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残唐

第93章你挖河来我通渠

    
    见陈班汇报已毕,高适站了出来。
    “主公,今年随州也丰收了,可收购余粮五十万石。”
    “哦?这么多?”
    李裕很是惊讶。
    高适乐呵呵的汇报起了随州的情况。
    高适是李裕的老班底,对招募流民这套比陈班熟悉多了,政策的尺度把握和灵活性相结合。
    再加上天时地利的条件,随州招募的流民比邓州多了一倍。
    原来,招募流民的消息一放出去,中原和淮南各地无地百姓就拖家带口的往南阳赶。
    朱温严防死守,凡是走方城关、鲁阳关去南阳的流民一律不准通行。
    人流就像水流,此处不通,必有去处。
    中原流民辗转进入了淮南,进入南阳辖地必先进入随州。
    从四月份起,随州就陆续有流民入境,五月份就人满为患。
    高适把有青壮劳力的家庭安置在了随州,剩下的才让他们去了邓州。
    因此,陈班先期接收的都是高适挑剩下的,后期则是随州一时无法安置了,这才把人放去邓州。
    八月份以后赶来的流民,直接从随州去了唐州。因此唐州流民今年的口粮都成问题。
    随州有随县、光化、唐城、枣阳四县,随州之南为荆襄的郢州,两州之间有大洪山阻隔。
    境内有多条河流。
    发祥于大洪山的涢水穿过随州南部,流经随县、光化,往东南淮南安州、沔州而去,最终可达江夏。
    随州之北是唐州,有桐柏山阻隔。
    发祥于桐柏山的溠(zhà)水,向南流经唐城后,汇入涢水。
    同样发祥于桐柏山的白水,在随州境内南下后转而向西,汇流淯水,进入汉水。
    而枣阳县则在白水的转弯处。
    可说随州几县都有水利之便。
    随县、光化两县为平原,唐城、枣阳则为丘陵山地。
    流民安置以枣阳和唐城为主。
    随州原在荆襄管辖时就是产粮大户,主要产区就在随县、光化。如今,高适安置流民,枣阳、唐城两县由原来的六千户,猛增到了三万户。
    随县、光化两县由原来的一万七千户,猛增到三万户。
    随州一跃成为六万户的大州,人口突破二十六万。
    面对这样的局面,高适既欣喜又担心。
    欣喜的是,有人了,随州的发展就有了基础,各种生产和商业空前繁荣。
    担心的是,这么多人口吃啥喝啥?还有治安问题。
    好在整个南阳辖区一盘棋,周宽得到高适的求援后,立即派人押解粮食和种子农具赶来支援。
    周武更是派出镇兵在四县维持治安。
    在众人齐心协力下,这些流民开荒种地,搭建村落,很快随州各处就冒出了一座座村庄,相互之间鸡犬相闻,炊烟可见了。
    高适对着周宽深施一礼:“都是长史的功劳,否则随州可能出现大饥荒,开出耕地来,也没种子啊。”
    周宽拉着高适,两人相视而笑。
    同僚合作,完成大事的成就感,让二人都心情愉悦。
    李裕见状微笑着说道:“两位长史相互合作,相互配合,顺利完成随州的移民工作,甚喜。”
    他转向其他人说道:“诸君都应向二人学习,精诚团结,一心为公,是为良臣贤臣也!”
