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快更新!无广告!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心理有这样的特点:当一种愿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会用其他愿望来代替它。也就是说,当需求受阻或者遭到挫折的时候,可以用满足另一种需求来进行补偿,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心理代偿。心理代偿的结果就是,得意的事可减轻失意的事所造成的焦虑与不安,有利于心态的平衡。
赵燕在一个研究所工作,她为人正直,工作勤奋,成了所里的能人标兵。可是很多年过去了,她却一直也没有如愿评上工程师职称。她感到很不服气,可是又没有办法,于是逐渐变得郁郁寡欢,有时还因为一点小事和同事发脾气。
同事刘芳是与赵燕一起分到研究所的,情况差不多,也是几次没评上工程师。刘芳一开始也非常苦恼,可是时间一长发现苦恼解决不了问题,还搞得家里家外非常紧张,于是就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她立志要开始发愤,几年来,不仅自费学了英语,又在学习商业管理知识。后来她出去搞了一个民办科技实体,干得红红火火。
赵燕和刘芳遇到了同样一件事,却一个苦恼,一个快乐,一个消极,一个积极。就是因为赵燕孤注一掷,甘心“一棵树上吊死”,不寻找其他的出路。这样唯一的精神寄托一旦失去,人就会变得委靡不振。而刘芳则不然,采取狡兔三窟的策略,信奉“活人哪能叫尿憋死”的道理,自己积极寻找别的出路,这条不通,走另一条,注意力和精神追求进行转移,反而因祸得福。
生活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成年女人,都不可避免地遇到过失意和得意的两类事情。对于性格健全、心态平衡的女人而言,失意和得意时均会正确对待。而对于性格不健全的女人而言,得意的事可以接受,甚至趾高气扬。失意的事悲愤难忍、痛苦万状、精神委靡、一蹶不振。所以,为了防止心理失衡。在你失意的时候要多想一些自我得意的事予以心理代偿。代偿法有宽慰、物质、引导、精神4个方面。
1.宽慰代偿法。应用安慰的语言以代偿心中的不满,达到心态平衡,这就是宽慰代偿法,如运用一些格言、谚语可起到宽慰代偿作用。最常用的格言有:“知足者常乐”,“吃亏者常在”,“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自己能接受这些说教,理解其含义,认可其中的道理,心态也就平衡了。
2.物质代偿法。当一个人在心态失衡的时候,如果能够想一想失去的,再想想得到的,包括荣誉、物质、金钱,等等,心态也就平衡了。这样以得补失的心理调节法称之为物质代偿法。这种声誉、物质方面的倾斜,可弥补个体某方面的不足。比如,这方面我是失败者,那方面我却成胜利者,科技拔尖人才由于一些原因没选上,可越级晋升却批准了,想想,心理也就满足了。
3.引导代偿法。应用语言技巧、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向,引导个体从失意的事态中解脱出来,解脱的方法,就是想自己所经历的、感觉到的值得庆幸的事,这就是引导代偿法。比如,家庭的和谐、事业上的成功、经济上的宽松,等等,以此冲散或代替心中的烦恼。
4.精神代偿法。象征性地满足个体心理上的一种欲望,以达到心态平衡的一种方法,就是精神代偿法。比如,小张去商业大楼丢了钱包、气愤难忍,但又没抓住小偷,只好扫兴而归。凑巧的是刚出商业大楼,众人正围着打一偷自行车的小偷,看到此情此景,虽然知道偷自行车的小偷与自己丢钱包是两码事,可也过去踢了他一脚,似乎给自己出了气:这样气也消了。
总而言之,当我们的一种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想一想,我们是否还有其他愿望需要满足?那么就转移到其他愿望的满足上,这样,可以使我们很快忘记原来目标没有实现的失落,并且促使我们取得新的业绩。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