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鱼龙舞

四十章 诸秀争鸣度春秋

    [] 最快更新!无广告!
    “选上好的矿石,先融化去除杂质提纯,再辅以各类融化好的金属混合锻造,淬炼。再继续锻造,淬炼,如此往复,最终能铸成好剑。”齐凤行的大弟子吕虹止率先答道。
    韩鹿行颔首回应道:“不错!而今诸位需知,当下诸位好比是选好的上好矿石,我们秀青阁只是作为炉火,而锻造淬炼就是你们自身的努力和悟性。最终能否百炼成钢,铸成绝世名剑,还要看诸位的努力与悟性。接下来的几年里,我负责讲解丹鼎,药石,麟行师弟负责讲解符箓、阵法与控术,凤行师妹负责讲解御剑,云止师侄负责讲解御兽、傀儡、以及外门武术。
    二楼是阅典阁,我和麟行师弟还有三师弟、大师兄当年在山上整理出来的各类笔记修行书籍,我已经重新分类,各位可以在二楼阅读,不得带出秀青阁。每天上下午分别授课两门,时长分别为一个时辰,上午辰时,下午未时开课。剩余时间答疑、练习、互相切磋、自己读书修行均可。希望各位在秀青阁之中,不要纠结于辈分、师承、年纪、进山年限长短等。一切从头开始,牢铸根基,稳步提升。也请放弃攀比嫉妒之心,我们修道之人,修的便是自身,一时高下不是一世高下,自身若能每日寸进,则何惧一时高下?诸位既然入我清虚,又从此次选拔中脱颖而出,资质必是上佳,同样都是上佳的矿石,就算存在差异,也可以靠后天的锻造、淬炼去弥补。故而各位的努力与坚持才是最重要的,切记!愿各位早日艺成下山,光耀宗门!下面请麟行师弟开始授课。”
    赵麟行上台也不多言,直奔主题,讲起了控术入门最基础的吐纳法门,众弟子虽然早已听过,但是如今是赵麟行重新讲解,众弟子仍是凝神倾听,不敢懈怠。一个时辰课后,有弟子有疑问之处,赵麟行也详加讲解。这时弟子秦川止问道:“师叔,我们吐纳修炼,吸收天地精气为己用,以精气催动控术,那我们修炼的境界有级别之分吗?我小时候听一些说书先生说的修仙之人的各类级别,貌似师门里面从没有讲过。”
    赵麟行听罢便笑道:“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文人的文章和诗文总是有人品评等级,可以在民间评论出几大才子,也可以走科举,分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等。但是武人就直接许多,拉出来比试便是。我们修道之人也很简单,无论控术,符箓,御剑,傀儡控术,阵法,都可以直接比试,即便有评级,又有何意义呢?若说遇到恶徒,敢问诸位是先问下你是否修道,如果是修道之人,请问你是什么等级?之后再决定是否与其开战?若对方实力比你差,你动手便可分辨出来,若实力比你强,你没有到达他的境界,你如何能看出他法术运用的细微玄妙之处?最多不过盲人摸象,一知半解罢了。
    故而对于境界和修为比你强的人,你只有败了才知道对方实力原来比你强。
    我们修道之人,很少存在眼高手低的就是这个原因。只有你的境界高于对方,才能有效的品评。
    如果修为境界不如对方,而去试图评价,无异于夏虫言冰,徒增笑尔。
    外界志怪小说不过是庸夫俗子自己瞎编而已,我这些年走南闯北也听说书人说过,什么筑基,金丹,元婴,化神,听起来等级泾渭分明,确是好记。各色人物一个个报出师门来历,现在自己的等级,擅长的法术技能。
    绝技对方都有所耳闻,之后基本就能确定实力如何,最后主角便越级打败对手,听着也着实过瘾。
    但是你们可曾想过,若是级别代表不了这些人的真实水平,那要这级别何用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岂不谬哉!
    但实际上呢?若是有修道之人把自己的修为境界以及自己擅长的法术技能暴露给敌方,无异于插标卖首。
    人世间的兵家都说,兵者,诡道也。实际上两军相斗抑或是两人相斗,谁了解对方的信息越多,则越有更大的几率以弱胜强,出奇制胜。
    甚至凡人中的武者只要计谋策略得当,也未必不能杀死修道者。
    日后你等下山闯荡,切不可轻易显示出自己真正的拿手法术,让旁观者知道你们最后的底牌。
    而且用最节省精气恰当的法术出手便可,人世间鱼龙混杂,适当的示弱于人,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修道之人也罢,凡人也罢,对自己未知的东西都会感到神秘和敬畏。但是对于了解的东西,总有办法战胜。
    诸位不闻黔驴技穷的成语吗?暴露了自己的境界、长的法术,自己所有的技能都让对方摸透。
    莫说对方强于你,即便稍弱于你,也可以利用充分的准备,设下陷阱,放大你的弱点来战胜你。
    到那时,诸位就和可怜的驴是一个下场。无论对方是猛虎,瘦虎,甚至病狼,都可以吃掉你。
    故而每日修行,时时提高自己的境界修为才是正理。
    再从另外一方面想,我们所有修真门派的修炼方法均各有所长。
    加上近几百年传入的佛门,只有所有门派联合起来才能评定一个统一的等级体系,我估计没有个数年的时间无法完成。若是举行一场道法比武大会,就算各派全盛时均为几千数万名弟子,二三个月也可以比试完毕吧,不是更简单快捷。我等修道、修习外门武术,终究不是文人比诗词文章,报个名号互相吹捧即可。
    是道高一尺,还是魔高一丈,都要比试过才知道。
    而且只有同类型的法术才有比较的价值。若是二人修行时间相仿,天资也相同,一个只修习五行控术,另外一个只修习御兽术?你们能说出孰强孰弱吗?
