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卿卿是女凰

第9章 秉烛不夜读

    
    南玉苏醒的消息传遍了南府,第二日薛婉等人就来到房内看望南玉。
    众人鱼贯而入,南玉看到跟在薛婉身旁的薛照月。薛照月这段日子在南府,吃穿用度都和南玉一样,气色自然好了不少,看着越发有大家闺秀的气度了。
    “平真,这两天你让娘真的担心死了啊!”薛婉说着,一下坐在了南玉床边。
    看着南玉现在病怏怏地躺在床上,她心里是止不住的心疼,“你爹怎么这么狠的心,忍心这样罚你!”
    薛婉提起南远山,是一肚子的埋怨,“你毕竟是他的女儿,也能下这么重的手!”
    “娘,这都是皮肉伤,过不了几日就能痊愈的,”南玉安慰道,实际上昨晚涂了褚寄寒给的药膏后,她身上的疼痛消解了不少,至少不像先前那般难以忍受。
    南玉抬眸,看到薛照月的目光在她房内逡巡,好像在找什么东西,南玉在心里冷笑一声,看来褚寄寒猜得不错。
    发现南玉在看她,薛照月反而莞尔一笑说道,“表妹,你这三天在床上昏睡,姨母对你很是放心不下,茶不思夜不寐,就担心你的身体。”
    “是吗?”南玉不接话,挑眉看了她一眼,“不仅母亲对我的伤势上心,表姐你对我的关心也不少呢。”
    “你表姐是中途来探望过你几次,那时候你都还在昏迷,你也知道照月她面冷心热,不爱把这些关心的话说出来,”察觉到两人之间的微妙气氛,薛婉主动打了个圆场,她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却还是希望这两个孩子能够好好相处。
    薛照月听到薛婉的这番话,反而低下头,像受了委屈一般,见她此状,南玉也不好再说什么。
    薛婉又叮嘱南玉照顾好身体,看到她体力不济,便从她房内离开。
    临走时,薛照月一袭紫衣飘带的背影让南玉感到一种诡异的熟悉感。
    看着她们从屋内出去,南玉放下心来。取出褚寄寒给的药膏,又在鞭痕上敷了薄薄一层,她不敢一次用太多,这次用得多了,给以后剩的就少了,她不知褚寄寒何时再来,只得省着用。
    清凉的触感减轻了背部再次升腾起的灼烧感,南玉长吁一口气,得以分神去细细分析刚才那一抹熟悉感从何而来。
    她几乎可以确认薛照月是前世的故人,只是到底在哪儿遇见的呢?
    以薛照月的家世,是断然进不了钦天监的,南玉分析着,如果曾经在邕州内相逢,我爹是节度使,二舅舅家肯定会登门拜访,我必然会有印象。
    若是毫无记忆,那便是之后再遇到的,除去邕州各城和京城,我曾去的地方就是从京城到青州途中经过的诸城了。
    是在哪里呢?南玉按着流放的路线,一点一点地回忆着,然而随着她一步一步加深回忆中的细节,心脏随之传来一阵绞痛,紧随其后的的是一阵天旋地转的晕眩感。
    “呕、呕......”,南玉扶着床沿竟是一阵干呕。
    她勉强撑起身,给自己顺了顺气,随着回到人间的时间的延长,每次试图回忆起前世的种种细节,心脏的疼痛和晕眩都越加强烈。
    “也许是朝暮术的原因,”朝暮术自古以来都是禁术,且施术代价极高,从来没有人记录过朝暮术施术成功后的经验。施术者已沉沦地狱,传送至不同时空的传送者寥寥无几,所记录的心得体会更是不知在何处寻找。
    南玉将香茹端进来的药汤一饮而尽,又缓缓进入睡眠,眼下她最需要的是补足体力。
    等到第五日,南远山虽未自己露面,却差人给南玉送来了一碗参汤,待参汤送至南玉手中时,还是温热的。
    南玉当着侍女的面一勺一勺将参汤喝完,将碗递给了她后便不再多言,侍女看到南玉面上无悲不喜,整个过程也不曾刁难她,赶忙将碗勺收好,退了下去。
    南玉心里计算着,是时候了。
    晚上,南玉依然抱病在寝室休息,不与众人一同吃饭,等到月上树梢,她随意穿着一袭妃色长衫,松松披着斗篷,从桌上拿起燃着蜡的烛台,走到了南远山的书房。
    南远山还在办公,看到南玉前来,心里颇感意外。今日听到侍女回复说南玉喝下参汤后没有多言,他方对冲动之下对南玉实行家法的愧疚才减轻了些。
    在他眼里,南玉还是个十岁的孩童,受了十鞭又昏迷三日,还能不与他置气,他已经欣慰了。
    却看到南玉此番前来,虽然脸色依然苍白,嘴唇几乎没有血色,可神情坦然,他一时间不知道这小丫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爹,女儿今日前来是想和您聊聊,自从来了京城以后,您和我再也没有谈过心了,”南玉说。
    听到南玉这么说,南远山将桌面的公文合起来,堆在一旁,说道,“你此行来得正好,爹也想和你谈谈。”
    “剩下的公文就等谈完再批复吧,”南远山想。
    “爹,你还记得这个烛台吗?”南玉说着,将烛台放到了南远山的书桌上。
    书桌被两盏烛光照亮,公文书籍下伸长的影子霎时间缩短了许多。
    “爹当然记得,这是你八岁生辰的时候爹送你的。”南远山看着眼前雕工精美的烛台,眼神柔和了不少。
