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国都河内。
伴随着一场最后一场大雨洗礼,大半个秦国进入到旱季中。
二月至五月是春水稻、六月至十月是夏稻。
十月至一月是旱稻,产量和价值最低。
而在之前,由于秋收的顺利进行,导致河内异常繁华。
这是数百年来,全国二十一府的粮税,第一次如此齐整地入库,对于秦国来说,是极其繁琐而又欢喜的。
议政堂首相刘观、次相毛复,群相阮成,三人各自安坐,目光流转,却没有打出一言。
刘观四十有五,同进士出身;毛复四十有三,也是同进士。
唯独阮成,是本土人,年岁六十出头,是后黎朝的进士,在民间一向德高望重。
为了彻底的消弭安南民间的抵抗情绪,故而秦国就邀请其入议政堂,成为群相。
效彷大明政治,秦国以议政堂为首,设首相、次相、群相,票拟奏疏,辅左秦王理政。
同时,设大都护府,统帅整个秦国的地方军队。
设羽翼禁军,人数为三万,镇守交州府,保护国王和京城的安危。
全国二十一府,一百九十县,其中交州府辖二十一县,为其中之最。
八部尚书为判书,五寺为判寺。
“殿下驾到——”
忽然,宦官一声尖叫,十九岁的秦王殿下,就施施然而来。
他面目微黑,双目有神,继承自大明皇帝的血统,让他模样英俊,超凡于人。
穿着四爪龙袍,肩、胸、背部都有团龙,黄色的龙袍显得其威风凛凛。
“臣参见殿下——”
几人忙拱手拜下,近六十度。
“平身吧!”
秦王随手一摆,然后一屁股坐在了软榻上。
看着三位国之干臣,他这才笑道:
“秦国一统数月,各府、县建制,我秦国南北三千里,民众六百万,南海盛国矣——”
“秋收已完,不知户部有多少存粮?”
相较于明朝南北数千里的辽阔面积,秦国只有其一省之地,南北狭长,而且依托整个交州,秦王直控红河平原这个产粮地。
故而,短短月余,就足以将全国粮食入库了,而整个红河平原,更是不到一个月就征集入库。
“殿下,二十一府共上缴六百七十万石。”
刘观轻声道:“朝廷府库充盈!”
秦王闻言,满意地点点头:“春粮入库时,本王才刚刚入主河内,各地不曾安生,国库才收四百万石。”
“如今近七百万石,诸卿辛苦了。”
“臣等不敢居功——”
几人谦虚着。
刘观复言道:“旱稻不如春、夏,其产只有一半,朝廷能收四百万石左右,如此,整个绍武十八年,国库能入粮一千五百万石。”
说着,他激动道:“惜哉吾国粮贱,每石只值四银毫,只有大明一半。”
“而商税初建,依旧沿用旧人,故而只能收银三十万块……”
“就算如此,秦国也能年入六百三十万块银圆。”
“支出多少?”
秦王嘴角上扬,他强行抑制住心中的喜悦。
六百万块,在大明也只有江苏、浙江寥寥数省能达到,比许多大省强太多。
“官吏总数约莫三千人,朝廷一千,地方两千,按往年俸禄,其支出可达四百万石。”
“地方守备营,县两百、府五百,有近五万人,其支用一百万石。”
“羽翼禁军,三万人,年支用两百万石……”
秦国的军队,中央和地方的待遇完全不同。
地方守备营,普通士兵年禄十石,包吃住衣食。
这些守备营,是俘虏的兵卒和秦军军官混合而成,待遇只能说一般。
但这在秦国,已经算不错了,能够养活家小。
而禁军,则又分为驻防禁军和侍卫禁军。
驻防禁军年禄二十石,逢年过节还有赏赐。
更别提,其中还有三千火枪兵,一千骑兵,乃是镇压不服的精兵。
而侍卫禁军,只有五千人,保护王宫,驻守河内城。
其俸禄,更是达到了三十石。
对于那些帮他打天下的京营老卒,秦王亲之信之。
爵位大放送。
郡侯五人、郡伯二十七人,郡子五十二人,郡男七十八人。
队正以上的军官,基本上都获得了爵位。
其占据爵位,与其他三万秦军数量等同。
换言之,是其六倍。
