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见已成功挑起索尼和鳌拜的疑心,心中一阵得意后,又继续说道:“要知先帝驾崩时朝野震惊,流言纷飞,再加上皇八子之事,若是肃亲王登基,你们可想过后果?”
“中宫太后正因为有此担心,才委托我出面调解,拥立皇九子登基。”
“除了他聪明睿智外,更因为他年纪尚小,绝不可能卷入到此事中。”
“也只有这样,才能平息朝野的议论,稳住我大清的江山......”
索尼和鳌拜听着多尔衮的讲述,脸色接连数变。
多尔衮说完后,又一脸平静地看向他二人道:“本王原不想说这些陈年旧事,只是现在我大清看似强大,其实危机四伏。”
“先不说蠢蠢欲动的漠西、漠北蒙古,就是漠南各部,也是居心叵测,此次大战仅有太后娘家出兵,就可见一斑。”
“若我们此刻还不能团结对外,一旦江山有损,将来又有何面目去九泉下见太祖、太宗......”
多尔衮说到最后几度哽咽,却仍强忍悲痛,不肯让自己失态。
索尼见到多尔衮的举止,不仅没有生出轻视之心,反而对其有些改观,同时心情也越发沉重。
原来索尼曾是皇太极的侍卫,因他才能出众,深受皇太极的喜爱,并数次破格提拔。
而他在诸多战役中,也被皇太极的英勇和睿智折服,加之深受重恩,曾发誓以死相报。
所以在皇太极骤然驾崩后,他才会连性命都不顾,也要坚持让皇子继承大统。
尽管他最初的设想并未成功,但登基的福临同样是皇太极的儿子,他也觉得十分欣慰。
不过他知道,福临登基只是一个开始,要真正让皇太极的子嗣坐稳江山,路还很长。
因此在两黄旗众人以为大功告成,相互庆祝时,他仍不敢有丝毫懈怠,派人四处查探消息。
不久,他就得知代善的第二子硕讬和侄儿阿达礼四处活动,有意推翻福临,拥立多尔衮为帝。
而且他还得到消息,说代善和多尔衮皆已知晓此事,却都置身事外,心中更加担忧。
虽说他先前已经想到此事,在确认福临的帝位后,也曾提议由代善带着八旗旗主一起盟誓,发誓若有人敢违背协议,天下共击之。
而他也与两黄旗的谭泰、图赖等人在三官庙盟誓,发誓忠心辅佐幼主。
但通晓满、蒙、汉文化的他知道,所谓的誓言,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就是一个笑话。
他知代善老迈昏庸,耳朵又软,加之硕讬和阿达礼又是对方的儿子和孙子。
若让硕讬说服代善,多尔衮就会得到两白、两红旗的支持,再加上两黄旗中也有一些首鼠两端之人,到时大清内部必会内斗不断。
因此,他不惜冒险收集证据,随后又约谭泰、图赖等人去劝阻代善。
没想到谭泰、图赖临阵失约,而代善也佯作不知。
他激愤之下,将证据一一拿出,怒斥代善背信弃义。
代善被他的气势镇住,语气不由缓和了些。
他见状,又借机痛陈厉害,劝说代善圈禁硕讬和阿达礼,以免给家族带来祸事。
没想到代善竟也是个狠角色,直接将硕讬和阿达礼斩杀,这才平息了此事。
之后在多尔衮、豪格的争斗中,他也极力维护福临和布木布泰。
而且为了分散多尔衮的注意力,减轻布木布泰母子的压力,同时也避免多尔衮独大,他和布木布泰商议后,又假装投靠豪格,借此维持盛京的平衡。
只是此刻听到多尔衮的话,他觉得自己似乎中了别人的算计,面色越发凝重。
就在索尼思索之时,多尔衮已经停了下来,暗暗打量他二人。
鳌拜听完多尔衮的讲述,有些激动地道:“摄政王,你的意思是说皇......”
