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走后,林玉还站在原地回想着她的名字,她叫“晓荟”她姓“晓”吗?是哪个“xiao”呢?他又想,一般熟络的朋友之间只叫名字,而且“晓荟”确实像没带姓的名字,那么她到底姓什么呢?但也有一种可能她姓“荟”,朋友们叫她“小荟”也说得通,林玉想来想去,自言自语地念叨着,好像魔怔了一样。
过了很久林玉又一惊一乍地叫道:“忘记留联系方式了。”紧接着不免又是一番后悔、惋惜,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忘记呢,以后要想再见怎么办。但是林玉今天见到她的兴奋感让他感到很乐观,之前名字什么都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她是财经大学的学生,连她叫“晓荟”都知道了,已经知道了这么多信息再见面肯定不是什么难事。
事后证明林玉过于乐观了,他试着回大学城找了好几次也没有找到这个叫“晓荟”的姑娘,她就像流星一样消失了,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可是她给他留下的印象是那样的光彩照人、绚丽夺目。
林玉内心被激起的涟漪渐渐平复、冷淡、消沉,生活的激情也淡了,话变少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就像冬天早上早起上班刚到办公室时还哈欠连连的状态。
一系列的改变对林玉来说也完全不是坏事,办公室刚来的好几个文员实习生被他迷得神魂颠倒,说他冷冷的、忧郁的样子加上他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真是帅呆了。
因此林玉成天被一群实习生围绕着,耳边叽叽喳喳,小女生特有的高频率声音直吵得他心烦意乱,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心思跟她们计较,对她们总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着,这就加深了小女生们对他的好感,说他这么一个大领导亲切随和、好相处。反正都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说到韩婧,大半年的时间,林玉和她朝夕相处、如胶似漆、形影不离,林玉除了上班就是韩婧,王绮离职之后就断了联系,就连张强和徐亮也没再见过了,电话没打过、微信没发过,一切联系都断了。
林玉的生活就这样的简单,但是很富足,有体面的工作,吃好住好,开好车,穿名牌,万事不需为钱发愁,这样的日子是多少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可是他越来越觉得枯燥、无聊、难以忍受。
网络段子说:钱能解决人生百分之九十的困难,剩下的百分之十要用更多的钱解决。林玉现在认为写下这个段子的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有钱人,他不懂有钱人的痛苦。
他还看过一个对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的采访,张朝阳说他成了一个有钱人依然很痛苦。人家拿张朝阳的话当笑话看,但是林玉却深有体会,他能理解张朝阳的痛苦,即使他不能像张朝阳那样有钱,也一样感同身受。
说到底人生痛苦也就是不能心想事成、为所欲为,或者像佛经上说的更具体全面一些——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盛。这些都是神仙也难解的问题,林玉也没有办法,只能自己承受。
林玉从众多的痛苦之中看到了一丝希望,他想也许从张强和徐亮那里可以获得一些小小的、暂时的快乐也说不定。
林玉过上体面的生活之后,觉得之前活得太寒酸、磕碜、不可见人,张强和徐亮也是寒酸、磕碜、不可见人的一部分,就故意和他们断了关系也断了联系,张强和徐亮也不了解林玉具体怎么样了,只知道他找到了新工作就从他们的合租房搬出去了,后来怎样就不知道了,毕竟他们每天都要为工作从早忙到晚,哪有多余的心思和时间去关心别人的事情。要为此就说他们人情淡泊也不合适,毕竟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有几个人不是如此?
