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第一百九十三章 神通

    
    景德四年,已至岁尾。
    转过年来,到了一十四岁的王迪,距离束发成童,仅仅只是差了一年而已。
    《大戴礼记·保傅》有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 履大节焉。”
    大艺…对于为人父的赵恒而言,他是真不晓得,在这世间茫茫人海当中,究竟还有何人,具备那个资格给自家好大儿传道授业解惑。
    至于大节嘛,且不提求得良方拯救万民,单单是身陷死境临难不苟,仅此一条, 便已足矣。
    是以,恋恋不舍放下手中记载有延年益寿法门的《论太极大道》,从刘娥手中要过《百科全书》,认认真真翻阅过后,心中已是定下主意的赵恒,略显一丝忐忑道,“吉儿,昊天上帝赐予你的诸般妙法,你都已记在心中,过后可是会忘却?”
    “还请父皇放心,这书稿上的一字一句一图,皆已被昊天上帝清晰印刻在孩儿的脑海中,就是想忘也很难。”给出再肯定不过的答复以后,如王迪所料且令他比较安心的就是,自家便宜亲爹将数十页的《百科全书》分为厚薄不一的两沓。
    其中页数特别多的那一份,很是不放心的赵恒,一边看着快速记忆着,一边将其扔入室内的碳炉当中。
    而页数较少的那一沓, 除了标注着各种资源的《坤舆万国全图》, 上面记载的,只剩国家政治架构和医学方面的妙法了。
    法不可轻传,道不可贱卖,更何况还是昊天上帝赐予的诸般妙法。
    对此,以求稳为主、生怕惹得至高神降下罪过的赵恒,他是真怕《百科全书》当中的安民强国妙法,会一个不小心经由他手外泄了出去。
    好在是,令他心安且值得庆幸的就是,自家好大儿已将其一字不差地记在了心中。
    是以,对于已经打定加冕自家好大儿为太子,并且全权让他负责先进生产技术应用的赵恒而言,他选择烧毁一大部分记载有诸般妙法的《百科全书》。
    如此这般,赵恒的心里,瞬间踏实了不少。
    在他看来,最起码最起码的,自己不会因为这诸般妙法外泄而惹得昊天上帝怪罪与他。
    看着官家将《百科全书》一页页地烧毁,心痛之余, 一点都不傻的刘娥,也已经猜到了自家男人做出怎样的选择。
    那一瞬间,刘娥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个词语,那就是,母凭子贵。
    ...
    王迪这边,说实在的,一口气拿出这么多好玩意,换位思考的他,心中也是起了试探之意。
    如果自家便宜亲爹没有选择销毁一部分《百科全书》,那他只能在明年春耕之际,再起祭坛,当着万民的面,展示一下昊天上帝赐予他的袖里乾坤。
    好在是,自家便宜亲爹做出来正确选择。
    思虑至此,瞧见《百科全书》大部分该烧的书稿,已是彻彻底底烧得精光以后,唤过赵恒和刘娥的注意力,王迪摊开手掌,几粒黄灿灿的玉米外加十几粒草莓、西红柿及辣椒种子,赫然出现在他二人面前。
    一瞬间,又消失不见。紧接着,又再次出现。
    如此近距离下,这种看不出任何破绽的戏法…不对,应该说是这种神通,在赵恒与刘娥看来,简直是太神奇了!
    “神迹,神乎其技!此…此番神通,就是仙家手段吗?还有这黄灿灿的神物…莫非是昊天上帝赐予吉儿你的仙丹灵药?”
