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我大晋皇子绝不登基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万事俱备

    
    不过话说回来,给予食宿全包,每月俸禄的待遇,这乃是头一份,城里其他的大书院都没有这等优厚的待遇。
    所以要办成与众不同的书院,最重要的还是得依托于司马绍眼下的名望。
    此刻建康城已入夜,到处星火点点。
    ......
    尚书房。
    晋元帝问道:“绍儿现在在做什么?以他的性子不像是闲居得惯的人吧。”
    李公公道:“陛下明鉴,太子殿下据说现在已是打算在建康城中开设书院,并教授学生。”
    晋元帝道:“还真打算在城中讲学不成?”
    李公公道:“回禀陛下,听闻殿下花了不少人力物力钱财,开设书院,还为其写了篇文章,甚为轰动。”
    晋元帝失笑道:“哦?绍儿居然还有这等文笔!”
    李公公附和的笑了笑。
    “奴才命人呈给陛下。”李公公回道。
    片刻后李公公将司马绍那篇文章给晋元帝呈上。
    晋元帝展卷读起,初时看起见司马绍将中国比作少年,甚是新鲜。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再读到后面,在“美在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时,晋元帝但觉整篇文章写得是慷慨激昂,读来字字有声。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晋元帝大为触目感动,其后道:“真不愧是绍儿!这文章不说古今,恐怕本朝也没几个人及得上了。”
    李公公道:“臣亦觉得此文乃神仙之笔。”
    “神仙之笔,说得好,此文你们派人请名家裱起来,然后请人临摹些在各个殿下、公主府邸殿中各悬挂一副。”
    “奴才遵旨。”
    李公公道:“陛下,奴才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小李子,你直言就是。”
    李公公道:“陛下,如太子殿下这等文豪,放之山林,着实太可惜。其实奴才以为对殿下这等有名望的,朝廷当放在朝堂上,如此可以彰显陛下重才惜才之意。”
    晋元帝闻言笑了笑道:“小李子,你可真是一肚子坏水。”
    李公公闻言连称不敢。
    晋元帝自信地笑了笑道:“如何用人,怎么用人,朕自有主张。派人传旨告诉他,他既要办书院,朕准了,朕还赐他千两白银,就从内库拨给。”
    司马绍开办书院后,也是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全国各地遍请名师。
    书院的讲者最少必须要在举人以上,如林风、许魏然等都在司马绍邀请之列。
    当然仅仅是举人还不够,司马绍还出面写信给之前几年高中的进士。
    司马绍就亲自带着邀请来的众人来到府上。
    侍女们也不知道司马绍为何如此重视他们,竟如此屈尊将他们迎到自己府上。
    司马绍设宴为众人接风时,司马绍起身为众人敬酒,然后对一干人道:“大家无需过谦!来喝酒!”
    酒过三巡,司马绍道:“其实办书院我实有一番抱负在其中。古人办书院是为了给人以传道授业解惑,之后开了科举,书院就转而以举业功名为主,便少了许多读书自用之道,偏离了古人办书院的初衷。”
    听了司马绍之言众人纷纷点头,这是当今大多数书院现状。
    司马绍道:“但这也并非一概而论之,好的书院不仅要讲学生如何务功名之道,也在于厚养学生之情操。”
    “旁人常道书生报国的话,不过是空口无凭,笔上功夫。所以我们书院既要鼓励学生以科举为矢,但也要厚养其乡土之情,家国情怀,培养出真正为国为民的栋梁之才来。”
    听了司马绍的话,众人一并道:“此言妙极!”
    闻此司马绍点了点头笑道:“好了,既是大家志同道合,那么我等在座以后就可以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将书院给办起来了。”
    下面书院准备之事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在人事上,司马绍本人出任院长。
    对于司马绍而言,他看重不是这个身份,对于他而言从太子殿下身份转变后而成为院长,这将会是一段很有意思的人生阅历。
    当过太子殿下后,能够知道什么叫以苍生为念,成为书院讲者后,方体会盼君成才的心情。无
    论在殿堂还是在书院的经历,对于司马绍而言,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而书院比起两个月前,也是有了惊人的变化。
    原先书院只是城角落里几处不起眼的地方,但现在外头已是立起了青砖白瓦。
    书院大门上书写着“成才书院”几个字,外头是人群喧哗,人头涌动。
    进了书院大门后,却是另成一片天地。
    书院的中心即是崇正讲堂。
    虽说司马绍开办书院,但却没有在书院中心的标志建筑上标注上学功,事功等字样。他一贯的主张是希望书院的学风能兼蓄并包的,各家学派在这里都可以敞开来讲。
    所以学院里的名字都是由下面的讲者议定的,司马绍丝毫没有干涉。
    这崇正讲堂即是书院教学,讲学,会讲之处,学功讲堂的右侧即是图书楼,图书楼为书院最高建筑,一共上中下三层,其余地方多建有书斋。
    书斋是作为学生居学之用,书院有十间书斋,这十个斋舍将来都是各供给学生所用,至于院长主讲另建有掌教监院居住。
    这也是古代书院,师生朝夕相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针。
    至于书院后面,山脚下的厅庙池塘就是学生们读书休憩的地方,司马绍在这里建了抽空去体验了一趟,这里可以称得上风景如画,读书胜地。
    放在以后的大学里,肯定是小情侣们饭后遛弯的地方,但在成才书院中将来却是三五同窗们讨论益学之处。
    在这段时间里书院之事得到了建康上下官绅一致的支持,他们纷纷慷慨解囊捐助,故而书院建设进度喜人。
    现在书院大体已是竣工,只是剩余些收尾之事了。
    同时因为官绅百姓的热情,司马绍也有了另一个幸福的烦恼。
    司马绍办书院时,并非由牟利的打算,可仅仅在这两个月里建康各地官绅所捐赠的钱财,已远远超过了办学所需的开支,此事大大出乎司马绍意料之外的,在此他只能说家乡父老对自己是太寄予厚望了。
    司马绍计算了一下,账目上除去兴建以及今年师生的开支,最后还剩余几万余多两。
    这钱理论上司马绍可以自己拿去花,但是如此就太亏对父老乡亲了。
    因此司马绍决定将书院的财政,由专门的人来打理,每一笔收入支出必须有明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