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吕蒙

第092章 杨修主持月旦评

    
    锦衣展动,双袖一甩,风度翩翩、玉树临风的杨修,开口向台下众人拱手:
    “在下杨修。奉司空之命,恭迎四海名士,请!”
    台下十几位书生,报名之后,拿到代表自己身份的令牌。
    这时,曹丕的好友刘桢上台,举起手中竹简,道:“东平刘桢,见过杨公子。请评在下诗文!”
    但杨修转过身,没有去接。
    而是背着双手,面向台下观众,侃侃而谈:“阁下的诗文,我都尽读过。不敢欺瞒,便如实评价......”
    刘桢心中恼火,但众目睽睽之下,也只能表现地心平气和,见杨修停顿,立刻插入其中:
    “杨公子,在下的诗文,并未编纂成册,竟然入了杨公子的眼?”
    杨修淡淡一笑,颇为自傲:“上至诗三百、汉古风,下至今日诸君之诗作,但出一首,我知一首!不知天下之诗文,焉敢风评天下之君子!”
    刘桢愣了一下,他没有想自己的诗文,而是想起刚才路上文公子作的两首诗文,那都是可流传百世的!刘桢不信杨修能这么快知道。嘲讽一笑,刘桢没有插话,竟是想看这么高傲的杨修待会儿打他自己的脸!
    杨修继续道:“阁下的诗,思健丰圆、清新刚健。然,隙过其文,雕润不足!”
    台面之下,徐庶对着一旁的司马懿说道:“这杨公子,眼光的确精准地很呐!”
    司马懿默认不语,思考着对策。
    “不知这评语,有何根据啊?”刘桢脸上不愉。
    “阁下诗不出山水,赋不过风流,诗文多取魅世俗,于当今世上,只能屈居二等!”
    “冒昧请教杨公子,杨公子评我为二等,那么一等是谁啊?也好让在下有个学习效仿的门径。”
    “刘公子既然问了,在下就多评几句。”杨修渡步来到高台正中间,享受万众瞩目的这一刻,越是众人关注,杨修就越是才思敏捷,是为大场面而生。
    只听杨修高谈阔论:
    “当时第一等诗人,当属曹司空与其子曹植!
    司空之诗,古直雄健,甚有悲凉之势,气吞江海,睥睨天下。
    曹公子之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此二君之诗,如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
    若是曹司空登堂,曹值公子入室,则阁下与王粲诸君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静!
    安静!
    杨修讲地好,讲地准,但无人喝彩!
    反倒都是面面相觑,定定看着杨修在台上尴尬!
    “呵呵!”刘桢拱拱手,笑道:“我承认你说地对,司空与曹植公子的诗,当得你的评价,评价地也非常好。但你把文公子置于何地呢?我可不敢与文公子在诗赋一道上平起平坐于廊庑之间!”
    杨修皱眉,向台下众人鞠躬,然后大声说道:
    “文公子的诗,在下当然听闻了。文公子的诗,风格多变,又不符合他的年龄,若都是他自己写的,那么文公子的地位,当在一等之上,为当时----谪仙!”
    哗~
    人群哗然!
    既为谪仙之语,也在杨修言语中对文公子的怀疑!
    远处人群之外,马车上的曹文面无表情,不为所动!
    侍女柳如是举起拳头,遥打杨修,口中愤愤不平。
    马车前站着的曹操回头一笑,没有太在意。自己的儿子曹冲三岁能背诗,四岁能背经,过目不忘、神异非常。又有儿子曹植文采非凡、盖亚寰宇。再多一个长地那么像自己的儿子,更神奇一点,为诗中谪仙,又有何不可?
    “司空如何认为呢?”郭嘉在一旁小声询问,而曹丕在身旁侧耳倾听。
    曹操淡淡一笑:“天下奇人轶事何其多,这杨修少见多怪,缺少历练啊!”
    郭嘉点点头,声音稍微大了点,讲给身旁的校事府亲卫听:“文公子在佛庙和道观都挂单修行了不少时间,而世外高人们又多在佛庙和道观,有人点化之下,精于一道,也就不算稀奇。就像孔、老,之于我们,生而知之,注定仙凡有别!”
    曹操一愣,嘀咕起来:“封圣?要搞这么大?”
    郭嘉点点头,却又没有多言,现在这个场合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这个时候,台上的杨修下了眼药之后,开始口灿莲花,立马大力吹捧文公子,这才安抚住人群的骚动,请下一位士子上台。
    徐庶原本想自己上,但想想后还是推身边的司马孚。
    司马孚被徐庶和司马懿共同推上台。
    “在下河内司马孚,特来请杨公子风评指点!”司马孚低头行礼。面对辞藻华丽、见解不凡的杨修,司马孚有点心虚。
    杨修开心一笑,前天自己把司马孚贬得一文不值,还退了亲,今天他竟然上来自取其辱?
    杨修看向身后高台之上坐镇的京兆尹司马防,又回向台下众人,比刚才面对刘桢还敷衍:“原来是司马家公子啊,幸会。请问你今天是要评论话作呢?还是文章呢?”
    “在下师从胡昭老师学经,写有尚书六注一篇,请杨公子点评!”
    杨修接过司马孚的竹简,先向身后的京兆尹司马防行礼,这才打开竹简。
    杨修一目十行,不过三息时间,便收拢竹简,背对司马孚,说道:“阁下可知,你所注尚书,其中有一章是伪作!”
    此时,马车上的曹文,没有再去关注台上的变化,杨修的才智和性格,已知一二。
    坐在马车之上,曹文居高临下,观察月旦评台下人群。
    发现有不少人在慢慢移动,向着自己这里围拢,准确地说,是曹文马车前的曹操!
    但在曹文马车周围,围拢着的人群,全部是司空府亲卫乔装。
    从曹文的视角看,月旦评高台之后的河水里,甚至都可以看到无数细小的竖管,以作呼吸所用,在河水之下,应当埋伏着不下五十人!
    在远处山林里,飞鸟不落,必定有着埋伏,也不知道是司空府的人,还是作乱的人?
    再看参加月旦评的士子,曹文发现人群中的司马懿和白衣侠客徐庶。
    现场许多人,曹文并不认识。在司空府的朝堂上,有满朝大臣,但曹文也没记住几个面孔。无聊之下,曹文只好一个个去看,看看面相,看看英雄气。
    突然,三道站在一起的英雄气,在人群中被曹文发现。
    白脸长耳垂、一脸福相,手臂修长、目含金光;左边一红脸大汉,长须飘飘、仪态傲然;右边一黑脸壮汉,毛毛躁躁、东张西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