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拍真没想超过原作啊

281 剧组的写实

    
    演员全钟瑞试镜女主角色海美通过后,在剧组的争取下,全钟瑞调出档期,可以参加刘尚新电影的拍摄。
    男女主确定,电影项目正式立项,也是这个时候,剧组正式公布这部由日本《烧仓房》改编而来的电影的名字:《燃烧》。
    不过剧组主创并没有透露为什么电影取名《燃烧》,他们统一口径对外宣称,等大家看完电影就知道这部电影为什么叫燃烧了。
    相比较电影名,大家更加关注刚确定下来的女演员全钟瑞。
    全钟瑞出道不久,不过实力有目共睹。
    颜值中上,并不属于一眼惊艳的程度,而是那种耐看的脸。
    在媒体面前,刘尚稍微解释了一下为什么选全钟瑞,最大的原因就是角色贴合得比较好。
    试镜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全钟瑞就是海美。
    剧组工作准备就绪,在九月中旬正式开机。
    ...
    刘尚在片场收到老家那边亲戚的消息,是老妈的表弟,刘尚也给喊舅。
    二舅说他家的儿子大学没考上,又不想进厂打工,问他想做什么,孩子说想跟刘尚学拍电影。
    二舅这个儿子今年刚成年,称呼起来,刘尚叫他表弟。
    “二舅,让表弟接电话。那个,表弟啊,你平时喜欢看电影吗?都喜欢看什么电影?”
    “我喜欢看钢铁侠,还有雷神,漫威的好多电影我都喜欢。”那头话说一半就被打断,短暂的停顿后,表弟改口说:
    “我喜欢看你的怪兽电影,《饕餮》又吓人又好看,还有《三生猫》拍得很有美感,我梦想有一天,我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刘尚大概猜到二舅那边给表弟使眼色呢。
    心里想笑,喜欢漫威电影没什么可指摘的,现代很多顶级导演都是漫威的粉丝。
    往前数十年,刘尚也非常喜欢看漫威电影。
    即便到了现在,漫威出新电影,刘尚也非常乐意花几十块钱去电影院看。
    脑子里闪过这些念头,刘尚想了一下,现在九月底了,考上大学的学生都去上学了。
    表弟这种没学上也不想打工的,一直赖在家里也不是个事,他这个大表哥混得还算可以,理当帮衬一下。
    刘尚在电话里,语气严肃地问表弟:
    “不要光看影视圈好的一面,也不要看你表哥赚大钱了,就觉得你也行,我给你打个预防针,你来我剧组,肯定要从剧组的杂活干起来,就像九年义务教育首先得从一年级开始上。”
    那头表弟一个劲地保证自己到了剧组,一定听刘尚的话,一定好好表现。
    刘尚最后让表弟看一部纪录片,看完后,写个观后感发给他。
    表弟有些不自信:
    “纪录片?什么纪录片?让我写影评吗?表哥,我没这方面经验啊。”
    刘尚笑着说:
    “不是考你专业能力,就是看看你决心,纪录片的资源我待会发给你微信。”
    这个纪录片是刘尚圈子里叫木占占的朋友拍的,记录的是剧组里员工的生活。
    在普通人眼中,影视行业似乎总与光鲜亮丽的演艺圈绑定,那里有如潮水般涌入的俊男靓女,日进斗金的超级巨星,名利场上呼风唤雨的制片和导演……
    可入行五年的木占占却认为,这不过是因为,大众的眼睛只看到了那些“能被看见”的明星。
    2017年至今,木占占一直在圈内拍摄宣传剧照。
    这些年,她跟拍过多个剧组,也合作了不少知名的演员。
    但在这行干得越久,木占占就越发感觉,剧组内外的镜头(包括自己的那枚)对准的,几乎都是聚光灯下的主演,而在聚光灯之外暗淡的角落里,那些实实在在用肩膀扛起整个行业、默默无闻、拿命干活的工作人员,却鲜少被人看见。
    于是,木占占决定,这一次她要举起相机,拍下剧组的灯光、摄像、场务、武行……当然,也包括她自己。
    作为90%的大多数,木占占镜头里记录下的那些日常点滴,可能才是流光溢彩的霓虹灯背后,这个行业本来的模样。
    木占占纪录片的讲述——
    我朋友圈里的熟人,一连走了两个
    2017年入行之后,我一直在各个剧组拍摄剧照。
    剧照一般用于后期宣传,好的剧照要能抓住整场戏的核心,呈现人物、事件、环境、情绪之间的关系。
    通常来说,一部戏的剧照,基本都是在演员拍戏的过程中抓取的。
    这就要求剧照师在现场,得有见缝插针的能力,一方面不能干扰正常的拍摄,另一方面又得在有限的空间内,抓拍到决定性的瞬间。
    在拍摄现场,比较好抓拍的位置,一般都是摄影机的角度。
    我得拜托摄像、灯光,帮我预留点拍摄空间,于是常跑去和他们聊天,一来二去大家熟络了,自然也就打成了一片。
    我那时每天陷在片场十几二十个小时,一天要拍摄几百张照片。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主演的群像或特写。
    后来照片拍多了,我就想啊,主演从来不缺人拍,可他们身边那些忙来忙去的工作人员,好像很少有人,去记录他们的工作状态。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萌生了给工作人员拍照的想法。
