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快更新!无广告!
光阴似箭,转眼十年过去了。桂花的小钢都十二岁了。桂花的二胎是女儿名叫志惠也有八岁了。冯秀秀的儿子志高十三岁,妹妹志贤十岁。两家人更生一儿一女,以后都没有再生。桂花女儿的名字是排着冯秀秀女儿起的。两家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志高和小钢已经在下堤村的一位老先生家读书。两个小兄弟一起走,一起回。两家的关系十年如一日依旧密切。孩子们上学有时遇到天气不好时,不是二强送就是孙长富接。桂花和冯秀秀都觉得孩子在外村上学困难大,接送也太辛苦。两个女人都在考虑如何让孩子在本村读书。一天,冯秀秀来到桂花家,商议在本村办学校的事儿。她对桂花说:“我想让长富在本村建个学校。不但咱们儿子女儿能念书,还可以让村上的孩子们念书。”桂花说:“好哇,可是有那么容易吗?房子座椅哪里去弄?”秀秀说:“咱不办大学校,我看就用俺家的东厢房,让长富和二强锯几块木板搭上台子就好了。也就是教书先生要花些钱。我都想好了,咱出大头,谁家孩子来上学,就出小头。”桂花说:“这个主意好,咱可以试试么?你和长富说了吗?”秀秀说:“还没有呢。我不先和你商量好,怎么和长富说啊。”两个人都笑了。桂花说:“二强回来我就和他说是你的主意,他一准同意。”秀秀走了,回到家正看到长富准备接学生去,她看到天上又起了乌云,快下雨了就告诉孙长富时候:“过桥的时候要小心啊,真没办法,这到哪算是一站啊。”孙长富拿着雨伞就走了。秀秀心想接着下雨的机会向长富提出修学校的事儿。让日吃过晚饭,秀秀就把她和王桂花的想法全部说了出来。小志高一听在本村办学校,高兴地跳起来。“太好了,太好了,咱村有了学校就不怕下雨了。”孙长富说:“小孩子知道什么,就这么办学校,你爹得花钱。再者说人家刘祥已经能顶一个正式的长工了,得给人家长粮食。人口又添了你们哥俩,老爹可不比从前了。”秀秀说:“跟孩子说这些干嘛,办学校又不是为了咱一家,谁家孩子上学,谁家就得多少拿点。”小志贤在一旁插嘴说:“爹娘,俺也想念书。”孙长富说:“丫头家念什么书。”秀秀眼前一亮,觉得自己不识字,两眼一团黑,不能叫女儿像自己一样。记得在苏州歌剧院里,就有许多女人识字,她想到这里忙和孙长富说:“长富呀你别错主意,咱就要牵这个头,叫二强帮你张罗会办成了。”孙长富没办法推辞秀秀,多年来都是这样,只要冯秀秀想做的事,早晚都得依着她。孙长富喘了口大气说:“在本村历来办不成学校,我孙长富如果办成了,也算是为村上又做了一件有德的事儿。”孙长富和李二强先把自家的东厢房腾出来,打扫干净。又把炕边上一棵大柳树刨下来,钜成木板打上台子,这几张大课桌不到两天就弄好了。两家的大人,孩子看着这简陋的学校、教室、课桌。别提多高兴了。紧接着孙长富、李二强又串了几户生活好的人家,总共有七个孩子上学。其中就有张玉良的儿子,起名叫张文喜。这个名字是周小香给起的,她觉得张玉良变好了,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是大喜事。可以给儿子起名字张文喜。另外两个男学生是孙长富自家的侄子,请来的教书先生的待遇是每个学生每年给先生三斗玉米,一斗麦子,一斗谷子。过年过节再给先生买点酒肉。先生非常满意,并把老伴也带来了。这样又在教室里截了一间小屋,作为老先生的卧室。一间小课堂里坐着五个男生,两个女生就是志贤和志惠。这两个小姐妹关系也非常好。志贤处处让着志惠,有好吃的都要给志惠留着,又是志惠的哥哥小钢还争着什么。七个学生成绩最好的是李小钢,其次就是张文喜。志高、志惠和志贤都是一般。小志惠不服气,“哥哥你成绩好是因为你在下堤村上了一年多了,当然你的成绩好,告诉你吧,一年后看谁的成绩好。”