受伤的将领,去往各府、县担任守备官,可谓是周到至极。
普通的兵卒,人均奖地两百亩,一跃而上人均成地主。
官吏和军队,一年吃掉七百万石,几乎是一半的财政。
剩余的八百万石,看上去很多但换算成白银却只有三百万块。
“八百万石。”
秦王眯着眼睛,揉了揉太阳穴:“这些粮食,本王要拿二十万石朝贡(换十万块)。
再送八十万石去京城售卖,换取一些银圆来。
剩下的,一则用于扩建河内城;二则用于修缮国道。”
“第三,则是筹建水师。”
“最后能剩个百八十万,已经算不错了。”
这三件事中,最紧要的莫过于扩建河内城。
狭窄城堡似的河内,在郑氏秉政时,是以军事为目的,周长不过十五里。
顶多只能容纳十来万人。
这对统一安南的秦国来说,是不够的。
故而,秦王和议政堂商议,将河内向外延伸两里至三里,扩建外城,河内城变为内城。
其城,东西长六里,南北宽七里,合计二十六里。
足以容纳五十来万人口。
对于秦国来说,已然是大城。
一同扩建的,还有王宫、内城。
这般,议政堂一合计,总耗费近千万石,徭役五十万人次。
自然而然,就分为三年而修。
面对秦王的感叹,次相毛复则笑道:“如今朝廷正在组建商税司、海关司,到时候赋税将会迈向新台阶。”
“按照大明的效果来看,倒是不错。”
秦王轻笑道。
海关可是他的内帑,他不要求多,一年净入百万块银圆就不错了。
“殿下!”
这时候,这没有存在感的群相阮成,则拱手道:“如今朝廷之银圆,皆仰仗于大明,但银圆贵重,民间怕是用不上了。”
“百姓们一般以物易物,甚少用到银圆。”
“铜钱呢?”秦王一愣,随即拍脑袋:“该死,我忘了咱们这不产铜来着。”
实际上,安南是有铜矿的,但其本来就产量少,多年来的采伐已然枯竭。
如今民间都是以物易物,布匹和粮食为主。
就见秦国,发俸禄不也是粮食?
“纸钱?”秦王试探了一句。
三位宰相义正言辞地拒绝。
这玩意儿不止普通百姓没有好感,就连他们这些当官的也害怕,生怕到时候发俸禄下来擦屁股。
“我国哪种矿产丰富?”
秦王无奈道。
“煤、铁、铅。”
刘观无奈道。
这三样东西,可谓是极贱了。
在大明广东,一斤生铁只要十五钱,铅则更便宜,一斤两三文罢了。
“那就铸铁钱。”
秦王思量再三,决定还是使用铁来铸钱,用铅的话,容易碎成八瓣,一两年就不能用了。
铁的话虽然生锈,但好歹也能用不是?
“宋时倒是铸过铁钱,由于其笨重,故而一铜兑十铁。”
刘观博览群书,顺嘴说道:“如今我秦国虽然缺铜,只能用铁钱了。”
“一斤铁能造多少铁钱?”
秦王忽然问道。
“宋时一贯(宋时一贯七百七)铁钱约重七斤,故而一斤铁能铸百十个铁钱。”
】
“一斤铁十五文,就值一百一十铁钱。”
“堪为八铁值一铜。”
秦王一琢磨,好家伙,真是够便宜的。
秦国的铁产量大,故而更便宜,十铁一铜。
“不行。”
秦王抬头,沉声道:“朝廷铸铁钱,样式要精美,定制五铁一铜。”
“殿下,怕是民间瞅着有机可乘,大量彷制恶钱……”
阮成连忙道,脸上满是忧虑。
“管不了那么多了。”秦王随意道:“如今民间乏钱,不用铁钱又能如何?”
“秦国湿热,粮食保存不了多久的,铁钱在所难免了。”
“罢了。”
秦王忽然摇了摇头,无奈道:“本王去求父皇,舍下些许的工匠,弄个冲压水锻一类的精细活,到时候彷制的就少了。”
这时,他心中倒是有些烦躁。
独享一国虽然威风,但狗屁倒灶的事一大堆,真是烦啊!
几人商议了一上午,最后还是觉得,为了避免民间私造,一铜八铁为准进行兑换。
这样一来,铁矿为朝廷所开采,加上高炉炼铁、控制煤炭,以及精美的锻造,绝对能压缩民间获利空间。
有技术的没铁矿,有铁矿的没煤矿,全部能齐备,除非是内部造反。
午时,宦官伺候着用膳,忽然就来人禀告,说是上国天使驾到。
“父皇有何事?”