    众人都连连称是。
    唐州被纳入的时间较晚,由周宽直管。
    八月份进入唐州的流民也有万户之多。
    唐州北部的方城已经划归德王府了。
    如今唐州只有比阳、上马、湖阳、平氏、桐柏、慈丘六县。
    唐州北部是方城山和方城关,南部有桐柏山与随州相隔,东部是伏牛山的余脉,由北向南分别是嵖岈山、马鞍山、朗陵山。
    发源于慈丘附近的沙河东流,穿过嵖岈山与马鞍山之间的山谷,进入河南道豫州境内,汇入汝水。
    发源于马鞍山和朗陵山附近的比水,流经比阳,与发源于方城山的堵水汇流。
    发源于桐柏山的醴水,流经平氏县,在上马县与比水汇合。
    发源于桐柏山的淮水,流经桐柏县,出东南而去。
    在比阳东有一山谷可与豫州朗山县相通,东南有通道可进入淮南,跨过淮水可通申州义阳。
    原唐州七县时,共有四万两千户,人口十八万。
    如今划出方城,仅有三万八千户。
    从八月份开始移民,三个月时间,增加了一万户。
    共有四万八千户,人口近二十万。
    这么多人口,只能先开荒,把地翻出来,要种粮食也是明年的事了。
    南阳给唐州送来了大量的粮食,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些移民饿死啊。
    这此大规模的运粮,让周宽切身感受到,南阳要去唐州的比阳,真不是一般的绕路。
    南阳的粮食装船之后,走淯水南下,过新野后,在淯水与比水交汇处转进入比水,一路北行,过上马县东进,才能到达比阳。
    整个绕了一个大“V”字形的路程。
    不仅绕路,还耽误时间,这要是唐州有事,南阳救急,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主公,今年唐州安置了四五万的流民,光吃饭,也没什么产出,就是翻了些荒地,一入冬也就歇了。我想着,能否还像以前一样,以工代赈,做点水利工程。”
    “可以啊。要把他们都动员起来,不能干闲着,太闲了容易闹事。”
    周宽拿出一张图纸来。
    李裕一瞧,竟然是一张水利规划图。
    就见图上,向城与方城之间画了一条直线。
    “这,是什么意思?”
    “主公,只要在向城的淯水与方城之间联通一条水道,那么南阳的货物不仅可以通过水道进入堵水,畅通唐州,方城的军资补给也就及时了,可谓一举多得。主公以为如何?”
    李裕盯着图上的线条,上下左右的看。
    果如周宽所言。
    只要在向城方向横向打通淯水与堵水之间的水道,再去唐州可直接进入堵水、比水,直通上马县、比阳县,走醴水可通平氏县。
    真是一通百通。
    要是再往东延长这个水道,则可直通方城。
    到时候,不仅南阳与方城之间可通过运河相连,生产贸易两便,最重要的是军资粮草的运输,要是把水道从方城直通方城关呢?
    那方城关还不万无一失?!
    想想这里面的军事价值,李裕眼睛都红了。
    这次他为什么没有趁胜追击,把马殷赶出湖南?不就是怕朱温在背后偷袭吗?
    如今有了南阳直通方城关的水道,那自己的后顾之忧会少很多。
    “好,长史所虑极是。嗯,应征发南阳和唐州青壮,大力开挖河道,确保方城的水路交通。”
    “是。”
    “呃,对了,此水道就命名为向方运河。”
    “是。”
    见议事已毕,李裕就要宣布散会了。
    高适却赶紧出班,奏道:“主公,臣也有水利工程,请主公过目。”
    高适也拿出了一张图纸。
    李裕看着高适眨眨眼,心说刚才你怎么不说?
    拿过图纸一看,竟然是一张地图。
    “高长史这是何意?”
    高适赶紧凑到跟前来,指着地图上的空白处说道:“主公,今年随州虽然大丰收,可人口太多,冬天也不能让他们闲着。”
    “您看这里。”
    他指着唐城与枣阳之间的空白处。
    “如果在唐城的溠水处开一条通往枣阳的水道,则可联通溠水与白水。这样我随州不仅可西连襄阳,东南与淮南安州、沔州、江夏相通,也可与南阳水道相连,到时我南阳物产尽可走大江入江南矣。”
    李裕眨眨眼,再看看地图,还真是这么回事。
    “那,这么说,邓州、唐州、随州都要搞水利工程?”
    周宽、陈班、高适都像小鸡啄米般点着头。
    “我们的粮食……”
    “放心,粮食自筹。”
    “这样也行?”
    “嘿嘿,主公,只有我唐州需要官府救济。”
    “是啊,我邓州流民有口粮,只需少量的补给即可。”
    “我随州的粮食更多,不需要补给,可自给自足。”
    “好,既然这样,那就干吧,我支持你们。”
    一时之间,南阳辖区的三州张贴了告示,征发青壮,挖河通渠。
    一场轰轰烈烈的冬季水利施工展开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