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未央宫。
“哦?”
天子刘洵微微一笑,说道:“这个陈家还真是有头脑,竟然能够想到集中耕种、统一管理的主意!”
户部尚书史玄拱手说道:“这陈家在上郡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大商贾了,以往朝廷推行各项新政,陈家都是积极响应,甚至不惜拼上全部身家投入其中,确实是天家所说的开明商贾!”
天子刘洵将手中的奏章放下,而后说道:“既然陈家如此开明,朝廷就要大力支持一番。土地只是归属于户部,爱卿这个户部尚书可要忙上一阵了。”
户部尚书史玄自然明白其中意思,拱手说道:“臣明白!按照陈家的方案,如此大规模集中耕种土地的办法最缺人手,臣准备向陆军部发函协调,希望陆军部能够向陈家出售一些胡族俘虏……”
天子刘洵听完大笑起来,说道:“这个办法是爱卿想到的吗?”
“天家自然知道,这个办法的确不是臣想到的,是陈家家主陈勋向臣提议的。”
“恩。这个陈勋的确是个人才!”
说完,天子刘洵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好!反正那些胡族俘虏闲着也是闲着,还要耗费朝廷的粮食,就出售给陈家当做农~奴吧!”
“诺!”
“不过户部要提醒陈家,陈家怎么使用这些农~奴朕不管,但是陈家决不能擅自释放这些胡族俘虏,更不能将这些胡族俘虏收归己用,户部每季度要核对清点人数,人数减少的话,陈家要出具详细的说明,明白吗!”
户部尚书史玄心中一震,当即说道:“请天家放心,臣明白!”
数日之后,通过户部的运作,陆军部向上郡陈家出售了七百余乌桓族俘虏,以及两千三百余匈奴俘虏。
这些胡族俘虏先是被转到了户部,经过户部进行登记,给这些俘虏编上号码并且记录在案。而后户部以每人三百铢的价格出售给上郡陈家。
消息一出举国哗然!
随后,琅琊郡魏家等十几个大商贾纷纷醒悟过来,开始派人赶到长安城与户部进行协商,想要效仿上郡陈家进行农垦之事。
户部尚书史玄也按照对上郡陈家的要求,逐一进行筛选,最终选出了七家有实力、信得过的大商贾,开始进行出售胡族俘虏的流程。
上郡,陈家府邸。
第一批共计一百七十名胡族俘虏被送了过来,陈勋和管家一同查看了一番。
只见这一百七十名胡族俘虏的胸前、背后前部被烙印上编号,方便管理和登记。
负责运送胡族俘虏的南军屯长过来办理交接手续,陈勋满脸笑容的迎了上去。
“陈员外看好了,这些一共是一百七十名俘虏,全都是匈奴人,编号从一号到一百七十号无误。自今日起,每季度户部会派人前来核查胡族俘虏人数。如果在耕作过程中有俘虏死亡,陈家必须要有仵作出具的证明,以及你陈员外亲自手书的经过说明,而且户部还要查看尸体进行核对……”
对于朝廷的要求,陈勋自然是一一答应下来,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毕竟购买胡族俘虏一事虽然是为了做生意,但是却非常的忌讳,如果稍有不慎便会被小人利用,告一个聚众谋反的罪名虽然够不上,但是图谋不轨的罪名还是差不多的!
所以陈勋的心中一直警醒着,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合规,此时让管家将朝廷的所有要求记录下来,而后在南军屯长出具的十几份文件上一一签字画押。
“好了!”
南军屯长将签好字的文件收好,而后拱手说道:“如此,这些胡族俘虏便交给陈员外了,在下这就告辞了!”
“将军长途跋涉而来,我在陋室内设下了一些酒肉,将军和众将士住上两日,也好让我尽一些地主之谊啊!”
南军屯长笑着说道:“在下谢过了,不过酒肉就免了!天家让陆军部发布了《新军纪》,凡是大汉将士均不可收取百姓财物、酒肉,否则便要受到处罚!”
说完,南军屯长拱手行礼便告辞而去。
陈勋和管家等一众陈家下人都是吃了一惊,没想到如今朝廷对汉军的管理如此严苛。
“如此一来,官军真乃是天兵了!”
不去理会管家的感慨,陈勋便上前两步查看起眼前的胡族俘虏。
忽然陈勋发现这一百七十名俘虏的双手大拇指都被削掉了,所有人都只剩下八根手指!
“啊!”
管家也注意到这个细节,急忙对陈勋说道:“家主!如此一来,这些俘虏如何耕种干活啊!”
