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武英殿。
朱棣在草原搞钱的这段时间,朱允炆也没闲着。
他不仅设计了最新版大明宝钞,还改良了造纸工艺,甚至连火药配比都做了修正。
现在京营的实力,比之前提高了不少。
只要甘锅炼钢法成功,大明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然,这里面还有李景隆的功劳。
李景隆自从收到朱允炆转送的奏折后,那是没日没夜的干,历时两个月,终于找到了新金矿。
大明朝廷因为这些金矿,开始发放新一轮的大明宝钞。
如此一来,大明朝廷在短时间内不会因为钱的问题,停止发展。
而此时的朱允炆,正在研究大明的火器图纸。
他想改良现在的火器,就必须了解大明的火器工艺,否则新的工艺传到大明工匠手中,他们也会无从下手。
“果然不能一蹴而就啊!”
朱允炆看完所有火器图纸,不由长叹一声。
从火门枪到火绳枪,再到燧发枪,经历了几百年。
这几百年的发展,不光是技术的鸿沟,还是材料的鸿沟。
就算他知道燧发枪的制作工艺,以大明现在的能力,也造不出来。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由火门枪改为火绳枪。
火绳枪的原理很简单,主要是利用干麻绳浸泡硝酸钾,点燃后处于闷烧状态,再通过机括,牵引火绳灼烧枪管里的火药,进行发射。
这其中的难点,不是机括的制作,而是硝酸钾的提取。
但对朱允炆来说,这根本不是难点,因为他上辈子是学霸,提取硝酸钾的方法,不知有多少。
随手写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提取方法,朱允炆便让王忠去准备材料。
而这时,何冲正带着谢缙来到武英殿,拜见朱允炆。
“陛下,谢大人来了。”何冲朝朱允炆拱手提醒道。
朱允炆抬头打量了一眼谢缙,发现他鼻青脸肿,不由满脸错愕:“谢卿这是怎么了?”
“陛下——!”
谢缙听到朱允炆的询问,二话不说,直接跪了下去,痛哭流涕。
朱允炆嘴角微微一抽,朝何冲摆了摆手,后者识趣的退了下去。
谢缙之名,可以说万古难灭。
这个大明少有的天才,在大明前进的道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编纂的《永乐大典》。
谢缙出生在洪武二年,五岁能背诗文,七岁能写文章,十二岁通读《四书》、《五经》,十八岁中解元,十九岁戊辰科进士三甲第十名,赐同进士,授庶吉士。
朱元璋欣赏谢缙的才华,留在御前参赞机要,升翰林学士。
十九岁的谢缙,已经站在无数人仰望的高度了。
仔细想想,十九岁的自己在干嘛?不过是全省第二名罢了!
朱允炆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来到谢缙身边,伸手将他扶了起来,语重心长道:“谢卿这是在作甚?御哭闹可是大罪!”
“啊?”
谢缙听到朱允炆的话,陡然一惊,连忙擦干眼泪,委屈巴巴的道:“陛下,臣听说您登基了,特来恭贺您....”
“可那朱高燧,却要将臣带往诏狱受审.....”
说着,眼泪又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朱允炆见状,再次叹了口气,心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谢缙年少居高位,缺乏社会磨砺,狂妄自傲,总觉得错都是别人的。
所以在老朱一朝,今天指责这个御史不干人事,明天说兵部玩忽职守,后天再写个奏折,跟老朱较劲。
没混两年官,就得罪了不少人。
再后来,实在有人看不下去,便跟老朱弹劾他。
老朱虽然惜才,但也觉得这家伙需要磨砺,就让他去江西考察。
结果刚跑到江西没多久,他又开始作死。
老朱实在无奈,只好将他打发回家,闭门读书,并约定十年之后再用他。
于是,谢缙的心态崩了。
他觉得自己只不过说了几句实话,怎么就受到了这样的惩罚?
读书人做官,不就是为天下百姓伸张正义吗?不就是为国家效力吗?
那些整天不干正事,溜须拍马,遇到难题就互相推诿,甚至把握重权,不关心民生的人,凭什么能占居高位?
自己这个为国为民的清官,为什么是这样的待遇?
这不公平!
罢官的日子,谢缙非常苦闷。
他想念京城的繁华,想念皇帝的器重,想念众人的仰慕,甚至想念春花楼的美酒。
可皇帝的命令,他又不敢违抗。
只能在家一边读书,一边数日子。
就这样过了七年,直到老朱去世,他才以奔丧为由,跑到京城,希望东山再起。
可他前脚抵达京城,后脚就被锦衣卫盯上了。
这才有朱高燧带人去抓他。
而得知谢缙进京消息的朱允炆,也在第一时间通知锦衣卫带他来见自己。
于是,谢缙就这样出现在了朱允炆面前。
朱允炆仔细打量了一眼谢缙,发现这家伙又矮又瘦,平平无奇,一点都没有才子应有的风流倜傥。
不过,人不可貌相的道理,朱允炆还是懂的。
只见他笑了笑,又道:“高燧年少鲁莽,朕会教育他,但谢卿贸然来京,确实有些不妥。”
“回陛下,臣贸然来京,并非有意破坏高皇帝的十年之约,而是高皇帝待臣如子侄,臣感恩高皇帝的恩德,听闻高皇帝驾崩,悲痛欲绝,特冒死来京奔丧,还望陛下明鉴!”谢缙言辞恳切的答道。
朱允炆心中有些好笑。
当初,朱元璋确实与谢缙有过一段‘父子’论,于是才有了历史上有名的《大庖西封事》。
但朱允炆重新器用谢缙,却是因为别的原因。
只听他笑着道:“既然谢卿回来了,那就去翰林院做个侍讲吧!”
“谢陛下隆恩!”
谢缙心头一震,连忙朝朱允炆磕头谢恩。
朱允炆摆了摆手:“好了,先一起用膳吧,朕饿了,等会儿再说。”
谢缙本打算谢恩之后离去,没想到朱允炆竟邀他一起用膳,不由激动万分。
这简直出乎他的意料。
心说,该不会是高皇帝驾崩前,曾嘱托陛下重用自己吧?
若真是如此,那自己得好好把握机会啊!
带着满心欢喜,谢缙随朱允炆来到一处偏殿。
只见偏殿的正中,摆放着一个造型奇特的桌子,而桌子的中间,还有一口热气腾腾的铜锅。
在铜锅的四周,还有看起来就很美味的各式菜肴。
“陛下,这是?”
谢缙好奇的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笑而不语,只是抬手示意他入座。
很快,一场即将载入史册的火锅,马上就要开始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