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雄儿传

12 蜀郡

    
    全国推行度田料民,虽然预想中后面长期收益很大,但前期投入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巨大的,而且容易把荆楚人、巴蜀人得罪个遍,闹得朝野一片沸反盈天,十分不利于姜维的执政地位。
    所以姜维没打算用这一条,至少在没有打出一片新天地,补充进来新力量之前,他是不打算在蜀地用度田料民这一招的。
    划掉度田料民一条之后,他几乎不假思索又划掉了开发南中这一条。
    南中这一块地盘,也算是埋葬了不少蜀汉的能臣武将,比如被诸葛丞相称赞为“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南中本土忠于蜀汉的豪强吕凯等等。
    就连现存的老将张翼,以刚直著称,能力也还不错,但在南中那块地方也待不下去,最后不得不遗恨卸任离开。
    归其原因,南中虽然号称是“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的好地方,但这块地盘上夷、汉混杂,治理成本很高,想要开发更得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据守睿智如诸葛丞相,在平定南中、收兵北返的时候,就下过这样的一个论断:
    “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但事实是想要做到“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是很难的,诸葛亮平乱的大军一离开南中,就出现了“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的恶劣情况,靠的还是南中建宁豪强出身的李恢前往扑灭,才继续保住了诸葛丞相南征的成果。
    此后又有刘胄反叛,依靠朝廷派出的马忠、张嶷等人把这股叛乱人马给平定了。
    南中这块地盘,也是在马忠、张嶷等人任内继续做好“纲纪粗定,夷、汉粗安”,还开拓了统治范围,诛灭了不臣服的部落,完成南中七郡的统一。
    但取得这一成就的代价,是建立在姜维一直没有机会统帅大军北伐,只能带着近万人马在魏国边境打打游击的基础上的。
    换句话说,蜀汉国力有限,图南则不能图北,南中之前已经开发过一波,也取得了“军资所出,国以富饶”的良好效果,那么维持原状就够了。
    现下再开发南中需要继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会严重影响到姜维心目当中“北伐”这蜀汉第一国策的推行。
    年过六旬、垂垂老矣的姜维耗不起、更等不起,一心向北的他是绝不会去开拓南方的。
    所以他想都不用想,就划掉了开发南中这一项,然后把官营盐铁、收山泽之利、铸币、扩大蜀绣等手工业生产、增加官方贸易份额多项财政政策一一都作了批示标注,表示准允了水衡都尉陈裕所请,自己要逐项拿到议政堂上敲定推行。
    陈裕在末尾也放了大话出来,说姜太傅若是能够把他提议的这些良策推而广之,那他放言只用三年时间,不仅能够让国家招兵买马、打造器械,还能够让府库充实,让蜀汉大军恢复到诸葛亮北伐时期的盛况,十万坚甲利兵之众齐举,支撑姜维挥师北伐,打一场兴复汉室的大仗。
    这正中姜维下怀,对陈裕的话他也就无不准允,一心想着陈裕能够人如其名,让国家府库富裕起来,支撑他统帅十万大军北伐中原。
    对此,姜绍获知后颇为忧心。
    这是一场十分冒险的豪赌,他们做的是赌国的勾当,胜则夺取魏国一部分地区,勉强还有周旋转圜的机会,败则内忧外患、众叛亲离,蜀汉好不容易续上的国祚也将断送在他们这一班人的手上。
    还有,且不说用三年时间敛巴蜀可敛之财投入到战争上,供老将姜维去打一场北伐大仗是否是明智之举,单单统帅十万大军需要协调统筹的事务就是庞大繁多的,以老将姜维的垂垂老矣的身躯是否能够扛住,这都是个未知数。
    怕只怕,诸葛丞相五丈原的故事再一次重演啊。
    ···
    担忧归担忧,姜绍还有自知之明,自己的地位虽然火速攀升,但还不足以影响改变姜维自己敲定的北伐大计,与其越俎代庖,当面父子争执产生缝隙,还不如退而行之,先把自己手头上能够做的事情认真做好。
    上任蜀郡太守之后,他就带领郡中吏士前往视察了蜀汉最重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在蜀郡的都安县境内,都安也即蜀汉所说的湔县,这处蜀汉最重要的水利工程灌溉蜀中膏腴之地,由先秦李冰父子督建,遗泽深远,就算到了后世也是大名鼎鼎,仍在发挥它的作用。
    时下作为农耕国家,水利设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蜀汉历任帝王重臣都曾经来过,就连刘禅在建兴十四年夏季四月份也来过这里视察,在国史中留下了“至湔,登观阪,看汶水之流,旬日还成都”的记载。
    但姜绍的视察还是跟站在观阪眺望的刘禅大不相同的。
    只见他头顶斗笠,穿着草鞋,身上的衣物沾了不少泥巴,一条犊鼻裤套在下身显得有些臃肿,两条精赤黝黑的小腿上除了泥巴,还有一道道细小的血口,与身边那些头上耷拉着斗笠、腰间绑了根草绳、容貌苍老的老河工站在一起毫无违和之感,让人感觉他也是一个年轻的河工。
    都江堰因为因势利导、设计巧妙,加上蜀地偏安一隅,不容易遭受激烈战争摧毁,所以直到后世仍然保留了下来,还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但这不代表都江堰就是千年不变、稳如泰山的,作为一项水利工程,它也需要后期定期的修缮、加固、疏通和管护,姜绍眼下就是在跟河工交流这些问题,请教他们的专业意见。
