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

终章 走向胜利

    []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秒记住【.la】,为您提供精彩阅读。
    终章走向胜利
    随着东北军主力部队6续撤出战斗,京津大会战正式宣告结束。
    从台海战争算起,京津大会战无疑是这场战争的重大转折点,现实意义不亚于苏联卫国战争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以及太平洋战争的途岛海战。此之前,主动权一直掌握美日台联军手。虽然**队的千万将士做出了不懈努力、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一直没能扭转战局,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此之后,美国付出了无法承受的惨重伤亡之后终于做出了撤军决定,战争主动权受次落到**队手。正是如此,京津大会战也被认为是**队起战略反攻的。
    不可否认,**民这场大会战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虽然谁也说不准,为了扭转战略局面,到底有多少**民这场会战丧生,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够准确统计出平民伤亡,没人知道,敌后战场上,到底有多少游击队官兵壮烈殉国,但是按照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随后公布的消息,仅正规作战,东北军的七个主力集团军、五十六个编集团军与五支民兵纵队就有三十七万余名官兵阵亡,伤员是多达一百四十余万。
    如此惨烈的代价,远远过了过去任何一场大规模会战。
    即便将这场大会战分成天津会战与北京会战,即把伤亡数字分开计算,其损失规模也这场战争名列前五。
    由此不难理解,罗耀武为什么要急于撤回主力部队。
    七个主力集团军,除了镇守北京的第十五集团军之外,其余六个全部伤亡过半,持续作战时间长的第十六集团军仅剩下不到五千人,第四十集团军只有八千多人,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各有一万余人,即便是第二十七集团军也只剩下了一万七千余人。但是比起第二十六集团军,这五个集团军还算好的了。美日联军退出天津主城区的时候,第二十六集团军只剩下了不到三千人。
    仅仅这六个主力集团军就有十八万余名官兵阵亡
    如果按照阵亡比例计算的话,这也是各场会战,主力集团军全部阵亡将士所占比例高的一场。
    这也很好理解,之前的会战,东北军还能用空间换时间,为了保存主力,罗耀武往往会让主力集团军提前退却,避免出现过大的人员伤亡。退到京津地区,背后就是都,再也无路可退,只能让主力集团军前面死扛。
    惨重的伤亡,带来的是意义重大的胜利。
    虽然后来,有很多人抨击罗耀武,认为廊坊反击战之后,罗耀武贪功,让本来就没有多少主战装备的东北军连续起反攻,造成部队伤亡惨重,损失了十多万名实战经验丰富的官兵,影响到了后面的战略反攻,但是必须承认,如果没有连续起的四次反击,东北军就无法夺回廊坊之后把美日联军赶出京津地区,也就没有可能此之后动战略反攻,胜利是无从谈起。
    不管怎么说,包括刘诚志与陈必时内的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罗耀武的军事才能,特别是战略局势的判断与把握能力大大过了其他人。也正是从此之后,陈必时逐渐退居军事指挥二线,不再参与前线作战指挥,刘诚志也很少干预前线指挥,将随后的战略反攻重任交给了罗耀武。
    虽然与战略反攻时期的几次大会战比起来,京津大会战不算什么,但是谁都得承认,这是罗耀武军事指挥的巅峰之作。
    也正是这场大会战,使罗耀武赢得了“东方朱可夫”的称号。
    不管怎么说,这场大会战彻底改变了战争走势。
    只不过,战略反攻之前,还得让七个主力集团军与众多编集团军充分休整,补充损失的主战装备。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虽然高统帅部已经将分配给东北军的主战装备运送到位,还答应了刘诚志的请求,北方战区成立战区级的空军指挥部,即北方战区的空力量单独运作,不再与其他战区的空力量混合使用,但是东北军扩编的问题上,高统帅部并没做出让步,即没有答应现有编集团军的基础上再成立几个主力集团军的请求。
    与主力集团军相比,编集团军的大问题就是没有装甲部队的编制份额。
