妩媚的人生

第511章:贾兰跟宝玉谁更重要

    
    正文:
    贾兰,在贾府里绝对是个特殊人物,他的父亲是贾政的长子,不幸早逝。他的母亲,就是一向被有些人称作贾府活死人的李纨。贾兰的出场次数非常有限,但每一次出场,都很有看头。贾政对贾宝玉是非打即骂,对贾兰,却格外亲近。原因何在?难道,他的地位真比宝玉重要?
    贾兰的地位在贾府里其实很重要。他是贾府唯一一个正经八百的孙子。
    贾兰第一次被提到,是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贾府的时候。
    [这政老爷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叫贾珠,十四岁进学,后来娶了妻、生了子,不到二十岁,一病就死了。]
    贾兰第二次被提到,是在第四回的开头。
    [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
    在红楼梦的前80回里,贾兰很像一个跑龙套的群众演员,虽然常被提起,也只是一个站位应景的,而且身边总有贾环陪着,事情多是向贾政、贾母等问安,或者是在宝玉生日等场合敬贺,像一个影子,飘飘忽忽,似无还有。
    除此之外,有关贾兰比较特别的记述,只有以下几件。
    第二十二回,大家在一起猜灯谜,[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儿?”地下女人们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叫他去,他不肯来。”女人们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拐孤!”贾政忙遣贾环和个女人将贾兰唤来,贾母命他在身边坐了,抓果子给他吃,大家说笑取乐。]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两点。
    其一、贾政很关注他这个孙子,别人却只关注宝玉。作为世宦之家,承续家业,除了世袭,只有读书求取功名这样一条路。贾政有三个儿子,正妻王夫人生了老大老二。老大,也就是贾兰的父亲贾珠早亡;老二,贾宝玉虽然聪明绝顶,却不肯读书,贾政一向不爱搭理他;老三贾环,是妾,赵姨妈生的,聪明不足,也不好好读书,贾政看不上他。这样,贾政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了贾兰这个孙子身上。作为一家顶梁柱的贾政,需要考虑家族的未来,需要考虑后继有人,所以他把贾兰这个孙子是一直放在心上的。至于别人,没有贾政那样的家族责任,心思自然多在自己和与自己眼前切身利益相关的人身上。
    其二,贾兰是老爷叫他,他才肯来。别人笑他“天生的牛心拐孤”。这一方面说明,贾兰性格有点不合群,还有点儿犟,喜欢独处。另一方面说明贾兰自律性很强,不是非参加不可的社交活动,比如说老爷叫他参加,他是一概不参加的。
    第二十六回,宝玉在大观园里闲逛,[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何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儿赶来。一见宝玉在前,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呢。”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儿的,射他做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做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宝玉道:“磕了牙,那时候儿才不演呢。”]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贾兰在读书之余,还练习骑射,也就是习武。贾府祖上就是武将,贾兰注重习武,就带有承继祖业的意思。可见,他是准备做那种文武皆通的人物。由此说明,贾兰不仅志向高远,而且还不是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
    第七十七回,有人请贾政赏花,贾政要带宝玉、贾环、贾兰三人去,三人到齐,[贾政命坐吃茶,向环兰二人道:“宝玉读书,不及你两个;论题联、和诗这种聪明,你们皆不及他。今日此去,未免叫你们做诗,宝玉须随便助他们两个。”王夫人自来不曾听见这等考语,真是意外之喜。]
    这件事,是贾政想带三人去见见世面,历练历练。这三人,是贾府后辈里专业的读书人。贾政说宝玉读书不及贾环贾兰,是指在读“正书”上,宝玉不如那两个用功。贾政又说在题联和做诗上,宝玉可以助他们两个。是肯定宝玉在非“正书”上,才华突出。所以,王夫人听了,喜出望外。因为过去贾政看宝玉不肯用功读书,一看到宝玉,就生气,就厌烦。现在,显然已经改变了态度。但从贾兰来说,我们知道了他读书方面是很用功的。
    在后四十回的续书里,有关贾兰的文字渐多一些。有两处,也挺关健。
    第一百一十回,贾母将死,她说:[“我想再见一个重孙子,我就安心了。我的兰儿在那里呢?”李纨也推贾兰上去。贾母放了宝玉,拉着贾兰道:“你母亲是要孝顺的。将来你成了人,也叫你母亲风光风光。]
    这是鼓励贾兰好好读书,为母争光。
    之后,又记守孝时,贾兰跟母亲说:[“妈妈睡罢。一天到晚人来客去的也乏了,歇歇罢。我这几天总没有摸摸书本儿。今儿爷爷叫我家里睡,我喜欢的很,要理个一两本书才好,别等脱了孝再都忘了。”李纨道:“好孩子,看书呢,自然是好的,今儿且歇歇罢,等老太太送了殡再看罢。”贾兰道:“妈妈要睡,我也就睡在被窝里头想想也罢了。”众人听了,都夸道:“好哥儿!怎么这点年纪,得了空儿就想到书上?不象宝二爷,娶了亲的人还是那么孩子气。这几日跟着老爷跪着,瞧他很不受用,巴不得老爷一动身就跑过来找二奶奶,不知唧唧咕咕的说些什么。甚至弄的二奶奶都不理他了,他又去找琴姑娘。]
    这里,提到贾兰几天不看书学习就难受,可见是个极其爱读书的人。又有众人拿他跟宝玉比,更突出他的读书上进来。
    再往后,都是贾兰在读书上用功的记录和感悟,最后,在科举中,考中第一百三十七名举人。
    宝玉也去考了,考中了第七名举人。只是考完,就跑的不着家了。可见,天分高的人,就是不一样。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作者写的贾兰,就是一个虽身处繁华绵秀之家,但又不被繁华浊气浸染的读书人形象。
    他的地位,和宝玉是一样的。宝玉是王夫人的亲儿子,贾兰是王夫人的亲孙子,两人的年纪相差不大。所以,他们俩人,恰成了彼此的衬托。一个是宝玉,天资极其聪慧,又家庭完好,却不肯读书,专在女人堆里私混;一个是贾兰,天资一般,又早年丧父,却肯洁身自好,勤于读书,正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最后践行了勤能补拙的道理,虽只考了第一百三十七名举人,但毕竟功成名就,实现宏愿。跟贾兰还有一比的是,跟他总是形影不离的贾环。贾环是宝玉的兄弟,因为是妾生的,地位就不能像宝玉那么尊贵,偏偏又摊了一个心术不正的妈,好没教会多少,坏却传授不少。虽然一直在读书,但只是人在书上,心却不在书上,加上天资一般,人品欠佳,终久可能是贾琏,贾蓉之辈,混日子而已。而贾兰的母亲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闲时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正是这么一个心不二用,一心养子的母亲,为贾兰树立了一个榜样,贾兰的读书,做人之路,才走的笔直。
    所以,贾兰这个人物,是作者留给贾府的一颗火种。只是这火种能否熊熊燃烧起来,作者没有写,留给我们自己去想了。其实,这样的火种,书里还写了贾雨村,还写了林如海;林如海是早早死了。贾雨村是起起伏伏了许多次,最后还是伏下了。终究没有燃烧起来。
    (本篇完,请接着看下一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