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关中士族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之时,二月下旬,征北军再次引爆关中一片震动。
已经更名为大都督府的征北军中枢,突然广布求贤告示,宣布举行科举考试,求贤纳才。
此举顿时吸引了无数士子的目光,纷纷前往布告栏中查看,了解何为科举。
寒门士子们很快便从中看出了科举的意义,顿时欢呼不已,奔走相告。而士族子弟一见,不由脸色大变,这科举一出,他们便不得不与那些寒门士子相互竞争,再无优先入仕的特权。
如今关中以被征北军掌控,他们身为关中士族,逃无可逃。如今游离于征北军之外,这让他们极为不安。唯有进入征北军为官,方能和光同尘,求得一点安全感。
虽然对于科举十分反感,可征北军迟迟没有征辟士族子弟为官,各大士族亦是焦心不已。此次举办科举,对他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当征北军决定于三月上旬,在各郡举办科举之后,各大士族纷纷筛选优秀家族子弟,前往报名考试,力求能够混入征北军中,为家族求得一线生机。
寒门士子更是不会放弃这次机会,纷纷踊跃报名。不过数日,各郡送来的情报显示,报名考试的士子,已接近千人。
这近千人,便囊括了整个关中绝大部分的士子。征北军治下两百万人口,就只有这么点读书人。李戬并没有欣喜不已,反而大失所望。
别看报名有近千人,其中不知混杂了多少滥竽充数之人,虽然识字,却没有什么才能,纯粹是来浑水摸鱼的。
李戬设置的郡试,便如一张大网,用来筛选出良莠。能够通过郡试,便代表着有一定的才干,这才是征北军所需的人才。
至于郡考能筛选出多少人才,李戬心里没底,但愿不会太惨吧。
三月初八,各郡府内设置的考场,坐满了士子。从各郡汇总的情报来看,南北士子的差异极大,诸如北方四郡,士子加起来的人数,还不到百人。
而关中各郡,尤其是长安以及西部三郡,没有遭受匈奴荼毒,人才可谓济济,每一座郡府,至少有上百士子,挤满了府院考场。
特别是长安,作为雍州州治所在,人文荟萃。大都督府院中考场,三百多名士子各据一桌,席地而坐。桌上摆放着文房墨宝,以及一叠昂贵的纸张,任由他们挥洒。
寒门士子哪里用得起昂贵的纸张,望着泛黄的纸张,久久舍不得下笔,唯恐笔墨玷污了纸张。
此次考试,按照李戬的要求,设有六科试题。因为是初试,题目都较为简单。
但即便是这样,一些科目试题,顿时难住了不少考子。比如士族子弟,面对杂科兵科,可谓是两眼一抹黑。
许多人都以为,此次科举,所考内容不过是诗书经义。他们诗书传家,对此可谓信手拈来。
可没想到,此次考试竟然分设六科,除了文科以外,他们对其他五科涉猎不多。此时提笔,绞尽脑汁,久久无法落下。
反倒是许多寒门子弟,尽管不如士族子弟,对诗书的专研深。但对于其他五科,皆有涉猎,纵然学识不深,却胜在广博。
待到考试结束,士子们纷纷涌出考场,三两好友聚在一起,相互探讨试题。彼此应证下,对者喜形于色,错者捶胸顿足。
数日后,各地的考卷全部汇聚于大都督府。由黄纶为主的考官负责评分筛选,挑出能够进入府试的优秀士子。
两日后,近千份试卷终于评审结束。黄纶当即将挑出来的一百份合格试卷,呈送给李戬览阅定夺。
李戬看过之后,发现这百份试卷中,尽管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寒门士子的试题,却还是依然让士族子弟占据了近半名额。
要知道,这百份试卷中,北方四郡便占据四成,无一士族子弟。而关中各郡占据六成,便有四成多的名额为士族子弟所占据。真正中榜的关中寒门士子,不过十几名而已。
他不由有些感慨,士族的底蕴果然深厚,难怪能够在当今之世,蔚然兴盛。不过结果如此,他也无心更改,当即首肯,命他们制定榜单,布告各郡。
发榜当天,各郡郡府门前的布告栏上,张贴着本郡前十名的榜单,以及各郡前十名的名单。
无数士子纷纷聚拢在布告栏上,查找自己的名字,中者欢呼雀跃,落榜者垂头丧气。
然而,很快他们便发现了差异,榜单上不仅罗列着姓名,还有考试的成绩。许多士子在落榜之后,便怀着瞻仰的心情,查看其它各郡的中榜名单。
这一看顿时炸了,其它榜单的成绩可谓是良莠不齐,尤其是北方各郡,平均分数还不到南方各郡的一半,却也能上榜。
在场众人虽然落榜,可也知道,自己考试成绩,绝对没有那么差。连比他们还不如的士子都能中榜,凭什么他们不能?
于是,关中各郡许多落榜士子,纷纷聚在郡府外抗议,高呼不公。
对此,李戬也是在意料之中,早有准备。主持各郡考试的考官,当即出面安抚。告诉众士子,此次郡考乃是分郡考试,只对本郡士子进行筛选。
各郡水平参差不一,成绩有差距在所难免。若是落榜士子想要中榜,可迁居北方各郡,来年科举,自然能够轻而易举取得名次。
这番话顿时怼得众人哑口无言,正如考官所言,郡考不涉及其他各郡考试,仅做本郡排名。那其他各郡考试好坏,都与他们无关。
可难道他们真的要为了科举中榜,举家迁徙到北方各郡去吗?众人纷纷散去,心中各有盘算。
大都督府中,李戬同样看着中榜名单,眉头微皱,北方初兴,文风实在是太薄弱了。
北方四郡此次参加考试的士族,不到百名,许多还是从官校中抽调出来考试的。
可即便如此,他们的成绩依然是惨不忍睹。若不是分郡考试,只怕这些人没有几个能够上榜的。
他现在只能寄希望于,通过这次考试,会有更多的关中士子,利用南北差异,迁居于北方各郡,以弥补北方的不足。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