    虽然具体操作,刘诚志采用了罗耀武与陈必时的建议,即以步兵部队的名义组建装甲部队,但是所需的主战装备就是个大问题了,高统帅部显然不可能按照刘诚志的要求为东北军提供主战装备。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建立主战装备生产厂,自行生产。
    这也是当时东北军重点解决的问题。
    人手不是问题,当初从东北撤出来的时候,罗耀武就格外重视军工企业的工人,特别是各大重型装备生产厂的技术工人,还想方设法的将一些重型装备生产线运回北京。只是受现实情况影响,这些生产企业一直没能复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诚志不但让陈必时负责装备生产工作,还亲自去了西安一趟,与当地的军工生产企业达成协议,引进了一批复产所需的关键设备,并且设法雇佣了一批高级技术工人。
    当然,这些都不是罗耀武需要担心的问题。
    他的工作就是负责策划战略反攻行动,第一部就是打下唐山、承德与秦皇岛,将美日联军赶出华北平原。
    按照计划,东北军的七个主力集团军将一个月内完成整编。
    一个月的时间不算长。
    虽然装备已经运送到位,但是人员补充却是个难题。东北军并不缺乏实战经验丰富的官兵,如果不是高统帅部一直压着东北军,没让罗耀武按照自己的想法扩充编制,以东北军的规模,就算再组建十个主力集团军也不是难事。问题是,之前的战斗,编集团军的作用已经得到证明。很多情况下,正是编集团军的存,特别是那十多个素质不亚于主力集团军的编集团军,成为了真正的顶梁柱。主力集团军能有常表现,也与全力配合的编集团军有关。
    不到万不得已,罗耀武绝不会用编集团军去补充主力集团军。
    只是要想让七个主力集团军一个月之内恢复战斗力,就得动用编集团军。即便有数万伤员能一个月内痊愈,可是以七个主力集团军损失的兵力,至少需要解散十个以上的编集团军。
    万幸的是,京津地区受到的威胁基本解除,防御压力大减,即便拆减十多个编集团军也不会对防御部署产生影响。再说了,高统帅部没有批准将编集团军改编成主力集团军的请求,也就没有必要保留太多的编集团军。
    正是如此,东北军的七个主力集团军才能一个月内恢复战斗力。
    与之相比,美日联军的处境就没有这么理想了。
    因为美国国会否决了增兵提案,白宫也不赞同继续增兵,所以京津大会战结束后不到十天,美军就主动从唐山撤退到了秦皇岛。按理说,美军撤退之后,日军留守唐山的意义并不明显,而且日本当局也增兵问题上犹豫不决,即便决定增兵,也不大可能短期内为前线部队补充损失兵员。问题是,如果放弃唐山,秦皇岛就将受到威胁,承德也守不住,所以美军撤下去的时候,日军并没离开唐山。
    日军有本事守住唐山吗?
    别说罗耀武不相信,连帕特里奇都不相信。
    让日军死守唐山,也只是为美军撤退争取时间,为美日联军秦皇岛部署的战略防线争取时间。
    虽然帕特里奇非常清楚,京津大会战之后,美日联军战败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但是要一口气退出华北平原,显然不大可能。如果能够守住秦皇岛,就能迫使国当局考虑与美国进行停战谈判,让美军体面撤走。
    问题是,罗耀武会给他这个机会吗?
    要知道,罗耀武指挥的是东北军,百万撤入关内的东北军将士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打回东北,驱逐霸占着他们家园的侵略者。
    美日联军败,连唐山都守不了,又凭什么守住秦皇岛呢。
    经过一月准备,罗耀武正式向各级作战部队下达了准备起战略反攻的命令,要攻击目标就是唐山。
    至于承德,只要东北军华北平原上打开局面,美日联军就得主动退出承德。
    数日之内,东北军七大主力全部部署到位,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率先进入进攻出阵地。
    经历了两年多的艰苦奋战之后,东北军将士终于迎来了战略大反攻。
    对任何人来说,能走到这一天绝不容易。
    对罗耀武、黎卫东、叶振邦这样的东北军将士来说,能走到这一天不容易。
    随着战火再起,参加抗战的东北军将士又有多少能够坚持到胜利到来的那一天?
    这不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抗战,而是整个民族的抗战
    十四亿炎黄子孙同仇敌忾,就没有战不胜的敌人
    (全终)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终章 走向胜利)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