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破诸天万界

第165章 三元及第

    [] 最快更新!无广告!
    金陵城。
    今日可不是寻常日子,三年一度的“秋闱”又开始了。
    街道上是车水马龙,冠盖如云,到处都是从城外赶来考试的学子。
    “秋闱”应试之地就在十里秦淮不远的金陵贡院之中。
    乡试由朝廷选派翰林、内阁学士任正副主考官,主持乡试,主要考《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
    或许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次秋闱关乎未来一生的前途,但是对于他来说,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在乡试开始的七天前,礼部的官员就已经将本次乡试的题目送到了沈府,与题目一同送上的还有当朝文采数一数二的一位翰林侍郎亲自书写的答案。
    其实就算没有当朝翰林侍郎给与的答案,只是乡试的话,李伯阳凭借自己的能力也是有把握通过的。
    不过能不能得到乡试第一就不好说了,乡试三年才一次,整个明朝三年也才出了十几个解元,能获得乡试第一的基本上都有了一次性通过会试的实力了。
    有现成的答案李伯阳自然不会迂腐到凭借自己的能力,当乡试开始时,其他的学子为了一道题目绞尽脑汁,抓耳挠腮时,李伯阳只需要将背诵好的题目全盘默写出来就好了。
    乡试放榜的时间在乡试结束的三天后。
    这三天的时间是留给主持考试的官员们阅卷的,官员在初步将成绩做出排名后,还要送到内阁去审核。
    内阁朱批后,在交由当朝的皇帝盖印,然后才会发还到本次监考的官员手中,最后进行放榜。
    监考的官员们可不知道金陵乡试中有李伯阳这么一位存在,李伯阳的试卷实际上在监考官员初阅的时候只排在了第三。
    文无第一的情况可见一般,文风与监考官员的喜好对不上,再有文采也排不到第一名。
    其实第三也不低了,来金陵参加乡试的人数一千多人,通过的不过区区三十人而已,千分之三的通过率,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了。
    不过当金陵乡试的试卷被送到内阁后,李伯阳的试卷自然而然的就成了第一位,且不说他与朱元璋的约定。
    就凭如今内阁中的话事人就是他的徒弟刘伯温,给个第一也没有人敢说二话。
    实际上与朱元璋的交易给多是保证殿试的第一,乡试与会试刘伯温自己就能搞定了,因为这两门考试皇帝是没有权利插手的。
    只有殿试,完全是凭着皇帝的喜好选拔的,皇帝说哪个是今科状元,哪个就是,历史上会试中的二甲被选成状元的事情也不在少数。
    在内阁将李伯阳定位金陵乡试第一后,朱元璋也痛快的盖了大印,虽然他到现在都没想清楚李伯阳到底唱的哪一出。
    全国乡试的成绩一出,李伯阳的名字直接亮在了金陵一地的榜首。
    这立刻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要知道不少世家本身就与江湖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所以自然也知道中原武林第一人就是血手人屠李伯阳。
    原本江湖中人还在纳闷,血手人屠怎么突然间辞掉了六扇门的职位,感情是去考举人去了。
    这让不少人都跌破了眼镜,不过更多的人是在庆幸,只以为血手人屠称霸武林称霸够了,感觉没意思,所以现在想去士林找找刺激。
    许多江湖门派为此狂欢了好几天,血手人屠只要不祸害江湖,管他去哪。
    不过李伯阳显然不会在意江湖人士的想法,在拿到乡试第一名,正是成为解元后,他已经感觉到,这方梦境世界束缚自己的压力轻了一点。
    只要在拿到会元与状元,他将完全脱力这个梦境世界的束缚,离开这方梦境世界。
    就在秋闱结束的七天后。
    朝廷宣布了一条令士林翘首以待的消息。
    明朝的第一次会试将在三个月后举行。
    这次会试以恩科的形式举办,然后形成惯例,每三年一次。
    消息一出,士林轰动。
    已经苦等科举好近十年的举子们听到朝廷终于要开恩科时,眼中老泪纵横,等了如此久,终于又等到了。
    这次恩科的意义可非同一般,将诞生出明朝开国以来的首位状元公,这是青史留名的最佳机会了。
    就像奥运会,获得冠军的都被人铭记,然而第二的有谁还记得。
    全国各地有举人功名的士子立刻备好牛车马车,如过江之卿一般,纷纷向金陵敢来,没有任何人愿意错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明朝开国以来第一位状元的诱惑力不是一般的巨大,就连那些遁世已久的大儒都有出山前来应考的。
    在恩科公布的一个月后,各地官府登记的报名举子人数就已经出乎了所有人预料。
    正常的一届会试,全国应考的人数大约在三千人左右,而这次恩科报名的人数已经将近一万人。
    随着这些人陆续到达金陵,整个金陵城的客栈瞬间爆满,甚至出现了出十倍的钱都住不到店的情况。
    不仅如此,随着这些人来到金陵,金陵的生意人可开心坏了,这些举人在各地都是有头脸的人物,自然不会差钱,出手阔绰的很。
    可以说一次科举就带动了金陵的经济,这点令当朝的内阁都没想到。
    不过如果这些人知道,这次会试的头名已经被内定了,如果这些人打得过李伯阳,李伯阳怕是会被愤怒的士子们给生撕了。
    可惜世界上没有如果,能知道此次会元以及状元被李伯阳内定的人,至少都是当朝的阁老一级,这些人自然不会嘴里没把门的,到处宣扬。
    如同乡试一样,李伯阳在会试开始的七天前就收到了这次会试的题目,还有一份这次会试的答案。
    意义如此重大的会试,主考官的人选自然也分量极重,这是会试的主考官不是别人,正是李伯阳的徒弟,明朝的第一阁老刘伯温。
    有意思的事,李伯阳手中的答案就是刘伯温送来的,刘伯温参与出题,然后刘伯温在自己写了一份答案。
    如果广大士子知道这个消息,怕不得郁闷的直吐血,哪里待这么玩的,这是根本不给人留活路啊。
    本来刘伯温就是这次会试的主考,也是这次会试出题人之一,他自己写的答案自己审,这要不第一都没天理了。
    在拿到刘伯温亲自手来的题目与答案,李伯阳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题目与答案都背下来。
    做完这一切后,静静的等待着会试来临即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