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土豪

第七十八章 复兴社

    [] 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承此话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引来众人交头接耳的低声讨论。
    “大家静一静!”李承双手悬空一压,阻止他们继续说话:“有问题请大家有序发言,不要低声讨论。”
    “大人,这复兴社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和东林党、齐党等朋党一样,也是为了达成某种政治目的而存在的?”
    这话火药味很浓,李承这才刚刚说了复兴社的名字,就有人站出来呛自己。不过还好,看此人一脸紧张的表情,应该是怕自己走上党争的不归路。
    “放心,复兴社与东林党这类不同。他们结党是为了个人私利,或者是为了达成某种不可见人的目的而私下进行钱权交易。但是我要说的这个复兴社,是真正的为了实现天下人的共同利益而存在的。”
    “那咱们的复兴社,是为什么而成立呢?”
    “从名字上,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一个大概了。复兴,复是复兴大明,重现我大明辉煌鼎盛的国力。兴是要建设我们的大明,让百姓过好日子,让军队强盛不受外敌欺负。在具体一些的目标简要来说就是:人民的权利权益不受到任何人的侵犯、人民的私有财产和土地不受到任何人的侵占、人民对于施政者拥有选举权和罢免权。”
    “这……”
    “怎么了?有问题就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这样的话会不会天下大乱啊?”
    李承想了想,说道:“这个问题我考虑过了,现在只在浮山内部试点。复兴社成立后我们的社员只在浮山内部吸收,经过层层筛选和考核后才可以加入,至于那些暂时条件不足或者有其他原因的,可以发展为预备社员,待条件成熟后在正式加入复兴社。”
    “那复兴社社员的职责是什么?”
    “职位方面没有明确要求,任何行业任何阶层的民众只要有加入的意愿,我们在经过筛选和考核后都可以吸收进来。但是责任却很重,第一,身为复兴社的一员,要有随时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思想准备;第二,要有舍小家为大家,为了毕生事业奋不顾身的精神;第三,要尽自己的努力来维护浮山特区的发展。当然,这些条件和责任并不是每个人都天生具备,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真正领悟和体会这种无私奉献的民族大义。”
    李承说完后,所有人都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李承也没希望他们能一次就懂,只能是让他们在以后慢慢体悟了。
    “看来自己以后几个月有的忙了!”李承在心里默默地想,这两天的会议不但安排了许多事情,也给自己添了很多事去做,大学堂那边自己需要亲临,要加强思想教育,不能再像以前似的放着不管了。只有思想上高度统一,才能完成一些在这个时代无法做到的事情。
    “复兴社的组成结构如下:复兴社下辖特区行政监督委员会以及特区军事委员会,以及发展计划署和廉政监察署。其中发展计划署以及廉政监察署为两个独立机构,直接对复兴社负责。发展计划署的工作就是研究制定特区的未来发展计划,以五年为一个时期,每五年制定一个五年计划书,决定未来五年内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及内容。廉政监察署负责监察整个特区所有从政人员的经济问题。”
    “复兴社成立后,入社人员发放身份凭证,此凭证只能证明身份,不具有任何政治效力,以防有社员借此谋私。目前城市在扩建,复兴社总社暂时就设在这里吧,等以后有条件了再另行选址。”
    三天后,复兴社在位于浮山路的商行总会四楼正式挂牌成立,几个人在商行大门口右侧的立柱上又添了一块白底黑字的长条木板。而李承也将原来的卫指挥使府腾出来作为军事委员会驻地,指挥使衙门则被当作了特区行政机构的驻地。这样三大组织机构正式成立,也标志着浮山正式走上正轨,在明末这台唱的最热闹的大戏中开始崭露头角。
    “我宣誓……”
    “我宣誓!”
    “……为民族为人民,牺牲自我,奉献自我。忠于复兴社,忠于人民!为了复兴大明复兴民族这一伟大的目标奋斗终生!”
    “在宣誓的那一刻,我已然明白,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我们作为第一代‘浮山人’,为了‘浮山精神’必将会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个伟大的事业。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值得我们去奋斗一生!”
