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快更新!无广告!
深夜,天津直隶总督府衙门,李鸿章与张佩纶、伍廷芳这两名心腹幕僚连夜密谈。/p
/p
甲午开战以来,李鸿章似乎老了十来岁,显得一脸憔悴。他摇摇头说:“对皇上,我是越来越看不懂了,以前怎么没看出他如此心狠手辣,这元老重臣,他说杀就杀,可是一点儿都不手软啊。说实话,若非是吉甫亲发的消息,我是怎么都不相信的。”/p
/p
伍廷芳说:“皇上此举确实出乎天下人意料。将皇上以往的表现与现在的杀伐决断比较起来,可知皇上一直隐忍,故意向西太后示之以弱,一旦西太后身故,他立即以雷霆之威震慑群臣,试问天下,谁人还可与他争锋?只是他毕竟年纪尚轻,行事难免失之轻率鲁莽,这般以莫须有的罪名屠戮大臣,只怕天下离心不远。”/p
/p
李鸿章站了起来,摸着花白的胡须来回踱步。“想先皇康熙才十多岁的时候,就把当时的权臣鳌拜一举诛杀了,皇上此举,嘿嘿,倒颇有其先祖遗风。朝中反对他的重臣几乎都被他一下子杀光了,地方上的大员谁又敢说他皇帝什么不是,除非是谁想造反了。现下他栽撤了军机处,大权一手独揽,又要成立什么国防军,借机整肃收编地方兵权。真是好急切的心啊。”/p
/p
伍廷芳道:“皇上行事如此操切,整编军队成立国防军一事,多半成空中楼阁。我北洋团体只需静观其变即可。卑职观徐大人电文,对皇上不满之意溢于纸上,并有挑唆中堂之意。皇上一举诛杀三十三名中枢大臣,只怕朝中口服心不服的人大有人在,中枢争斗,还难说得很。当初皇上在翁同和等人撺掇下一力主张对日宣战,现下可好,朝鲜丢了,海战也大败,最后摆一个烂摊子,还不是要中堂去收拾。卑职以为,这仗是再打不得了,为今之计,如徐大人信中所说,尽速与日议和才是唯一出路。但现在西太后已去,当今皇上不到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之时,定然是不会答应和议的。这打又打不得,和又和不得,却如何是好?”/p
/p
李鸿章深皱双眉,道:“文爵所说,正是老夫忧烦的事,难道真要等我北洋溃败至不可收拾的地步,皇上才明白以目前国情军力,不可与日战!国家虽大,但现在情形却是以我北洋之力,抗日本一国之军。然我北洋响械弹药不足,官兵士气低落,朝廷拨来的响械那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足以支撑此等国战。皇上毕竟年纪轻,又长年深居宫帏,对国情军情只怕也是了了,不听老成持重之臣的忠言,一切只凭意气想象决断,唉,国家离大祸不远。只恨老夫只能一筹莫展,莫可奈何。”/p
/p
胖胖脸,留着八字胡的张佩纶一直皱眉深思,此时道:“岳父大人,卑职在想,也许皇上既不是我们此前认为的儒雅文弱,也不是现在表面看到的鲁莽武断。我大清地大物博,洋务运动以来,国力也蒸蒸日上,但小小日本为何却敢野心勃发,大举来侵?只怕是看准了我国家虽大,但其实就是一盘散沙。想我朝廷,多年来西太后善用阴微权谋、制衡之术,对治国无多少良策,却乐见朝中大臣及各种势力互相你争我斗、推诿扯皮,这样人人都有求于西太后,西太后自然权位稳固。这种治国方式,使国家沉浸于勾心斗角的内耗之中,凝聚力、向心力大减,一遇危难,一个个只想着自保。也许……皇上就是看清楚了这一点,才不惜以铁血手段一举震慑中枢,用铁腕将国家的意志和力量统一起来。依卑职看,皇上所表现出的决心是谁也动摇不了的,魄力也是惊人的。徐吉甫在电文中说荣禄是皇上亲手枪杀的,而西太后的暴死,可疑之处也甚多。由是观之,可知皇上对于挡在他前面的障碍,扫除起来可是毫不犹豫、毫不手软啊。”/p
/p
张佩纶分析得很大胆,李鸿章听得陷入沉思之中。良久之后才一拍案几,大声说:“幼樵真是一语惊醒了老夫!以皇上表现出来的杀伐决断,如果老夫因不满皇上的决断,或者加以阻挠,皇上敢杀张阁老,敢杀孙毓汶,敢杀孙家鼐,就不敢杀老夫了?难道老夫还能反了不成?非老夫惜此一命,而是那样死就太不值了。老夫以前追随西太后,并非为一己私利,还不是想振兴国家,抵御外侮。现西太后既已西去,老夫自然唯皇上之命是瞻。皇上还年轻得很,老夫是真的老了,不能挡在年轻人前面做绊脚石啊。以后要告诫军中将佐,行事都要小心了,若犯了龙颜,老夫也保不了。幸亏那份保叶志超,将他留用军中的奏折还没有发出去。皇上已经通电全国全军,要杀叶志超,老夫还上奏折要保他,这明着跟皇上对着干的事,以前西太后在时这样做自然无妨,还能讨西太后高兴,现在皇上已然是真正的一国之君,如何还能容许臣子如此藐视他的权威?这吉甫给老夫的密信,也须呈报给皇上,如此在背后妄自议论皇帝的书信,太也大逆不道,老夫可不愿今后受其牵连。唉,但愿皇上真能凝聚军心民心,集我大清之力,击败倭寇,卫我国家。”/p
