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才桥梁工程师——樊若水】
开宝七年(974)闰十月。南唐池州(今安徽境内长江南岸)江面,南唐水军突然看到江面出现了宋军水师,但他们并没有惊慌,因为按照以往的惯例,宋军水师经常这样过来巡逻的。
对于这种惯例,南唐水军只需闭城自守,再派人给那些过来巡逻的宋军水师送些牛肉酒水去犒劳,然后握个手,增强弟兄国家革命友谊,你好我好大家好就行了。他们已经这样做了很久了,这次也打算这样做。
就在南唐守军准备按照以往惯例,给北方来的大佬们奉上惯例的牛肉和美酒,恭维一番,送神送佛的时候。他们突然有了惊人的发现,这次宋军水师的船只似乎比以往的要大,而且要多,连亘数里!
完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大宋军打过来了!池州守将一看苗头不对,吓得赶紧弃城而逃。曹彬等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入池州。随即,曹彬一鼓作气,先后攻克铜陵、芜湖、当涂等南唐长江沿岸战略要地。
几天之后,曹彬率部就抵达本次征讨的一个核心地点——采石矶渡口,因为宋军大部队要从这里渡江到长江南岸去。
但当时渡过长江可跟我们今天渡江不一样,因为当时没有长江大桥,要送数万人过江去还是有相当困难的。
很幸运,这个渡江困难被一个人帮赵匡胤解决了,而且这个人是南唐人!——樊若水!
说起这个樊若水,那可真是前半生苦水,后半生腾飞啊!樊若水,字仲师,祖籍长安,南唐池州(安徽池州)人。
史书记载,樊若水小时候就很聪明,跟当时很多人一样,也曾梦想通过科举入仕,施展抱负,光宗耀祖。可是老天总是喜欢跟那些胸怀抱负的人对着干的,不把你折腾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是不罢休的,而且基本上每个胸怀抱负的人都曾经历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么个阶段。
樊若水自然也不例外,虽说他天资聪颖,抱负满满,但是在南唐连续考了几次试,结果屡试不中!这就尴尬了,怎么办呢,考不上!
别急,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中国,除了考试之外,还有其他途径可以做官的,其中一种就是直接给皇帝上书言事,如果自己文章不小心被皇帝看重,那也是可以做官的,可惜樊若水的奏章被李煜扔到垃圾桶里去了。
多种途径入仕途无望之后,樊若水于是心存怨恨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壮士名言,樊若水也是如此。
当时,南唐在两个顾影自怜的皇帝治理之下,国家蒸蒸日下。与此相反的是,大宋已经收复中原其他割据政权了,平定南唐也是迟早的事情,很多南唐有识之士都开始向北方大宋王朝投靠了。樊若水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
但随即一个问题摆在他面前,到大宋去,能做什么?如果得不到大宋朝廷的赏识,他到大宋去,也不过一个流民,甚至难民而已!何况当时从南唐逃往大宋的人那么多,他又如何从这些人脱颖而出?
经过一番仔细思量,一个大胆的构想在樊若水头脑形成,他决定发挥自己的特长,给赵匡胤送上一份大礼,以期获得赵匡胤赏识重用。
他知道大宋军要攻打南唐,一定得渡过长江,但长江天险,上万大军别说渡江作战,就是渡江都有问题。怎么办呢?造船,可以是可以,但是工程量太大,而且不利于进攻。在长江上搭桥?胡扯,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都是建国后才搭建的,那个时候可没有这种技术。
搭桥不行,但是,能不能在江面搭一座浮桥呢,回答:应该可以!
那么问题来了,搭在哪儿呢,长江那么长,而且每一处的河道宽度、水流速度都不一样,嗯,得找一处比较方便搭建浮桥的地方。
而要寻找这么个地方,对于长期生活在长江边上,对长江渡口、关卡、要塞等了如指掌的樊若水来说,那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经过一番认真的考察,樊若水最终找到了那个可以搭建水上浮桥的地方了,——采石矶渡口。
地点确定之后,樊若水又在采石矶渡口暗中活动了数月,对采石矶江面有关的水文地理情况进行反复勘察考量,并进行了仔细分析试验,最后将勘探结果制成文书和图纸。他相信,这回一定能够得到赵匡胤的重用!
开宝三年(970),大宋开封城,赵匡胤正为军队征讨南唐渡江问题苦苦思考,这个时候突然有人跟他说,从江南来了个人,他有办法!