    这也要看当时的环境,若是黑夜在森林中,周围蛇虫猛兽众多,可以快速聚集,并且可以借助野兽夜晚的夜视能力,御兽之人可能更强。但是若是修习控术之人,精通木火两术,则也未可知!
    但是若是在人烟密集的城市,只有些猫鼠蚁虫,御兽术范围有限,又有何用?
    若是在海中,御兽之人可召唤鲸鲨海怪,但恰逢五行控术之人精通控水,则群兽再强,亦是枉然。
    故而天时、地利、人和均有影响。不可一概而论。
    诸位,天道无常,若是我等能像那些说书先生说的志怪小说里的人一样,参悟天道所有的规律,知道每一步修行的步骤和等级,最后等待飞升,那天道也未免太简单了!
    何须师门费尽心思去挑选弟子?各国诸王召集臣民都开始照本宣科的修行,以天下亿万子民的数量,修出来个几千位神仙还不是几百年的事?
    故而诸位要关注的是自己每日修为的精进,法术的掌控,而不是这些志怪小说里的虚名,等级一类,对我们修行之人来说,这些志怪小说不过闲暇时的休闲读物而已,切莫当真啊!
    说到最后,我再提一个问题,若是两人体内天地精气数量相同,擅长的控术也相同,比如二人都只擅长控水术,那么二人较量,最后赢家是谁呢?”
    赵麟行果然还是之前的做派,其实也是由于近百年来,人世间之中修为最高的也不过是随心境罢了,大多修士都在所欲和顺行之境。讲多了,万一这些年轻弟子好高骛远,反而是坏事。
    “外门武术厉害的那个赢,或者谁体格健壮谁赢!”年纪最小的陈伤无脱口说道。
    “有谋略且善于防守的赢,开始可以用较少的精气施展控术防守,待攻方力竭,而己方尚有反击之力。则可取胜!”年纪稍大的刘溪止说道。
    “控术施展的快,威力强的赢,法术唯强与快不破!”年纪最大的秦川止说道。
    “相同的控术,使用精气少的赢!对控术专研的越透彻,细微之处掌控的越好,便可以用更少的精气达到更强的效果。则相同精气的情况下,便可轻易击败对方。”叶知鱼回答道。
    “地利上有优势的赢,即靠近水源多又近的那个赢,同样的控术施法时间和消耗精气都可以减少。”辛月无答道。
    “得道多助的赢,看二人究竟是为何而战,谁是得人心的一方。谁能从周边环境得到更多的助力,便可以赢了,这算在人和里面。”何心无答道。
    “决心强,信心强,勇气强的赢,两军相逢勇者胜。”许思无答道。
    “顺风或者站的高的赢,我们控术的攻击媒介还是在空中较多,谁的若是控水控风都相当,谁顺风就会多一分胜算!同理站的高的居高临下攻击,便是天然的优势,这也算是地利优势。”冯过无答道。
    “控术攻击范围精准的赢,纵使其他都相同,谁的控术更得心应手,打击目标更精准,谁便是赢了”齐凤行的女徒弟吕虹止答道。
    “眼力好,判断能力好,或者事先了解了对方招式的赢。可以料敌先机,对方的招式都已掌握,有化解办法或者找其空当出其不意,一击制胜。”朱尘无回答道。
    十名在座的学员都一一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赵麟行听罢十分欣慰,对台下说道:“各位说的都有道理,这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即便二人擅长的控术相同,体内精气相同,真正在实战中依然可以打出至少十余种不同的结果,故而可知有各类因素可以影响最后结果。
    无论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是自身对控术的掌控,施法速度,强度,熟练程度,高明程度和对对方的了解,以及主观的勇气,对战时周边人对二人的态度等都是决定胜败的因素。
    所以大家要知道,纸上谈兵都可以说出这十种不确定的决定胜负的因素,实战中影响胜负的因素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若两人自身体内精气数量、实战次数、擅长的控术甚至法术均不同判定起来更是难上加难,纸上推演的结果何止千万种,故而去制定固定的修道等级和实力对照关系,真是愚不可及。
    纵使有人学究天人,算无遗策,也难以算尽万千种因素,给出真正准确的结果。
    任何纸上的推算,也无法代替你真实的法术对战。今天大家表现都很好,但是需记得知行合一,只有把你们分析的运用到实战中去,才是有用的分析,不然只是一句无用的空话。
    希望后续的控术学习与演练的时候,你们也要有今天分析问题的能力,考虑到各类因素,找到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去打败实力相近甚至更强的对手。
    道无止境,只有勤参悟,勤练习,勤思考,勤实战,勤总结才能做得比别人更好!一味的苦练是无用的,一味的思考也是无用的,儒家有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上午的课就到这里,大家可以自行看书、练习、研讨,午饭后掌门会讲解丹鼎入门,未时准时上课!”
    春去夏来,秋风拂过,又到了二月,四年多的时间,丁知鱼在秀青阁和其他九名弟子集中上了将近二年的课,期间十人相互探讨疑难、交流心得、实战切磋,把每一次纸上谈兵的讨论结果都努力应用于实战切磋之中,努力做到赵麟行所说的知行合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