    ——程修然《我在浮山奋斗的日子》
    ……………………………………………………………………………………………………
    虽然决定釜山未来发展走向的会议结束了,但是随之成立的各种部门和组织内部的讨论会却持续了将近半个月。除了李承将人事任命下发给各部门外,其余的繁杂事项全部通过内部讨论会解决完毕。预计用不了多久,庞大的施政组织就要开始运转,届时也将按照李承的意思,分派各种工作队到登州和威海卫成立分支机构。
    因为浮山在李承到来的时候已经被土匪袭击,成为一座废城。而且因为是一座备御所,所以除了军户和穷苦百姓外,也没有什么地主豪绅,所以李承起初的一切政令施行都十分顺利,没有遇到丝毫的阻挡。
    当初崇祯下令将登州府和威海卫两地全部划给李承之后几个月时间里,仅登州城内怕被李承抄家归公,举家逃亡济南府的地主豪绅就有三四百人,拖家带口足足有万余人之巨,而周边的小县城如招远、蓬莱、栖霞、黄县几县也纷纷涌现逃亡大潮。
    这些人穿金戴银,顺着官道一路西逃,直奔济南府而去,而官道上时不时遇到一大波逃难往浮山方向去的难民,两相比较下,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穷人都向往着去浮山过好好日子,而富人却怕被那些威名赫赫的虎贲军给抄了家。
    李承此次一共派出了六支工作队,其中工作人员一千二百名,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步兵团一个,战斗人员两千人,总共三千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开入了登州地界。
    对于这次派遣的工作队,李承提了几点要求。第一就是明确了这次的工作性质只是单纯的对登州方面进行一个系统的摸底调查,顺便把各乡镇村庄的人口重新按户登记造册,也算是先打个头阵,方便以后的行动。第二就是一定要避免和当地的地主士绅起冲突,地主还不算什么,最主要的是怕遇到一些在朝中有关系或者是赋闲在家养老的士绅,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来。
    在派出工作队后,李承在浮山也没闲着。前些日子崇祯差人送来的书信还没来得及回复,而大学堂那边自己也是一头雾水,怎么授课还没有拿出个章程来,而自己的媳妇仲孙凝则是怀孕好几个月,平日也出不了门,自己也得在家陪她说说话。
    一连好几天,李承都快要忙疯了。这还是将手里的部分权力下方出去的结果,要是自己还是大权紧握的话,恐怕三个自己也扛不住。这下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当皇帝的几乎没有长寿的,就后世崇祯那种拼命三郎的模样,恐怕就算不吊死,最后也得累死在御书房里。而崇祯真正应了那句话,成天瞎忙,还没什么用。他简直就是那种恨不能一夜之间就能中兴大明的主儿,天天半夜忙到一两点,早上四点多就得起来上朝,这么玩命不过劳死才怪呢。
    “咱们浮山现在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可用之才啊!”
    李承坐在已经成为行政机构驻地的卫指挥使衙门里,内心无比烦躁的合上了眼前这一叠汇报书,满脑子想的都是各个部门对于很多职位缺少合适人选的报告。
    “这东西可不比钱财能够来的这么快,真正能为自己使用的人才还是得慢慢培养起来啊。”已经成为首届行政院院长的李固国在旁边叹了口气,慢吞吞的说道。
    “是啊,不能急,急也急不来。那就先让他们选一些差不多的人先用着?”
    李固国听到李承的询问后,好一会都没说话,最后看来也是没办法了,才开口道:“也只好如此了,你得让程修然加快速度了,不行的话让他先联系一些同年生,然后让他的好友在联系一些他们的朋友,这样扩散出去估计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我们的人才不足的问题。”
    “嗯,有道理,不过为期三个月的培训还是要的。要不然任由他们在浮山胡作非为可不行,别把咱们的心血让这帮小子给毁了。说句大不敬的话,此时我最需要的恐怕还是阳明先生的学生,至少比起学朱熹的学生来说,强太多了。”
    “这话在这里说说就罢了,出去了可别乱说。”李固国知道这李承天不怕地不怕,也从来不讲什么君君臣臣之类的话,自然明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嘿嘿,我明白的。”
    正当两人说话间,从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大喊。
    “报告委员长!八百里急件!”
    李承一手成立军事委员会以及行政监督委员会后,自己也要求以后所有人见了都要叫委员长,不要再称呼大人了。
    “进来吧。”
    一名卫兵走进厅内,将信笺递给李承,李承看了一眼信封正面上贴着的三根白色羽毛以及完整的火漆印后,将信封拆开,看了起来。
    “啪!”
    没多一会,李承一只大手压着信纸就拍在了桌子上,把一旁的李固国吓了一跳,连忙问道出什么事了。
    “农民起义军前天从陕西神木过河,进入山西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