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甲午年

第七百七十三章 李经方的茫然

    [] 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经方被陆奥宗光突然变脸,给训斥得满脸血红的羞怒,从小到大,他李经方何曾受过这样的脸色?
    李经方勃然大怒的正要对陆奥宗光进行反口相讥,耳朵里就听到‘让我们的第1军攻陷燕京,俘虏你们的皇帝么?’
    顿时如同一桶冰水从头淋到脚跟,心儿冷得直发颤。
    “陆奥,怎么对伯行君如此无礼,立即道歉!”
    伊藤博文假作生气的斥责了陆奥宗光一句,等到陆奥宗光假模假样的低头道歉之后,然后伊藤博文笑眯眯的望着李经方说道:
    “伯行君,你在东洋当过多年使者,和东洋一直交好,东洋国一直以诚实守信著称,想必无需我多言;此次攻击廊坊清军,明着是帝国睚眦必报,记恨着何长缨对帝国造成的些微损失,不过事实如何,想来也不需我多说。”
    在说到‘些微损失’这四个字的时候,历来以狡诈荒淫不要脸著称的伊藤博文,也不禁有些脸红。
    东洋步兵第3旅团被团灭,从旅团长山口素臣少将算起,从上到下,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步兵第19联队1,3大队,第11联队第1大队,第13联队1大队,第15联队1大队,骑兵第5大队,东京工兵第1大队,东京骑兵1大队1中队,骑兵第3大队1中队,骑兵第6大队2中队,步兵22联队第11中队,炮兵第1重炮联队和第3,5联队的3个步兵中队,——
    这些都是被成建制歼灭的旅团,大队,中队!
    此外,还有更多被打残,重创的陆军部队。
    如几乎被打残了,现在作为二流守城部队的第9旅团,在金州的第15联队,第19联队2大队,第13联队2大队,——
    第1重炮联队,第1,3,5,野战炮兵联队,几乎所有的火炮,都已经被这支清军陆续击毁。
    此时,第2军在大连湾只有一个炮兵大队的火炮力量,而且用得都是从清军手里缴获的75行营炮。
    第1军假如不是在蓟州缴获的6门80速射炮,数万大军,手里将是没有一门火炮,这是何等的难堪!
    还有被这支清军击沉的第二十一号鱼雷艇,西京丸号武装商船。
    山口素臣少将,大寺安纯少将,福岛庸智大佐,仲木之植大佐,大久保利贞大佐,栗饭原常世大佐,——简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从甲午战起,东洋陆军超过九成以上的战损,都是抗倭军造成的。
    已经接近2.6万兵力。(事实上加上日军依然不知道的鸭绿江三城,以及在平壤安州一线格杀的大量东洋浪人,抗倭军击毙东洋军队和浪人的数量,早已超过3万人。)
    要知道现在第1军,第2军,鲁东支队,加上第1军扩编的1万军夫,总兵力才不过5.4万人而已!
    伊藤博文这话说得太过于违心,不但李经方,就连一边站着的陆奥宗光,在病床上躺着的李鸿章,都忍不住看了一眼伊藤博文有些发红的老脸。
    伊藤博文也被看得快要恼羞成怒了。
    “帝国为了东亚和平,既然已经决定主动停战,为何还要多此一举的对廊坊用兵,还不是为了给你们大清皇帝解忧?”
    陆奥宗光连忙开口,要为老大找回面子:“如果这还不能分明,那么你们大清的皇帝为何把这支军队死死的压在廊坊城内,之前这么多的离城机会,为何这支军队却不逃离?”
    李经方被驳得哑口无言。
    大清朝历来讲究看透别说透,还是好朋友;听到陆奥宗光越说越露骨,李鸿章就不愿意让他在这个话题上面,继续发挥下去了。
    于是,李鸿章的脸上强挤出一丝欢笑,对伊藤博文说道:“贵国能主动停战,实乃东亚幸事,只是贵国在直隶的军队何时撤往宁河?”
    “何必如此费事;条约签订之后,帝国直隶,鲁东的军队,甚至包括奉天的军队,自会立即撤回,——当然,现在第1军主力将驻扎在廊坊城,不再去燕京郊。”
    伊藤博文拿出停战协定的草案,交给躺在床上的李鸿章说道:“这是我方拟定的停战草案,如无异议,签字这可生效。”
    当晚,李鸿章答应对停战草案的条款详报朝廷之后,明日下午给予回复,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随之离开接引寺。
    在伊藤博文离开以后,李鸿章招来罗丰禄,伍廷芳,马建忠,几名心腹前来讨论草案。
    “中堂,倭夷是想染指台湾!”
    作为水师将领出身的罗丰禄,当然知道这个在朝廷大佬眼中属于‘孤悬,野蛮之地’的台湾,对大清海军的重要意义。
    罗丰禄当即凝重的说道:“中堂,即使多给东洋一些赔款,甚至在大陆给以东洋更大面积的土地,这个台湾也不能失啊!”
    李经方等人都是默不作声,台湾对于大清海上的位置当然重要,就是南北之间楔下的一颗钉子。
    然而大清向来是‘禁海’,前些年东洋侵吞琉球,朝廷不都是装聋作哑随东洋的便么。
    既然不在乎海洋,哪里还会在意什么钉子不钉子?
    “丢不丢,以及怎么回话,都是朝廷的意思,咱们不过是一个传声筒而已;你们三个今夜辛苦一下,把条约翻译好,明日尽早发回国内。”
    等到三人退下,李鸿章望了大儿子一眼说道?:“你们早点休息去吧。”
    “父亲,不知安之那里——”
    李经方刚说半句,就被李鸿章摇手打住。
    屋内寂静,只有外间几个小护士极为低声的细语。
    听了许久,李鸿章才说道:“东洋和老佛爷有默契啊!不过这样也好,打了大半年的仗儿,死了这么多的人,国家也需要安定;何长缨假如聪明识时务,老老实实的退到唐山,甚至关口,未来咱大清的重臣国柱,也未尝没有他的一个位置,如果去津门,塘沽——”
    李鸿章没有再深说下去,而是闭上了眼睛。
    李经方满腹话语,却无人能够述说,只得怅然离开。
    走出大套间来到寺内,月色清幽如水,寺内树木参差森然,李经方点起一支烟,坐在一个小石凳子上面思索。
    虽然廊坊战役朝廷一个电文都没有提及,然而马关城内却在东洋军方的刻意宣扬之下,人竟皆知。
    说是杀得抗倭军大败,不得已冒死突围,被日军杀得盈野尸骸,残部溃散奔逃。
    不过对于何长缨,徐邦道,贾起胜,唐绍仪,这几个名字都没有出现,说明抗倭军虽然是突围,不过应该是主力犹存,实力折损有限。
    可是以后呢。
    抗倭军,何长缨,该何去何从?
    还有他李经方,父亲李鸿章,条约签订,回国以后一定是天下皆咒骂。
    又该何去何从,如何分辨?
    只是想一想,李经方就愁肠辗转,夜难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