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快更新!无广告!
十五条船/p
大悔忆智冰著/p
/p
“生当作人杰,/p
死亦为鬼雄。/p
至今思项羽,/p
不肯过江东。”/p
人中龙凤,往往惺惺相惜。/p
开篇四句,乃千古第一才女、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先生大作,道尽人间英雄豪情与悲凉。/p
多少不肯,为凡人所笑!/p
这不肯,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连李清照丈夫,那么优秀的赵明诚,也做不到,所以这大作居然伤害到赵明诚,是致赵明诚死亡的间接原因!/p
当然,这是后话,后文慢慢道来。/p
话说当年女词人,与被罢官的丈夫在青州闲居十三年,丈夫被重新启用后,李清照断续独居青州又是七年。在第二十个年头,金人向青州袭来之时,赵明诚在江宁做太守,李清照将家中金石字画古籍,装满整整一十五条船,仓皇南去,后来这一十五条船,究竟下落如何?/p
这一十五条船上的文物古玩,单说其中古人法帖,就已价值连城,其中一件《赵氏神妙帖》战乱前就值20万银子。这还只是各朝墨宝,那些夏商周的碑版碣石,那些周朝的青铜器皿,那些历朝历代的陶瓷的炊具、餐饮具、祭器呢?还有那些历朝历代古书典籍呢?更不用说了!/p
李清照这十五条船上的文物,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那些重复的、没有铭刻文字的,没有署名盖印的……,一再被选捡剔除,在青州老家,那些挑剩下的文物古籍还装满了十几间屋子。/p
为什么十五条船和十几间屋子的文物古籍最后都如同水银泻地一般消失?/p
/p
第一章 好笑诗人/p
/p
1/p
这一夜李清照宿在江上,听岸上灯火中的箫鼓。/p
漆黑夜空下,江上邻船的灯火,岸上不知所为何事的灯火,在水面倒映出金黄波光,闪烁晃动,岸上的箫,不息地吹,鼓钹敲击着凄惨的节奏。/p
不消说李清照想起了他的丈夫——太学生、宰相的儿子,一个温文尔雅知识渊博的金石专家。/p
他想起那些永不再来的灯火辉煌的夜,想起和下了班用了晚膳的丈夫连夜欣赏连他们都买不起的字画的夜,想起那些吟诗作画、赏玩文物、赌书泼茶的夜。/p
他好像听见庭前院后花草翠竹丛里蟋蟀的鸣叫。/p
可定神一听,四周只有波涛的声音和别的逃难的船上发出的嘈杂的人声。/p
远处的箫声和鼓钹声,渐渐地收了。/p
这时,邻船响起非常做作的清喉咙的声音。/p
李清照知道这是邻船上那个胖大白皙的男子。/p
这男子镇日向这边张头张脑,李清照本打算把船上仆妇、丫鬟、童仆和船工都叫来,让众人防他一防,可又见他目光却是清澈善良,并显得有些胸襟抱负,不像个宵小强梁,也就作罢。/p
这人只管在船边高声清喉咙,好似让人注意,他要宣布什么重大消息。/p
李清照不由得侧耳细听。/p
那人搞了很久,竟郑重其事向空中吟出一首诗来:/p
闷岁忧月催人老,/p
头满白发龄不到。/p
虚生苦度黄金节,/p
到世不如去世好。/p
李清照父亲李格非,苏东坡得意门生、一代学者,母亲王氏,亦是状元的孙女、能诗的才女,她自己则自小作诗的神童,听了这般粗陋不雅,这般做作不通,心下甚感好笑,再一想那胖大白肤男子,明明心宽体胖,一头青丝,却要如此做作,假扮多愁善感,不由得“噗哧”一声笑了出来,接着越想越觉滑稽,不由得笑个不住。/p
2/p
第二天,不等天黑,那好笑诗人便把持不住,在船头高声吟诵起来,也不怕船工嫌他碍手碍脚:/p
“大江东不去,/p
浪淘不尽千古风流人物。”/p
李清照在自己船上往外看去,见那人并不在乎船工厌烦,一心一意吟诗,遂觉得此人憨厚,专务诗歌。不由得心下一阵怜惜:诗词歌赋,害了多少人性命,难得此人诗梦不醒!再想起此人所吟句子,由不得又“噗嗤”笑出声来。/p
正要走回船舱的白胖男子闻声立定,高声向李清照船这边叫道:“哪一个在笑我?敢改苏东坡诗的,唯独我一个,有本事出来与我一辩!”/p
李清照听他说话粗鄙,妄自尊大,本不欲与之论辩,不想那人竟滔滔不绝起来:/p
“苏东坡有些道理,他并不知道,我却知道。大江东去,太过平常,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太过平常,只有我才知道!”/p
李清照听他越说越不像,最要紧苏东坡自己父亲大人恩师,如何能让这蠢汉于大庭广众之中羞辱,不管不问,岂非不孝?/p
于是推开船窗喊道:/p
“这位高才,请问尊姓大名?”/p
那白胖汉子一见李清照理睬他,心下大喜,立即答道:/p
“免贵姓张,贱名南坡。”/p
李清照心头又是一笑:人家东坡,你就南坡,如此简单?又想他堂堂男子,国难当头,只是跟着妇孺远遁,尚做出来这般豪情!/p
但她毕竟女子毕竟词人,不是骂街泼妇,想到这些话都未曾说出口,/p
/p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