志贤特别羡慕李小钢,因为老师总是表扬他,她暗自给自己加油,把学过的东西反复练习。小志惠更是好强,经常单独找老师问这问那。老师也很喜欢志惠,她天真活泼,有学习的劲头。这两个小女孩成了李小钢学习的对手,而志高不争什么,只求学会就行了。孙志高厚道诚实,这与秀秀平时的教诲是分不开的。张文喜心眼多,表面上不露什么,但是心中有数。暗自加油。孙长富的两个侄子比较笨,让这几个孩子震住了,可是这两个孩子非常老实听话,不多言不多说,老师也不嫌弃他们。总之,从先生到学生气氛融洽,他们这个学校很有特色,农忙时就放假十天或者八天,也是根据这几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来定,粮食进了仓马上就开学上课。家长们和老师的关系也很好。虽然教室简陋,可孩子们半年学的知识不少。一年以后李志惠的成绩真的上来了,她超过了哥哥李小钢。孙志贤是第二名,两个小姐妹太不简单了。桂花问儿子:“小钢怎么搞的,叫妹妹赶上来了。”小钢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也用功了,没有贪玩,文喜也不如志惠。”桂花高兴极了,她想女儿可是比自己强一万倍。我一定让志惠多读几年书。一天晚上,全家都坐在灯下听李二强讲故事,他讲的有声有色,逗得全家哈哈笑。桂花说:“别笑了,娘要问你们哥俩长大了都想做什么?还要在家里种地么?”志惠说:“我不种地,我要当老师。”小钢笑着说:“妹妹可真敢想,还要当老师,你有那本事么?”桂花说:“别争了,小钢娘问你,你长大了干什么啊?”小钢说:“我长大了当大官,把那些大坏蛋都打死。”全家又都笑了。桂花说:“咱要当好官,要当包公那样的官。”小钢说:“娘我记住了。”孙长富和冯秀秀对两个孩子的学习也非常重视。冯秀秀所儿子志高学习有些退步了,还不如志惠,觉得志惠有点像她娘,有股子骨气,这人活着就得这样。孙长富说:“李二强大字不识,当长工出身。自从和桂花结婚后,为村中也办了不少的事。我听张玉良说,李二强天天向孩子们学知识,学写字,他是个有心眼的人,说不定真能学到点东西。”孙长富又说:“李二强和我说过,如果老师以后教不了了就让孩子们去城里上学。”秀秀说:“咱的孩子也能去城里上学,那太好了,不过今后咱们必须节省过日子。”孙长富说:“你不用愁,到时候我可以卖地,咱留二十亩够种的,地多了还得雇人种。假如有一天咱们孩子真的去了城里上学,咱就不用刘祥了。”秀秀见丈夫的脑筋可真是大变样了,过去总说有钱卖地是本事,可如今为儿女上学求上进他可以卖地,真是天地之别。全家谈论着志高、志贤的前途,兴奋地说到了深夜。
今年的麦收很好,秀秀和孙长富讲:“我看今年麦收就别请先生了,每户送上二升面不是更好?”孙长富说:“这样实惠还省事,就这么决定了。”他通知了每个学生的家长,李二强一家当然同意了,大家都给老师送了面,叫他们改善生活,先生和老伴非常感激。
麦收过后,孩子们又上了不到三个月就放假了。先生学生都忙着收割大田。一放就是四十多天。二强和桂花把口粮留足后,其余的粮食全卖了。两个人计算了一下,还是不够两个孩子上学用的费用。桂花上愁了,她说:“为了儿女上学的事儿,咱们不能再接受秀秀的帮助了。他家的负担也不轻,人家前些年为了保你花的钱,听金莲说张玉秋在十年当中还了一多半,剩下的人家坚决不要了。我看你问问玉秋还差多少没还上,今年咱替玉秋都还上算了。”过了几天,李二强问过张玉秋还欠多少钱,玉秋说:“不欠了,前几天才刚送过去。长富兄说要不是因为孩子们上学用钱多,这钱就不要了。他说这是他当年自愿这么做的。”接着二强说:“我想今年冬天和人家学着炸油条,在不忙的时候炸,除了卖给本村的,还可以去外面卖,赚点钱添上也好啊。”小志惠拍着手说:“自己炸油条可以解馋了。”