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在我国出现,2020年1月确诊患者数量开始爆发,国家立即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严防死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终于遏制了病毒的继续扩散,随着感染者逐渐清零,新增确诊病例稳步下降,我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接到的命令是:高度警惕,继续防控。所以虽然城市中的工作生活都已经恢复正常,但是医院及疾控中心却仍然步步为营,坚决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感染者,所以,每个进入医院的患者都要出示健康码及行程码。而作为院前急救的我们,直接面向社会各个阶层,更是随时在保持着警惕,这是任务,也是使命!
6月8日,今天的任务不多,有两个醉酒的,一个打架擦破皮的,我们虽然心里知道这是在浪费公共医疗资源,但还是一视同仁的把他们送到医院就诊,没有成就感的一天,大家反而觉得疲惫不堪,一起走进办公室,“老杨”“三哥”瘫软在沙发里,车钥匙随手丢在茶几上,“胖子”忙着在小冰箱里翻找饮料,然后咕咚咚的一口气喝下了一整瓶,才来得及说一句“爽快”,我和“小怡”在整理今天的资料和病历,准备归档。17:35“咚咚咚”短信响起,同时“老杨”和“小怡”也听到短信,我们一起皱起了眉头,这个时间点来任务,今天又不能准时下班了,“唉!”叹了口气,只有我拿起手机翻看,但其他人也放下了手里的事,站了起来,任务内容如下:发单时间:20xx年06月08日17:35:28任务号xx0608xx1022,现场地址:xx市平安医院,联系人:女士,联系电话:182xxxxxx,主叫:182xxxxxx,主诉:咳嗽,发热。
“发热病人”我们大家立刻警觉起来,所有人都知道现在是特殊时期,“咳嗽,发热”本来就是敲警钟的症状,这个患者两个都占全了。“小怡准备隔离衣,大家准备出发,注意安全”,我无奈的发布任务,这种患者很棘手,需要转送至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老杨”把车发动好,大家开始互相帮助穿好一级防护服,戴好帽子、口罩、手套,突然觉得一下子呼吸都不通畅了起来,从办公室走到车前那么一小段距离,已经开始出汗,“胖子”边走边絮絮叨叨的说着还好,他喝了冰水,不然肯定脱水,此时,我想起那些抗役一线的同志们,不管气温高低,不管刮风下雨,只要需要,随时都穿着二级甚至三级防护服工作8个甚至12个小时,这些才是我们应该感激和敬佩的人。
上车后“小怡”拨通电话:“喂,你好,我们是120,患者现在什么情况,发热到多少度?”对方是个年轻女性的声音:“老师您好,我是平安医院的工作人员,该患者由省外今天到达,感到不适后来我们医院就诊,想住院治疗,可是进门量体温是38.9摄氏度,我们医院没有发热门诊,不能收住,现在患者要自行离开,我们不敢放他离开,请保安拦住后正在做工作,请你们快点来。”“外省患者,发热,想自行离开,我们要快点赶到才行,别让他接触更多的人。”我和“老杨”说道。“老杨”开始加快速度,当然,也拉起了警报,可是我突然觉得今天的警报显得那么刺耳。
大概15分钟,我们赶到现场。只见“平安医院”的大门口两位保安拦住一位中年男子,男子伸手去推,急切的想要离开,一位年轻的护理人员正在焦急的劝说什么。刚好看见我们停下车,马上指指我们,又对男子说了几句,那名男子安静下来,我走下车,向那名男子走去,“小怡”提着药箱跟在我后面,那名安静下来的男子看见我们穿着隔离衣,眼里闪过慌张,又变得焦虑起来,我赶紧加快脚步走到他身边,放缓语速:“您好,我们是120医生,听说您不舒服,需要去大医院治疗,我们是来接您的”,男子的普通话不太标准:“我只是感冒了,随便哪家医院输个水就行了,不用麻烦了,我过两天还要赶火车”,说着就想往外走,我只能拦住他:“您听我说,您现在发热了,需要重新确认下体温,并且,您也知道现在国家的规定,您发热了没有办法乘坐交通工具,甚至没有办法住酒店,我们护送您去就近的省级医院,边治疗边采核酸,如果只是感冒,我觉得您治疗一两天症状肯定会缓解,这样拿着核酸结果,想去哪里都可以。”他犹豫了下,点点头:“好吧,再测一下体温”。我让“小怡”准备水银体温计复测体温,顺便让他出示行程码和健康码,行程码是绿色,但是由沿海那个大城市过来的,据说那里部分地区还在隔离,我没有放松警惕,在调取健康码时,他的手机突然死机了,只能重启,这时“小怡”复测体温39℃。事实面前,他只能同意去医院,不等了,我让“三哥”和“胖子”扶他上车,我与“平安医院”的工作人员做好交接后,我们开始向设立“发热门诊”的就近医院出发。
在路上,他的手机终于重启完毕,开始调取健康码,突然,我和“小怡”愣住了,红码(健康码由绿色变成红色提示高危人群),上面没有核酸采集记录及疫苗接种记录。这是我在工作中接触的第一位健康码为“红码”的患者。在脑中快速的做出决定,让“老杨”把车直接开往我们医院,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们如果要被隔离,还是在自己“家”方便的多,同时让“三哥”电话通知我院“发热门诊”人员做好准备接诊该患者,很快,我们回到医院,车一直开到“发热门诊”门口停下来,已经有“发热门诊”的医护在等候了,他们快速的把患者接进诊室,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接触史等,并采集核酸,抽取新冠抗体等一系列检查。
我们松了一口气,病人我们是安全转运到医院了,转运过程中也严格遵守了防护原则,现在我们需要回站上做车和设备的消毒,需要按要求脱隔离衣...,可是我们无法下班回家了,在该患者核酸结果出来前,谁都不敢走,现在大概晚上7点,抗体、核酸等所有结果回报后可能要到凌晨。“今晚我们只能在值班室自我隔离了。”我自嘲的说道。然而大家都同意这么干,没有提出异议,因为谁都不确定患者的情况,谁都不想做下一个传播者,谁都不愿意把不安全带回家!
