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丢弃的故事

第二十四章 意外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一千多年后,元朝将军之子陈湘辉宁死不降,鲜血洒在长江岸边。
    罗双兴内心无比崇敬陈湘辉,但他仍要表现出胜利者姿态,便毫不犹豫地举剑砍下陈湘辉的头,准备进京献给皇上。
    且说朱和尚,自密布死后,他时常做梦,脑子里总是稀里古怪的东西。有一晚,梦到密布的诗,怎么也猜不透。早上起来后,让人将宋濂宣来。
    皇上说,宋爱卿当年为千岩禅师作塔铭,与佛众交友甚广。跟朕之后,广荐法会,与宗泐、觉源、楚石,东溟日公、愿证、见心来复、白云度工等多有往来,心慕宗乘,洞察世事,可曾对密布之诗参透多少?
    说罢将诗又念了一次。
    听皇上这样说,宋濂伏地。事情并他想的如此简单,皇上对密布一诗耿耿于怀。此次提及他研究佛法,不就是想让他将诗解释诗清楚吗?可他想了多天,无法理解,自感惭愧。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高僧心事如何能参透?
    请圣上降罪,宋濂才疏学浅,有愧翰林学士称谓。
    朱和尚叹了口气,摆摆手,让他起身回家。
    宋濂心惊肉跳回到家,赶紧请刘基过来,将刚才的事情一说。刘基也沉默了。
    伯温兄,你到是说句话呀?
    景濂兄啊,看来皇上还是有顾虑未消。当年密布救驾,元朝将军陈威、赵持因此丧命,所谓因和果皆于此。皇上似乎无法忘记那生死一幕,他在体味诗中之意。
    我自恃清高,与高僧结缘,却无法参透密布,皇上对我很失望啊。伯温兄务必指点迷津啊。
    皇上巡视汴梁,我与李善长留守京城,协助太子得罪不少了,如今也是泥菩萨过江,此事我也帮不了你。
    刘基推脱后便回家了。
    宋濂也是惶恐不安。他实然想到净诚法师,他去灵光寺已数月,一定有所心得,何不去问问。
    林俊生是宋濂的门生,平时专门替老师接待高僧法师等,在衙门无官职,去灵光寺比较方便,不至于授人以柄。
    林俊生年纪轻轻,意气风发,得令之后连忙到了灵光寺。
    林俊生原来就跟净诚熟悉,不必客套,便表明了宋濂的意思,对密布法师遗留诗句参透些什么道理。
    净诚也是聪明人,一直在揣测圣意和解读密布遗诗,然而并无收获。此番宋大人派人来询问,他便感觉事情更加复杂。宋濂何许人?皇帝身边红人。他如此关注,只能说明诗后面隐藏着的未知秘密。
    法师,这究竟是什么诗,可否念来听听?
    此诗并无玄妙之处。林俊生也想知道诗的内容。
    那就念来,让林某也感受一下。
    净诚摇摇头说,若非圣上同意,此诗便无可奉告,不信,可回去问宋大人。
    林俊生非常吃惊,便不敢再问。突然,他发现门口不声不响站着一个僧人,似乎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他有些不舒服。
    净诚觉察到了,原来是五爷。
    赵五爷化名道宁入寺后,到也安耽,干活也卖力,并不曾有乱为之举。但净诚仍然不放心,他们是朝廷案犯,藏匿寺院总是他的心病。
    道宁是来请净诚到寺后的地上看种植的蔬菜。净诚便答应前去。林俊生得到明确答复,并无结果,只好如实回去禀报。
    不曾想,林俊生提及遗诗引起赵五爷的注意,他也猜测此诗与藏宝有关系,可惜不知道内容。必须得到密布法师遗诗的内容。
    灵光寺的僧人原本都知道密布救护了皇上,得到御赐宝贝,随后才有智信挖宝,普照逃亡一事。可后来凡静法师来寺院一闹,惹怒皇上,派出净诚任住持。净诚知晓其中缘由,便严格规定不准再提,凡提必罚。而他自己却每日将诗腹读,体察其中奥妙。
    五爷以道宁身份潜入,其目的性也很明显,伺机报复、盗宝。他已经侧面打探,众僧皆对此事缄口,若太明显追问必然引起怀疑。
    寺院的司水禅心和尚,每天早负责打洗脸水和漱口水,以及出坡后的洗脚水。他每次快用完水,边叫喊道宁打挑水。一来道宁是新来的,二则他身高力大,动作比其他人快。
    赵五爷逢叫必去,别人认为他傻,看其笑话。天长日久,禅心竟然叫赵五爷为大哥了。赵五爷也关心他,若是别人刁难禅心,他还帮忙劝解一番,后便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
    从禅心嘴里知道,当时密布法师圆寂当日,他担水进殿为法师擦洗,期间从法师身上搜出一张纸,只有智信和罗大人看过,纸被罗大人塞进衣服里带走了。这张纸上必定是写着遗诗。
    如此这般,寺中只有净诚与智信知晓。从他们嘴里知道诗的内容是不可能的,必须想别的办法。思来想去,赵五爷还是以为从惮心身上下手。
    且说林俊生回去一说,宋濂觉得此事连净诚法师也讳莫如深,不可再去追究。他想起刘基的态度,怕是很有道理,否则就会连累自己。
    宋濂此次反省得非常快,接下来的让他看得更加明白。
    罗双兴洋洋得意地回到京师,早朝时向皇帝呈上陈威将军之子陈湘辉头颅。
    当太监正要打开箱子时,朱和尚突然叫停。
    双罗兴,你真的砍了陈威将军之子的头?
    启禀圣上,我们在九江瑞昌截获陈湘辉,臣劝其投降不肯,自刎九江边,未将砍其头,献于皇上。
    蠢货!既然陈将之子已经自刎效忠,你何故再砍下他的头?此举污辱豪杰壮士不说,还陷我大明于不忠不义!你真是胆大包天。
    朱和尚如此发怒,实属意外,众大臣和罗双兴此时惊得是目瞪口呆。
    皇上当场发飙,抓起案上玉爵杯,扔向大殿,玉杯碎成一片。
    来人,将罗双兴拿下,关进大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