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远一点的人没听清,不知道咋回事,又围拢了过来,继续问东问西。
纪风也只得不厌其烦的一一作答。
一个时辰之后。刚才还聚集在这的上千人,走的一个不剩。
不对,还有几个人。纪风和他的两个护卫,还有几个官兵。
本来是有二十个官兵的,看见有大批的流民一起离开,小头目就派手下的几个人跟着流民去看看,看看他们要去什么地方。
后来他们竟然发现流民竟然全是往城外的方向跑,而且大多数走的是北门。
流民出城,给城里的官兵减轻了治安的压力,官兵巴不得他们如此,所以未加阻拦。
听下面的人说,流民全都出城了,祝知府觉得不可置信,还以为下面的人谎报军情。于是带着衙役来到现场。
但留给他的只是满地垃圾。
“到底是怎么回事?”祝知府逮着小头目问道。
“回大人,今晨这里来了一位年少的公子。不知道他跟这些流民说了些什么。然后这些流民就通通的出城了。”
年轻的公子!到底是哪一位公呢?有这个能耐!单凭几句话就能让上千流民全部散去。
于是,他又问道:“是哪家的公子?”
“大人!小的不认识。”
毕竟纪风只是在扬州城挺有名气的。但并不是谁都认得。
而他刚刚跟流民说话的时候,几位官兵离得又远,根本没听到他们说些什么。
祝知府也只能做罢。他估计,是哪个大家族的子弟,出面帮他解决了这次危机。这是好事,所以他也懒得去查。
回去再写一份奏折上去吧!
嗯!这次的危机,没有花朝廷的一斤粮,也没有让朝廷出一兵一卒。就这样圆满的解决了。得大吹特吹一番。不过解决问题的主人翁肯定是自己,反正人家当事人不要这份功劳,自己该揽那就揽在身上呗!毕竟这年头谁还怕功劳多不是!
纪风把流民忽悠回去后,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来到樊魁的铁匠铺。
见纪风到来,他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擦手相迎。
“纪公子,您要的零件。估计还要几天才能制作完成。”
樊魁以为纪风是来取零件的,连忙解释。主要是那个轴承制作起来太费时了。要精心的去打磨,不够圆的话,没办法转动。
“那个不急。我今天找你来,主要是想问问你愿不愿意到脊江村去。做我纪家的专职铁匠?工钱好说。比你这在这开铁匠铺,肯定只高不低。”纪风说道。
樊魁只是个手艺人,打铁他技术不错。但是他不懂得怎么去经营。在言语上经常会得罪客人。所以生意并不是很好。
再说了,纪风也算得上是他半个师傅。
现在师傅有请,他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于是他问道:“什么时候走?”
“明天清早,我回脊江村,你随我一道去走。”纪风说道:“你这里的用具,能带走的全部带走。”
“包括你之前打造好的那些刀枪剑戟,铁矿砂,还有石炭。这些东西你算一下,按市场作价,我全部结算给你。”
“对了,你还有没有同行愿意跟着一起去的,还需要几个人?你帮我去问问,如果愿意跟着一起去的,明天上早晨咱们一起出发,条件跟你的一样。”
打谷机的零件和农具只是很小的一部份。还有护卫的武器和装备要打。就樊魁师徒俩肯定忙不过来,所以得多找几个人才行。
樊魁很爽朗地答应,一定帮他找俩人。
出了铁匠铺,纪风来到谢偃的宅院。
谢偃正在为学生们讲《中庸》。纪风没去打扰,而是站在最后面,静静的地把这节课听完。
等学生们散学后,谢偃说道:“回来啦!流民的事你已经知道了吧!如果你是知府,如何应对!”
谢偃这是在考究纪风。毕竟,光有才华不行,还得学会处理事情。否则,以后在朝堂之上,如何生存。
谁知……
“流民的事,小子已处理好了。但小子缺人才,所以过来找您,看看您老有没什么好推荐的。”纪风说道。
谢偃刚讲完课,有些口渴,正端起茶杯准备喝水。听到纪风这样讲,愣住了。只有手在倒水,却忘了喝水的动作。直到水倒到身上,他才反应过来。
纪风连忙接过水杯,又提起衣袖帮他擦了擦水,埋怨道:“您老,怎么啦!”
谢偃没回答他,而是反问道:“你刚才说什么?流民的事你已经处理好了!?”
“是呀!”
这回谢偃确定自已没有听错。但这小子是如何做到的呢?
他可听说,知府这两天为流民的事,吃不下,睡不香,正肝火上升呢!
而这小子竟然悄无声息的处理好了!可能吗!
于是,谢偃问道:“那你说说,你是怎么处理好的?”
“很简单呀!小子收购灾民手中发了芽的麦子,再给他们提供一份活计。”纪风轻飘飘地说道。
谢偃看他这欠揍的样子,恨不得一巴掌呼死他。
你小子说得轻巧,收购灾民手中发了芽的麦子,你算过要多少钱吗?
给灾民提供活计!!那可是近千人!而且不是一天两天,至少得有一年半载,灾民才缓得过来。你小子又能提供什么活计给灾民呢?不要到时候灾民没安置好,你自己也变灾民了。
看着铁青着脸的谢偃,纪风很识时务地闭嘴了。也不知这老头咋回事,怎么说翻脸就翻脸!
“老实交待,你收购那些发了芽的麦子有何用?”谢偃黑着脸问。
“造啤酒。”纪风答道。
又是一个新名词,谢偃没听说过。不过从纪风口中说出了,他也就见怪不怪了。但啤酒究竟为何物他得弄清楚。
于是,谢偃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问道:“啤酒又是何物?”
“一种热天喝的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宜。”
谢偃点了点头,这关算是过了。但给灾民提供活计这事,他还得弄明白。
于是,他继续问道:“那你如何给这近千灾民,提供至少半年的活计。”
“小子不是要办啤酒作坊吗!那就肯定要人做事。而且小的不仅要办啤酒作坊,还要办造纸,烧砖、瓦,还有肥皂的作坊。”
“这千把人,小子不仅不觉得多,反而觉得人不够用。而且可能的话,小子希望灾民们一直在我的作坊工作下去。不用回去种田。”
“之前我没去弄这些,首先是没人;其次,我纪家的家底也不够支持我同时铺这么多产业。其三、我纪家虽算不上富裕之家,但也生活无忧,没必要折腾那么多。”
“现在,这么多灾民受苦,小子总得为他们找条活路。而且我家的精盐已经上市,小子相信,精盐肯定能畅销。有了盐业的支持,另外几个产业就能办得下去。”
为了不让谢偃继续追问,纪风半真半假,义正言辞的一口气说了一大堆。
果然,把谢偃唬住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