秦王一思量,着实不清楚,只好带着文武百官,在宫殿外迎接。
这还是秦藩为亲藩之故,如果像朝鲜那样,君臣得出城三十里跪迎。
天使是个文臣,携带着一圈人,二三十个,模样和善:
“殿下,陛下让我将王妃、世子送过来了……”
闻听这话,秦王一怔,旋即露出喜色。
他在秦国纳了几个妃嫔,倒是差点忘了在京城的儿子和正妻。
其身后的文武大臣们也同样欢欣鼓舞。
皇帝将王妃和世子送过来,其中的信赖不言而喻。
果然,一女子抱着快两岁的男孩,从马车上缓缓而出,温柔的露出笑容。
“臣等叩见王妃娘娘、世子邸下——”
一众文武赶忙跪下。
“平身!”王妃端庄地抬起手,很有母仪天下的味道。
王妃世子不提,秦王就从来不担心这个,哪有爷爷害孙子的?
天使直言原因:“朝廷将在河内,设钦使馆,上承北京之言,下探秦国之事……”
“钦使?”秦王脸色难看,他可不希望有一个太上皇。
“具体干嘛?”
见其语气变冷,天使忙道:“亲藩钦使,属国大使,平日里只是在使馆,并不干涉秦国政事。”
“就是传达北京圣旨罢了。”
“殿下也要去北京设使馆,派遣使臣长驻。”
秦王这才松了口气。
……
要说设使馆,最为热情的当属朝鲜。
离得近,跨海一两天的功夫。
昼闻使馆事,夜至北京城。
只是让礼部哭笑不得的事,朝鲜对于己国大使而不满,要求设钦使:
“我国虽份属郡王,但却享亲王待遇,何不得钦使?”
礼部无奈道:“钦使皆去向亲藩,陛下亲子就国,故而特殊了些……”
由此,朝鲜才肯罢休。
待其使团入北京时,正好是九月中旬,万物渐渐萧瑟,留下入冬前的最后的一抹绿色。
这时候,从玉泉山避暑的皇帝和朝廷,也回到了离开数月的北京城。
由此,京城才算是重新热闹起来。
而对于使馆区,则划拉到了大兴县朝阳门附近,划出来了一片区。
礼部直言:“内城地紧人多,你们就别乱跑了,免得找不着人,使馆相邻着吧,占地一亩见方即可。”
藩国们只能在划定区域,租赁或者买个二进院,不能乱跑。
这般安排,才算是让礼部歇了口气。
皇帝刚从玉泉山回来,也不得安生。
原来,那拼音一成,几经编撰后,就名之《绍武注音法》,刊行天下。
一时间,舆论沸腾。
卫道士怒火中烧,言语夷语篡华语,不该刊发。
有的则大喜,按照其法门进行启蒙,进度飞快。
褒贬不一。
见此,朱谊汐倒是被这群人骂恼了,他直接道:“老子岂止要拼音,还得普天以闻。”
在国子监找来一群博士,让他们编撰启蒙书。
即,三字经、千字文、孝经等儒童启蒙书,都要注拼音,再推行天下。
同时,皇帝还让他们编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
诗、词、散文,都跑不了。
这些都要注音。
说白了,这群启蒙书本,让儒童从小就熟悉拼音。
到就这里,皇帝尤不肯罢休,他再次召集朝野儒生,编撰一副字典《绍武字典》。
按照拼音字母为序,偏旁部首、笔画检字等,对汉字进行排序。
绍武字典的作用,对于读书人,尤其是穷苦读书人来说,十分重要。
由于没有名师指导,所以字典就能够帮其规范避讳、检索错字、规范读音。
绍武字典比康熙字典,多了规范避讳之事,在科举上不知道能拯救多少人。
同时,由于拼音的存在,字典也能够迅速地普及官话,做到众口为一。
小说推荐
-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 魂穿成大明皇孙朱允熥。爷爷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父亲是太子朱标。四叔是燕王朱棣。外公是开平王常遇春。舅老爷是大将军蓝玉。未来的老丈人是中山王徐达。最重要的是,有个极为护短的皇帝爷爷。一言不合就拔刀,祖孙同台演戏,手把手教当皇帝。本书又名《大明第二狠人成长记
- 历史小说大明第一帅连载
- 最新章:第二百六十二章 姚广孝名扬日本
- 我要做明世祖
- 一朝重生成明代宗早死的五岁太子,朱见济觉得自己不能自甘堕落。此时的大明朝刚从土木堡之变中走出来,后世的一切还没定型—文官还没彻底崛起,勋贵集团还没彻底躺平,他要改变这个大明!从他开始,代宗绝对不是“代替品,著名的微操圣手卖货大师英宗陛下也请在南宫里养老到死吧
- 历史小说搬砖呢别闹连载
- 最新章:完结感言!
