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霸业

第一卷 正文_第1011章 对老二的期望

    
    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太子偏着头,对于父皇的布局,怎么都想不明白。
    下面便是陆上运输和水上运输。
    这总算是衣食住行中的行,但是比重只在两三成,并不算多。
    而且朝廷的占股其实相对比较高,同时还有民间的资本涉及其中。
    太子看了整整一天,还是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最终绝对拿着去问问先生,看看父皇的布局中到底有什么玄机。
    徐梁让宗室子弟与勋贵之后一同在读宗学,所以东宫的讲读的官员,最终都成了虚职。
    太子殿下确实继承了徐梁的天赋,在读书方面有些过分的如饥似渴,所以除了宗学的先生之外,还去国子监找了些翰林的大儒来去清剿学问。
    这些大儒也教授其他皇子的攻克,但是最终依然普遍认为只有皇太子才算是真的敏而好学,至于二皇子,那是实打实的顽劣不堪。
    如今国子监的老大是刘宗周,但是蕺山之学却未能得到发扬光大。
    别无他故,如今政学分离,没有政治上的扶住,一任何哲学思想都很难得到光大。
    更何况国子监也不是只有刘宗周一位大儒,其他关学、洛学、程朱理学,阳明心学一样都是主流思想,学生之间也是辩论不休。
    为了增进实力,刘宗周将自己的得意门生黄宗羲也拉进了国子监。
    黄宗羲善于思考又博览群书,入监之后隐隐有宗师之风。他去宗学讲过历史,颇为皇太子青睐,常来请教问题。
    太子求教的先生,正是这位黄宗羲黄先生。
    这位黄先生与黄道周同姓,而且有着极其相似的人格魅力,这也是皇太子对他格外信任的原因。
    “历朝历代,人才总是国君最为看重的。自隋唐之后有科举为国取士,如今圣上兴办新学,这取士之途就又变了。”黄宗羲拿着皇家明细,细细为皇太子分析:“这也就是为何圣上办学不遗余力。”
    “那为何要投资厂矿呢?”皇太子问道。
    黄宗羲也有些疑惑,道:“或许是因为这方面利润不厚,圣天子仁善,不与民争利。”
    皇太子结合父亲之前说过的话,觉得未必就如这位黄先生说的这般。
    如今皇明还远远没有步入能源时代。
    石油除了提炼猛火油之外,只有沥青和油墨有用。属于贱物。煤铁更是如此,若不成规模,基本赚不到钱。所以徐梁在能源领域的布局对于旁人而言,可不像是看着做善事么?
    然而一旦蒸汽机、内燃机大规模出现,这些贱物便会摇身一变,变成国家经济支柱。
    可以说。只要控制了能源,谁都无法削弱皇家的影响力。除非索性打破整个体制,进行一场狂风暴雨般的革命。
    这对于不重视技术的黄宗羲而言,自然是天边的星辰,肉眼难见。
    黄宗羲更为看重的则是皇家在海外殖民领地上的股份。如今皇家大部分的收益都是南洋公司和澳洲公司提供,美洲公司也渐渐后来居上,输送大量的真金白银回来。如果皇帝如此重视海外殖民领,肯定是要影响未来国策的。
    “黄先生,我看不懂。”太子恭敬道:“父皇说的民心即我天心。要着眼生民立命之所处。那无非便是衣食住行。然而‘衣’方面,天家只占了极少部分,还是宝和店自己在天山置办的棉庄,并非父皇的意思。食嘛,许多皇庄都转手出去,天家除了在南海子种些粮食蔬果吃用,几乎没有旁的农田。这两样大头为何不抓呢?”
    黄宗羲也十分奇怪,这样的产业布局显然不利于家族发展。任何一个大家族。肯定要有自己土地,才谈得上投资其他浮财。
    “这。”黄宗羲觉得有些尴尬,“臣不敢浪对,且容臣回去思索一二,再报与殿下。”
    太子颇有些失望,道:“可。”
    ……
    徐梁看着骑着竹马的二儿子,一直在考虑为何两个儿子的性情会相差这么大。或许是因为哥哥已经到了想证明自己的年纪。而弟弟仍旧懵懂无知。
    “老二,你想当个什么样的皇帝?”徐梁突然开口问道。
    此时院子里只有父子三人,老三只有六岁,正捧着苹果啃得开心,根本没去听父皇的问题。
    老二停下跳动的步子。一张小脸红扑扑的,道:“皇帝不是只有父皇和皇兄能当么?”