小钢说:“你就知道吃,爹娘炸油条又要多受累啊,是为的叫咱念书,你懂吗?”桂花一听小钢说出这样的话,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她笑着说:“我儿懂事了,像你爹。”小钢骄傲的说:“本来就是这样吗,还不是为了我和妹妹读书。”全家真是太开心了。最后二强说:“如果去了城里读书费用就是大,实在不行咱就卖地。冯秀秀家准备留二十亩自己种,也就不雇佣刘祥了,我看咱也可以这样,二十亩地种好点就够咱吃的了,咱把剩余的十几亩地全部卖掉。等小钢有了本事,还怕咱没饭吃吗?”桂花思索着什么也不做声,小钢和志惠听爹说要卖地,心里也紧张起来了,又看到娘不吭声了,幼小的心灵震撼着,就得好好读书长本领,日后好好孝敬爹娘。
一天,李二强来到张玉秋家,又提起欠孙长富钱的事。他说:“孙家的钱都让你们还了,我总觉得不好意思。”金莲说:“快别这么说,当初你是我们才叫二狗抓走的,你还受了几天罪。再说你现在负担重,以后我三弟办喜事的时候你在帮我们。”他们之间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都有替他人着想的心,都有互相信任的心。
转年来出了正月,志高小钢和志贤都去镇上读书了,小志惠因为出麻疹没去成。她心急如焚哭了两天。桂花劝说:“今年去不成,还有明年了,你生病不好又得了痢疾,反正得先治病啊。”秀秀也来劝志惠,她只好在家里治病了。三个从乡下来的孩子在镇上读书有一定的困难。老师不重视,同学们歧视,还有的坏学生欺负他们。小志贤时常哭得眼睛发红。小钢再三鼓励她,要坚持下去,我们要拼出好成绩压下城里的人,让他们知道乡下人并不比他们差。一年后老师和同学们重新认识了这三个从农村来的学生。家中在这一年之内,付出的精力、财力也是够多了。孙长富感到有些压力,他开始卖出三十亩地。从长远想把钱存起来,供给两个孩子上学。二强和桂花更是辛苦了,农闲炸油条赚来的钱虽不多,但也存起来。而且小钢在外边也知道节省用,所以目前还算过得去。小志惠虽然病好了,可考虑父母负担太重,也就不闹这去城里上学了,当时的农村家庭供一个孩子去城里上学确实负担太重了。上堤村就出去这么三个洋学生,一旦放假回了家,全村的人都羡慕,特别是张玉良家的张文喜,虽有一个好脑子,可是家里供不起,只要听说小钢回来了,他就像小钢学知识。志惠也是这样,利用哥哥的假期学习,进行深造,她还和张文喜订了学习计划,这样两个人常在一起接触,关系显得很好。二强看出了孩子们的一切表现,就和桂花说:“文喜三天两头来找志惠问学习的事儿,这样长了好吗?别让村里人说闲话。”桂花说:“文喜这孩子我从心眼里喜欢,人特别老实,不像他爹。再说咱志惠姓李,和姓张的没有血缘关系,就是奶奶健在也不会影响两个孩子的关系。咱要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们正常来往,不能出圈。”二强笑了,“你脑筋太新了,又要给女儿当红娘,这事你可得和秀秀商量商量。”桂花说:“我早就和秀秀说了,她还说让志贤嫁给咱们家小钢了。”二强说:“你们俩怪不得投脾气了,她有什么想法,你就有什么想法。”桂花说:“你算是说对了,我们两个长得是一颗心。”二强说:“我的心往哪放?”桂花说:“你的那颗心,放在俺俩的心上不行么?”“这样好,咱小钢又多了几个疼爱的人,咱和孙家就成了亲家了。孩子们将来有了亲人,以后在上堤村就不是单门独户了,儿媳妇和女婿都是本村的,他们这一代人就多了。”夫妻俩正在谈论着孩子们的将来,志惠从外边走过来说:“俺哥来信了,我已经看过了,他们三个放假都不回家了,说是要到一个地方找一个人谈一件大事。”李二强说:“这是写的什么信啊,一个地方,一个人,一件大事。”志惠又说:“俺哥不要家里挂念,还说他们不是小孩了。”二强和桂花半天不说什么只是沉默着。