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牧天下

第358章 开设科举制

    
    黄纶微微叹道:“士族之所以为士族,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在一个‘权’字上。有权则有钱有地有名望,随着家族的繁衍昌盛,子嗣无需劳作,便能读书养望。他们相较于其他人,更有机会入朝为官。经历数代宦海沉浮,整个家族为官者众,自然而然便衍生出士族大家。“
    “再加上其掌握着地方的教化之利,收拢大量寒门士子作为门生,以至门生故吏遍布,地方官吏多承其荫,诸事皆为其马首是瞻。”
    众人闻言,不由微微点头,颇为认同黄纶的说法。
    黄纶静静的看着众人,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时间。片刻后,方才含笑道:“士族便是人心,人有私欲,又有权力,必然会演变成新的士族。我们可以铲除旧的士族,但新的士族,依然还会产生,且就在我们之中。”
    众人倏然一惊,一片哗然。他们对士族恨之入骨,怎么可能会成为新的士族?
    倒是秦张二人,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这一点他们之前确实没有想到,总觉得自己与士族是对立的。
    但黄纶的话,顿时点醒了他们,士族并非固定的一群人,他们随着既得利益者的改变而产生更迭。
    如今征北军已是蒸蒸日上,只要不败亡,他们这些征北军的既得利益者,又如何能够避免成为士族?真到了那个时候,又有谁会拒绝成为士族?
    秦无害微微叹了口气,郑重的朝黄纶微微一拜,“在下谨受教了。”
    张崇亦是敬佩的看着黄纶,拱手拜道:“黄大人此言,当真是令人茅塞顿开。不知您觉得,该如何处理士族之患?“
    黄纶正色道:“我军起于草莽,并无多少来自士族的羁绊。但随着我军不断向南扩张,想要迅速稳定地方,与士族达成妥协,便不可避免。”
    “而随着我军不断壮大,内部必然会充斥着大量士族中人。想要解除士族隐患,唯有断其羽翼,弱其宗祠,方有可能限制其权势。“
    ”本官算是明白了。“李戬听完黄纶的话,冷笑道:”这士族的根源,就在于其宗族势大,掌握地方权力;以及教化地方,掌握民心舆论。“
    黄纶连忙笑道:“大人此言鞭辟入里,属下敬佩。”
    李戬微微瞥了他一眼,这黄纶智谋倒是不错,就是没有什么节操,难成诤臣啊。
    不过有张崇这个执拗不阿的直臣就够了,再多的话,他也吃不消。若是一时火起,不小心咔嚓掉一两个诤臣,那就是亏大了。
    于是,李戬轻咳了一声,正色道:“既然已经找出了士族的弱点,那我们只要对症下药,不就好了?”
    “主上,若是有这么简单就好了。”张崇苦笑道,“士族宗亲本就一体,其拥有大量的田地和佃户,足以衣食无忧。士族子弟养尊处优,成才的几率,几倍于寒门。”
    “我军想要稳定地方,光靠寒门士子是不够的,必然要接纳大量士族子弟为我所用。一旦用了,便只会继续壮大士族,还谈何削弱?”
    “至于教化,更是我军的短板。虽然开设了官校,不过是勉强维持地方治理罢了。我军治下,更多的是实行耕战之策,民兵一体。”
    “这在处于边塞之地,确实是良策。可如今我们已得关中之地,若是再实行耕战之策,必然为民心所恶,久则生变。”
    李戬眉头不由微皱,也就是说,这天下的官吏,大半都被士族所垄断了?
    这怎么行?若是今后所征辟的官吏,绝大部分都与士族有关系的话,那征北军岂不是要被其步步蚕食,日后又与其他腐朽势力有何区别?
    他一手打造的征北军,必然要与外面的那些妖艳贱货不同,核心理念必须得清新脱俗,在这肮脏混乱的世界中,打出一片新天地。
    心思电转,李戬冷笑一声,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这士族注定要遭到历史的淘汰。其只所以存在,不过是因为其垄断着上进的道路。
    而在这个时代,一个普通人想要上进,只有两条路。要么从军,获取战功;要么读书,通过察举征辟而入朝为官。
    但如今,随着九品中正制的盛行,士族以绝对的优势,成为了选官制度的最大受益者。寒门士子想要出人头地,在士族的打压下,越发困难。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李戬既然有心想要打压士族,那寒门庶族便是他所要争取的对象。
    “想要彻底解决士族隐患,本官倒是有一个办法。”李戬淡笑道:“士族所仰赖的,不过是诗书传家,人才辈出。但天下何其广大,有才之士何其之多?然而今的选官之制,以尽为士族把持,是时候改变了。本官欲开设科举之制,广纳天下英才”
    科举?众人面如疑色。秦无害当即站起来,问道:”主上,何为科举?“
    李戬正色道:“科举,简单来说,就是分科取士。从几种不同科目考试中,来招纳真正的人才。“
    “主上,不知这科举,该如何实行?”张崇亦是十分好奇,连忙问道。
    李戬犹豫了一下,决定不再照搬后世所知的科举制度,而是因地制宜,先行解决征北军当前困境再说。
    “科举分为六科,分别为文科,数科,律科,吏科,兵科,杂科。“李戬继续解释道,”所谓杂科,其中包含农工商诸事,本官所取进士为官,或许四体不勤,但不可对此一无所知。“
    “这六科,顾名思义,便是以诸曹事务为参照,以便所取进士,符合诸曹所需人才。即便是下放到郡县为官,也能迅速掌握庶务。至于考试的题目,便由诸曹长官拟定一批试题,再由本官亲自选取,作为定试。”
    “科举暂时分为两试,第一场由各郡举行郡试,每郡暂取十人,参加下一轮考试。第二场则来本官府上,举行府试,再取十人为进士及第。“
    “主上这科举之制,实在是高明之至,若是早日实行这科举,我寒门士子何愁无法出人头地?“秦无害激动的拜道,”属下待天下寒门士子,拜谢主上之创举。“
    附言:感觉越写越跟第一本相似了,最近又忙,没太多精力写书。喜欢看此书的书友们,可以先看一看我的老书《冒牌县令之天下争锋》,绝不比这一本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