    古代的河工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他们常常需要在冬季枯水期下水作业,虽然有药、酒和衣食等物资补充支撑,但长时间浸泡在冬季寒冷的水里,也是容易留下一身病,若是遇上苛政酷吏,不顾他们的死活肆意压榨,那河工就更是一项卖命的营生了。
    交流完之后,姜绍让手下官吏赏赐给这些老河工一些钱帛,立马引得他们下跪拜谢,姜绍让人把他们扶起来送走之后,自己也离开岸边,往自己的车架方向走去。
    更多的郡县官吏立即簇拥了上来,虽然他们对这位衣着朴素、巡视水利的新太守颇为陌生,但这不妨碍他们知道这是朝中一位炽手可热的重要人物,都想着能够趁机靠近一些,在他这里留个眼缘。
    说起来,蜀郡作为蜀汉的京畿地区郡县,它的情况又与犍为郡的情况不尽相同。
    姜绍不再需要像担任犍为太守时那样整天想着如何为官府筹集钱粮、训练郡县兵卒、平定山中盗寇,因为蜀郡作为京畿地区,境内物产丰茂、钱粮充足,基础设施、社会治理、武备力量也要远在其他郡县之上。
    不过它也有与犍为郡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关系复杂,这里也有五斗米教,据说五斗米教的范长生等人在青城山下传教,民间的信众也是不少,不过不太像犍为五斗米教那么奢遮,此处的五斗米教表现得颇为低调,不太引起官方的注意。
    然后这里的人物比犍为地方更甚,多数是出身名族、亲朋遍朝野的,各自都拥有着自家的政治资源。
    比如姜绍治下的官吏,郫城令常勖、雒城令常忌,就如同犍为的杨逵、杨彭一样,都是出身蜀地江原名族常氏的同族兄弟,兄弟二人各具才干、名声在外,同时早早在郡县官府出任要职,前途广阔。
    又如,蜀郡功曹杜轸,也是在郡中名气不小,号称是有远超常人的先见之明,治理能力不凡,更重要的是他是师从蜀中大儒谯周,同门关系网庞大,能够在治理蜀郡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再如蜀郡最重要的一县,成都,担任成都令的是吕辰,蜀汉故尚书令吕乂之子,能够在天子脚下这块巴掌大的地方当县令,名气、才干且不用说,政治背景一定要是过得去的,否则不要说治理好成都,只怕单单政令都传不出县寺官署去。
    不是猛龙不过江,姜绍自认还是镇得住这蜀郡上下的,他在朝中的依仗有多强大自不用说,有个执政朝堂的便宜父亲姜维在,说他手眼通天也不为过。
    再加上他可不是只靠父辈荫庇的纨绔衙内,而是追斩邓艾、汉宫救驾、出使吴国、治理地方、平定乱军、镇守北疆,立下诸多功劳的赫赫大将。
    所以他上任蜀郡太守之后政令通达、上下和睦,能够牢牢把控好局面,把蜀郡这块地盘给治理好。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自己北上坐镇汉中练兵备战,该由谁来替自己处理好郡务。
    本来功曹杜轸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都是够的,但他毕竟是谯周门下,谯周之前在国中散播的《仇国伦》,用来对付姜维那可是不逊色于十万兵马,虽然说任人唯贤,但把腹心之地的蜀郡郡务托付给一个内心信得过的人还是妥当一些。
    姜绍打算把何攀留下来,何攀虽然年轻,但他是郫县何氏出身,在蜀中也是一个有名的大族,出过不少有名气的大官,这家声已经够了,这几年跟随自己战汉中、使吴国、治犍为、平乱军,经历丰富,也见识了不少世面,能力算是历练出来了。
    把他放在蜀郡这个点上,先让他担任郡治中从事,主众曹文书,在自己北上汉中不在郡府的时间里,代替自己处理郡务,姜绍认为他是能够胜任的。
    “府君,是否还要去临邛?”
    上到公车上,担任州治中、同坐一车的何攀开口询问道。
    “嗯。”姜绍点点头,“那里本来就是蜀中冶铁重地,兵甲器械所出。又有火井,这是必须去看看的,火油这东西前番几次作战都派上了大用场,以后这东西再加以改进利用,必然是军国利器,日后朝中兴兵大举北伐,北上攻城略地是少不了的,火油这东西能够用上。”
    何攀也不赘言,他跟随姜绍这几年,是知道姜绍的,虽然他不像姜太傅那么壮怀激烈,一直没有明确主张北伐,口中也不嚷嚷着要怎么做,但内心却是无时无刻不在为日后的北伐大计作准备着。
    从火井火油到南中的象兵,再到犍为俘虏的方士,这些事情,可不就是诸葛丞相时期的“整理戎旅、工械技巧”么。
    而且,何攀也打算到了临邛之后,让人再散布一则传言出去,就说“临邛县火井,汉室之隆则炎赫弥炽。暨桓灵之际,火势渐微。丞相诸葛亮一瞰而更盛,近年以来,火势复衰,镇北将军、蜀郡太守姜绍再瞰而更盛,火势堪比诸葛丞相之时”。
    以舆论造势,口口相传散播出去,相信只要稍一琢磨,大伙就明白这讲的是什么了。
    正想着到临邛的事情呢,突然听到车外有人马嘈杂之声,姜绍、何攀二人对视了一眼,都颇为诧异。
    何攀正待自己出去看看是什么情况的时候,已经有郡府官吏来到车架窗前禀报,说是太傅府的段主簿匆匆赶来,有要事要面见明府。
    听到这话,不独何攀,连一直安坐的姜绍脸色也瞬间凝重起来。
    段主簿不是别人,他是之前魏国降将,凉州人段灼,投降蜀汉后被时任大将军的姜维招揽为用,姜维一向很重视这些魏国降人,尤其是来自凉州地区的降人,很快就对他委以重任,把之前李简外任后空缺出来的主簿之位给了这位同为凉人降将的段灼。
    现在他的匆匆出现,基本上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蜀汉北境有情况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