志惠看出他们担心忧虑便又劝说:“我哥是聪明人,他们不说明白一定是有原因的。三个人一定商量好的,而且是三个人都愿意做的事,你们就放心好了。”桂花说:“不行,我去秀秀家,看志高怎么说得。”她急忙来到秀秀家,孙长富正给秀秀读志高的来信。这封信和小钢写的一模一样。孙长富说:“你们两个千万不要多想,孩子们有了文化,他们想要做自己要做的事,就由他们去吧错不了。再者说现在世道这么乱,孩子们也许怕什么话不能说,万一信件丢失了怎么办?”经过孙长富这么一解释,桂花和秀秀放心多了。桂花说:“眼下世道是乱的很,我想起玉山说马二狗他们连连吃败仗,日子不好过了。张玉凤她娘常常掉泪。咱这几个孩子,要去一个地方,找一个人,会不会找马二狗报仇去了?”说得秀秀担心起来。最后还是孙长富说了很多话,秀秀和桂花才算放下心来。
这三个孩子在学校思想进步,平时又爱伸张正义,早被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展为进步青年。并被吸收为共青团员了。他们对家中保密是怕发生意外,因为上堤村还没有共产党员活动。今年书架不回家是要去延安参加文艺工作会议。本来会后回校上学,可小钢和志贤都觉得延安是革命红区,这里是他们理想的地方。她愿意当一名文艺兵,小钢和志高愿做艰苦的工作,就这样他们走向了革命的道路。从此在没敢和家中联系,更不敢回家探亲。因为家乡还没解放,还是在保安团的控制下,家中接不到信,见不到人。两家的大人都急死了,村中的人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这是传来传去让保安团知道了,对三个学生起了疑心。一天保安团的两个士兵来到孙长富家中问:“你的儿女哪里去了,听说一年多没回家了。”孙长富说:“我怎么知道他们哪里去了,我天天都在着急,我的日子都没发过了。”秀秀很机灵的说:“我们村说什么都有,前几天有人说这几个孩子放学回家让人家打劫了,他大妈为此哭了一天一夜。”这时赵氏又放声大哭起来。两个士兵见这种情景便回去交差了。说这三个学生在回家路上让人打劫了,东西抢走了,人给杀了。从此保安团再也没追究过。然而桂花和秀秀心里都空了。每日愁眉苦脸的,像是叫霜打了一样,没精神了。孙长富为此常常埋怨秀秀不该心气这么高,叫孩子们都去省城读书。卖了地心不疼,可儿女失踪了,这日子过不上劲了。赵氏把志高抚养长大,没有得儿子好处志高就没音讯了,她又气又疼病倒了。孙长富请医生,怎么也治不好赵氏的心病。又因赵氏年近七旬,经不住这样的打击便去世了。冯秀秀心中十分愧疚,觉得自己对不住赵氏姐姐。所以她非要替志高给赵氏打幡。谁劝也没用,只好依了她。秀秀像是哭娘满面是泪,十分悲伤。村中的人无不叹息,无不称赞秀秀贤惠。突然间孙家变得冷清了,孙长富时常唠叨几句,怪秀秀太任性。因为儿女失踪,赵氏又走了,孙长富感到寂寞了,整日长叹不动。秀秀就常把二强桂花叫过来陪长富说说话。二强也不再炸油条了,儿子不知去了何方,上学的负担也没有了。同时志惠也长大了,替桂花做些家务,所以桂花比以前到轻松多了。虽然也挂念李小钢,但她比秀秀好过得多。因为身边还有志惠,张文喜也常来他们家找志惠研究学习的事儿,这样来桂花没有什么太愁的。桂花深知秀秀的心情不好,更知孙长富胸中烦闷,所以桂花千方百计的抽空就来玩,并带些自己做的小食品给秀秀夫妇吃。她这是用心良苦,为的是哄孙长富不要怪罪她的好妹妹秀秀。桂花的这个主意还真是灵,孙长富的心情好多了。有时孙长富满脸的皱纹上有了一丝微笑。一天李二强和桂花来到孙长富家,四个人说起来家常。秀秀问:“桂花姐,我问你件事。”“什么事?”桂花笑着反问道。秀秀说:“我看文喜对志惠是真心,你们千万别阻拦,尽快定下来吧。”桂花说:“以前我不是和你说过了,咱不管,但教育他们不能反规矩。”