陈勋微微皱眉想了一下,而后便释然了:“对咱们来说,这样的俘虏才是最安全的!”
陈勋看了管家一眼,只见管家的脸上还是很疑惑,便说道:“这些俘虏没有了大拇指,手上的力气至少减少一半,他们干活时用不上力气,拿起刀剑的话同样如此!,明白吗”
管家猛然反应了过来,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当日,在管家的安排下,这第一批一百七十名胡族俘虏被安顿在上郡各处的农场内,由陈家的子弟以及当地的衙役负责看管。
随后户部陆续将剩余的胡族俘虏送到了上郡,陈勋将这些俘虏分派下去之后,陈家在各地的农场开始运转了起来。
与此同时,天子刘洵正在为眼下的漕运而发愁。
大汉立国初期经济凋敝、人口锐减,加上地方封国的大量存在,当年朝廷的财税来源十分有限,因此漕运的规模不大。
再加上当年大汉朝廷坚持“量入为出”,奉行节俭财政,用于水利方面的开支较少,所以水利的发展也相对缓慢。
天子刘洵这几年对于漕运很是关注,知道自秦代以后,黄河常通漕运。当年楚汉战争期间,汉军没有粮食,当时是通过漕运的形式将粮食转至关中的,也由此确立了长安的漕运中枢地位。
当大汉帝国建立之后,在沿用秦朝郡县制的同时,大封功臣、子弟为诸侯王,各个诸葛王各自管辖封地。因此,汉初漕粮征集区域十分有限,对于黄河漕运的需求并不大。
大汉初年,河渭漕运总体规模不大,财政积累的程度不高,因此政府用于水利兴建方面的开支不多,直到高后时期,这一状况仍未见明显改观。孝文皇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封国的控制,对诸侯王实行“再分封”政策。文帝励精图治,倡行节俭之风,还屡次下诏劝农,督促农民发展生产。因此,文帝时期国家财政逐渐好转.水利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
到了孝武皇帝即位之后,奉行“量出为入,积极有为”的理财观,开漕运以济军,变水患为水利。元朔二年随着推恩令的实行,大汉朝廷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漕运的发展更为显著,水利工程的兴建也顿繁起来。
元光六年,孝武皇帝开始大规模北伐匈奴,漕粮物资成倍地增加,因此,京师长安对漕运的依赖日益加重。而渭河曲折水浅及黄河三门砥柱之险等严重影响了漕运的顺利进行,为此孝武皇帝开始大力整顿河清漕运线。据史料记载,孝武皇帝调集数万人,在渭河南岸开渠,经过三年的艰苦施工才完成。漕渠的开凿还满足了两岸农田灌溉的需要,上万顷的土地因此受益。
为了满足长安的粮食需求,大汉朝廷不得不加大河渭漕运的供给。为此,孝武皇帝开始重视水利灌溉,提高关中的粮食自给。约在元狩元年,孝武皇帝采纳庄熊羆的建议,征调一万多民工从征县引洛水向南开渠,直到临晋。因挖渠时出土了龙骨,故取名“龙首渠”。经过十余年的施工,约于元鼎六年建成井渠通水后,由于黄土遇水坍塌,导致工程失败。
元鼎六年,孝武皇帝又接受左内史儿宽的建议,在郑国渠旁兴建六条小渠,以解决地势高不能浇灌之弊,故称六辅渠。六辅渠的开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大大促进了农业增收,直到后世唐代仍然在发挥作用。
孝武皇帝元封元年,桑弘羊任治粟都尉,开始主管财政大权。桑弘羊调整了运输政策,加强漕运补给。随着西汉漕运的蓬勃发展,水利兴修更加频繁。桑弘羊的运粮政策实行后,财政效益极好,“虽征敛苛烦,取之无艺,亦由河渠疏利致之有道也”。可见,河渭漕运物流的规模之大,随之国家财力日渐富足。
汉昭帝宣帝时期,西汉处于恢复性稳定与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大汉朝廷多次减免田租利口赋,以及盐铁官营被废除后又有限地恢复等,都不利于政府财力的持续振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漕运与水利的发展。到了宣帝年间,随着奢侈消费开支的增长,河渭漕运量也随之上升。
可是到了眼下,河渭漕运的运量已经到了极限,而且每年为了漕运,朝廷需要征发大量的民夫,雇佣大量的车船,耗费巨大。
仅仅是从关东向长安城运送的粮食就高达四百万斛,每年就需用六万人的劳力。
天子刘洵已经意识到,大汉漕运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否则假以时日,漕运肯定会成为大汉帝国的一大累赘。
:。:
顶点地址:
移动端: 感谢您的收藏!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