/p
伍廷芳原本是想劝李鸿章与京城残存的主和势力联合,伺机逼迫光绪停止对日战事、与日议和,但现在也是无话。是啊,如果李鸿章不赶紧认清形势,仍然像以往一般不拿光绪这个皇帝不当一回事,那个杀重臣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光绪,很可能就会以同样的雷霆手段对付李鸿章。在这样的封建专制国家,一个杀人成性、已掌大权的皇帝真的是个非常恐怖的存在。/p
/p
9月28日上午,天按门广场上战旗飘飘,五百名精壮官兵一个个精神抖擞地排成一列列方阵,等待着皇帝亲自检阅。清晨的阳光洒在官兵们的身上,仿佛在他们身上镀了一层金边。/p
/p
这些官兵都是光绪从京城步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单独成立的光绪私人近卫军。自慈禧去世后行事向来惊世骇俗却又天不管地不收的光绪皇帝宣称要亲自到东北战区、华东战区巡视督战,这支近卫军就是要陪同他上前线的。想要成为近卫军,须要到近卫军筹备处自愿报名,然后筹备处的军官们组织严格的甄选,甄选办法简单而直接,就是进行层层的大比武,比武内容包括体能及各种军事技能。可以说,这严格甄选出来的五百名官兵,都是步军中真正的精锐。/p
/p
光绪之所以执意要亲上前线巡视,说到底还是对战局不大放心,历史上两大战线可是都惨败了啊。这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前线军队分属各怀打算的团体,不服统一调度;二是停留在弓马的八旗军和绿营军战斗力极其低下,唯一还算有点近代化的军队大部分都是以湘军和淮军为代表的民兵,但这些精锐部队在人数和武器装备上都与日本相差甚远;三是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光绪亲往前线巡视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刘永福、冯子材尽速完成对前线部队的整编,同时振奋士气,鼓舞将领。开玩笑,皇帝都不避危险上前线督战来了,谁还敢不坚决抗战?至于军械和弹药,光绪已在尽力想办法在全国各地搜罗向前线补充,也向德国的军工厂订购了大批先进军械和弹药,光订金就花了光绪大大的一笔。/p
/p
让光绪没有想到的是,他亲发的征集近卫军志愿兵的诏书以后,步军中响应的官兵很是不少,几乎是争先恐后挤破脑袋地要往近卫军里面挤,就像不知道跟着这个行事疯狂的皇帝上前线分分钟可能挨枪子似的。就连步军北营都统多哈、右营都统石辛都向光绪上请战书,要求加入近卫军随皇帝亲征。步军的表现让光绪对这个时代人的观感大为改观,这些表面麻木的士兵们,原来大多还是有着一腔热血的,只是以前一直潜伏着而已。/p
/p
这十来日来,光绪是忙了个脚不沾地,每天是五六点钟就起床办公,晚上深夜里可能还在跟大臣们商议安排国事。而京城里,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人人都在议论他这个行事惊世骇俗的皇帝。这短短十来日,光绪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皇帝”一词的概念。这个皇帝不再是人们印象中深居简出、莫测高深的皇帝,而是频频出现在京城人们的视野中。他一连数日亲到步军各营巡视,检查各营武备情况,亲切地与普通士兵闲话家常。碰上吃饭时间,他甚至还带着一帮随行的兵部官员、近身侍卫,笑嘻嘻地端着碗和士兵一起排队打饭吃,惊得伙头兵在给他舀菜时双手都抖得不行,嘴里只是说:“这丘八的伙食皇上怎么能吃呢?皇上那是万金之躯啊,不能吃这个啊,吃坏了奴才们怎么吃罪得起啊。。。”光绪还跟他开玩笑:“朕的士兵能吃,为什么朕就不能吃?莫非是嫌朕没缴伙食费?你也忒小气了,哈哈,朕就是打定主意来蹭饭的。”光绪的随从和周围的士兵都被光绪的玩笑话逗笑了,气氛也一下轻松起来。光绪随和的态度怎么也不像个皇帝,不过这些基层的官兵们却很吃这一套。“皇帝”这个以前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存在,一下子变成了真切鲜活的一个人,一个让他们敬仰爱戴的人。/p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