孙长富说:“你家这是门风儿,你和二强就是自己看中的,然后找媒人,女儿又是自己看上的小文喜。”说完呵呵笑起来。李二强说:“我和桂花的姻缘是你们俩的功劳。”大家都高兴地笑了。桂花说:“现在还有一个难题,志惠不愿意再叫张玉良爷了,她说叫着太费劲。而文喜早就不叫强哥了。”秀秀说:“这叫什么难题啊,改天你们把玉良两口子叫过来,在一起吃顿饭,当面说清楚。让孩子们改了称呼不就行了。”二强说:“是个好主意。你们夫妇也过去,咱三家好好热闹热闹。就这么定了,明天我准备酒菜,好好喝几杯。”晚上二强就去了张玉良家,说明天准备把秀秀夫妇叫过来,三家在一起聚聚。周小香问:“有什么喜事,是不是三个孩子有了消息了?”二强说:“不是,明天你去了就知道了。”小文喜高兴极了,因为是志惠透过风来了。李二强说完就走了,张玉良对周小香说:“我才大概是为了文喜和志惠的事。”文喜笑着说:“我爹是个聪明人,一猜就猜对了。”周小香嘱咐儿子,“明天你要机灵点,对孙长富和秀秀要热情。虽说不是咱家请客,可倒酒、点烟别忘了。”文喜说:“娘,我知道,你就放心把。你儿子不会丢丑的。”文喜这一天兴奋极了,回忆从小和志惠在一起玩耍,在一起念了几年书,而今又经常在一起研究学习。双方的父母这么支持我和志惠的婚事,我们俩可算是青梅竹马,相识相爱。我一定珍惜这份姻缘,和志惠白头到老。
第二天,周小香起的特别早,从箱子里找出她陪嫁的一对金镯子,用红纸包好,准备送给志惠。让张玉良拿出五十元到镇上买了点心和酒,这就是见面礼了。中午便带着文喜来到二强家。秀秀和孙长富早就到了。他们三口一进大门口,就听桂花说:“快去文喜家,叫他们早点过来。”张玉良说:“别去了,我们一家子都来了。”文喜笑呵呵的提着东西走在前面,看见志惠便说:“志惠快点接过去,我拿不了了。”志惠接他右手提的四瓶酒说:“这是干嘛,我爹准得说你们。”周小香说:“你爹干嘛说我们,这酒我是为你长富大伯买的。”志惠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周小香这未来的婆婆笑了笑。饭菜早已备好,三家围在一张桌子上边喝酒边说话。孙长富说:“文喜,你知道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坐在一起喝酒吗?”文喜被这突然的问话问得脸红了,心想我怎么会不知道呢,他不慌不忙地说:“我虽不知道为什么坐在一块喝酒,但是我猜想,伯父伯母又在为别人操心办件大事。对吗?”秀秀说:“文喜可真是长大了,脑子也好使,你猜对了,你伯父是为了你和志惠的大事。应该在俺家坐在一块喝酒。”桂花说:“你和志惠还用得着你家我家,在谁家都是一样。”志惠拉了一下桂花的衣襟说:“大家吃菜啊。”周小香说:“在谁家都一样,俺家和他嫂就像一家人。”秀秀见机会来了便说:“我说玉良婶,从今天起你们两家的称呼应该改改了,这样孩子们也别扭,张玉良和李二强没有半点血缘关系,这么多年了,早该改过来了。”张玉良说:“这事儿我也想过了,我和二强年龄差不多,我可能大他两岁,从现在开始你叫我玉良哥吧,志惠以后改口叫大伯,再以后就叫爹好了。”大家都笑了。周小香瞪张玉良一眼说:“你又瞎说了。”桂花插口说:“我先改,玉良哥说的是实在话,用不了多久,志惠就得叫爹。”大家又大笑了一顿。这顿饭使他们从来没有过的高兴,这一阵阵大小也是多年没有听到过的,这激动的心情也是他们第一次引发出来的。从这顿饭起两家的称呼都改过来了。张文喜叫二强叔,志惠叫周小香大娘了。这件事很快又传遍了上堤村。志惠和文喜来来往往的人们也就不以为然了。不但没有什么议论,而且姑娘和小伙子们都羡慕他们,都普遍认为这样在本村结亲家互相有照顾,方便的事太多了,对双方都有好处。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