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小君子

第四百四十八章 一个母亲的重要

    
    刘备年纪已经很大了,这一直是围绕在所有人心中的一根刺。
    一根让所有人都感觉到很慌张的刺。
    当初的刘封太耀眼了,而且建康状态下的刘封让很多人都开始不健康起来,没有人想到在这个时候刘备会面临继承人和自己年龄差距过大的这个问题。
    虽然刘封留下了足够的人马,但是同样他还有弟弟。
    而且年纪并不算太小,如今不但已经成年了,对于他的性格风评也是不错的。
    仁厚!
    虽然其他方面垃圾的让人头痛,但是仁厚这两个字让很多人都不由的想到了刘备的性格。
    害怕他会因为这两个字而做出什么不好的决定。
    毕竟虽然刘备不是天家,但是这个事情谁也不敢去猜测。
    那么在刘备去世之前,让这个仁厚的刘禅公子彻底的废掉羽翼,也自然就被很多人提上了自己的日程。
    而这个时候,作为刘备嫡长孙的刘赟的态度,自然进入了所有人的眼中。
    在这个时候,回到河内的刘赟却是见到了自己许久没有见到的母亲,还有他的舅父。
    “赟儿拜见母亲,拜见舅父。”
    见到步氏自然是开心的,刘赟那藏不住欢喜的脸自然也是真诚的。
    只不过刘赟行礼之后发现自己的母亲和舅父似乎不是那么的欢喜。
    “是赟儿哪里做的不对了么?”
    步氏看着自己的儿子,知道他最近真的进步很大,而且越来越少年老成,从他的身上步氏能够看到很多他夫君的影子。
    可是她也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在一条分岔路口上走偏了。
    “赟儿自然是没有什么不对的,只是赟儿还记不记得当初你爹和娘教给你的那些话。
    可还记得么?”
    “嗯...父亲和娘亲说,要让赟儿明白仁德。
    可是...可是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执着于仁德,无论是荆州还是并州。
    仁德就真的那么重要么?”
    “公子至善,能够问出这么好的问题说明公子真的是长大了。”此时步骘突然笑了起来并没有论身份,而是以下属身份说话。
    “这话想来不是郭图他们教导的吧。
    当初我等让公子读的那些圣贤之典籍,想来公子都没有好好读吧。
    首先《周易》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
    也就是说天地的德之达到是生养万物,而人存活于天地之间,效仿的就是天地大道。
    个人的德之大道,最核心的便是仁了。
    《老子》曰:失德而后仁,大道废,有仁义。
    乱世之中道德沦丧,仁义也就显现了出来。
    这仁义乃是修身齐家治国之本,诸侯乱世看的乃是拳头,可是这治国最终看的是德政。
    曹贼唯才是举,不崇德行,可是他的拳头哪怕到了现在仍然是最硬的那个。
    但日后他们定然要篡汉而自立,若是那曹丕转型德政不力,大厦必将倾塌。
    遭受不崇德行的反噬之苦、
    《周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列子》曰:圣人之教,非仁则义。
    《孔子家语》也说过,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这些的意思都是,仁义是人修身的根本,我等都被这天下之焦灼所累,而少君和主公却坚守那修身,这才是高下立判。
    再说公子刚刚问的,什么才是仁义?
    《孔子家语》说,仁者,人也,义者,宜也。
    《荀子》说,仁者爱人,义者循理,其实这无论是爱人还是循理都是一回事罢了。
    只不过是追求争取的道路,做正确的事情罢了。
    可我等如何能够做到仁义,唯有推己及人。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那么推己所欲以及天下。
    你要什么,那么你就告诉这天下人,什么才是对的。
    公子的地位在这里,日后公子的地位会更高更加的让人敬畏。
    所以你孝顺父母,那么天下人就会学着孝顺父母。
    你尊妻护子,那么天下人也就会学着公子尊妻护子。
    天下的丈夫和父亲就会对自己的家人更好,就不会失去家人带来的欢愉。
    你忍受不了饥寒交迫之苦,那就让天下的百姓也不要去受那饥寒交迫之苦。
    这些话不但下臣会对公子说。
    孟子也对齐宣王说过一样的话语。
    《礼记》有载,孔子言,上好仁,则下为仁争先。
    仁德之主宣扬正确的仁义之道,用来拯救天下人之心。
    这就是主公的,欲信大义于天下。
    再说仁义为何会被公子所困扰,其实公子想问的是。
    行仁义是为了利益么?
    并不是!
    下臣不是贾文和,也不是郭公则。
    孟子见梁惠王,王问,你若来,对我国可有什么利益么?
