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上交双穿门

第204章 人地矛盾

    
    赵阳传到南京城,见了柳如是,询问发生了何事。
    柳如是将情况讲述出来。
    “老爷,复社要举行一次活动,到时候,很多士子都会来南京……”
    赵阳没有问柳如是如何知晓了消息。
    她跟那些士子接触很多,不足为奇。
    赵阳想起了复社的资料。
    复社拥有“小东林”的称号。
    崇祯二年,张溥和张采在苏州尹山创立复社。
    它的成员主要是江南的士大夫,谈论国家的政治以及文学诸事。
    二张合并了江南数十个社团,多为青年士子,到现在已经多达两千余人。
    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很高。
    并且还经常进行实际斗争。
    立场不同,对他们的观感不一样,就像柳如是,对复社成员赞誉很高。
    赵阳觉得应该让她加深一下认识。
    “如是,你觉得这些复社士子如何……”
    他将问题描述得很清楚,柳如是理解了其中的意思。
    她说道:“老爷,复社士子敢于同奸臣宦官做斗争,关心百姓的疾苦。
    总有一股豪情,想要保家卫国,想要恢复大好河山,可以舍身忘死。
    同时他们还注重实际,反对空谈……”
    看着对方逐渐高亢的情绪。
    赵阳并没有直接反驳。
    他迂回地问道:“不知如是可否认识冒襄这位士子?”
    历史之中,董小宛与冒襄有一段缠绵的往事,后来更是嫁给他为妾。
    当然现在两人的轨迹已经发生了改变。
    董小宛跟冒襄不会再有关系。
    而柳如是点头说道:“老爷,奴家认识冒公子,他很有气节,又风流倜傥。”
    赵阳笑了一笑。
    “如是,这位冒公子家在何处?”
    柳如是对这些事情并不陌生。
    “冒公子是如皋人,不过,他经常往返秦淮苏州,结伴同游。”
    赵阳继续问道:“冒公子家世如何?在如皋如何?”
    柳如是不清楚老爷为什么要问这些事情。
    但她还是回答出来。
    “老爷,冒氏族人生活在如皋城内,人才辈出,他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同时不少族人精通诗词歌赋,冒家算得上书香门第。”
    赵阳没有管什么书香门第。
    他忽然问道:“既然是名门望族,那他家田地怕是不少吧?”
    对于这一点,柳如是哪里有过了解:“应该有不少……”
    赵阳满脸笑容。
    “如是,如今这个年月,没有田地的百姓,数不胜数,而他们家却有‘不少’!”
    柳如是没有理解其中的意思,不好回答。
    赵阳就说得直白一点。
    “短时间内,天下田地的总数是一定的。
    那些名门望族多些,那些东林家族多些,百姓手中的田地,就要少些。
    甚至是没有了田地。
    没有田地,他们就没有了收成,没有了粮食,就会活不下去。
    你可以说,他们帮助那些贵族种地,能够得到粮食。
    然而这样的粮食又有多少呢?
    或许碰到上善良的东家,那些百姓才能够吃上饱饭,可大多数,他们都会遭遇剥削。
    仅有的粮食,堪堪能够让自己活命……”
    赵阳从简单的事情入手,讲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讲了天下十分之九的土地归统治阶级所有。
    而十分之九的百姓只能占据十分之一的土地。
    人和地的矛盾日益突出。
    只要封建阶级的代表占据统治地位,这种矛盾就根本无法调和,他们总不能造自己的反吧?
    而且不仅仅是土地缺少的问题。
    明朝供养着大量的宗室,朝廷库银已经入不敷出。
    就只能将压力转嫁到百姓身上。
    而加派的“辽饷”、“剿饷”、“练饷”,更是压得百姓透不过气来。
    很多人已经倾家荡产。
    再遇上非常罕见的小冰河时期。
    各种天灾层出不穷,百姓抵挡不住那最后的稻草,要么成为流民,苟活下去。
    要么揭竿而起,反了这个天下。
    最后,赵阳问道:“如是,你说让冒家这样的大族,将田地还给百姓。
    他们可否愿意?”
    柳如是听了这些话,震撼不已。
    她跟那些士子在一起,往往带着满腔的热忱,确实曾关心黎明百姓。
    可她没有深入思考其中的原因。
    如今一听老爷的论调,就将她的社会观颠覆。
    柳如是缓缓地说道:“不会!”
    赵阳很满意她的反应,这柳如是还是很纯粹。
    “对啊,只要土地的问题不解决,百姓境况就不会改变。
    大明的国运也就不会改变。
    民富则国强,如果自己的百姓大多困苦无依,那这个王朝也该走向终点。”
    柳如是冒出了惊骇的目光。
    “老爷,你想造反,想当张献忠?”
    崇祯八年,张献忠攻破了中都凤阳,歼灭了两万多官军。
    并且当众处死凤阳知府颜容暄。
    随后,他将富户杀得一干二净,将粮食分给百姓,还掘了皇帝的祖坟。
    接下来挥师南下,攻克庐州、安庆、滁州……一直打到了江苏仪征。
    那时候,江浙一带风声鹤唳,生怕农民军围城。
    所以张献忠在这边的名声很大。
    赵阳摇了摇头。
    “张献忠这样的杀戮成不了气候,长久不了。
    再说造反,那朱元璋不也是农民出身,他的江山也是造反而来。”
    赵阳说的是那个道理。
    只是与柳如是的观念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让她一时不知道如何接受。
    想了一下,赵阳压低了声音。
    “如是,江南这一块相对富足,流民很少,百姓还能活得下去。
    可你知道,河南那里,陕西那里,又是怎么样的景象吗……”
    赵阳轻轻地讲了他的见闻。
    萧天和萧妹的遭遇,春娘和草儿的遭遇。
    化粪池里面的婴儿,厨房里面的菜人,一桩桩,一幕幕,都是骇人听闻的事。
    让柳如是的内心受到了剧烈的冲击。
    而这个时候,影惜带着莺歌莺舞,以及一些夜枭,都过来了。
    她们同样听到了赵阳的话。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她们之中,很多都是流民,那些场景都亲身经历过,就很感同身受。
    现场的气氛慢慢地凝重起来。
    柳如是何曾听到过这样的事情。
    她仿佛一下子念头通达。
    以往那些高谈阔论,在“活着”面前,显得非常苍白无力。
    她郑重地说道:“老爷,如是错了!”
    赵阳喜欢柳如是的直爽,对她安慰一番。
    随后说道:“如是,复社举行活动这事,我们还是要介入一下。”
    柳如是现在改变了立场。
    “老爷,他们的政治理念,多数是为了他们的利益,我们要介入吗?”
    赵阳进行解释。
    “我们介入并不是为了和他们讨论政治问题。
    也不是为了跟他们吟诗作乐。”
    柳如是很是好奇。
    “那这是为了什么?”
    “宣传!”赵阳吐出了两个字,接着补充道,“我们要借助复社活动。
    进行造势,将我们的产业快速扩张,更好地布局下去……”
    随着他的讲述。
    柳如是慢慢理解了赵阳的意思。
    相当于赞助复社活动,打响相关产业的名声,更快地遍布南方各地。
    想通之后,柳如是马上回答道:“老爷,该如何借势呢?”
    赵阳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准备承办复社的活动,并且将规模扩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