧总没有坏处,说不定还能让周子钰回心转意呢。
    今日,周子钰正是同他们一起去参加曝书会。
    据说这位藏书家足足藏书两万多卷,曾经多次举办曝书会,为人也十分和善大方,经常免费借书给别人看。
    有些学子为了借书,甚至不惜搬到这位藏书家附近居住,导致那一带房租飙升。
    等周子钰他们到的时候,院子里已经有不少人了,不过周清泽他们年龄较小,也不认识什么人,倒是省去了寒暄的功夫。
    主人家很贴心的准备了早饭,周子钰他们来的路上已经吃过了,便直接进去看书。
    门口设有书吏,防止有人私自夹带,见他们年纪尚小,想来以前并未参加过,又好心把屋里布局告诉他们,大家赶忙道谢。
    里面布局很是大气,东边墙壁的第一行是一些古器,造型古朴大方;第二、三行是图画,第四行名贤墨迹。剩下的地方则摆满了书籍,一眼望去,倒是有些现代图书馆的感觉,就是地方有些小。
    一入书海,大家都迫不及待去找喜欢的书看了,机会难得,每多看一本就是赚了。
    周子钰倒不是很心急,一边逛着,一边观察着来看书的人。由于地方有限,并不设座位,大家都是站着阅读,也没有人大声喧哗,都在争分夺秒的看书。
    周子钰甚至看到一个身着麻衣的年轻学子,面色有些暗黄,可以看出家境较为贫寒。只见他先仔细看了看自己的手,确定十分干净后,这才小心翼翼的拿下一本书,低下头认真看了起来。
    不知不觉,周子钰忍不住再次放轻了脚步,不愿打扰到沉浸在书海里的人们。
    就这样,周子钰一行人在这里一直待到晚上结束的时候才离开,除了中途出来吃了两顿饭。
    离开的时候书的主人终于出现了,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目光温和,周身气质很是和善。
    他是过来送书的,没错,是免费送书给来的学子们。
    自雕版印刷技术普遍应用后,宋朝的书籍数量较之前大增,产量多了,书价也就降了下来,书籍的销售基本达到了平民化,大部分人也能买的起书了。
    但这只是相对性的,普通的书大概在一百文一册,这个时候的底层人民,一天的收入也就一百来文,刨去吃喝,买书还是有些吃力的。况且,书籍的价格也受纸张、排版、字数及印刷精美程度等因素影响。
    一百文一册的书,已经算很便宜的了。
    排队领书的时候,周子钰听见后面有人小声说道:“听说宋大人今年官拜参知政事,官家怕是要重用了。”又听一人小声回道:“要不是当年惹怒了刘太后……”旁边的人忙打断他,“宋大人的为人你我都清楚,这是好事呀。”便不再议论。
    周子钰倒是从他们话里听出了些信息,参知政事,也可以说是副宰相,没想到这样的官位,竟然还亲自给他们赠书。而今年三月,刘太后刘娥崩逝,年轻的仁宗皇帝,刚刚亲政。
    书发的很快,马上就轮到他了,周子钰悄悄的伸了伸腿,这还是他第一次站了这么久,腿都没知觉了,明天起来肯定会痛。
    要是能坐下看就好了,周子钰暗暗想到。
    等等,周子钰脑海里突然想到了什么,这时候好像还没有活字印刷术呢,毕昇大大好像就在这个时代,要是运用活字印刷术,降低印刷成本,加快印刷速度的话……
    “来,这是你的。”周子钰忙回过神,已经到自己了啊,接过书,竟然有四本,周子钰也没有看书名,赶忙道谢。
    这位宋大人还勉励了他几句,大意是好好读书之类的,听的周子钰耳尖有些发红,总不能说其实我已经退学了吧。
    因着他年纪小,宋大人身后的一位小郎君也看了周子钰好几眼,他大约十三四岁,眉眼处与宋大人很是相像,气质也很温和。
    等大家领完了书,互相告别后,周子钰和周清泽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周子钰才低头看了看赠送的书籍,有《石渠碑》、《春秋左式传》等共四本,书很厚,印刷也十分精美,单本价格绝对超过一百文,可见那宋大人是非常有心了。
    周清泽也领了四本,见他看书还感叹了一句,“我听说宋大人十分大方,便是没有来的人,你提了,也会给多给一份书。”
    “就不怕是骗人的吗?”周子钰惊讶道,“万一有人拿这些书卖钱怎么办?”“听宋大人的意思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所以……”
    周子钰是真的敬佩这位大人了,想了想,突然觉得不好意思,他现在也不缺钱,还跑来领书,何况,他同周清泽,其实只要一套就够看了。
    把四本书抱在胸前,周子钰弯了弯嘴角,转头对周清泽道:“我想开一家店。”
    “嗯?”周清泽看向弟弟。
    “一家比今天曝书会还要大的书店,大家不用站着看,有专门的桌椅设施,每天都开门,可以免费看的那种。”
    从周清泽的角度,刚好看到周子钰的眼睛,亮晶晶的,散发着别样的光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