    过度兴奋的赵恒,看着自家好大儿手中的神物,一副想摸却又不敢摸的样子。
    同样看傻了眼的刘娥,她也没好到哪去,一脸呆呆不知该说些什么好的样子。
    “父皇,娘亲,孩儿手中之物,并非是仙丹灵药。这几粒黄灿灿的神物,是昊天上帝以通天跨界的无上神通,赐予孩儿的一种名为玉米的种子。”胡邹八扯的王迪,一脸认真虔诚的表情。
    注意到赵恒和刘娥一副侧耳聆听的样子,王迪字字清晰不紧不慢继续言语道:“此神物,即是粮食,又是蔬菜…煎炒烹炸,闷溜熬炖,可用以制作各种各样的美食。”
    “按照神谕的意思,北方三月播种八月便能收获,南方可在六七月份播种十月收获,其亩产量约在五石左右。另外几样,亦是种子,都是美味果蔬的良种。”
    《剑来》
    且不提草莓、西红柿还有辣椒这些果蔬种子,王迪挑选的玉米种子,都是亩产在千斤以上的优良品种。换算成“石”这种计量单位的话,至少都能达到十石以上的产量。
    不过嘛,他也知道,十石的亩产量,是基于后世精细化的农业基础方能达到的高产量。现如今,头茬留种过后,还能保留五石的亩产量,也就是五百来斤,这就算很好了。
    况且,比照后世的一亩地,宋朝一亩地要少七十平方米左右。
    “五石!”
    “半年亩产五石!”
    听闻自家好大儿的话语,赵恒与刘娥这两口子,齐齐失声。
    要知道,这年头,一亩中田的产量,南方可出米两石左右。若是在北方,仅能取粟一石而已。
    再加上与强汉盛唐两朝作比较,并非大一统的赵氏炎宋,领土可是要小了许多。
    与此同时呢,和强汉时期的一千一百万户(六千万人口)及盛唐时期的一千五百万户(约八千万人口)相比,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巨大压力的宋朝,需要养活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近两千万户超一个亿这种史无前例的巨大规模。
    万幸的是,两浙路、江南两路以及荆湖两路,在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增加灌溉面积的情况下,开垦出来不少良田。否则,当下这个时候,凭啥以百八十文钱的超低粮价便可购得一石米粮!
    ...
    农为天下之本务,农稳则民固,民固则邦宁。
    若是再配合上《百科全书》当中的诸般妙法……
    死死盯着自家好大儿手中那几粒黄灿灿种子的赵恒,一瞬间的功夫,变得口干舌燥的他,既想摸一摸这名为“玉米”的种子,又怕一个不小心碰坏了这几粒经由昊天上帝以无上神通赐予下来的神种。
    哪曾想,自家好大儿道出来的好消息,还远远不止这些。
    “父皇,娘亲,玉米的神奇之处,不光是体现在亩产量这一点上。”
    “此物耐旱、耐寒、耐贫瘠…即便是在那十年九旱的贫瘠地区,出苗以后,在整个生长期不浇水的情况下,此物也能保证一定的产量。如若能在其出穗以后浇上哪怕只有一次水,亩产达到两石以上,理应不是什么难事。”
    “唯一的缺点,仅是怕涝而已。”
    两石,也就二百来斤左右。就这,若是按照王迪咨询到的信息来说,他还是往少报了很多很多。
    言语落罢,正如他预料的那样,自家爹娘满脸都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
    毕竟,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干旱缺水对于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要不然,朝廷也不可能年年耗费巨资去兴修各种水利工程。所图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方便农田灌溉提高亩产量罢了。
    “天可怜见啊!”抬头感慨了一句,赵恒终于明白为何昊天上帝会以通天跨界的无上神通赐下这种名为玉米的良种。
    有此神物,这岂不代表着大宋耕地直接翻了一倍有余!