- 大宋世祖
- “宋世祖兴于宗室,荡涤天下,载兴炎运,四海咸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圣武矣”横空出世的赵世,穿越为宋神宗第十三子,宋哲宗同胞弟。他延揽英雄,励精图治、诛锄暴虐,兴继华夏。他让宋朝变成了真正的大宋!史称宋世祖,又号宋圣武帝
- 历史小说破贼校尉连载
- 最新章:第二百四十四章 奉天京师
- 返祖成龙:绝世大小姐
- 苏若云过劳车祸重生异世,神族后裔不说,还有个专门为你下厨房的亲好哥哥。好日子没过几天,危机四伏,内忧外患,不是被抓就是被追杀,魔族进犯,妖族大乱,风云变幻,不在忍耐,走上强者之路。遇上绝世高冷美男只是欣赏一番,怎么就被缠住了,还要负责,还变得这么霸道爱吃醋。妖塔动,现炎龙,结界去,五绝聚
- 玄幻小说焱桦连载
- 最新章:第1158章银鼠围攻二
- 盛世宠后:世子大人太妖娆
- 前世沈羽妍一心一意扶持渣男夫君登上皇位,结果落得个满门抄斩。重活一世,摇身一变,成了整个江南的第一才女。她步步为营,誓要让那些恶毒之人,付出代价!正当她一心复仇的时候,却意外招惹到了某个妖孽腹黑世子爷。她杀人,他灭口,她复仇,他善后。沈羽妍:既然是自己招惹的,那还能怎么办?只能负责到底咯!上官烨“哦
- 玄幻小说明如晨曦连载
- 最新章:第四百五十是章:圆满
- 大秦:金榜降世,祖龙求我监国
- 穿越九州世界,成为秦皇嬴政的十六公子—赢长歌。这里更是汇聚了九州历史所有朝代,武林世家。赢长歌自幼无所事事、贪图享乐,更是自己开了一个风月酒楼。这也成为咸阳城津津乐道的‘美谈。岂料天道呈现,金榜公布!嬴政“寡人大秦横扫六国,一统天下,这榜单必然是我大秦第一”汉高祖“朕大汉马踏匈奴,镇杀西域,天下舍我
- 历史小说听九歌连载
- 最新章:第283章:大结局
- 穿梭诸天之祖星升维计划
- 李飞在家中神秘失踪,相依为命的姐姐四处寻找无果。然而三天后,便在姐姐决定报官时,他又突然从卧室中走出,身穿古装,腰悬长剑,长发飘逸,俊逸不凡…李晞冉“这三天你去哪了”李飞“江湖”李晞冉“说人话”李飞“我穿越去了一个武侠世界,在那个世界度过了三十年”李晞冉“三十年?不是才三天吗?你怎么证明”李飞脸上涌
- 仙侠小说倾世大鹏连载
- 最新章:完本感言
- 替嫁后她掉马震惊世界
- 【甜宠,虐渣,掉马,护短,狗粮不断】初次相遇,姜汐月抱紧男人大腿“救我,我会报答你”胆大包天的她夺走了男人的初吻。薄寒沉怒“女人,你找死”沙发上,男人掐住她的脖子“说,接近我有什么目的”姜汐月“唔”后来姜汐月马甲一一掉落。知名声优主播,是她;首席珠宝设计师,是她;国际第一赛车手,是她。汐宝儿太优秀,
- 都市小说明明明如月连载
- 最新章:第266章 余生有你,我不怕
- 大秦金榜现世,祖龙偷听了我心声
- 张萧穿越大秦,成了嬴政三公子,赢潇。觉醒签到系统,签到就能获得上古神兽,无敌仙剑,绝世功法.本想在这大秦世界,躺平修仙。岂料.某日。天降祥瑞!霞光万丈!紫气浩荡三万里!一张天道金榜横空出世,福泽大秦!凡入金榜者,皆可得到莫大机缘,受天道福泽【神兵榜公布,第一名:九州鼎,拥有者者:张萧,奖励:十道仙气
- 历史小说起舞的麻汁连载
- 最新章:42.这是神物!好吃到让蒙恬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