    一部广告电影的片场角落,因为制作周期短,整个工作强度大,现场的工作人员连续熬了60多个小时后,倒头就睡。
    在雨中坚持拍摄也是常态。
    在剧组干活的人,大都没有固定的收入,更不用谈所谓的五险一金。
    绝大多数的人其实就是影视“民工”,跟着自己工种的“包工头”四处打工,干完一部戏,赚一份的钱。
    所以,外界看来等级森严的剧组,其实是个非常松散的组织。
    制片组、导演组、摄影组、美工组……
    各组都有自己的带头大哥,百来号人聚在一起,共同干完这两三个月,然后就又各奔东西了。
    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组织结构松散,需要“人制”,剧组才会给外界留下等级森严的印象。
    虽然没有五险一金,但剧组还是会为每个进组的工作人员,买一份保险,毕竟在片场,很多工作都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就像有一年,我朋友圈里的熟人,一连走了两个。
    其中一个,就是一位在片场离开的武行。
    我记得他30岁出头的样子,刚刚当上父亲。
    据说出事那天,他在片场试威亚,好像设备出了问题,人当场就没了。
    这样的事故,在我们圈内隔三差五就会传出,但每次只有当有名气的演员发生意外,媒体争相报道,外界的人才会知道。
    明星出事是新闻,但普通的剧组人员出事,一般只是按较低档的保险标准赔点钱,然后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威亚一般也由武行人工控制,演员在空中做帅气的动作,后面需要一群武行兄弟跟着节奏拉威亚绳。
    能控制威亚方向、不让自己打转的人,可以采用单人上下拉绳的方式。
    但经验不足的人被吊起来,会左右摇晃,所以需要再加两根牵引绳来固定位置。
    我曾跟一个武术指导聊过这份工作,他当时说,武行负责的,其实主要就是两块内容:
    一块是如果有打戏,他们得保证动作看起来利落又漂亮;
    另一块就是,得避免危险发生。
    因为要避免危险发生,火烧人这类高难度的动作,一般也交会给专业的武行做。
    完成动作前,他们通常会先穿一件防火的石棉衣,然后再在外层衣服上涂抹凝固的汽油,最后才会点火,燃烧。
    尽管石棉衣隔热,但如果火势越烧越大,热气涌动,难免会有灼伤人的地方。
    况且,拍火烧人的戏,如果一次不通过,武行还得再拍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据我所知,一天之内,有一位武行兄弟就被烧过八次。
    至于武行烧一次全身能拿到的报酬,也因为剧组规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比较好的剧组开过6000元一次的价格,但那回,现场的武行,也有人受了伤。
    如果说武行的危险,外界还多少有些耳闻,那灯光师的意外,可能就更加无声了。
    因为要在棚顶布灯,搭建桁架,所以灯光师常常需要在高空作业。
    在拍一部古装戏的剧照时,我曾爬上过大殿棚顶的马道。
    加上,灯光师总是剧组里到场最早、离场最晚的一批人(灯光必须得在演员到场前把光源布置好,拍摄结束后,他们还得留下来装卸沉重的照明设备)。
    所以,比起剧组的其他工作人员,他们的休息时间,也是相对比较少的。
    据说全国80%的灯光师,都来自HEN省鄢陵县的张北村。
    剧组里的照明、布光设备
    记得有一次,一个古装剧剧组,要在横店的秦王宫大殿白天拍夜戏。
    为了营造出夜晚的效果,灯光师拿了钉枪,准备把一大块黑布钉在大殿的房檐上,因为太过疲劳,没有休息好,他直接从三五米的高空摔了下来,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还是被场工紧急送去了医院。
    每天工作十多二十小时的过劳状态,加上高空作业的工作内容,都让灯光师成了剧组的一大高危职业。
    一个大功率摄影灯有时能重达十多二十斤
    一个剧组,更像是一个浩大的车队。
    除了剧照、武行、灯光,剧组还有很多其他的工种,大家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创建一个共生的场域。
    所以,在剧组工作,你必须得适应集体生活。
    吃一起,住一起,这些都是最基本的。
    就拿住宿来说,同一个剧组的工作人员,一般都住同一家酒店。
    在圈内,我们常把这种大部队驻扎的地方,叫作“大队酒店”。
    “大队酒店”的房间,多为标准的双人间,住起来有种升级版宿舍的味道。
    初来乍到时,我总有不习惯的地方,但住久了,混熟了,逐渐也就适应了。
    “大队酒店”楼下的代拍,一般来说,主演会住更高级别的酒店,但在拍摄前,他们会到“大队酒店”的剧组化妆间化妆,代拍蹲在酒店门口,等着抓拍演员下楼出装的照片,然后再把它们高价卖给粉丝。
    难得早收工时,大家会在“宿舍”聚餐,东拼西凑点些外卖,一起改善伙食。
    出行方面,整个剧组也是整齐划一的。
