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佑明

第九十一章 朕欲独治

    
    “张瀚上疏辞官要走,王崇古、王锡爵也请辞回乡养病,连讲官许师傅、王用汲这些人也请辞离开。”
    云台门。
    朱翊钧对被平台召对的张居正,也提起了视朝后发生的大量朝臣请辞的事件,且对张居正言道:
    “在礼制与皇权发生冲突时,还是有许多人选择了恪守礼制。”
    说着,朱翊钧就问张居正:“先生觉得他们这样做对吗?”
    “回陛下,恪守礼制只能代表一部分士心,恪守臣道也只能代表一部分士心,陛下只需遵循自己良知即可,无须理会他人怎么抉择。”
    “陛下能不以天子之权,迫使不顺从者顺从帝心,已是大仁,他们当念陛下之德!”
    张居正回道。
    朱翊钧点首:“反对夺情者,或许不能全说是真的因为对新政不满才反对夺情,但至少不能就这么认为,支持夺情者就是小人,反对夺情而恪守礼制者就是君子!”
    “如果恪守礼制者皆是君子的话,那岂不是说,坏新政,坏社稷者,往往就是君子,那朕还用什么君子?”
    张居正听后拱手作揖起来:“陛下圣明!当切忌有人借此机会,硬要在道德上分出个是非善恶来,进而让小人有趁机作乱的机会。”
    朱翊钧点首:“但这个很难!”
    “我们不想去争出个是非善恶,但总有人想要去争出个是非善恶,毕竟反对夺情者必不甘心白白反对夺情,他们肯定想着,总得达成一个目的才好。”
    “现在只怕就等着朕廷杖他们,而给自己烙上,忠直之名闻于天下的机会呢。”
    “陛下是洞察人心的,然如此就够了!臣即便落个安石之名也无憾也!”
    张居正回道。
    “先生别说这话。”
    “如果先生也同样被视为奸臣,那只能证明朕这个皇帝是失败的,乃至整个汉家的肉食者都是失败的!”
    “如果敢为天下先者就因敢为天下先,就要为千古罪人的话,那因为保守死板,而带着整个社稷,在将来走向国破家亡之结局,乃至数千万人因之丧命的抱残守缺者,又该当何罪?”
    朱翊钧说后就质问起张居正来。
    “回陛下,自然无人可定其罪,因为他们守礼守节,在家为孝子,在朝为忠臣。”
    张居正有些沮丧地回道。
    朱翊钧点首:“但国破家亡的代价总是要有人去承受的,而这个代价的承受者往往是帝王,后人追责的话,也是追责于当时的帝王的。”
    “所以,既然名义上,朕才是口含天宪之人,一切的责任都要朕来担当,正所谓万方有罪,罪在朕躬,那如今谁有罪谁有功,也得朕说了算!”
    “不能责任是朕来负,但说了算的又是礼制!”
    张居正听朱翊钧这么说,一时怔在原地,没有说什么。
    半晌后,张居正才道:“天下士大夫让陛下失望了。但请陛下明白,士人从来难以一条心,陛下自可分而治之,只是君心当如镜,陛下当自己明白,所用者何人,所为何者何事!”
    “先生的意思,朕明白。”
    “只是朕不仅仅是想将他们分而治之,朕还想统御他们,使之能为朕之驱使。”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因为帝意不遂其愿,就可以撂挑子不干,朕要他们不能在国事上这么任性,如同朕不能在国事上这么任性一样。”
    朱翊钧道。
    张居正听后身子一颤:“陛下的意思是?”
    朱翊钧沉声道:“朕要实现真正的独治!”
    “陛下可想过这样的后果?”
    张居正问道。
    朱翊钧点首:“想过!”
    接着,朱翊钧起身道:“无非一切皆朕一人之功过,与现在,一切的罪责最终还是要朕来承担有何区别?”
    “先生自己也说了,士人难以一条心,故君王独治是天下大势所趋,亦是天意。”
    “倘若将来君王独治不合适,那亦是天意变,人心亦变而已。”
    “臣知自古雄主皆不希望他人掣肘,臣愿为陛下基石!”
    张居正拱手回道。
    朱翊钧笑道:“如此才好。否则,谭纶虽亡故,然戚继光这些人总不能因为先生的缘故,就不能再为朕所用吧?”
    “先生无可承衣钵者人,难道不就是因为先生所培养之人,皆只能为帝党,而难再为一人私党吗?”
    “既如此,陛下当扶持勋贵。”
    张居正突然回道。
    朱翊钧点首:“朕有意将来恢复昔日皇族结姻亲于将门之制,还请先生将来促成此事。”
    “臣遵旨!”
    张居正回道。
    “吴中行等人,就不必廷杖了,只贬官流放吧。”
    “朕在能真正独治前,还不适合与他们翻脸,且让他们得意去!现在廷杖他们,只会让他们更加气焰嚣张。”
    朱翊钧接着就吩咐道。
    张居正拱手称是。
    万历五年十月二十日。
    朱翊钧终于下达了对吴中行、赵用贤等上疏反对夺情者的处置,其中最先上疏的吴中行被流放蓟州充军,由锦衣卫亲自押送看管。
    吴中行在看见锦衣卫来自己家门前时,自以为是要挨廷杖,而不由得向南拜别其母殷氏来:“儿死矣,有子事吾母也!”
    接着,吴中行就向自己妻子毛氏告别,然后毅然地向门外的锦衣卫走来:“宣旨吧。”
    而当锦衣卫宣完旨后,吴中行则大失所望,道:“没有廷杖?”
    “怎么能没有廷杖呢?”
    吴中行问后就喃喃念了起来。
    但也因此,吴中行更加凛然地跟着锦衣卫往城外走去。
    而不多时,王锡爵、许国等也已闻讯,特来到城外送别他和赵用贤这些要被流放的人。
    许国更是执起酒杯来对吴中行道:“且为诸君壮行!天下人会记住诸君之义举的!”
    “只是天子仁厚,而未能如江陵愿,而据闻,江陵早已恨不得将我等杖毙也!且已使监奴于御前怂恿,好在陛下未听,江陵之恶至如此!可想而知,他该有多失望。”
    吴中行说了一句就拱手告别许国等而去。
    而在吴中行走后,王锡爵则不由得对许国道:“江陵之恶,未必真如吴子道(吴中行)所言,真欲毙杀几人。但连廷杖之旨都没有,的确令人匪夷所思!”
    许国道:“是啊,或许真是天子至仁,将来可期!公回乡后,当去见见徐老先生,将此事告知于他,他听了必喜!”
    “自然要去拜访的!”
    “虽江陵当国,钳制士大夫言论,但将来天子会礼重士大夫,如此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徐老先生或许真有再起复,而效司马文正公之举,尽复旧制的机会。”
    王锡爵笑道。
    (本章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