    早在万应时,南玉活泼好动的孩子,不甚爱读书,反而风风火火对其他事情都充满兴趣,自己为了引导南玉读书,每晚结束了公务都会给南玉讲一个典故。
    他到现在都记得,在讲到“秉烛夜读”的故事时,南玉兴奋的双眼,亮晶晶的,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她对读书充满了兴趣。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南玉轻轻说起这句话,眼神中满是怀念。
    “自从您给我讲了这个故事之后,我才真正萌生了读书的兴趣,那会儿我立志要把您书柜里的藏书都读一遍,”南玉说道,提起往事,语气中满是怀念。
    “后来您公务越来越繁重,陪我读书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再后来您给了我几本《女德》中涉及的书,让我自己来读,就没有来陪我了。”
    听到此处,南远山沉默了。
    南玉接着说道,“您说我不读书,冥顽不灵,事实上我每日都趁着您去上朝的时候跑来书房读您的藏书,再赶在您下朝回来前将书放回原处,”说道此处,南玉的眼神中充满了委屈,“女儿不是纨绔,只是志不在此。”
    听到南玉这番独白,南远山内心有了些动摇。南玉是他的孩子,他一路看着南玉长大,来到京城后他鲜少有时间陪她们母女,南玉又宛如一夜间变得成熟,他心里百感交集,有欣慰也有心疼。
    但他也知道,南玉生性单纯善良,有时甚至有些莽撞,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她难以招架。
    不过她此次前来,说明了她能够体谅自己的难处,是比从前进步不少,看来她此言不虚,这段日子是读了不少书。
    “从你那日引经据典,爹能猜到你近日是读了书,可爹还是责罚了你,你可知为何?”
    “女儿斗胆猜测,您责罚我原因有二,其一是女儿虽在读书,可一直没有读您布置的功课,在您考我功课时一问三不知,其二是女儿这段时间表面应和您,许诺会好好做功课,却没有履行诺言。”
    听到此处,南远山看向南玉的眼神多了一丝赞赏,“能够反思自己,而非一昧沉浸在恼怒和后悔中,也没有责怪长辈不理解自己的行为,也没有迁怒下人,不错。”
    南远山接着问道,“既然你知道自己错在何处,为何当日还要执意顶撞为父?”
    “不破不立,”南玉正色道,“若我和先前一样继续迎合您,您只会认为我被说服,不会相信我是真的不愿嫁人,且钦天监即将招收学生,只有通过此举,您才会感受到我对当女官的决心。”
    昏黄的烛光下,南玉的眼神清亮,“为了表明决心,女儿甘愿受罚。”
    南远山看到南玉如此坚决,问道,“你说你想入学钦天监当女官,那你可知女官的职责?”
    “女官应辅佐当地官府,教化百姓。不同学部出身的女官有不同职责,若是钦天监出身,则应当记录天象,掌定时,占吉凶,还需担起超度诵经的职责。”
    “那你可知何为辅佐官府?当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妇人找你伸冤,她被权贵所戏弄,将其告上衙门,可县衙恐惧权贵势力,不能秉公执法,你该如何?”
    南玉沉思片刻,回道,“若女儿当地的五官灵台郎,女儿先会安抚妇人,其次搜集证据,将证据交给县衙,请求县衙再做定夺。”
    “若是面对确凿的证据,县衙依然不做出回应,你该如何?”
    “当真如此,女儿会带上证据,禀告巡抚。”
    “若是这权贵手眼通天,巡抚也没有办法呢?”
    “女儿便可效仿纪昀,先将此人拿下,投进大牢,一口咬定他并非权贵本人,而是鸡鸣狗盗之辈狐假虎威。他轻薄了妇女,自知理亏,断然不敢在公堂上自爆身份。”
    看着女儿狡黠的眼神,南远山笑着摇了摇头,“你可知等权贵出狱之日,就是你丢乌纱帽之时?”
    “若女儿行事光明磊落,政绩斐然,还怕他做什么?他想要我丢了乌纱帽,还得问问百姓同意与否。”
    “你倒是想得轻巧,还是孩子心性。你区区一个五官灵台郎,他想要你丢了乌纱帽,随便安一个罪名给你,夺你的官职,有谁会替你伸冤、鸣不平?”
    “女儿不怕,晟朝幅员辽阔,内设百官,总有清廉公正的同僚会替女儿伸冤,将他的恶行公之于众!”
    眼前南玉的神态,和自己刚入仕时简直一模一样,南远山想到,他的思绪随之回到了二十年前。
    彼时的他踌躇满志踏入官场,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当留名青史的好官,但也就是同一年,晟朝发生了那起到现在都无人敢提及的冤案,彻底改变了他对官场的看法。
    南远山犹豫片刻,最终还是决定将这件事说给她,有些事总要有人记得。他缓缓说道,“平真,爹再给你将一个故事,若听了这个故事,你还想当女官,爹不会拦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