    孟子回答,何必曰利,亦曰仁义而已。
    我们谈什么利益啊,谈仁义之事就够了。
    你若是非要追求利益,那么不是仁义会带来利益,而是仁义的本身就是一种利益。
    《大学》有言,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六韬》之中姜太公言,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
    义就是理就是人之价值,这本身就是国家利益之所在。
    所以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仁义为根为贵,远的孔孟之学,近的《汉书》《淮南子》都有这些内容。
    《司马法》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仁就是人,也正是主公说过的,以人为本。
    主公与少君知而言,言而践行,我等是真的望尘莫及。”
    “可父亲常说以人为本,以德服人,让我做个有德行的人主,可有德行的人又是什么样子。”
    “少君有大儒教导,自然德行很高。
    《孔子家语》说,为政在于得人,取人以身。
    得人心者得天下,为政就是要得人心。
    而得人心就在于为政之人的修身,以身作则罢了。
    正所谓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
    道就是规律,是万物的根本。
    德就是以道来做事。
    其实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在这方面都是相通的,都是要追求正确的道路。
    德行就是顺着正确的行为嘛。
    .....公子这是要打瞌睡了?”
    看着已经开始听不懂的刘赟步骘有些无奈,这些话说的还是有些太早了,只是自己的妹妹将自己找来,也是没有办法了。
    而此时步氏却是将刘赟带到了一旁,轻声说道。
    “母亲没有你舅父那么好的学识,但是母亲也有些许的见识,今日你听的大道理多了。
    那么母亲就给你讲几个故事可好?”
    “好。”
    “我大汉太傅陈仲举和你的祖父父亲一样,他想要救天下,更想要救天下之心。
    有澄清天下之志,他当初赴任豫章太守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去自己的府邸治所就先去拜访了打当地的大儒徐稚。
    他的主簿不明白就问他。
    为什么不先去官署安顿好了?
    他回答,武王获天下,席不瑕暖,我礼贤有何不可。
    所谓席不暇暖就是说,席垫都还没有坐暖就先去拜访大贤商容。
    这就是德行之中的礼贤下士。
    同样郭泰拜访袁阆,车不停轨就直接走了,可拜访黄宪的时候,却是弥日信宿。
    留宿了足足两天两夜之久。
    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黄宪犹如汪汪如万顷之陂。
    这便是你父亲死前给你留下的那句,亲贤臣而远小人的道理。
    同样司隶校尉李膺,他也和你的父亲祖父一样,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
    后辈人能够见到他都以为自己鱼跃龙门了一样的喜悦自豪,这就是德行之中的人望。
    如今这天下名士之中陈群的爷爷陈太丘拜访当年香君荀彧的爷爷,那个时候太丘公家境贫寒,没有仆人。
    他去的时候,让大儿子驾车,三儿子陈纪持杖,小孙子陈群抱在自己的怀中。
    而香君荀彧的爷爷知道了这些之后,他们荀家树大根深,家境极好。
    但是他却将所有的仆从全部遣退,让荀靖静候迎门,荀爽行酒,小孙子荀彧抱在了自己的怀中。
    这便是规格,德行之中的敬与礼。
    陈纪有德行之中的谦,荀巨伯有德行里面的义,如今的华歆有德行的礼,王祥有德行的孝。
    北方的名士之中,王朗不如华歆,华歆不如你父亲的先生管宁,而陈纪的儿子陈群...他叫陈群。
    德行有很多的方面,不可拘泥于一点,你只需要照着贤良之人的样子去做事情就可以了。
    其实他们都说你的天赋远超你的父亲,但是母亲要说。
    当年你父亲常常自诩自己天赋普通,不如的人太多太多。
    曹家父子篡逆,曹孟德天下枭雄,曹孟德的儿子曹丕天下阴主,孙权权变,天下雄主。
    而你父亲唯独占了一个善字,可是你天赋不俗,却偏偏忘记了这个字。
    以你的聪明,你怎么能够不知道娘亲今日前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刘赟看着步氏的那双眼睛, 他知道自己的心思是瞒不过这个母亲的,也知道她今日前来是为了什么,只是在此之前他真的不想也不敢走出那一步。
    “可那是诸位先生的计划....”
    “所有的计划都是为了你,而所有的人也是为了你,你要知道你自己的心才是所有人拥护的那个中心。”
    “....孩儿知道了。”
    三日之后,刘赟在姜维等人的护卫之下再次来到了刘备的面前,这一次他没有卖萌讨好,而是跪在自己祖父的面前。
    “之前洛阳所有事情,全都是赟儿所为,和叔父刘禅没有半分干系。
    若是祖父责罚,还请责罚赟儿一人。
    此事,赟儿知错。”
    直到这一刻,看到刘赟跪在自己面前说出这些话的这一刻。
    刘备的脸上,终于露出来了一个笑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