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大宅门

第一百零五章 安江中举

    
    光阴如剑,三年一眨眼就过去,1888年,是农历戊子年,又到了乡试之年。
    安江坐在灯下,想想没有几天又要去参加乡试,想起三年以前,与兄长同时前往,结果一人而归,那场悲惨遭遇历历在目,毕竟是同胞兄弟,难免心有余悸,眼泪直下。但又想想,那次如不是兄长发生意外,也许那时已是双双出闱,自己早已进入仕途。
    这时,刘镛进来,见安江脸上还挂着泪痕,刘镛心里能猜测一二。他坐到安江身边关切地道:过去的已经过去。你要调正好心态,于利于再战。你萎靡不振,在临场触景生情,如此状态,将在临场如何发挥?
    安江用手抹了眼泪。道:请阿爹放心,我会自我调正好心态,不失众望。
    刘镛又道:这次仍由虎根陪你前往,互相也好有个照应。
    安江道:任由阿爹安排。
    ......
    八月的杭城,天气变化多端。初八日天气微凉,人悉兼衣。及明午暴热,日如火炙,甚于三伏,又旁置红炉,后叠衣服,遂致两眼昏懵,气不能出。至二场以单衣进。十一夜半,大雨忽来,陡然寒冷,体僵齿战……仿佛老天也在考验成千上万幸幸学子。
    九天,三场考试总算熬出了头。刘安江如释重负,走出考场。
    虎根焦急地等在贡院门口,见安江出来,立马迎上前去。问道:二少爷,感觉如何?
    刘安江笑道:就是蹬了九天牢狱。至于考试如何,自我感觉良好。但不是我说了算。
    虎根笑道:看二少爷表情,应该榜上有名。
    刘安江笑道:听天由命吧。已经既成事实,多想也没有用。反正离发榜还有几天,我们先去吃上一顿。
    ......
    清代发榜是个复杂的过程。
    清代的乡试是省内考试,也是淘汰率极高的一个环节,其放榜过程也是万众瞩目。据《清稗类钞》载,清代乡试榜单公布时,“自第六名拆弥封,以至榜末,每拆一卷,先送本房官,房官照举子卷面姓名,以蓝笔书两长条,交监试主试阅过,始发省事吏,省事吏交写榜吏书之。自朝至夕毕,别自第五名倒写至解元,每写一名,易满堂灯烛一次。至是时而人声嘈杂,如鼎沸,如火警,如乱兵之入城,如夕鸦之归林”。由此可见,这一过程颇具悬念性与仪式感,每写一个名字,都要更换一下屋里的红烛,而屋外等着看榜的围观群众更是心潮澎湃。
    在放榜的前一天晚上,考生之间就会传播各种消息。这一晚他们会彻夜难眠,一边打听消息,一边焦急地等待放榜。放榜日天不亮,张贴榜文的墙下就站满了等待看榜的学子。
    正是: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万里随便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
    话浮酒影彤霞灿,日照衫光瑞色鲜。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一张巨大的皇榜张贴在江南贡院门前的照壁上,皇榜下的人摩肩接踵,争相观看。有的学子拨开人群往榜单前面挤,有人发现名落孙山后正仰天长叹,还有的学子看到自己的名字欣喜若狂地奔走相告……
    刘安江和虎根也拼命挤进人群,一看,金榜上写着:第五名,经魁,归安县刘安江(刘锦藻)。刘安江和虎根高兴得同时跳起来。稍定片刻,,刘安江道:我们还是即可回府。
    高升高中任高才,添喜红条便报来。
    讨赏门前无别话,今朝小的喝三杯。
    ......
    刘安江和虎根怀着无比喜悦得心情,一路顺风赶回南浔府上。
    得知安江榜上有名,刘家上下无不欢欣鼓舞。
    洪英笑嘻嘻地道:我说过,我们刘家的女子都是好样的。
    得知儿子榜上有名,一向稳重的刘镛心里感到特别高兴,但嘴上却说:大家慢着高兴,说不定是同名同姓,要到接榜才是。
    虎根笑道:第五名,经魁,归安县刘安江(刘锦藻)。难道归安县有几个刘安江不成?我与二少爷也不会同时看错。
    小莹更是暗暗自喜,她手里牵着承业,还挺着大肚子站在那里笑着不语。
    安江中举,难免也会勾起妍妍内心的伤痛,她压住内心得悲痛,牵着承干,也道:乃是刘家一件大喜事,是祖上积的德,比做生意赚了一大笔还高兴。
    承干也拉着妍妍的手问道:姆妈,叔父中举,是不是就是要做官了?
    妍妍笑道:是呀,所以,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今后像你叔父亲一样,当上大官。
    晚饭,刘镛笑道:今天,我要喝上几口。
    ......
    次日,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旁边的树上,叫道:快请刘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大家簇拥着要喜钱。
    刘镛笑嘻嘻的,给在场的所有人都发了喜钱。
    紧接着二报、三报都到了。刘家大厅挤满了人。报帖已经在刘家大厅升挂起来。
    这时,金桐和夫人也前来。金桐一见刘镛,双手作揖道:亲家啊,小婿高中,那是您教子有方。恭喜恭喜啊!
    刘镛呼呼笑道:那是是祖上积德!
    连邱仙槎夫妇也前来道贺。
    邱仙槎笑着提醒刘镛道:亲家啊,您不要只知道高兴,而不要把报喜人晾在一边呀,先把他们安顿好才是。
    呼呼,刘镛笑道:你看我这人啊,多亏你提醒,把那么大的事都给忘了。于是,立马吩咐刘铤、虎根俩人去把报喜人安顿好,好生款待三天。
    又对金桐和夫人、邱仙槎夫妇笑道:中午,你们谁都别想走。我们好好喝上几口。难道刘家喜事就不是邱家、金家的喜事?
    听说弟弟乡试榜上有名,冬梅也带着11岁儿子蒋汝藻前来道贺。
    蒋汝藻从小聪明伶俐,熟读四书五经,幼承家学,能鉴别古书真伪。他一见刘安江就道:恭喜二舅,十年寒窗,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刘安江笑道:以后还得要看你呢。
    蒋汝藻笑道:以二舅为楷模,孟萍一定不失众望。
    刘安江拍了拍他的肩膀,向他伸出了一根大拇指。
    冬梅脸上也露着微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