赵匡胤听后大吃一惊,随即下令赶紧召见这个人。很快这个人就进来了,这个人就是樊若水。
樊若水觐见后,随即将他在长江架置浮桥,以渡大军之计跟赵匡胤说,当时朝中就有人怀疑,在长江水面搭浮桥,开玩笑吧!
且不说万里滚滚江水,就是数百米,上千米的江面宽度,也让人望而却步!而且自古以来,从未听说过有谁能在长江上搭建桥梁的,古代没有,所以当今也没有,这是古人惯有思维,也是今人惯有思维。
面对怀疑,樊若水并没有惊慌,而是将自己之前数个月考察勘探的数据,以及制作的图纸拿给出来,然后仔细分析给那些除了之乎者也之外,对于其他更实际更重要事情不屑一顾的儒者们看。
等他分析完,赵匡胤就知道,这个人是上天给他派来的旷世奇才,这个方案是可行的!
赵匡胤当即就派工程兵和征调丁夫,在南平旧地石牌镇(今属湖北钟祥市)先做跨江实验,成功以后。赵匡胤又派人到湖南建造巨型战舰千艘,另砍伐大批大竹竿,做成竹筏,以备架设浮桥之用。
曹彬率水军到达采石矶渡口后,按樊若水设计思路,先在两岸系上竹制巨缆,然后将从湖南带过来的竹筏一字排开,横在水面,然后用绳子固定好,就这样,只用三天时间,就将横跨长江的浮桥搭建成了。于是,长江有了史上第一座跨江桥梁。
据说,这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长江大桥,樊若水也成为这一历史性跨越的创造者。
樊若水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你愿不愿意去做,敢不敢去做而已。
【李煜的悲剧】
然而,南唐方面,大宋军队要在长江天堑上搭建浮桥消息传到金陵,李煜听说后,问清辉殿学士张洎,张洎回答:“从有历史记载以来,长江从无浮梁之说。此事必不成!”
李煜想想也是,也自我安慰地笑道:“我看这也是个儿戏!”
很快,李煜和南唐大臣的自欺欺人心态就被打破了,因为大宋把“儿戏”变成了事实。当听到大宋军在采石矶浮桥建成之后,李煜大惊。于是赶紧派遣水、步军两万余人与大宋军抢夺浮梁,然而为时已晚!人家没建桥的时候你都不是对手,等桥梁建好了你再过去找抽。
结果派去的南唐军遭曹彬和从刚搭建的浮桥渡江前来汇合的潘美部队一顿猛锤,南唐军丢下近万具尸体在那里,被俘上千余人,损失战马三百余匹。
侥幸心态,自欺欺人,天即不亡,人亦亡之!
十二月,大宋军主力部队向都城金陵挺进。南唐国都金陵城开始戒严,并从城内守军中分出近十万之众,前依秦淮河,背靠金陵城,据水列阵,打算跟宋军进行对阵。
此外,李煜又做了一个可爱的决定:去掉大宋“开宝”纪年,决心与大宋决裂,但又不敢用旧有的南唐年号,搞得当时南唐公私文书记录年代时间出现混乱,只能称“甲戌岁”。
在李煜耍小性儿的时候,东边的吴越国国王钱俶也领兵从杭州出发,进攻常州。
李煜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惊,心说吴越国国主这么糊涂,灭了我还有你吗?于是我们的天真可爱的李煜终于聪明了一回,决定把自己发现的这个问题告诉吴越国国主钱俶。
他赶紧派人去告诉钱俶:“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一旦明天子易地赏功,王亦大梁一布衣耳。”
这话的意思是说,你今天帮别人(赵匡胤)灭了我,明天你也会被灭掉的,就算最后你得到封赏,也不过开封城的一个小喽啰而已!
吴越国国主钱俶得到书信后,只是冷冷一笑,摇摇头,我们不一样!随即转手就将李煜给他的书信转交给赵匡胤!然后继续围攻常州!赵匡胤得到书信后,更加愤怒,下令全力进攻金陵!
李煜就尴尬了,他原以为自己糊涂,没想到吴越国国主钱俶比自己还糊涂!可是随即他就想明白了,因为在三年前,他也是这样把南汉国主刘鋹写给他的书信转交给赵匡胤的!这正是因果轮回啊!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