“咳咳......”
索尼见鳌拜险些说出悖逆之言,急忙以咳嗽打断了他,随后恭敬地道:“摄政王所言甚是,不知您对此有何良策?”
多尔衮脸上闪过一缕失望之色,随即沉声道:“本王曾让佟图赖偷渡失败后,故意泄露锦州的伏兵和联络方式,想以此引诱崇祯来偷袭。”
“但到现在也没见到信号,估计明兵是不会来了,现在我们要么退兵,要么再次围攻山海关。”
“只是我大清兵士虽然善战,但已失锐气,纵使再战,恐也难以拿下山海关,故请你们前来商议。”
索尼虽听说过崇祯亲征的传言,不过他记得洪承畴曾说崇祯十分无能,觉得此事并不可信,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此刻见多尔衮说的如此笃定,他心中不由有些担忧。
因为他们虽在关外,却也听说过金龙现世等传言,还因此惩罚过一些汉八旗的将官。
要是这场战役真是崇祯指挥,足见其智谋超群。
而明廷本就地大物博,若再得一个英明之主,到时他们不要说进关,恐怕还要时刻提防明廷的反攻。
想到这,索尼知道此刻不仅不能对付多尔衮,而且还得积极维护对方的地位。
因为现今天子年幼,根本镇不住诸王,而多尔衮虽然跋扈,却还有布木布泰可以从中斡旋。
要是多尔衮失势,诸王失去制衡,大清江山必会风云再起。
想到这,他才明白为何败局已定,布木布泰仍让他前来,心中不由对其更加敬佩,同时也暗暗担忧。
就在他沉思之时,发现鳌拜已在多尔衮的引导下,提出了进兵宁远,威逼山海关的建议。
索尼略一思索,便知此法应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只是宁远本是一座空城,纵使占领也无甚功劳,更不要说以此镇住蒙古各部。
而且他心中还有一个疑惑,就是多尔衮为何要引导鳌拜说出此提议。
恰在这时,一个兵士进来禀告,说宁远城中出现数股来历不明的明兵。
鳌拜闻报大喜,急忙向多尔衮请战。
多尔衮略一沉吟,便答应了鳌拜的请求。
索尼见状,觉得事情有异,拉住准备离去的鳌拜后,又躬身道:“摄政王,明兵出现的突兀,恐会有伏兵,还请您派苏克萨哈和鳌统领一起前往!”
多尔衮看了他一眼,当即就应了下来,反倒是鳌拜露出了不满之色。
索尼本想出去后向鳌拜解释,没想到多尔衮又将他留了下来。
待他再去找鳌拜时,鳌拜早已率兵赶往宁远城。
索尼回到大帐,又仔细思考了宁远之事,越发觉得此事诡异,唯恐鳌拜中了算计。
没想到三个时辰后,信使就传来消息,说鳌拜和苏克萨哈大败明兵,斩首五千人后,又进逼山海关,吓得吴三桂紧闭城门,连连求饶。
索尼闻报,不由皱起了眉头,随即又急忙派人去查探。
不久后,他的人回来禀告,说宁远城中根本没有明兵,鳌拜他们杀的都是城中的普通百姓。
索尼明白真相后,虽觉此事有些残忍,但好在被杀的不是女真百姓,而且通过这场胜利,不仅可以稳住多尔衮的地位,还能震慑心怀叵测的蒙古各部,不禁对多尔衮升起了敬佩之心。33
不过当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却是怒火冲天,后悔不该放过多尔衮,致使无辜百姓蒙难。
可惜事情已经发生,而且他分身乏术,现在也就只能生气了。
其实严格来说,朱元璋连生气的时间也没有。
因为他在东营港登陆不久,就在当地锦衣卫的联络点得到消息,说郭升大败史可法和卢九德的大军后,又率军进逼潍坊。
朱元璋想到若是潍坊被破,那南粮之路将彻底断绝,不由皱起了眉头。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