    “如果。”徐梁道:“如果你能当皇帝,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嘿嘿,”老二笑了,“我要当秦始皇那样的皇帝。”
    “那可不是明君的典范。”徐梁也笑了。
    “但是明君太辛苦,还不开心。”老二继续蹦跶起来,边喘气道:“像朱慈烺是明君了吧?总是被那帮老家伙气。父皇也是明君吧,成日里忙,什么都要操心,有些事还要苦口婆心跟人家讨价还价。”
    徐梁有些意外地看着这个二儿子,平日里总觉得他有些没心没肺脸皮厚,没想到他也在观察这个世界。
    “秦始皇多好啊,想干嘛干嘛。”老二跳到徐梁身边,咧嘴笑道:“我要是当了皇帝,就跟大臣们说:朕要打突厥,要打泰西,要打西夷,要打全天下,你们去给朕准备好就出发吧!然后我就可以继续玩,玩着玩着,他们也就把地方给我打下来了。”
    “当了皇帝能想吃啥就吃啥不?”老三突然插嘴问道。
    徐梁拍了拍老三的头,盯着老二道:“底下的大臣要是不肯呢?他们偏就不肯打仗,你能逼着他们去么?”
    “那……总有办法的吧。”老二道:“秦始皇手下的大臣为啥肯呢?所以嘛,肯定有办法,只是我还不知道罢了。”
    “的确是有办法。”徐梁轻轻地点了点头,看着二儿子又跳开玩去了。在他心里,其实已经回答了老二的问题,那就是“盟友”,或者用后世更为精准地说法,应该叫做利益共同体。
    商鞅之后的秦国,以武功封赏国人,别说贵族因为征伐六国而享受到了利益,就是普通的秦人也在征战中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最大的利益共同体。
    当六国百姓还在为国君出征的时候,秦人已经在为自己卖命了。从工作热情而言,是打工的更在意企业利润,还是老板本人更在意呢?
    之所以没有说出来,是因为老二年纪太小,多半是听不懂的。另一方面,徐梁也进入了治国的新阶段,战略布局和思想酝酿。
    如果没有高中对马克思主义扫盲,没有大学的马列毛邓概论,徐梁根本意识不到生产关系的重要性。
    毫不讳言地说,徐梁并没有想过要去改变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希望挖掘出更多力量进入生产,创造社会价值。
    然而单纯的解放生产力又不碰触生产关系,这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存在。
    当警察和巡检司将一批批懒汉、盲流、穷人以国家暴力押送东北、台湾、澳洲、甚至美洲的时候,生产关系就已经被触动了。
    当山东为了筹集军费,抄没富户、大户,连朝中命官的家宅都不放过,成批量地制造“罪官”的时候,生产关系也已经被动摇了。
    直至今日,仍旧是人们不敢提及的伤疤,因为在那场获利极大,对徐梁事业有极大推动力的“运动”中,其实自己已经站在了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对立面上。
    没人提,正是因为人们不敢指责皇帝,并非他们能够认同。
    徐梁在这些年间已经扶持起了一个新兴的阶级,让旧有的生产资料占有者向这个阶级过渡,当然也包括皇家本身。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他找到了一个阶级盟友。这个阶级盟友将与皇家一起,为本阶级的利益战斗、掠夺、剥削。
    关键问题是,这个世界上的哲学家实在太少。有多少人明明上了徐梁的贼船,却根本不知道这点呢?有多少人明明已经步入了新阶级,以新的手段方式获利,却又对旧有的小农经济抱有眷恋,甚至心存退意?
    徐梁知道,一旦变革生产关系的问题摆在自己面前,这解决起来就需要更精细的手段,更巨大的耐心。
    那么在皇帝的心目中,大明该进行怎样的生产关系变革呢?
    如果按照高中时候学到知识,生产关系可分两类,一类是公有制为基础,一类是私有制为基础。从历史来看,宋朝儒生们希望建设一个公有制为基础大同世界,所以即便朝廷不能与民争利,但在盐铁、外贸等重要经济领域,国家只有越抓越紧。
    从明朝立国而言,太祖高皇帝,以及其后的诸位嗣皇帝,却都在进行私有制改革。大批大批的官办盐场、铁厂,以极低的价格变成了民间私有。整个卫所制度崩坏,正是在朝廷的懈怠之下,近乎全国一半的土地和人口变成了军事贵族阶级的私产。
    可以说,大明已经在私有制这条路上走得很远了,要想重走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资本主义路线,大约只有毛祖再世才有办法,绝非徐梁能够企及。
    “舅父,历史上哪个皇帝是整日吃吃喝喝什么事都不做的?”老三拉着朱慈烺的袖口,仰头问道。
    朱慈烺笑得双目都成了月牙,拍着太子的头,道:“那可都是昏君,沉溺酒色,不是好东西,问都别问。”
    “可我就想做那样的皇帝。”老三嘟囔一声,又跳起来去看太上皇的御案上有没有放什么糕点。父皇说他现在的体重超重了,所以甜食都有了定量,再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了。
    “这你就不用想了。”朱慈烺抚须笑道:“皇位是你大哥的,你就安心等着之国做个藩王吧。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学那些昏聩之人,成日里就想着好吃好喝。”
    “哦。”老三觉得很有些失落,又道:“那为何父皇要问二哥想当个什么样的皇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