    “三郎……”轻轻挽着官家的臂膀,刘娥满心激动不已。
    作为从底层爬上来的女人,当下这个时候,已是激动到说不出话来的她,简直太清楚这种耐寒、耐旱又耐贫瘠的神物,究竟能给大宋带来何种巨大的好处。
    “吉儿,速速将其收好!待到年后春耕时分,父皇…父皇在宫中给你整上几亩上等良田。”
    虽然很想摸一摸,但知晓事有轻重缓急的赵恒,看着自家好大儿手中仅有的九粒玉米神种,他是真怕出点意外。
    然而,在知晓此神物的种种奇妙之处以后,赵恒又是迫切想要见到玉米生根发芽长成收获。
    “父皇无需心急,繁育种子一事,孩儿有莫大的信心,在渡云轩中整上几亩良田即可。再就是,昊天上帝降下的神谕中,还有远比玉米更加神奇,亩产至少可达十五石以上的产量,既能作为主食又可当做蔬菜食用的完美良种……”
    看着已是瞠目结舌的自家爹娘,王迪紧接着又道了一句,“可惜的是,由于此等神物过重,无法破界抵达凡间,孩儿手中暂时没有。”
    瞅见立即变得极其失望消极的自家爹娘,王迪心里一乐,最后补充道:“不过不要紧,转过年的春耕时节,还请父皇在乾元门外再立祭坛,下令全城百姓沿街手举香炉,跪地虔心祈祷,以冲天香火之力破开界面束缚,应该有较大可能获取此神物。”
    短瞬间的大起大落,让赵恒和刘娥有点头晕目眩。
    注意到自家男人揉了揉太阳穴时,脑瓜子同样有点乱嗡嗡的刘娥,赶忙扶着赵恒落座,二人缓神了好大一会。
    “十五石…我大宋若是有了此神物……”磕磕巴巴言语之际,抿了抿嘴唇,发觉干渴得要命时,自家好大儿便给自己端来了茶水。
    这一幕,令赵恒很是满意!
    “我大宋若是有了此地神物,一旦将其普及,人口翻上几倍…应该并无不可吧,莺儿。”
    别说翻上几倍,哪怕就再翻上一倍,如果能活到那个时候,赵恒都有莫大信心重现汉唐时期的辽阔版图。
    “父皇,娘亲,以现如今早晚两季亩产可达五石产量的中上田来计算,方才说的十五石亩产量,也是孩儿往少说了许多。此神物,最迟百天即可成熟,且留种极其方便。依照神谕所说,一斤此神物,按方法切成七八块,待到三个月以后,长出二十来斤的成品,并非什么稀罕事。”
    “是以,只要管理得当,亩产达到二十石乃至三十石的产量,也一点不稀奇。如此这般的话,最多不出十年时间,便可将其快速普及至全国各州各县。”
    当初在家培育土豆的时候,在仅施草木灰这种随处可见的农家肥的情况下,仅用八十天时间,一斤土豆顶芽种块,便已长出二十五斤重的块茎。
    亩产十五石,也就是一千五百来斤,这是王迪给出的最保底的说法。
    “亩产二十石…三十石…这……”
    赶忙抿了口茶水压了压惊,一时间,很是恍惚不已的赵恒,两眼呆呆的样子,嘴里还不停念叨着,“是了…此等神物,哪是人间该有的!怪不得…怪不得啊!此神物之于社稷太过重要,难以破界抵达,也实属正常。”
    王迪表达的“重”,只是单纯的重量而已。
    但在赵恒这边,他的理解,可就远不止这些了。在他看来,这等神物,它的重,是之于社稷的重,而非只是自家好大儿口中表达出来的重量。
    “对了!香炉,要人手一个,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春耕了…单凭采买的话,到时候也不知能不能凑齐?”
    恍惚过后,迫不及待想要得此神物的赵恒,忽然想起方才自家好大儿提出来的要求。
    “三郎无需担心!家家户户都有香炉,还可派人去就近的各州县采买。如若不够,从即日起,吩咐少府监日夜不休地进行赶制,一个月的时间,应该可以赶制出二三十万个木质香炉吧。”
    汴京城近二十万户百万人口,按照一家只有一个香炉来计算的话,差不多有将近八十万的缺口。
    万幸的是,汴京城四通八达。再加上年关已近以及昊天上帝显灵一事,当下这个时候,属于热销产品的香炉,正从四面八方被精明的商贾运至汴京城内。
    是以,刘娥估么着,就算一个月内采买不全,东京城内的香炉缺口,至多也就是二三十万而已。一个月的时间赶制,每天制作一万个即可。
    “少府监…不行,单是少府监的话,怕是很难完成此重任。再算上将作监,应该可以了。无论如何,都不能耽误了春耕祭祀祈神仪式。”
    静下心来分析过后,赵恒总算踏实了一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