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我要死了。”
郭嘉拉着曹操的手说道。
相比前几年,郭嘉的身形变得极瘦。再加上他的脸色灰白,看起来就像是个会动的骷髅。而他的嘴唇发紫,皮肤下的血管清晰可见,这正是中毒的表征。
其实魏讽的毒早就被国安司的人给替换,郭嘉本不应中毒。但郭嘉多年服散,其毒性虽慢,却会六腑堆积。哪怕他后来在王垕的逼迫下戒掉散,可这还是对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至于王垕所谓的郭嘉以自己为诱饵之类的言论不过是他在郭嘉揽功。郭嘉快死了,这时候任何一点功劳对他和他的后人都是重要的。尤其在国安司没有预料到袁军进攻下更是如此。
年初,郭嘉生了一场大病散的毒性也爆发出来。他在王垕和张机的努力下勉强活了下来,但精力大减,不得不把很多工作交给副手来办。只是他看似性格轻佻,实则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向来都是万事亲力亲为,国安司一时竟没有能接替他的人物。
国安司的问题很严重。
在国安司,真正的高层只有一个人,正是郭嘉。很多潜伏在敌方势力中的密探只有郭嘉才知道,甚至联络方式也是单线的,只有郭嘉知晓。
这其中固然有保密的因素,也和郭嘉过于事事亲为离不开关系。但这个模式有一个极大的缺点,就是一旦郭嘉出了什么问题,很多密探冒死送出的情报无法对朝廷有所帮助。
比如在袁绍魏王府潜伏多年,已经升任国相长史的邴原在韩/猛、荀攸发兵南阳的同时就给出了情报。只是郭嘉的身体再次恶化,这个情报也就没有传递到郭嘉手中。
结果张绣身死,南阳丢失,河内和虎牢两个方向都承受着极大的军事压力。
即便如此,曹操也没有责怪过郭嘉半句。
曹操的朋友很少,但本来他的朋友是很多的,只是活着的不多。
袁绍还在和他争夺北方霸权。
袁术已经归西。
许攸死在了官渡。
张邈、陈宫背叛后战败,被曹操处死。
荀彧本也是曹操的朋友,但两人在对待汉室的立场上分别太大,渐行渐远。
剩下的人,夏侯渊是一个,王垕算一个,夏侯惇、曹仁、曹洪三个人加起来能算一个,再有就是郭嘉。
郭嘉很擅长揣摩曹操的心意,但他不是那种只会顺着主公心意行事的顺臣,他会在合适的时候劝谏曹操,若曹操坚持,他也一定会坚定的执行曹操的命令。他懂得曹操,愿意牺牲自己来达成曹操的愿望。
很多时候郭嘉不止是一个谋主,他是曹操排解忧愁的第一选择,也是曹操和荀彧两个前友人之间的润滑剂。
现在,曹操不得不面对一个难以接受的现实。
郭嘉快死了。
“奉孝,你的家人会得到招呼,郭奕会继承你的爵位。”
郭嘉艰难的摇头:“主公,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我快死了,国安司不能荒废。”
曹操连忙点头:“我懂。”
郭嘉从袍袖中拿出一个很小的奏本,交到曹操手中:“这是所有潜伏在敌方的密探联络方式。”
曹操心中一痛,这个奏本也是他这次来探望郭嘉的一个原因,他不能让这个东西流落在外面,但它也让他和郭嘉之间的君臣之谊变得不再纯粹。
“奉孝…”
曹操只呼唤了郭嘉的表字就再也无法开口。
郭嘉却安慰曹操:“这天下没有不死之人。主公请你振作,死一个郭嘉不算什么,您才是身负天下众望之人。”
“奉孝…”
曹操再次呼喊郭嘉的表字,犹豫片刻,努力提起精神,“奉孝,你可觉得何人能代替你掌管国安司?”
————
王垕都不记得上一次坐飞艇是什么
时候。
可能前?