    哪怕只用三五分钟就能步行抵达片场,所有的工作人员也必须得乘大巴,统一行动。
    每次去片场,一个剧组就会化身成一个浩大的车队。
    除了接送工作人员的大巴,各个部门还会设置自己的专属车辆,服装车、摄影车、灯光车……
    在摄影棚,每一个车厢,都是一间便携式的移动仓库。
    发电车的接线处,剧组很多大功率的灯光设备,民用电是带不动的,所以需要有一台专门的发电车为剧组供电。
    空调车的巨型管道,口径是家用机的数倍。
    一般情况下,剧组至少会准备一台空调车供主演使用,有条件的组,才会多增加几台给导演和现场工作人员使用。
    拍人造雨的戏,剧组会用管子接在储水车上放水
    装马的车,马匹是动物演员
    剧组的工作环境复杂,拍戏地点也时有不同。
    现代戏的转场节奏特别快,集中拍外景时,一天要城东城西地跑很多个地方;
    古装戏的拍摄环境就相对单纯多了,大部分时间都会驻扎在影视城,或者是已经搭好景的摄影棚。
    仙侠剧的很多场景都需要现搭。
    在山林里拍戏,最大的困扰是蛇蚁蚊虫,我到这种地方工作,多半会戴帽子,即便很潮热,也会把裤腿扎在袜子里,上衣扎进裤子里,防晒袖套藏进袖口里,总之,得尽量避免皮肤有裸露的地方。
    某部戏片场,上一次厕途经的迂回路,如果在野外拍戏,条件好的剧组会准备专用的公厕车,条件不好的剧组,会拿黑布或蓝布,圈一块地,然后直接在地上挖一个大坑,用来当厕所。
    剧组的女生少,片场扛机器的女生更少
    其实,我不是一毕业,就入了这行的。
    记得刚进剧组的时候,很多人看我是女生,都很好奇:
    你为什么干这个?
    剧组的女生少,大概也就十个人里面有两三个。
    而且,这仅有的两三个,还大都做服装或化妆。也就是说,片场扛机器的女生,更是少之又少。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和体能差异有关?
    拿我日常工作使用的单反来说,塞上电池的机身,再加上一枚长焦镜头,少说也有三几公斤重。
    每天在片场,我得抬着它工作十几个小时,来回走动拍照。期间,抬相机的手还不能抖,因为一抖,片就花了。
    很早之前我在微博发的一张图,在片场熬夜,我会在化妆间找个角落睡一会儿,有的剧组没这条件,如果困了,男生就直接躺在地上,女生不好意思躺,就找个位置坐着或者蹲会儿。
    所以最开始,我妈很不理解我:
    为什么想干这个?为什么不能去国企、事业单位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或者考考公务员?大学四年,上下加起来一共八个学期,其中有六个学期,她都在跟我发生争吵。
    可她不知道啊,我小学就很爱看电影了,初高中参与的课本剧拿了名次,上大学虽然顺了他们的意,去重庆的一所大学念了四年会计,但我同学在备考会计师资格证、ACCA的时候,我却一直在外面拍微电影、写脚本。
    临近毕业,我甚至拎着箱子去BJ,跑过大型影视公司的校招,也给现场的HR递过简历,还进过面试,但碰上北影、中传,甚至海外艺术类高校的专业型选手,我很遗憾没能走到最后。
    即便这样,我也没想过放弃。
    后来,不知道是不是我和我妈通过吵架,达成了某种和解,又或者她开始看到,我确实有在这个方向付出努力,总之,我面试失败后,她反而尽她所能,帮我找了一个教摄影的老师,让我跟着他学了一年。
    我也是因为这个契机,才有机会进到现在的行业。
    虽然这个行业的确很苦,但当我拍摄的第一个项目被用作宣传封面,放在腾讯视频的首页,微博上也有很多人转发那组照片时,能收获的成就感也是巨大的!
    而且,片场就是一个实战场,不管是技术还是统筹,能学到很多,也能看到很多。
    就像我们这行的从业者,其实两极分化挺严重的,家境殷实、接受过系统艺术教育的人,与年纪轻轻就辍学,在剧组做帮工成长起来的人,都可以在同一个剧组工作,他们之间就会产生很多有趣的碰撞。
    在剧组待久了,真的很容易脱节。
    每天睁眼、闭眼都是喊“咔”。
    一部戏拍完,接着就是下一部。在这种封闭的环境,其实很容易看不见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但我们的观众,恰恰就在真实的世界生活啊,他们可能996加班,可能会为自己掉头发哭,也可能是在下雨天出门,没注意就被路边的车溅了一身泥。
    我们不是要拍东西给他们看吗?
    所以,现在我每拍完一部戏,都会回老家待一段时间,和父母朋友在一起生活,听他们说说自己的事,也让自己有一段完整的时间充充电。
    未来,我可能不会一直做剧照的工作。
    现在,我在努力存钱,希望能去更专业的院校进修。
    我一直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就是想朝着导演的方向前进,以后能有机会拍自己的作品,而不只是拍服务于宣传的剧照。
    但我不会强求自己一定要做到多好,因为我已经想明白了,反正我就朝那个方向走,能走多远走多远,只要走到最后开心、不留遗憾,那就可以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