当林玉打电话给徐亮说他要去看他们时,徐亮说他和张强今天正好不上班都在,林玉于是就坐地铁过去了。
林玉本想开法拉利过去炫耀的,但事不赶巧,这天法拉利被开去保养了,三天之后才能取车,那辆辉腾也因为时间长没开保险过期,一时半刻上不了路了。
当林玉孤身一人,风尘仆仆的样子出现在张强和徐亮面前的时候他俩都有些许惊讶,一来他们确实太长时间没见了,二来也是没想到林玉竟然沦落到坐地铁了,他们可是见识过林玉的大众辉腾的,要知道此刻张强和徐亮也买了车,不过是一辆二手面包车,这车是他俩合伙买的。
面包车车身坑坑巴巴,有好几处漆皮脱落好像牛皮癣一样,有些磕碜,不难看出这辆车命运坎坷,曾经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经历过许多,车底盘还滴着黑乎乎的机油。
没有一副好皮囊,兴许会有不错的内在呢!对于这辆二手面包车也是不用奢求了,车门一开迎面就是一股令人作呕的汽油味,车底板黑乎乎一片,好几块铁皮错落叠在一起,踩上去咯吱作响,仅能防止车里的人不会在行驶的中途掉下去。仪表板上的仪表也大多失灵,座椅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副驾驶座椅尤其严重,里面的海绵都漏了出来一大块,耷拉着,并且开始发黄甚至变黑,驾驶座有个座椅套,保护的好一些,这应该是司机对自己的优待。
幸好这辆车还有四个轮子和方向盘,使它还能受控制向前走。
要不是张强和徐亮说这是他们买的二手车,林玉都以为他们做上了收废品生意。
当然林玉成天和辉腾、法拉利打交道,普通车已然看不上,更何况这这样一辆二手车,在他看来这车早该拉去报废了。
这样的车自然三天一小修五天一大修,买车一共不到两万块钱,这要是认真修一下都不止这个钱,张强和徐亮也算被逼得找到了办法,他们修车都是去附近的乡下小镇,人工费便宜不说,那里的修车的零件都是从报废车上拆下来的也相当于打了好几折。
“你俩这车真够拉风的。”林玉嘲讽说。
“不管怎么说也是辆合法的车,有牌照能上路,打交警跟前开过去一点问题没有。”张强信心满满说。
“这话说的全在道理上,无论什么车还不就是个代步工具,能把你带到要去的地方就成。”林玉表示认同。
林玉没想到自己会轻而易举地认同张强的话,在以前他俩总是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斗嘴,油嘴滑舌、胡搅蛮缠,一开始是戏谑,但往往会升级到两不相让,最后争得面红耳赤,哪怕徐亮从中劝解也不好使。
林玉一开始以为是他们分开的这段时间各自都成熟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幼稚。但他很快意识到其实是他俩生疏了,说话不能再肆无忌惮,无意中都夹杂了几分客气和欲言又止。
“别看车破,但是真帮了我们不少忙,比那些十几万、几十万的车都好得很。”徐亮有些大言不惭地说。
林玉有些吃惊,见张强也是表示同意的神情,愈发表现出“此话怎说”的表情。
“这车要拉人可以拉人,要拉货也可以拉货,对于我们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徐亮接着说。
“你们能有什么货要拉?”林玉问。
“林玉你不知道,我们辞职了。”徐亮说。
“你们辞职了?你?还有小强?”林玉有些吃惊。
“没错,已经好几个月了。”徐亮说。
林玉看了看张强,得到了肯定的回应。
“你们不工作拿什么生活?”林玉问。
“拿它。”张强拍了拍面包车说。
“它?用它拉尸体当灵车吗?”林玉既吃惊又嘲弄问。
“我俩合伙创业了,目前什么都做,只要能赚钱,也拉客,也给人搬家,有空的时候还给人送送外卖什么的。”徐亮说。
“这算什么创业,连个固定的项目都没有。”林玉说。
“还在策划阶段,先观察观察市场,实践中找项目。”徐亮说。
林玉从来没有听过这样创业的,觉得不可思议,又觉得有些好笑,甚至从来没有想到像张强和徐亮这种穷酸样也能跟创业联系起来。在他眼里,创业虽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但还是很“高大上”的,最起码也应该有个百八十万的启动资金和一个靠谱的项目,比如时下的风口产业——移动互联网之类的科技公司。张强和徐亮像两只无头苍蝇一样毫无规划,也没有资源,大言不惭、口口声声就要创业,不知道该说他们天真还是傻。
反正在林玉看来张强和徐亮就属于“屌丝的折腾”——小鼻子小眼、穷酸、天真、幼稚、傻里傻气、忙忙碌碌还带着少许坚持、固执己见,但一切都毫无意义,不可能成功。
人家创业成功的人都是有能耐的人,虽说不上呼风唤雨,至少也有些运筹帷幄的本领,张强和徐亮还是算了吧,他俩就是“狗肉上不了台面”简直一无是处,可能只适合做个小丑而已。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