自从那次飞艇实验事故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雒阳朝廷都在没有进行过飞行的尝试。
但人总归是向往天空的。在重新准备了数年后,全新的飞艇被制造出来。这次飞艇使用了不燃的氦气作为气源,大大的提升了安全性。
在舒适性方面改善也极大。得益于玻璃制造业的大发展,新飞艇使用了全封闭座舱,飞艇内的人再也不会被冻个半死了。
动力方面依然使用人力螺旋桨驱动,优化了齿轮箱的传动比,更为省力。一般的小型飞艇只需要两个人就能驱动。在无风的条件下,即便是大型飞艇也不过六七个人就能够保持每个时里左右的速度。这节省更多的空间,这些空间可以用来载客或者装运数量不多的货物。
不过设计的再好,若是又出了事故还是不行。
新飞艇的各个型号都只做了几架,一直都还处于实验阶段,直到袁军全面入侵。
由于前线过于吃紧,战争的不利让雒阳朝廷只能寻找破局的办法。于是消失多年的空军再次出场,果然一下就震慑住袁军,前线各战场的形势都大为改观。相当数量的袁军士兵,包括一些袁军将领看到天空的飞艇都被吓得抱头鼠窜。无论袁军高层下了多少死命令,这些将飞艇当做鬼神的将士还是不愿发起进攻。
传闻远在邺城的袁绍听闻连杀了三个汇报前线情况的传令兵,最后也只能强令魏国巧工司仿制飞艇。
巧工司内果然有不少手艺灵巧的工匠,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手搓“飞艇”成功。
只是袁军的“飞艇”不过是个大号热气球,没有动力系统,只能随风而动,若不是吊篮上栓了绳子早就不知道飞到何处。
但就是这个简单的大热气球却让袁军士兵相信天命还是在自己一方,他们重新拾起勇气,顶着炮火向着曹军发起了进攻。
这就是曹仁丢失河内治所怀县的经过。
从那之后,各个方向的袁军阵地上升起了更多的“飞艇”,袁军也恢复了一开始的进攻力度。还好这时新军六部整编完毕,分兵支援河内和虎牢,曹军这才稳住两个最重要方向的战局。唯有那一千八百名火统兵则暂时还留在雒阳继续训练,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在这个时候,雒阳繁忙的公务几乎能将人累死,王垕也在主持了洪烈的出师宴兼成人礼后回到尚书省,开始了零零七的日子。可工作越干越多,王垕发现局势也对雒阳朝廷愈发的不利起来。
前线兵员不足,预备兵已经全部投入到前线但还是无法保证正常轮换;各部曹军都是伤兵满营,士兵的士气持续低迷;武器装备消耗甚巨,朝廷积攒数年的战争物资正在飞速的消失。
反观袁军,虽然在曹军各种新式武器的打击下死伤极多。但袁绍掌握这中原、河北两大地区,人口数量是雒阳朝廷的十倍以上,士兵多,死得起。
据曹军前线估计,战争开启的这几个月,袁绍军至少死伤超过七万人。可不要忘了,袁绍军人数可是在百万。
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好消息。
夏侯渊的西征军已经回到安定,只要休息一段时间就能进入河东战场,待击退***的并州军,西征军和三辅的军队就能支援司隶。
汉中督司马懿通过交易从蜀中得到大量粮草,这些粮草顺着新修的子午谷大道进入长安,最后被送到了各方前线,极大的缓解了曹军在后勤上的压力。
于禁负责训练征召的新预备队人。这些新兵已经训练的两个月的时间。按照王垕的新兵训练法,只需三个月的时间普通的百姓就能成为一个勉强合格的士兵。
所以说只要再过一个月,等到建安十二年的冬月,曹军各路的压力就会大减。
在这种情况下,王垕只需要保证尚书省的正常运转就是大功一件,但他此刻却
在一架向南飞的飞艇之上。
洪烈第一次坐飞艇,起初十分兴奋,但时间久了就有些无聊。尤其他们乘坐的不过是一艘小心飞艇,吊舱内空间有限,只能无聊的看着玻璃窗外的景色。
“师父,襄阳会下雪吗?”
不错,王垕正是要去襄阳,原因咱们暂且不表。
王垕正在打盹,听了洪烈的问题“苏醒”过来:“当然会下雪,只是有的时候几年都不会遇到一次。”
“这样啊。”
洪烈又重新看向窗外荒凉的大地,不再言语。
由于王垕已经给洪烈行过冠礼,取了表字功义,算是成年人。这次王垕前往襄阳便带上他。
大部分士族是在十九岁(周岁十八)为子弟行冠礼,但如果有特殊的情况也可以提前。比如几年前刚到雒阳时,由于缺少人手,曹操便给十四岁的曹丕提前行了冠礼,让他去帮助王垕建立偃师折冲府。
王垕也看向窗外,突然想到了郭嘉,不知他还能不能等到自己返回雒阳。他又看向洪烈,心中暗道了一声抱歉。
————
“主公,最适合接替我的人是厚土的大弟子洪烈。但厚土前日刚刚来看过我,他说要带洪烈前往襄阳,我就知道他不愿洪烈干这种腌臜事。除了洪烈,适合接替我的还有三个人。”
————
三国小知识:
正常情况下汉末中前时期是拉不出百万大军的。主要原因还是曹操在中原、河北大战多年,人口凋敝导致。曹操南下荆州号称的八十万大军满打满算能有十万就算多了。不过本书曹操在官渡战败,河北大部分地区没有经历后续的战火,所以人口较真实位面要多上不少,理论上拉出百万大军还是有一定可能的。当然,正常情况应该是袁绍起兵二三十万,然后再号称百万。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