给家里打了电话说明情况后,我们开始洗车,消毒车辆及车载设备,忙完一切基本晚上九点了,大家都觉得又累又饿,突然,“胖子”的电话响了,他接了后神神秘秘的跑出去,过一会竟然拿回来了热乎乎的饭菜,甚至还有两瓶啤酒。把东西放到茶几上,邀功似的说:“我知道大家都饿坏了,所以偷偷点了外卖,想给你们一个惊喜,当然我也注意隔离措施,让快递小哥把东西放门口了”然后像个孩子似的大大的比了个“耶!”的手势,气氛热烈起来,我们异口同声的说:“你肯定饿坏了,是给你自己点的吧。”说归说,我们也没有客气,赶紧摆好饭菜,积极享用,这一刻,我们有一种患难与共的情怀。
真的饿坏了,20分钟,我们就风卷残云的扫荡完了饭菜,甚至两瓶啤酒也被喝干了,也许有酒精的作用烘托了气氛,大家的话也多了起来,天南地北的东拉西扯,当然最多的还是在讨论今天的“红色健康码”,“胖子”变得有点焦虑:“你们说,如果这个患者真的是新冠,下一步我们怎么办?”“三哥”脱口而出;“我们当然要隔离,要反复核酸确认才能解除警报,不过我们网络站也要暂停工作了,要告诉老头、小丽、小毛、涛哥让他们在家好好休息,但是要记得给我们送好吃好喝的”“老杨”拍了拍“三哥”:“这才是你真实的目的吧,好吃好喝的隔离,还让哥几个和你作伴。”大家一起笑了起来。“小怡”转头对我说:“锋哥,我一会去查一下病人的检查结果,被胖子一说,还真有点紧张呢,我可不想隔离,对了,我原来都叫你小强老师的,可是大家怎么都叫你刀锋?慢慢的我也跟着叫了,是不是小强听起来像蟑螂的别称?”哈哈哈哈...所有人都笑了起来。“既然小怡问了,那我就说说我这个响亮称呼的由来吧。”我到了杯水,慢慢说起来。
“你们还记得几年前,我们市里火车站被恐怖袭击的301事件吧?我当时参与了那台最艰难的手术,后来还写成了演讲稿...”,说着说着我逐渐陷入了回忆,虽然过去了6年多,可是一切就像昨天才发生的:2014年3月1日夜,累了一天的我已经早早睡下,22:30刺耳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接起电话只收到了:“有急诊,直接进入手术室”的命令。我带着茫然与睡眼惺忪匆忙出门,直奔医院手术室,走进手术室的刹那,映入眼帘的是每一间手术室都灯火通明,走廊上都是忙碌小跑的身影,无菌区的地板上随处可见斑斑血迹,每间手术室门口都堆放着血衣...出大事了。我快速找到自己的科室的手术间,迅速洗手、穿衣、上台,手术台上每个人都在沉默,专注。台上的病人是一个警察,刀伤,手术探查中发现刀由左侧腹部进入,刺穿胃、十二指肠、肝脏,大量的血液涌出...虽然我只是助手,但依然确定这是个棘手的病人,要止血、要修补、要救命、要抢时间...,我的头脑乱成一团,主任抬头看了我一眼,眼中透着说不出的坚定,我仿佛也获得了信心,准备接下来的挑战。“手术刀”,这是一个命令,也是一个开始,从主任握住手术刀的那一刹那,我屏住呼吸,开始真正的冷静下来,眼中只有那跳动的“刀锋”,他仿佛有了生命,他在血管旁游走,在组织间穿梭,在深处上挑,在浅部移行,他精准的游离损伤的血管、剔除坏死的组织...,然后配合我们的不断的缝合,结扎...,病人的血逐渐止住,脉搏的跳动也越来越平稳,终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手术顺利,大家相视一笑,紧张的气氛一扫而空。抬起头才突然看见手术间门口向我们默默弯腰感谢的省级领导,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救了一位英雄,浓浓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刀锋”代表的是一位外科医生的信仰,代表着对生命的尊重,代表着医生的使命,也许我会离开手术台,但心中永远放着那闪亮的“刀锋”。我舒了一口气,“我的演讲完了,你们是第二批听众,哈哈哈...”笑声打断了旁边同事的沉思,“小怡”突然说道:“我知道了,所以到现在好多同事都叫你“刀锋”,弄得我们新来的也跟着叫起来了。”
凌晨0:20左右,通过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也有所缓解,1:30,患者的新冠抗体阴性,核酸结果阴性,复测核酸需要到上午11:30才出结果,至此,我们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心里都明白“警报”应该是已经解除了。顺利的话,明天12:00我们又会出现在需要我们的地方。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